《第一讲 会计概述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 会计概述优秀PPT.ppt(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讲第一讲 会计概述会计概述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9页第一章第一章 会计概述会计概述第一节 会计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会计对象会计对象 第三节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前提会计核算的前提 第四节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五节第五节 会计的任务、目标和作用会计的任务、目标和作用 第六节第六节 会会 计计 的的 方方 法法第七节第七节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一般要求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一般要求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9页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概述会计概述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经 济环 境社会责任、环境(绿色会计)等其 他环 境教 育环 境政 治环 境科 技环 境v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
2、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物质财富则是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的共同要求。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就通过实际逐步认识到了记录生产过程、计算生产成果数量以及对比“所耗”与“所得”关系的必要性。v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对生产耗费和生产成果进行观察、计量以至进行记录和比较的要求,这正是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v左边各种环境中,经济环境对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29页会计的发展会计的发展v(一)v v远古“结绳”、“刻木”记事标志着会计的萌芽;我国“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管钱粮的专职官员进行“月计月会”v宋朝初期出现了“
3、四柱清册”即“旧管”(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本期结存)v 明朝开始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v 明末清初民间商业组织使用“龙门帐”古代会计古代会计一、会计的概念一、会计的概念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29页 (二)二)一是一是 1494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 巴其阿勒所注巴其阿勒所注 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确立了复式记帐法的地位,复式记帐不断完善确立了复式记帐法的地位,复式记帐不断完善和推广。和推广。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三)(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目前
4、,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目前,19531953年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开始运用,出年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开始运用,出现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近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现代会计现
5、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29页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二、会计的基本职能v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核算 监督v(一)核算职能(一)核算职能v 1、以货币为计量单位v 2、从数量上核算以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v 3、记录只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而不是全部。v 4、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5 5个基本的环个基本的环节。节。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29页 (二)(二)监督职能监督职能 利用会计核算的信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利用会计核算的信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和指导。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
6、和指导。1、会计监督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监督。、会计监督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监督。2、会计主要利用货币计价进行监督,也要进行实物监、会计主要利用货币计价进行监督,也要进行实物监督。督。3、会计监督是单位的内部监督,是外部监督不可替代的。、会计监督是单位的内部监督,是外部监督不可替代的。核算与监督的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核算与监督的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延续和深化。的延续和深化。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29页 三、会计的特点三、会计的特点1.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2.2.会计必须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会计必须以会计凭证为依据。3.3.
7、会计具有一套科学、完善的核算方法会计具有一套科学、完善的核算方法 。4.4.会计对经济业务的记录是连续、系统、全面会计对经济业务的记录是连续、系统、全面 和和综合性。综合性。四、会计的分类四、会计的分类(一)按报告的对象不同(一)按报告的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二)(二)按单位性质的不同按单位性质的不同 按单位性质的不同,财务会计又可以分为企业会计和按单位性质的不同,财务会计又可以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预算会计。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9页 第二节第二节 会计对象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会计工作的客体,具体地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会
8、计工作的客体,具体地说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或运动着的资金。即特定说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或运动着的资金。即特定主体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会计的主体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会计的对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和行政事业单对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位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一、会计对象的概念一、会计对象的概念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29页 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的经济活动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9页 二、二、企业的资金运动企业的资
9、金运动 企业资金循环的过程企业资金循环的过程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9页 企业资金运动的企业资金运动的3个基本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个基本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没有资金的投入,就没有资金的循环和周转;没有资金的循没有资金的投入,就没有资金的循环和周转;没有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也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金的上交和利润的分环和周转,也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金的上交和利润的分配;没有资金的退出,也就不会有新一轮资金的投入,就更配;没有资金的退出,也就不会有新一轮资金的投入,就更不会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会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9页 第三节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前提会计核
10、算的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体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体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内容。期和货币计量四项内容。一、会计主体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经济实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经济实体或组织,是会计人员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对象。会计主体一般应具备三个条件:(体或组织,是会计人员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对象。会计主体一般应具备三个条件:(1 1)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2 2)进行独立的生产经
11、营活动或其他活动;()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3 3)实行独立核算。)实行独立核算。凡是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在会计上都设定为一个会计主体。凡是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在会计上都设定为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前提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前提、会计准则、会计制会计主体前提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前提、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会计原理建立的基础。度等会计原理建立的基础。二、持续经营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其经营业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其经营业务活动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正常进行。务活动将根
12、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正常进行。我国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规定:第五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为前提。”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9页 三、会计分期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的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过程人为地划分为等距的时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的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过程人为地划分为等距的时间段落。对会计主体的持续经营进行期间划分,其目的是为了分期结算账目、编间段落。对会计主体的持续经营进行期间划分,其目的是为了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定期提供会计主体的财务信息,以满足各方的需要。制财务会计
13、报告,定期提供会计主体的财务信息,以满足各方的需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期间划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四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期间划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四种。年度、季度、月度的起讫日期都采用公历日期,即每年年度、季度、月度的起讫日期都采用公历日期,即每年1 1月月1 1日至日至1212月月3131日为一日为一个会计年度;每季的第一天到最末一天为一个会计季度;每月的第一天到本月最个会计年度;每季的第一天到最末一天为一个会计季度;每月的第一天到本月最末一天为一个会计月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末一天为一个会计月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会计分期是建立在持续经营
14、基础上的会计假设,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必要补会计分期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的会计假设,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必要补充。充。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9页 四、货币计量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采用货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货币计量假设是指采用货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以货币价值形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是会计计以货币价值形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是会计计量的最佳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假定货币币值稳定。量的最佳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假定货币币值稳定。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15、支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职能。付手段、贮藏手段等职能。我国统一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我国统一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如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用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以外币为主的(如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用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国内编制会计报表时应这算为人民币反映。但向国内编制会计报表时应这算为人民币反映。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9页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确立了会计主体的状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确立了会计主体的
16、状态,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态,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它们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了必要手段。它们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近现代会计。会有近现代会计。会计四大前提共同为企业会计建立起核算的框架基础。其中,会计会计四大前提共同为企业会计建立起核算的框架基础。其中,会计主体前提是核心,而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前提都是针对特主体
17、前提是核心,而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前提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状态、时间范围和计量考核依据所作的基本描述,都是理定会计主体的状态、时间范围和计量考核依据所作的基本描述,都是理所当然的判断。所当然的判断。四个前提之间的关系四个前提之间的关系四个前提的作用四个前提的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9页 第四节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
18、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八个方面。谨慎性和及时性八个方面。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具体包括以下要求: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具体包括以下要求:(1 1)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
19、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去人、计量和报告,不能以虚构)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去人、计量和报告,不能以虚构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2 2)企业应当如实反映其所应反映的交易或者事项,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企业应当如实反映其所应反映的交易或者事项,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告中,刻画出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活动的真实面貌。在财务报告中,刻画出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活动的真实面貌。(3 3)企业应当在符
20、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企业应当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缺少应予披露的信中包括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缺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一、可靠性一、可靠性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9页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
21、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测。二、相关性二、相关性三、可理解性(清晰性)三、可理解性(清晰性)可理解性(清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可理解性(清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理解和使用。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理解和使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9页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1 1)为了便于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为了便于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
22、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从而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从而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当然,满足会计信息可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当然,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要求,并不表明不允许企业变更会计政策,企业按照规定或者会计政比性要求,并不表明不允许企业变更会计政策,企业按照规定或者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时,就有必要变更会计政策,策变更后
23、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时,就有必要变更会计政策,以向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但是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以向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但是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附注中予以说明。(2 2)为了便于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水平及其变动情)为了便于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水平及其变动情况,从而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还要求不同企况,从而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还要求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
24、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四、可比性四、可比性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9页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
25、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反映经济现实。五、实质重于形式五、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应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应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六、重要性六、重要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
26、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七、谨慎性七、谨慎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八、及时性八、及时性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9页 第五节第五节 会计的任务、目标和作用会计的任务、目标和作用 会计的任务最终是由经济管理的要求决定的,经济管理的要求将会计的任务会计的任务最终是由经济管理的要求决定的,经济管理的要求将会计的任务
27、具体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提出的根本任务是:具体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提出的根本任务是: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提供反映财务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提供反映财务状况、财务成果等数据为主的经济信息,帮助单位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使用者进行状况、财务成果等数据为主的经济信息,帮助单位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借以提高经济效益。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决策,借以提高经济效益。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1)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真
28、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息。(2 2)反映和监督各单位财经政策、法令、制度的执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反映和监督各单位财经政策、法令、制度的执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律。(3 3)保护企业法人财产的安全、完整。)保护企业法人财产的安全、完整。(4 4)分析、考核计划与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考核计划与预算的执行情况。(5 5)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一、会计的任务一、会计的任务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29页 会计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预期达到的目的,在很多情
29、况下特指企业财务会计的会计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预期达到的目的,在很多情况下特指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财务会计的目标是通过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来实现的。目标。财务会计的目标是通过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来实现的。二、会计的目标二、会计的目标 1.1.会计目标的主体:和企业产权相关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接受委托经营管理企业的会计目标的主体:和企业产权相关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接受委托经营管理企业的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众多的潜在产权主体构成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联结企业和各类产权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众多的潜在产权主体构成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联结企业和各类产权主体关系的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则为会计信息的提供
30、者。主体关系的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则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2.2.会计目标的客体:是具备客观性、公允性、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即财务会计报告。会计目标的客体:是具备客观性、公允性、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即财务会计报告。3.3.会计目标的实现方式:正式对外公布的财务会计报告和对内的管理会计报告。会计目标的实现方式:正式对外公布的财务会计报告和对内的管理会计报告。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29页 会计的作用:是指会计的各项职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会计的作用:是指会计的各项职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实现和利用之后所产生的效果。会计的目标是需要做实现和利用之后所产生的效果。会计的目
31、标是需要做“什么什么”,二会计的作用是会,二会计的作用是会计能做计能做“什么什么”。1.1.会计通过及时、完善、准确地提供经济信息,来满足企业外部的各方关系人的信会计通过及时、完善、准确地提供经济信息,来满足企业外部的各方关系人的信息需求,或作用于本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息需求,或作用于本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2.2.做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有利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做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有利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益。3.3.做好会计工作,对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转,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也有着重要作用。做好会计工作,对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转,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也有着重要作用。
32、三、会计的作用三、会计的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29页 会计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其中会计会计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的基础,也是本书要重点介绍的方法。会计是由会计核算、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的基础,也是本书要重点介绍的方法。会计是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会计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会计分析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而会计检查是对会计核算的必要补充。它们是相分析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而会计检查是对会计核算的必要补
33、充。它们是相互配合、密切联系的。互配合、密切联系的。第六节第六节 会计的方法会计的方法 一、会计方法一、会计方法会计方法是会计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会计方法是会计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 二、会计核算方法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的方法是会计人员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记录、计算和报告的会计核算的方法是会计人员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记录、计算和报告的业务手段,是实现会计职能,完成会计任务的专门技术。会计核算的方法包括:业务手段,是实现会计职能,完成会计任务的专门技术。会计核算的方法包括:1.1.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2.2
34、.复式记账复式记账 3.3.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4.4.登记账簿登记账簿 5.5.成本计算成本计算 6.6.财产清查财产清查 7.7.编制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报表 以上以上7 7种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形成了种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一个有机的、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29页 会计分析的方法是指运用已经取得的会计核算资料,结合调会计分析的方法是指运用已经取得的会计核算资料,结合调查的情况,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比较、研究和评价经济活动查的情况,根据国家的方
35、针、政策,比较、研究和评价经济活动状况,查明原因,挖掘潜力,改善管理,谋求满意的经济效益所状况,查明原因,挖掘潜力,改善管理,谋求满意的经济效益所采用的方法。一般包括比较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主要采用的方法。一般包括比较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主要是用连环替代法)、是用连环替代法)、ABCABC分析法、因果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本量利分析分析法、因果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差量分析法等。法、决策树分析法、差量分析法等。会计检查的方法是利用会计核算资料,主要是会计凭证,检查经济会计检查的方法是利用会计核算资料,主要是会计凭证,检查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以及会计
36、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的方法。其目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以及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和完整。它属于会计监督的非日常监的是为了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和完整。它属于会计监督的非日常监督,或者说是属于审计的范畴。一般包括核对法、审阅法、分析法、控督,或者说是属于审计的范畴。一般包括核对法、审阅法、分析法、控制计算法等。制计算法等。三、会计分析和检查方法三、会计分析和检查方法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29页 第七节第七节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一般要求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款项和
37、有价证券的收付;(2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算;(4 4)资本、基金的增减;()资本、基金的增减;(5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 6)财物成果的)财物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计算和处理;(7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1 1)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38、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2 2)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会计账簿登记,必须以经过审核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会计账簿登记,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并要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
39、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账簿包括会计凭证为依据,并要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会计账簿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会计账簿记录发生错误或者隔页、缺会计账簿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会计账簿记录发生错误或者隔页、缺号、跳行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更正,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号、跳行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更正,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29页 (3 3)对会
40、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妥善保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的财务会计报告。(4 4)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其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也应当符合统一的会计
41、制度的规定。其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也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5 5)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账簿记录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账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29页 (6 6)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经过审核
42、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符合制,并符合会计法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期限的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供对象和期限的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有关组成。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须经注册会计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会计报
43、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应当随同财务会计报审计。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应当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提供。告一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师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7 7)会计记录的文
44、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29页 小结:小结:本讲重点主要掌握会计的概念、对象、职本讲重点主要掌握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会计核算前提和一般原则,需要了解的是能、会计核算前提和一般原则,需要了解的是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任务。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任务。附:课后作业附:课后作业讲课讲义讲课讲义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