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校发展规划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学校发展规划心得体会.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学校发展规划心得体会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的的社会活动。下面是我带来的有关学校发展规划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学校发展规划心得体会1 我校始建于1991年,建校之初两个班,如今发展到20个教学班,学生近千人,教职工74人。规模上有很大的变化。 学校分南北两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善。 我校确立了“构建魅力校园,助力师生发展”的办学目标。在此目标下,为了塑造魅力教师,学校提出了魅力教师的培养目标:使教师具有“六心”(爱心耐心 细心责任心 包容心
2、感恩心)、“六力”(领导力 执行力 学习力 创造力 亲和力感染力)。“六心六力”说起来简单,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脚踏实地才能够逐步完成。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踏实走好每一步,在教中学,在学中教。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成长,今天学生以学校为骄傲,明日学校以学生为自豪。学校努力做到使学生具有“四种素养”(高尚的道德素养、良好的文化素养、高雅的审美素养、健康的身心素养)。学会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身边的同学,感恩自己的生活。不仅仅是让学生只会学习,更多的是会做人,做一个好人,一个有利于社会发展,对国家有用的人。 作为学校里的青年教师,年轻虽然经验不足,但是却有着满腔的
3、热情,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进步鼓足了劲。事业心和创造力,善于接受新事物,能更好的推进教育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学校的教学质量稳定发展。毕业班成绩优异,平均分、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均高出全区均值,并稳居前三。连续十多年荣获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称号和二七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称号。在这样的环境里,既有压力,也有动力,给了我们更具体的前进目标以及对于自身的定位。 “学贵心悟,德贵慎独。”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学生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平时学习中点点滴滴的积累。爱学习,会学习,给学生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是独立获取有效资源的方法。 学生会学是目标,会学离不开好身体
4、。除了体育课上的锻炼,每天坚持老师陪学生一起跑操,提高老师和学生的身体素质。后勤保障充分有力,改造、翻新学校足球场地;支持运动队寒暑假外出集训、交流;购买体育器材,保障学生体育活动需要。完善学生的体育活动。 体育工作扎实,美育工作也是毫不落后。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学生实际,举办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活动,以及课内外文化活动。 我校“一学二导三练”教学模式的发展及延伸,使我们年轻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中青年教师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扎实落实好每一堂课。 学校里每一次活动的实施,都是对学生教师自身发展的的一次提高,我们越来越有信心,马寨一中的发展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学校发展规划心得体会2 学校发展
5、规划是学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办学目标的细化,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航标,是学校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力量源泉,是学校办学特色和校长办学理念的体现。学校发展规划必须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学校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否则,就会因为局部发展的滞后而影响整体目标的实现。李校长的这个学校发展规划,主要体现了一下几个方面: 1、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明确轻重缓急,抓主要矛盾,带动各方面工作推进。 学校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确立和形成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着眼于孩子的一生发展及教师的职业认同。在这一方面,要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学校自身要确定正确的价值标准,重新审
6、定“优秀”的标准何为优秀的学生?何为优秀的教师?我们倡导什么,反对什么,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的形成,让正确的价值观念深入每个人的内心,并变成躬行实践的指南。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享受生长的尊严和幸福。 2、协调诸多教学要素,确立教师专业成长体系,培养有情怀的教师。使学校达到和谐发展的境界。 学校的发展涉及到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学校文化、办学理念、人际环境、教学研究等诸多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3、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塑造积极简单的学校文化。 学校发展,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必须凸现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否则,难以跻身于名校行列。李校长的管理是寻求合作。一个优秀
7、的管理者是让人感到自由自在而不是感到受控制的。学校教干更多的是领导,而不是控制。 建设一所学习型学校,在这里,老师、学生、家长,学习、互动和影响,成就优越的人性和人生幸福成为大家共同的价值追求。一所好学校,必须有其自身的办学特色。特色是品牌,特色是标志,特色是统领学校发展的灵魂。 学校发展规划心得体会3 (一)学校概况 复旦实验中学创建于2000年9月,是复旦大学与杨浦区教育局合作创办的一所区属完全中学,是复旦大学基础教育理事单位。2023年6月通过杨浦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8月份被命名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学校地处五角场镇社区,占地面积36.7亩,建筑面积13300平方米。学校现有34个
8、班级,1046名学生。在编教师133人,其中高级职称31人,占教师数25.2%;中级职称64人,占教师数52%;区学科带头人4人,区骨干教师8人,区骨干教师后备3人,区教育教学新秀7人。 学校聚焦于“提升每一位学生的人文素养”,本着“点上先行、面上融合、整体提升”的推进思路,对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全新的思考与定位。由“传承中华经典”项目的点状特色,逐步形成“集群式人文素养教育”的整体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学生素质拓展实验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学校、上海市体育项目(手球、桥牌、排球)传统学校、上海市创造教育基地学校、上海市花园
9、单位、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区德育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获区教育系统绩效考核优秀单位等。 (二)取得成效 1.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章程是学校的根本大法,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启学校规章制度。学校经“调研-起草-攻坚-审定”四个阶段,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多次研讨,由区教育局督导室特聘专家逐条悉心指导成文,编制了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章程,获全体教职工大会审议后通过,成为学校依法办学和现代学校建设的制度规范和保障。2023年6月学校重新编制了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规章制度。 2.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理念先行谋发展,精细管理显成效,多年来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校构建人文和科
10、学并举的课程体系,其中“基础型”课程注重校本化实施,“拓展型”课程注重开阔视野,“研究型”课程注重个性化发展。学校从课程内容的有机统整、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教学五环节的有效落实及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校本化实施方式。教师教风踏实严谨,勤于钻研蔚然成风。2023-2023年,学生在艺术、体育、科技、各学科竞赛中总计获得全国奖项75人次、市级奖项442人次、区级奖项804人次。初、高中两个学段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23年中考名列前茅,合格率100%;高考总本率93.75%,达线率100%。 3.教师团队良性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师德建设,倡导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形成“志于教、勤
11、于教、善于教、精于教”的专业发展途径。学校师资队伍得到长足发展,教师团队的成长呈现出合理化、梯队化的良性发展趋势,中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管理和一线的中坚力量。 结合教育综合改革,倡导“学习型、文化型与合作型”教师团队建设和个人专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围绕“以乐学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办学,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的工作主旨,有意识地将教育科研、教育改革、日常教学工作设计成为教师发展的舞台和载体,给教师更多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以学校领衔课题为中心,全面整合教师各类教育教学科研课题,以点带面,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科研沙龙、学刊征文、教学展示、教学比赛等教研活动中,让每位教师养成一种自觉教育科研的态度
12、和习惯,目前已内化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中的自我需求。 学校以“三维评价”(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效果、科研水平和成果)为导向,形成“七级梯队”(新星教师、区教育教学新秀、区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区学科名师、市优备候选、市“两名”工程建设对象)的专业化发展教师队伍。 4.办学条件明显提升 学校基础设施工程基本完备,建立了智能机械、VR职业体验、画影叙事、分子生物与组织培养、物理创新实验室,将再建六艺馆等创新实验室。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即时通讯、个人办公等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已经完成;学校丰富、充实和完善校园网,完善校园网的软件应用系统及硬件设备;组织教
13、师参与教学素材库、试题库、学习软件包、校本练习等共享教学资源的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进教职员工备课、教学、办公、管理的网络化。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设施,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23年学校再度荣获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三)存在问题 1. 课程特色不够鲜明 在“卿云”课程框架下开展的特色课程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特色不够鲜明。德育特色活动设计和落实的系统性,以及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学生人文、科技素养的培育和育人质量的提升需进一步协调和突破。统一的课程设置、偏窄的课程结构、较重的课业负担,致使学生缺乏个性化发展的土壤。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之
14、间存在矛盾。高三等级考学科较难安排统一的训练时间,更合理的考试组织安排形式仍待探索。 2.队伍建设存在短板 校级干部平均年龄51岁,校级后备干部培养有待加强。教职工中三年内将退休19人,师资储备不足。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学科分布不均,学科名教师、特色教师缺乏。教师学历水平还未完全达标,研究生学历偏低。 3.基础设施遭遇瓶颈 因学校两证(土地使用证、房产证)尚未办妥,致使学校硬件资源受到制约,在学校多样化发展方面和构建特色、先进、实用的现代化教育基础设施方面遭遇瓶颈。现阶段只能满足分类走班,无法腾出更多资源用于分层教学。初中生源激增和高中走班制,既对教学管理提出挑战,也对特色高中项目建设、全校性拓
15、展课程开设、社团活动开展、创新实验项目建设造成掣肘,同时使得学校对于偶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减弱。 二、核心理念、发展目标和特色项目 (一)核心理念 学校以“厚德乐学”为办学核心理念。 “厚德”指以“培养和谐的人”为学校的价值追求,教育和引导师生学习运用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师生成长的生命底蕴和人格精神的支柱。 “乐学”指秉承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培养师生人文底蕴,掌握科学的规律、原理和法则,即文化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与科学的学习策略方法,是为学之道。 (二)发展目标 1.学校办学目标 学校办学目标是“坚持依法办
16、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集团发展、特色办校的办学思路,建设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质量提高、集团发展紧密、人文特色凸显的区域特色学校”。 “办学条件优化”:针对基础设施遭遇的瓶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科学优化教育布局,全面提高装备水平,使得学校育人环境日臻优化。 “教育质量提高”:坚持先进教育观念引领,坚持科学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教育内容质量、过程质量、方式质量及其管理质量。 “集团发展紧密”:抓住“复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成立的发展契机,凝聚文化共识、推进课程共创、强化教学共研、落实队伍共建、实现成果共享。 “人文特色凸显”:“人文素养培育”的办学特色要体现在学校管理特色上,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特色上,
17、体现在人才培养方式特色上,最终体现在学生素养特色上。 2.学生发展目标 学校育人目标是“坚持厚德、乐学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品行端正、乐学善思、基础扎实,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学生”。 “品行端正”: 人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学校重视立德树人,培养富有爱心、懂得包容合作、心态阳光高雅的中学生。 “乐学善思”:依据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校培养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并且“知行合一”的中学生。 “基础扎实”:基本功的夯实是成功的前提。学校培养思路开阔、能够扎实地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懂得循序渐进的中学生。 3
18、.教师发展目标 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是“注重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形成具有责任意识、创新勇气、好学精神、善于合作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责任意识”: 教师具有人文精神、爱岗敬业、富有爱心的责任意识。 “创新勇气”:教师观念要创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与时俱进,做智慧型教师。教师具有学识的底气、坚持的毅力、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 “好学精神”: 教师具有勤于学习、充实自我、与时俱进的好学精神。 “善于合作”:教师具有宽宏气量、共享智慧、共同成长的团队精神。 (三)特色项目 学校聚焦于“提升每一位学生的人文素养”,以特色高中创建项目为载体,以课程领导力提升为核心,以“人文素养培育”学
19、校特色为抓手,推进育人方式的改革。 1.特色定位 “人文素养培育”的特色定位,源于我校承继复旦人文基因的办学传统。历史上的复旦实验中学是复旦大学心理学院的附属中学。1923年,郭任远教授筹建了复旦大学心理学院。1925年,为了更方便地进行教育心理实验,改进中等教育,郭教授特创办复旦实验中学。在时代脉动中,学校历经多次搬迁和所属变更,虽然于1958年停办,但今天的复旦实验中学仍然是复旦大学基础教育理事单位,“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复旦大学校训也是我校校训。在注重“人文教育”的精神内核上,我们与历史上的复旦实验中学、复旦大学一脉相承。新世纪建校初期,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特别强调形成师生
20、成长的生命底蕴和人格精神的支柱。 2. 学校办学特色的阶段性发展 酝酿、构建阶段(2023年2023年):学校提出“文化育人”的立人主张,人文教育优势凸显,经典诵读特色项目形成。通过阅读经典与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判断和就公共事务进行理性论辩的能力。学生屡屡在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经典诵读等市区比赛中斩获奖项,学校也被评为全国中学生素质拓展实验校、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实践、提高阶段(2023年2023年):学校秉承传统优势,进一步发展经典诵读特色,聚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学科育人,构筑学程进阶的集群管理模式,开展整体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形成“传承中华经典”主题课程群。
21、 完善、提高阶段(2023年至今):2023年,学校抓住上海特色普通高中创建的机遇,将“传承中华经典,培育人文素养”申报为区第三轮特色建设项目,整体规划学校特色发展。从“学程设计、课程育人、环境浸育”三个维度,由“传承中华经典”项目的点状特色,逐步形成“人文素养培育”整体办学特色。 3.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其核心是个人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与思考,指向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养教育是一种通过教育提升人内在品质及外在行为素质的教育,通过理论、实践等教育活动的开展,将科学的观念、知识传授和熏陶,使其内化为良好的人格、气质以及修养,提升人的个人魅力、个人
22、价值。高中阶段的人文素养教育,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与人沟通、和人相处,在纷扰的世界中学会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载体是“卿云”系列特色课程建设,其中包括完善“传承中华经典”研学课程、继续构建和完善学校中华经典历史之久,文明之盛中华经典文学之美,山川之丽中华经典人性之善,思想之奇系列课程等。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集团办学内涵提升工程 1.发展目标 坚持“用公平优质托举每一个学生幸福人生”的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集团化发展战略,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提升每一名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主要项目 (1)建立集团办学管
23、理章程和发展规划。管理章程厘定集团的发展理念和目标、理事会的架构和职能、集团运作的体制机制、集团成员校的权利和义务等。集团制定了集团自主办学的发展规划。发展规划顶层设计集团的发展战略、课程建设、教师发展、设施使用、联合育人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建、教师交流、跨校选课等。依据章程和规划,形成集团规章制度。 (2)探索“1+1+X”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在理事会框架下,相应设置“1+1+X”的机构,明确权限、健全机构。使其成为理事会工作的有力支撑,形成完整、规范、可操作的管理制度体系。 (3)推进项目化加快集团学校内涵发展。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联合教研、课程共建、课题共研等方式推进集团学校课程建设,
24、提升集团学校内涵发展。 (4)实施教师柔性流动。通过“驻校”流动、骨干游教、跨校带教、课程走教等方式,多途径地实施教师柔性流动。集团内骨干教师带课程进入其他成员校,定期定时一线授课;以集团校本化课程建设促进集团校课程共享;激活集团内各校自身的造血功能,提升集团校整体师资队伍水平。 (5)优化评估制度。聚焦“文化共识、课程共创、课堂共研、队伍共建、成果共享”五个方面,从学校、教师、学生的获得感中考量集团校的发展,寻找瓶颈问题,发现新的生长点,推动集团化办学向纵深发展。 3.达成指标 (1)形成集团办学管理章程和发展规划。制定集团管理、师资安排、课程建设、教学评价、学生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合作方案。
25、(2)集团校系列活动方案、小结和成果展示等。 (3)集团内每学年教师流动比例符合区教育局规定要求。 (二)学生工作提升工程 1.发展目标 依据学校“厚德乐学”办学理念和“品行端正、乐学善思、基础扎实”育人目标,以特色高中创建为契机和抓手,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构建指向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德育课程体系,形成有复旦实验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2.主要项目 (1)完善“传承中华经典”研学课程。继续构建和完善学校的中华经典历史之久,文明之盛中华经典文学之美,山川之丽中华经典人性之善,思想之奇系列课程。通过“中华经典文化研学旅行”,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显性功能,带领学生
26、探寻中华经典的魅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2)开展系列特色活动。通过生命教育(自救互救、安全法制)、 人文滋养(民俗节庆、国学经典)、仪式成长(生涯指导、公民意识)、综合实践(经典诵读、研学课程)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拥有丰富的心智生活,成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充满人文情怀的人。 (3)探索劳动教育有效途径。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将劳技课程与“传承中华经典培育人文素养”校本德育课程有机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技能、观念和态度的培养;融入家庭教育,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劳动服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
27、动人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达成指标 (1)系列特色活动的方案、小结和成果展示等。 (2)研学计划、小结,研学手册,研学随笔,研究性论文等。 (3)与劳动相关的校本课程和教案编写,劳动服务活动的组织和考核。 (三)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1.发展目标 依据学校“厚德乐学”办学理念和“品行端正、乐学善思、基础扎实”育人目标,以特色高中创建为契机和抓手,努力打造“卿云”系列特色课程,推进构建以“人文素养教育”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优化中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学校运作机制;重视实验教学开展,推进各级创新实验室项目建设;发挥体育、艺术、科技学科育人功能;依托复旦资源,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2.主要项目
28、 (1)“人文素养培育”特色课程即“卿云”系列特色课程建设。学校从建设“中华经典特色课程群”起步,逐步演进到构建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卿云”系列特色课程,推进学校人文素养培育特色发展。以指向学校特色发展的“卿云”系列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以“人文素养教育”为核心目标,构建鲜明教育内涵和特色的“卿云”课程群,研制“卿云”系列特色课程评价指标,从“课程实施、人文素养、学校发展”三个维度形成特色发展。 (2)区域高中个性化学程和学分制管理及课时管理系统推进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个性化教学实施系统。依据学校实际构建一套基于大数据技术精准分析学生学习成果、即时反馈教学成效的个性化教学实
29、施系统,打造一套以教学过程多媒体化为特色的互动教学中心、以教学网络化为特征的无边界的教学方式、以教学资源数字化为特点的资源中心、同时在充分挖掘社会资源、高校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一批基于学生主体性学习风格的学科课程,从而让学校课程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将课程的选择权逐步交给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和规划高一、高二两个学年的课程,从而逐步实现“我的课程,我做主”。 (3)开展指向学生素养培育的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研究。构建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的研学旅行特色课程,并形成与之配套的有针对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完善学校特色课程创建,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丰富的课程
30、体验,促进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课程教学实施能力,也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底蕴、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使学习过程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推进创新实验室项目建设。从“完善制度文化、改善实验环境、丰富教学功能、助推专业发展”四方面着手,推进学校实验教学开展。提升创新实验室的效能,依托“六艺馆”“画影叙事”“分子生物与组织培养实验室”“智能机械实验室”“单片机”“物联网”“物理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实验室,打造特色鲜明的艺术、科学技术教育模式,营造人文与科学并举的校园文化。 (5)发挥体育、艺术、科技学科育人功能。做好体育专项化教学试点工作;支持“三团一队”建设,做强艺
31、术教育特色项目(综合版画、绘画、舞蹈、沙画、中国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做好一校一品项目中华武术(太极扇);作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实践站的实践点,与华东理工大学药理学院实践站合作做好实践点学生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以竞赛活动促进学校的科技教育。 3.达成指标 (1)制定和完善“卿云”系列特色课程创建方案,重点建设“卿云”特色课程群。总结项目成果,包括学生发展案例、学校发展案例、课程成果、课程实施案例/指南、评估指标体系、调研报告、论文成果、综合报告等。 (2)通过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学业质量采集系统和个性化学程促进学习风格发展的课程开发,加强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学
32、科间的有机组合。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教学精准实施。 (四)科研强校工程 1.发展目标 根据学校“人文素养培育”特色创建的目标和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以市、区级重点课题的研究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实践,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创生。积极借力外部专业科研力量,建立符合特色高中创建需要的教科研骨干团队,为规划的落实和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保障。 2.主要项目 (1)完善科研制度。修订和完善科研制度,全程管理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使课题申请立项、研究过程管理、总结推广、成果鉴定等环节更加规范化。不断完善科研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和规范科研奖励制度,使教科研成果与教师
33、的评优评先、绩效考核挂钩,激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推动自身专业发展,实现科研强校。 (2)建立科研骨干团队。逐步形成符合特色高中创建需要的教科研骨干团队。以教研组为单位,组建“特色课程研发实施团队”,开发特色课程,编写特色课程大纲。通过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实践,形成精品特色课程,并通过公开教学、成果展示会等方式,将特色教师的教科研成果进行展示。围绕学校特色发展目标,针对自身在“人文素养培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引导教师申报“草根”课题进行研究,形成全校教师强有力的人文素养培育支持系统。给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压担子,以点带面,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科研工作网络,促进教师专业
34、发展。选送有教科研志趣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市、区级科研培训,为教科研骨干队伍储备力量。聘请资深专家、高校学者、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企业专业人士及社会独立机构等构成的专家团队,引领、指导、评价学校特色高中建设的推进。 (3)做好市、区级重点课题研究。做好学校重点课题基于特色学校项目构建“卿云”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推进工作,通过开展各类子课题的研究,带动特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专题研究、德育工作研究、学生培养、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等学校发展各方面的探索实践。加强教师立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并结合各类教学大奖赛、论文和教学案例的撰写,进行研究成果的总结推广、参评奖励等。 (4)形成教
35、研训三位一体。搭建各类平台,形成教研训三位一体。开展校内科研论坛,举办优秀论文交流、课题研讨会等活动,整理和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开展基于学校特色发展背景下的学生学习方式优化和教师角色转换的研究。依托复旦附中教育联盟,加强校际间的教科研交流与协作,通过专家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同时,邀请专家和大学教授给教师开设人文素养系列讲座,拓宽教育视野。 3.达成指标 (1)修订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 (2)教师全员参与特色课程研发和实施,每位教师开发一门特色课程,编写一套特色课程大纲。通过拓展课的公开教学实践,形成一批具有“人文素养培育”课程建构元素的
36、精品特色课程,编辑形成复旦实验中学特色课程实施大纲。形成教科研骨干团队,包括特色高中创建项目组、校史研究团队、特色课程研发实施团队、专家团队等。 (3)每年力争有23项市、区级课题成功立项,力争每年都有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在区级以上课题成果评选中获奖。结合学校的发展特点与实际情况,三年内力争申报成功新的市、区级研究课题。 (4)收集、整理教师有关基于特色学校项目构建“卿云”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重点课题研究的教学课例、研究论文、导学案等教科研资料,编撰教学案例集师生成果集等。 (五)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1.发展目标 秉承“厚德乐学”的办学理念,关心人的需求,关心人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教师
37、职业规划体系,加大教师人文素养培养力度,倡导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增进绿色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 2.主要项目 (1)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建立“校长室、职能部门(人事处)、基层团队(年级组、教研组)”三级管理团队,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体系;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对应教师发展目标,撰写个人和团队的专业发展规划。 (2)搭建多元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保障师资层级结构和教学能力梯队的形成,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发挥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校暨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效能,开展着力于青年教师引进和培养的“青蓝工程”,推动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二
38、是通过自培与外培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教育教学的各级骨干教师团队;三是统筹人力财力分配,建立奖励机制,保障教师职务晋升、学历晋升工作的推进。 (3)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岗位设置岗位任职条件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新教师引进实施方案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绩效奖励分配方案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教师发展评价方案。开展现状调研,在教研组三年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统筹,制定学科教师引进计划;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优秀教师引进,在满足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做好师资储备工作。 3.达成指标 (1)制定人才引进规划,完成不同年龄层别的师资储备,使学科教研组人员年龄结构合理,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 (2)对教师个人三年
39、规划,进行过程追踪,形成阶段性评估报告。 (3)积极推进职务晋升工作,2023年底,使中级以上职称人数达到教职工总数的80%。 (4)鼓励学历晋升,2023年底,使全体教师的学历达标,研究生学历达到教师人数的30%。 (5)力争在新一轮区各类教育人才评选中,达到区级学科名教师2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人数13人,占教师总数的12%。形成1支区学科名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区骨干教师后备、区教育教学新秀、校级骨干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师梯队。 (6)打造特色课程教师群体,形成1-2个区级以上学科高地;建立区本课程2-3门。 (六)学校“软硬件”建设工程 1.发展目标 围绕规划的实施,全面贯彻落实校
40、长室的工作意见,抓住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两条线,团结全体后勤人员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为创一流学校,创一流教学业绩做好后勤应有的保障,为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作出积极实践。 2.主要项目 (1)完善制度,落实责任。按照学校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确保后勤服务工作规范、及时。广泛征集师生对总务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意见和要求,建立总务工作日志,认真记载,接受师生监督。 (2)开源节流,管好财物。完善购置、保管、使用等财产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帐物相符、帐帐相符。抓好采购管理,管好用好学校财、物。重点抓好学校节水节电的管理工作。在采取
41、一系列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对校园各部位、各实验室用水、用电的管理及维护工作,加大检查力度,确保措施落实到位。维修、维护及绿化管理实行自管为主的原则,总务人员能自己做的,尽可能自己去做,减少学校支出。 (3)优化环境,形成特色。积极配合教育局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做好学校所有室外运动场所的塑胶地面修缮;完善学校信息化教育硬件设备,打造好数字化、信息化校园的基础工作;及时按需采购添置创新实验设备,继续加快建设创新实验室的步伐;优化音乐室、舞蹈房等专用教室建设配置,满足师生教学的需求;合理运用自筹资金,对校园环境进行改造,加强特色学校的校园文化宣传。结合学校特色高中建设,申请专项资金,布置人文景观,
42、形成一步一景,增加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不仅优美如画,还有鲜明的特色文化气息。 3.达成指标 (1)学校内部控制工作达标。 (2)数字化校园基础工作完成。 (3)完成新一轮学校大房修工程。 (4)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鲜明的特色。 四、监控与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开展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有序推进规划实施。坚持教师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实行校务公开,调动教职工参与规划、实现目标的工作积极性。在规划领导小组指导下,分解重点任务成立若干工作小组,分工合作,协同推进规划核心任务的落实。 (二)管理保障 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落实规划、提高教育质量的积
43、极性。建立规划实施工作反馈机制。每周行政会议,各部门汇总工作进展,直接贯彻决策,使管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发挥教代会、家长委员会、学生会等作用,形成合力,在推行过程中进行监督和反馈。 (四)教科研保障 着力培养特色教师和研究型教师,引导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普遍参与提升教科研水准;搭建教科研平台,积极借力外部专业科研力量,为规划落实提供保障。 (五)经费保障 学校将多渠道、全方位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从人、财、物等方面,保障学校规划的各项工作实施经费到位。 (六)后勤保障 利用课程领导力建设与特色高中创建的契机,加快校园创新实验室、信息化设施等建设,打造人文素养培育的空间环境,为实施规划提供硬件支持。
44、学校发展规划心得体会4 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办学目标的细化,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航标,是学校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力量源泉,是学校办学特色和校长办学理念的体现。笔者认为编制学校发展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客观性原则 学校发展规划必须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1.客观公正地分析学校办学的历史,使学校在继承中发展。 学校办学的历程有的艮长,有的较短,因此,编制学校发展规划必须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对学校的办学历史按其不同的阶段进行客 教育规律,就是要将教育规律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同的学校其地理位置、教学设施、管理水平、师资质量、生源状况存在的差别很大,因
45、此,在确立学校发展目标时,必须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既不能好高鹜远,也不能畏首畏尾,切忌凭感觉办事。脱离校情的目标是空想,违背规律的做法也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可持续性原则 学校发展规划必须循序渐进,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前瞻性。否则,欲速则不达。 1.分解长远目标,使学校在渐变的积累中产生突变。 学校发展规划中的长远目标与学校的观状相比差别越大,其实现目标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其历程就越艰辛,变革就越大。因此,对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应该分解成阶段性的一个个子目标。而且子目标之间的“高差”要适当。 2.优化资源配置,使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有足够的后劲和空间。 学校发展必须体现时代性,满足时代发展对学
46、校的客观要求,即既要立足现实,又要面向未来。因此,在编制学校发展规划时,要认真分析现实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协调性原则 学校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否则,就会因为局部发展的滞后而影响整体目标的实现。 1.明确轻重缓急,抓主要矛盾,带动各方面工作推进。 学校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在确定学校各项工作目标时,要理清头绪,弄清各项工作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制约关系。 2.协调诸多教学要素,使学校达到和谐发展的境界。 学校的发展涉及到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学校文化、办学理念、人际环境、教学研究等诸多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特色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