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人教版语文备课教案样本.docx

上传人:1107088****qq.com 文档编号:65505961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备课教案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备课教案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备课教案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人教版语文备课教案样本.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人教版语文备课教案样本七年级人教版语文备课教案1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教学重点:1、朗诵课文。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课前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投影仪。学生:熟读课文。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

2、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1.给加点的字注音。2.形似字辨析。3.解释词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b.再挑选意义重音。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

3、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c.学习集体朗读。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a.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_”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

4、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_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

5、亮你的眼睛”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全班_齐读。小结,布置作业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

6、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布置作业。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七年级人教版语文备课教案2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品味诗中的语言。3、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梦想应如何实现。【教学重、难点】1、诗的朗读。2、语言的理解。【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的童年一定有很多梦想,能将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吗?(学生畅所欲言)诗人

7、王家新在小时候也有一个美丽的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阅读诗歌在山的那边,倾听诗人的心声。二、整体感知1、学生关上书,听老师范读全诗,注意朗读的语气、速度、重音(读得重的词语)。2、学生谈听读课文后的感受。3、教师略谈诗的语言美,并提出朗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语气。4、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诗歌。5、请一名学生朗诵后,其他同学评议,教师最后点评。6、齐读。三、精读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1、教师点拨: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他。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2、学生小声或默读诗歌,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什么意思?先个别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将

8、自己的观点在全班交流,教师注意点评。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四、赏读课文,品味诗歌的语言1、教师点拨:诗中的“我”对大海是这样热烈向往,为了实现理想不懈追求,而这些都是诗人通过精美的语言告诉我们的,同学们,让我们默读诗歌,将你认为用得特别生动的词语作上记号,想一想,你为什么认为它用得好;将你不理解的词语也作上记号,小组内合作解决。2、集体讨论,教师注意点评。3、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力争当堂背诵。五、练习1、用“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分别造句。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生速读课文1、看谁抢得快(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5

9、7年前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当时我几岁?(8岁)(3)故事中包括“我”在内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几个?他们的名字是什么?和“我”关系如何?(一共有六个孩子,有名字的有2个,他们的名字是内德、杰利后者与“我”的关系比较前者更加亲密因为杰利是“我的朋友”)2、我要来帮忙同学们的闯关又快又顺利,可现在有一个同学却遇到了麻烦下面是一位同学为本文取的小标题,可是他忘记把具体段落标上了哪位同学能来帮帮他呢?决心爬崖()陷入险境()脱离险境()脱险有感()三、质疑激趣,再走一步师:咱们同学还真是和这位同学英雄所见略同啊!可是,有人认为前6自然段占篇幅太多,建议大刀阔斧地砍去,将其提炼成“费城7月的一天,

10、我和我的5个小伙伴一起决定爬悬崖”然后就进入第二部分,大家看可以吗?参考答案:不可以原文开头的巧妙和功效是修改后的“一句话”所不具备的,理由有二:首先是“呼应内容,作好铺垫”比如,“闷热”的天气要素的交代,不光是引发后面爬悬崖情节的要素之一天气的异常,让人更加烦躁,也预兆着其后事态的发展其次是“引发悬念,激发兴趣”比如,身体方面自小的孱弱及母亲训诫的内容交代,会引起读者关于作者遭遇内容的_和好奇心一系列的问题,会如同“钩子”一样,将读者阅读的欲念牵引向后续的阅读四、仔细思考,走近人物师:原来这前6段有着这么重要的作用啊!下面我们再向前走一步,结合715段,完成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述“我”的遭

11、遇,再尝试用一个字来概括文中“险境”的特点2、用“我是一个的小男孩,因为”的句式来谈谈自己对人物的认识参考:1、“我”的遭遇是“我”在悬崖上一个狭小的岩石架上进退两难,陷入困境这个“困难”的特点是:“陡”“高”“险”2、“我”是一个“身体瘦弱,性格软弱”的小男孩,因为第8段第11段第14段师:这样一个身体瘦弱,性格软弱的8岁的孩子,却陷入这样一个有着“陡”“高”“险”特征的“险境”,但结果却出乎意料,他最后成功脱离了险境,这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来与文中的“我”一起,重温这段经历及此后的感悟吧!五、深入思考,走进中心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第1623段,分别按照下列指定句式,小组合作来说说阅读的收获

12、、感悟1、“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过程中,“我”变得越来越,成了一个的人2、读完作者的感受,我受到的启发是参考:1、“我”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自信),成了一个充满成就感(成熟的、有成就)的人结合原文第21段、第22段、第23段2、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谈从心态角度上来说,意味着面对困难,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良好心态从方法的角度来说,只有把大目标分解成如同一步一步的小步骤,才可能完成从意志力角度来说,展现了意志的坚定,乃实现人生目标的必要因素之一从人生境界来说,感受到一个朴实而又极致的道理:非凡的成就,往往也是由平凡的点滴积累而成的六、品读“父亲”师:我们一步一步走到这里,当我们为主人公的表现而感动不已时

13、,是不是忽略了一个人呢?其实,指导“我”走出困境并收获成长的“父亲”形象,也有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请大家带着自己对“父亲”形象的思考,仔细品读文中描写父亲的语句,依照下面的示例,为文中的父亲写一则颁奖词示例:高淑珍颁奖词你用粗糙的手,支起课桌;你用宽阔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学生写完后展示七、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在“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你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七年级人教版

14、语文备课教案4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课前准备: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感受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教学设计:整体感悟导人新课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

15、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萧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可能我们都没有在冬天去过济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出示目标,板书课题。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

16、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出示问题组。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写薄雪

17、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的远山,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研读与赏析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自由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问题组: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学生速读第1、2自然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与北平相比无风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与热带相比温晴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此处学生可再体会:为什么称“小山

18、”?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教师小结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自由探究问题组a.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b.有感

19、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讨论明确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

20、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f.“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朗读时注意

21、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合作探究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明确a.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b.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c.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d.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e.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

22、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体验与反思质疑交流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拓展延伸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

23、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延伸作业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七年级人教版语文备课教案5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2、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3、体会本文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景导入(出示课题)2、大家看了课题,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地点是济南,季节是冬季)(

24、二)本文作者简介:1、本文的作者是谁?2、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舍的情况?(阅读注解一)3、教师补充:(写作背景)(三)听读课文听读课文,请大家带着几个问题去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问题见课件(四)分析课文1、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济南冬天的特征的?2、有诗云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因此讲到济南一定得说说它的山水,那么,在文章中,作者用哪句话对有山有水的济南美景做了总体的概括描写。(1)第二段写了济南什么的景物?(2)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用一个短语来形容一下阳光朗照下的小山。(3)第三段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找出表示变化的词。(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5)作者怎样写城外的远山?(6)济南是有名的泉城,老舍用他的含情妙笔把济南的山描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