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编高二语文实用教案五篇.docx

上传人:1107088****qq.com 文档编号:65490429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新编高二语文实用教案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1年新编高二语文实用教案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新编高二语文实用教案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新编高二语文实用教案五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新编高二语文实用教案五篇人教版高中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蜀道难【教学目的】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扫清文字障碍,熟读成诵。2、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3、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掌握本诗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和用典。【教学设想】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文学评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政治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第一,对诗的政治寓意不必深究;第二,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允许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应给予更多的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自读自学,迅速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2、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的重点】应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捋清全诗的思路:围绕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全诗表自己的看法。不必整齐划一,言之成理即可。【教学的难点】本诗的教学难点是对诗中典故的运用和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理解。【教学设想】本诗设计两种教学方案:1、学生自主学习式教学方案。2、教师导学式教学方案。【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方案: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蜀道难的基本内容及行文脉络,反复诵读,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蜀道艰难险阻,无论是通行还是战争,自古这里就充满着传奇色彩,历代文人墨客对此不乏感叹之辞,那么蜀道究竟有怎样的传奇和艰

3、险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看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难给你们做的介绍。(板书)二、布置、检查预习作业1、布置预习作业(此项内容为上节课布置或课下通过课代表布置给同学):通过回忆过去学过的李白的其他作品,了解李白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通过查阅其他资料(网络、图书等)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结合课下注释和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并反复诵读,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理清全文脉络。2、检查预习作业:按课前布置的作业,分小组讨论,相互取长补短,推举代表发言,陈述本小组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最后内容。教师提问,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3、教师在检查的基础上归纳相关内容:作者生平及思想:李白(701762

4、),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他自青年时就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年曾进住长安,供奉翰之一,其代表作为蜀道难、梁父吟等,代表了其浪漫主义诗歌的成就。他也是五言、七言绝句的圣手。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和王昌龄齐名,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回忆学过的李白的诗(以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为主),总结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5、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像,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情感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与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丑恶淋漓尽致,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是的,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之情

6、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宝。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强调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的。顾炎武日知录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又据孟本事诗载,贺知章于天宝初年李白入京时即见此作,惊叹之余称李白为“谪仙”。故知其创作时间不迟于天宝三年,为“安史之乱”前的作品。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这以他同时期的作品剑阁赋和送友人入蜀

7、为证(见附录),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而是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其实“君”指谁并不重要,诗的写作目的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足见作者英明的政治预见。(以上材料可投影或印发。)字词的检查,可采用让个别学生上黑板默写、上讲台讲解等形式,内容以课下注释为主。三、阅读训练1、播放蜀道难并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2、齐读,跟着配乐的诗朗诵,全班齐读,以充分体会本诗的感情基调。3、自读,在进一步了解了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风格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目的的基础上,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行文脉络。四、

8、整体感知(这部分教学内容实际上还是以检查课前的预习为主。)提问: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本诗以惊人的艺术夸张,丰富的想像力量和雄伟磅礴的气势,描绘出蜀地山时军阀割据局面的深刻忧虑。提问:全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或全文的行文脉络是什么?)学生回答(不求惟一,有理即可)。教师明确:全诗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主线贯穿始终,是全诗咏叹基调的重要乱。这三叹分别渗透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的字里行间。五、布置作业1、诵读全诗,背诵第一段。2、阅读全诗,弄清每句诗的含义。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检查背诵情况。2、进行鉴赏式阅读,在教师引导下分析、探讨全诗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内容

9、和步骤一、导入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在诗中,作者写山川自然,不是冷静客观的描摹刻画,而是以奇幻的想像与极度的夸张,从表达主观感受、强烈的反应中去显现蜀道慑人心魄的奇险之势。诗人的想像,出入古今,如大河奔流;所有的想像与夸张都临近或逾越了事物性质的极限,基本上是超现实的。由此形成的意象,一个接一个地急促奔涌,奇意迭出。其中又间以诗人的感叹、惊呼、反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惊叹,如同乐曲的主旋律,一唱三叹,反复出现于其间,构成了强烈的节奏。这样,这首诗便不仅充分显示了蜀道山川雄奇险峭的气势,而且表现着诗人激的跌宕,从中可以感受到他的灵魂的飞动和广阔的胸襟。那么,诗歌是通过哪些

10、诗句具体表情达意的呢?我们将逐句研讨。二、检查背诵1、指名让个别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指出背诵中的字音错误和音节错误(重点语句的音节和感情的变化见教参“诵读提示”)。2、齐读全文,体会感情基调,为具体分析打好基础。三、鉴赏、研讨重点语句布置讨论题,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交流,最后由代表总结发言,教师订正。1、开头用“噫吁嚱,危乎高哉!”有什么作用?明确:“噫吁嚱”三个字都是感叹词,是蜀地方言。“噫吁嚱!危乎高哉!”这些感叹词的连接使用,是诗人在激的冲动下随口吐出的,它包含着巨大充沛的感情力量,所以才能使人在这一声并没有多少具体描绘的惊呼中,感觉到蜀道的高峻、艰险,充分表现了诗人吐纳山川的宽广胸怀

11、。2、“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句的用典有何用?明确:这里诗人把我们引向了一个悠久迷茫的历史时间领域。一方面,从时间的悠远上加强了诗的感染力量;另一方面,经过这番渲染,激发起读者对蜀地情况的好奇心。有这样一个悠久遥远的历史岁月,而又长久与内地隔绝,从没有人去过的地方,那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景象呢?人们会从蜀地时间悠久的观念中,感觉到这是一个奇险幽深、神秘莫测的地方,并产生一种探求的欲望。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句诗该如何理解?是否有迷信色彩?明确:秦蜀两地间本来只有鸟道而无人路,是古代的大力士用他们的双手搬倒了险恶的高山,杀死了凶猛的大蛇,

12、才给我们打开了一条通道,消除了秦蜀两地长久隔绝的局面。诗人对于壮士排山倒海的巨大力量及其壮烈牺牲的精神,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歌颂。这个神话故事的运用丝毫没有迷信色彩,而是有力地、令人信服地歌颂了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量。4、诗的第二自然段以对那位“君”假定的友人劝阻“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开始,到对友人的质问“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极言蜀道的高,而在第二自然段又极言蜀道的险。这些具体的描绘,形象、生动地画出了山川的形态。但作者仍觉得不够到位,又用“劝阻”、“质问”友人这种虚幻的笔法,从侧面烘托了自然景物的惊奇雄险。5

13、、本诗的主旨在于表现蜀道的惊险,但第二自然段写进“号古木”的“悲鸟”和“啼月夜”的“子规”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自然段作者尽述蜀道的高不可攀,笔锋一转,劝朋友不要西游,因为这里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荒凉、凄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月夜”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使人闻而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政治远见?明确:诗人从蜀道的艰险想到了它在军事上的重要位置,并由此又想到了“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的可能发生的祸患。诗人对当时潜伏着的军阀割据严重危机的担心,表现了他敏锐的观察

14、力和政治远见以及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安全的深刻的忧虑,从而给这个歌颂雄伟奇险山川的诗篇,增添了一种发人深思的严肃的思想内容。7、“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全诗的主旨,为什么诗人要在最后写蜀地战祸一段?这样写和诗的寓意有什么关系?明确:从诗的内容看,此诗应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全诗极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意在为友人此去路途的艰险而担忧,“问君西游何时还”,人还未去却已问归期,诗人不忍友人离去,依依惜别之情自现。结尾一段写蜀地战祸之烈,意在告诫友人蜀地并非久留之地。而剑阁是蜀中要塞,由“蜀中之险甲于天下,而剑阁之险尤甲于然而完满。四、归纳全文的结构并板书可让学生先捋清全文的思路、

15、每段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明确。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诗。2、领会全诗的主要表现手法。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检查全诗背诵。2、讨论分析艺术特色。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全诗的背诵情况1、提问个别学生全篇背诵,也可个别提问后两段的背诵,注意纠正字音和音节,特别是应读出气势来。2、全班齐读,发现个别读不熟的,或没背下来的,再重新个别抽查,争取让学生全都背下来。二、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这首诗有什么突出的艺术结,明确:1、大胆的夸张:在本诗中,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写蜀道的艰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的

16、高峻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写急流瀑布是“飞湍瀑流争喧豗,崖转石万壑雷”。写到蜀地的历史则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写到人的惊恐则是“使人听此凋朱颜!”无论是写山写水写情写事,都运用了艺术的夸张。这些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山水形象的最突出的本质特征,以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果真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吗?果真是山高可以回日吗?蜀道之难果真是“难于上青天”吗?现实生活中当然是不存在这种情形的。这就是艺术的夸张。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形象、面貌,会在夸张这个放大镜里,得到非常鲜明、突出和生动的表现。2、奇特的想像:想像,是艺术构思

17、的灵魂,是形象赖以表现的基本方法。本诗作者的想像力是非常奇特的,不是一般的艺术想像,而是纵横变幻、层出不穷、出人意外的。“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多么惊人的想像!为了说明山的高大,他的想像里会出现“六龙回日”,把太阳和高山联系了起来。有时诗人是“心游万仞”,站立在群山之上:“连峰去天不盈尺。”有时他又“思接千载”,回到了悠久遥远的历史岁月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他的想像忽而在高山,忽而在深谷,忽而想到月夜,忽而想到白昼。他的想像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无拘无束,无所不到的。正是借助这种丰富、自由而又奇特的艺术想像,诗人才能在广阔的天地中找到最适合于

18、表现蜀道山川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六龙回日、黄鹤之飞等等生活现象,并且把它们组织在自己的诗篇中,以表现主题,使自己的诗篇产生了一种神奇飞腾的气势。3、强烈的感情:蜀道难从头到尾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种赞叹惊异的情绪。一开始,“噫吁,危乎高哉!”这一声惊叹便强烈地震撼着人心。全诗在每一段具体描绘之后,都有一些单独抒发主观感受情绪的句子。这些表示惊叹的句子,因为它们都是紧接具体描绘之后的诗人的具体感受,所以能在读者的心灵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加强了读者对于自然景物的感受。另外,即使是那些具体描绘也是在强烈的情绪之下进行的,我们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这些诗句时,会感到有一

19、种磅礴的气势和强烈的感情力量冲击和震荡着我们。这种感情是产生于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而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鲜明的形象性。情与景达到了高度统一。4、语言形式的变化多端:蜀道难是乐府古题,这种诗歌体裁不要求有固定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等。没务的。诗人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必须有这种纵横崛崎的语言形式;平平仄仄千句一律的句子形式,不足以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在情绪。三、再听蜀道难全诗配乐朗诵,体会诗歌的感情,加深理解四、布置作业1、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2、第三题的第4小题,可以作为研究性课题,课下讨论。第二方案:【教学目的】1、了解李白的生平、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2、体会作

20、品本身所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3、品味美丽的诗歌语言及其深刻的含义。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教学设想】蜀道难是李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作品内容含量之大、艺术特色之奇妙为历高独立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的目的。具体的做法可以按照下列思路进行:课前预习(自学:通过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疏通诗歌大意,提出问题)课上分组讨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课下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并提自己新的见解)课上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提出,全班学生发言谈看法,最后解决问题)课下总结归纳,就作品的某一方面写评论或感想。人教版高中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大铁椎传教学目标:1、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

21、,学会质疑;2、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3、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借助字、词典和注释,预习课文,疏通字句,将自己对课文的困惑以提问题的方法以纸条形式交给老师。一、导入:联系当今影坛、文坛上的“武侠热”,以影片英雄导入到历史典故“博浪飞椎”,再导入到课题大铁椎传。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A.魏禧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主导思想B.原著的小序C.原著的后记借助查找资料培养研究性学习习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三、听课文录音并思考:A)故事梗概B)明确主要人物C)简要评价主人公四、

22、分析作品人物形象:1)回顾写人的常用方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2)归纳大铁椎的刻画方法及其性格特点: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豪爽深沉粗犷威严奇侧面描写:通过宋将军来衬托武艺高强3)研读精彩片断:星夜决斗4)重点介绍侧面描写这一写作方法。五、课外引申、扩展阅读:A)三国演义片断:云长温酒论英雄(通过华雄反衬)B)乐府?陌上桑:侧面烘托罗敷之美六、表达与交流:主题:说英雄论英雄要求:围绕“我最喜欢的侠客或英雄”,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推出自己的最爱并阐述理由此项话题可在课下延续下去,引导学习关注水浒等名著,研究和探讨“侠义”的文化内涵,如:见义勇为、一诺千金、疏财济贫、舍身求义、

23、爱惜名誉、视死如归七、作业:大铁椎后传教后记大铁椎传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言人物传记,字面难度不太深,人物形象的把握也并不难,但若要上得新颖别致却非易事。在此课的设计上,我试图从近年文坛、影坛上流行的“武侠”热导入,引发学生兴趣,让学习课文与关注社会热点有机地融合,而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说英雄.道英雄”又回到了热点问题,在这样一个往复的过程中,“英雄”的深义在课文人物形象分析和课外引申阅读中得到了一定的深挖;而关于此话题的讨论课下将延续下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明白“英雄”的真正内涵,这样实施教学的目的是将德育和美育无形地渗透于语文教学。这节课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习惯这一方面主要体

24、现在:A课前预习并搜集有关课文背景资料;B立足文本学会立体分析文学形象;C在扩展阅读中深入名著,在存疑和互动交流中学会比较。尽管这些目标在有限的一节课内似乎有些杂,但串起来却是一条主线?一篇文章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切入、学习并逐步深入研究,这是我的初衷!从反馈的情况看,这一尝试已得到了粗浅的实现。这节公开课已结束,客观的来说,我的学生还是比较配合的,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就我个人来说却存在诸多不足?由于我事先未曾试讲,那些精心准备的幻灯片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故障,延误了正常的步骤;在课的前半部分,在介绍作者及背景相关资料时,因是古文怕学生不懂,故讲解过多延误了较多时间,以至于最后的“说英雄.道英雄”

25、的交流与表达未能很好地展开;课前预习不到位,部分学生对课文较生疏,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想选择在第二课时上也许效果会更好!这节课我的设想很多,有一部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有些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太理想,“教,然后知困”,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尝试中我会更加成熟起来!人教版高中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锦瑟本着遵循认知规律、遵循鉴赏基本原则,教学中宜深入浅出、以读带赏,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新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一、名句导入,激发兴趣实践表明,由已知切入新课,既容易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又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知识体系。名句是经过

26、时间的洗涤,被历代人所激赏的前人的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由熟悉的名句导入,既可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品味,也可唤起学生积累新知识的渴望,可谓一举多得。李商隐的许多诗句已被广泛使用,学生早已耳熟能详,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二、简介作者,奠定鉴赏必备条件“言为心声”,诗文总会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烙印,刻上作者个人遭遇的印迹。了解诗人简况,是鉴赏诗歌的必要准备。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十

27、七岁就以才华受人赏识,二十五岁中进士,入朝做官。不幸卷入朋党之争,政治上始终遭到排挤,在党争的夹缝中生存,奔走于四川、广西、广东等地,做些幕僚工作,很不得志。他的个人生活也很不幸,结婚不到十二年,爱妻便去世。就在那短暂的十二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常常团聚。他本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抱负,却终身潦倒,得不到实现的机会,因此心情抑郁苦闷,四十五岁卒于郑州。存诗约六百余首。由于时代混乱、个人失意,诗中往往流露出浓浓的感伤情绪。李商隐的诗不仅在唐代诗坛、而且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中,都占有一席之地,颇有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艺术性极高的无题诗,基调凄凉伤感,音调和谐婉转,遣词用字严谨,对仗工致

28、,用华丽的词藻构成生动优美的形象,传达出深刻真挚的感情,耐人寻味,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锦瑟取诗首二字为题,就属此类。三、读读背背,初步感悟诗歌大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阅读尤其这样,反复诵读可帮助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感受诗歌的声韵美,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可以说,诵读是读诗的基础,读诗而不能背诵,等于不读;能背诵,则日后必有所领悟。鉴赏中,给学生充分时间让学生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能力,结合教材注释、手边资料,在读读背背中进行初步鉴赏(语言、节奏、韵律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鉴赏诗歌也须“有的放矢”,不可

29、毫无目标,漫无边际,要在学生自读前(或阅读中)明确提出:1.领悟诗歌情感基调;2.通过想象联想再现诗中意境;3.找出并思考诗中的四个典故、五个比喻的用意。四、涵泳探讨,美读鉴赏诗歌李商隐的诗,即使好学深思之人读起来也觉吃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意境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诗重含蓄,锦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解读方式的可能,如锦瑟说、爱国说、悼亡说、自伤身世说等,耐人寻味,正是诗的价值所在。引导学生鉴赏,可就诗论诗,不必寻求统一的答案,只需结合晚唐时代背景、诗人经历,把握诗歌情感基调,用自己的语音去再现诗中意境,把玩诗歌清丽语言即可。1.把握全诗情感基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

30、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由此我们可以把握住这首诗是抚今追昔,书写困扰诗人多年的“惘然”之“情”。朗读时宜放慢语速,以低沉语调再现哀怨、怅惘、迷离。2.“未成曲调先有情”,首联即情感触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啊,你没来由的有五十根弦,每一弦每一柱都在追忆曾经的年华。诗人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正是被“情”困扰多时,此时把“锦瑟”作为情感的触发点,寄寓自己的情思。此联既是起兴,又是用比,行文十分巧妙。吟诵时,一定要先酝酿情感,才能读出哀怨的语调、深深的迷惘和无限感触,才不会是空穴来音。3.陷入沉思,发出无限感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过的以

31、往和美好的愿望,有如“庄生梦蝶”一样清晰,令人留恋,使人沉迷,让人惆怅。即使它不能实现,但“我”心依旧,假如死去也要像“望帝”化作杜鹃啼叫不止。此二句诗语言虽简洁,却蕴意无穷,巧妙用典,令人深思。读时应以痴迷、陶醉、无限眷恋、无限执著的语气来再现,语速、声音由厚重、舒缓到激昂、悲切。4.以清晰语音,再现美丽、朦胧、凄清“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明月高悬,青青的广漠大海,鲛人泣泪成珠,清冷月光、晶莹珠光、明亮泪光交织一片,让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蓝田日光秀丽,阳光温暖,白玉生烟,玉埋地下却精气升腾。“沧海遗珠”“蓝田美玉”,虽然珍贵,却被人遗忘,令人悲伤、惋惜,但其终究是珠宝美玉,又令人

32、庆幸、欣慰。读时应读出苍茫之感,毫无依托,无限爱怜,无限悲伤之情。5.戛然而止,余韵无穷“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情哪里是追忆往事时才有,只是当时就已令自己迷惘。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然,实在不堪回首。行文浑然一体,情感愈加浓郁。朗读时宜表现出欲罢还休,荡气回肠,有如空谷回音,余韵无穷。五、课外延伸1.寻找诗人足迹锦瑟中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可启发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诗人生平,品读诗人其他作品,寻找相关资料,自己打造解读的金钥匙。2.与诗人对话“学以致用”,把死知识变为活水之源,不容忽视。对文学作品,我们应采取“拿来主义”,建议学生写写鉴赏文章,是为“与诗人对话”。人

33、教版高中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把栏杆拍遍教学目标:了解辛弃疾成为爱国词人的历程教学重点:感受他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辛弃疾成为爱国词人的历程板书设计:把栏杆拍遍内容:全文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辛弃疾的心病:金区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教学内容:一.复习提问1.过三峡的“第一人”所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主要是交通工具的原始和简陋,社会舆论的阻力,知识方面的局限。2.“第一人”对人类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开拓向未知领域进军的道路,推动历史向前。二.讲述新课朗读阅读提示,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内容。这是一篇带有人物评传性质的文章,结实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

34、词人的过程及原因。文章较多的引用了辛弃疾本人的词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初读课文,了解辛弃疾由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了解他的词作及其本人在文学的惟一性和独特性。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它告诉读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识本文要告诉我们的主要问题。在思考问题中理解文章:1.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只能笔走龙蛇,泪酒宣纸,为历史流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南归之后,他才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2.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禀然杀

35、气和磅礴之势3.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熏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他本来是以身许过,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腐烂远眺,望眼欲穷的形象。4.从文章所引用的词中,看出辛弃疾得的是商贸心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区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三.小结本堂课主要熟悉文章的内容,了解辛弃疾成为爱国词人的历程。四.作业重点字词人教版高中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琵琶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

36、超技法。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仍然感人肺腑。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37、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四、分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1、“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惨的心情。2、“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板书:浔阳江边闻琵琶秋瑟瑟忘归无管弦悲凉(奠下基调)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惨将别不发江浸月五、分析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常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非常成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1、要

38、求学生齐读第二段,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2、要求学生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板书:比喻句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小弦切切如私语幽细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利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入微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雄壮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3、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一支完整的乐曲: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的“有情”、“

39、不得意”以至难以明白的“无限事”,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4、要学生找出通过写演奏者动作神态描写音乐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明确:“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六、小结本课内容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学生齐读,找一个学生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琵琶女的身世。明确:“自言”以后二十二句叙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写早年色艺超群、红境,“弟走”两句写琵琶女生活道路发生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后边写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以及嫁作商人妇后的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

40、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房;用昔日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板书:江中听诉身世苦前半部: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欢乐奢华对比、反衬后半部: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孤苦寂寞二、师生共同学习第四、五段板书:同病相怜感慨多重闻琵琶青衫湿三、结合全文,让学生找出写音乐效果的句子,说明其作用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2、第一次演奏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们被音乐打动,心往神驰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音乐高超迷人。3、再次弹奏时:“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写尽音乐的感人力量。四、分析琵琶女的人物形象五、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六、分析本文明暗两线,画出结构图秋江夜送客月夜听琵琶凄凉话身世。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江洲司马青衫湿,为君翻作琵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