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柳永词两首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1107088****qq.com 文档编号:65477738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柳永词两首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柳永词两首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柳永词两首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柳永词两首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柳永词两首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教案柳永词两首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了解词人柳永及其语言特色、创作风格。2、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学会借景抒情的手法;学会从情感、格调上鉴赏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3、理解抒情主人公的离情。二、知识链接: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中了科举,因他作的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

2、句子,宋仁宗说:“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而落榜,柳永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他的词集乐章集。2、关于词的发展: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

3、行于宋代。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它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词调很多,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同时,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除了字数较少的小令,大多数词要分段,一段叫一片,又叫一阕。一般分为两段,少数分为三四段。三、课文阅读: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参差()堤

4、沙()天堑()珠玑()罗琦()豪奢()重湖()叠巘()羌管()钓叟()千骑()乘醉()骤雨()凝噎()暮霭()今宵()那堪()2、填空(1)词的起源:兴起于,盛行于,并在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2)词牌和标题: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58字以内)、(5990字)、(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代表作家有、等)和(代表作家有、等)。3、阅读望海潮,回答以下问题: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

5、华与美丽的?2)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湖有许多景物,为何独写“桂子”和“荷花”?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5)“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有何深意?6)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请举例加以说明。4、阅读雨霖铃,回答以下问题:1)本词有哪些意象词?这些意象词起到怎样的作用?3)“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

6、。”这六句写了什么内容?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话在上阕的结尾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它高明在何处?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四、课堂练习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A、凝噎哽咽揶揄奖掖B、罗绮犄角枸杞掎角之势C、参差差遣差劲差强人意D、豪奢舍弃赊账设身处地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7、)A、无语凝咽通霄达旦暮霭沉沉字字珠矶B、星辰寥若辰星良晨美景一年之计在于晨C、嬉闹参差罗绮竟豪奢D、繁琐要言不烦东南形胜更那堪冷落清秋节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图将好景(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参差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B、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有三秋桂子(深秋)C、对长亭晚(傍晚)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D、此去经年(年复一年)念去去(往前走了又走)4、诵读下列词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A、对长亭晚B、杨柳岸晓风残月C、更与何人说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也被称作诗余、歌曲

8、、长短句。B、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C、曲调的名称(如“望海潮”“雨霖铃”等)叫做“词调”或“词牌”。D、古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调”“中调”和“长调”。6、有关望海潮一词,下列语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它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B、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写居民住宅的雅致等。C、“市列”三局,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表现自己对普通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的反感。D、下阕前半

9、段专咏西湖,词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后半段总结前文,赞美郡守。7、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柳永本是南方人,在汴京仕途失意,内心充满惆怅,决计离京赴外地。但一想到要与恋人分别,将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凄苦万种,无以名状。B、全词基调极其低沉。诗人又善于借助人物的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等,使低沉的基调更显低沉。C、诗人擅长移情于景,擅长渲染氛围,使人物情感明朗化。像“对长亭晚”与“兰舟催发”,都是情化了的语言,产生了鲜明的美学价值和诱人的魅力。D、诗人充分发挥想像,进行了精心构思。上阕面对秋天的傍晚,乃是实事、实景、

10、实情;下阕设想别后情景,无疑为虚写。全词正是运用这种实虚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形象,提高了艺术品位。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钱行时难舍难分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用“去去”二字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道路修远。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

11、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五、拓展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注:“颙望”即仰望。“争”同“怎”。1、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就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连于此,不忍离去。D.“正恁凝愁”:许多愁绪凝结

12、,如此难以刹瞬排解。2、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3、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词上阕写景。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含作者优愁。B

13、.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苦。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然后下接几个字或一句。柳永词两首学案答案三、课文阅读1、略2、略3、1)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3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5)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2

14、)“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3)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型景物。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见桂子和荷花最能画出西湖的美景,从而展现杭州的风姿。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晚上,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说渔翁、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

15、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卷。5)词中“图将”是指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凤驰”指朝廷。这样一来,此句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是说:希望长官把杭州美好的景色画出来,等日后升迁,去朝廷做官时,可以把它拿出来,献给朝廷,并夸示于同僚。这里其实暗含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高升的美好祝愿。它是作者纯粹的奉承之辞。6)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4、1)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

16、霭、楚天晚、杨柳、晓风、残月;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2)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3)前一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后一句是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

17、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4)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阕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阙写别后情景作铺垫。5)伤离别。词作下阕一落笔就点明了全词的主题是“伤离别”。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有感情的人,都会因为离别而感觉到悲伤。所以南朝的江淹在别赋上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宋代的秦观在调笑令中说:“始信别离情最苦,兰舟欲解春江暮。”这些诗句都在表达类似的感受:人生当中,什么最令人痛苦?那就是生离和死别。离别本来就是人生中最令人悲伤难过

18、的事,更何况正处在冷落的清秋节呢!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中往往会有一种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写秋天的时候,经常与“愁苦悲凉”的感情联系在一起。比如先秦的宋玉在九辨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南宋吴文英在唐多令中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而曹雪芹在秋窗风雨夕中则说:“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这些诗句都写出了怀有特定情感的人在秋天中的特定感受。离别之事是非常悲苦的,清秋之气是特别凄凉的,而在这首雨霖铃中,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非常悲苦,再加上特别凄凉,这就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正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19、下眉头,却上心头”啊。6)1句中“酒醒”二字很值得玩味。在上阕,词人已经写到“都门帐饮无绪”,既然是没有情绪,为什么还要喝呢?无非是借酒浇愁而已。2第二句中的“杨柳”也是很有意味的事物。古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杨柳,并经常用折柳表示送别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柳”与“留”读音相近,所以折柳可以表示“留恋”之意。因而“杨柳岸”三个字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韵味。3词中的“晓风残月”也是最能触动人的感情的事物。秋日的风是凉的,秋天早晨的风更凉;月光是清冷的,残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的残月就显得特别凄凉。所以“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这样,作者就通过写景,很有韵味地点

20、染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在这短短的两句词里,作者集中写了这么多最能触动离愁的物象,又写得那么鲜明那么生动。这,正是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原因。7)因为没有人陪伴,无论怎样的良辰好景,对词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请大家注意,词人在这里只写到良辰好景,而没有写到平常时日。为什么呢?因为连良辰好景都形同虚设,那平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而知了。在这里,词人想到,从此离去,将要一年之久,一年啊,365个日日夜夜,在这么漫长的日子里,再好的良辰,再妙的美景,没有知心人相伴也是形同虚设。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只有独对清风冷月,望空兴叹,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这样,作者就在令人洒泪伤

21、情的抒写中,结束了全词。四、1、C(AyyyyBqjqjCcchichchDshshshsh)2、D(A无语凝噎通宵达旦字字珠玑B寥若晨星良辰美景C竞豪奢)3、B(“三秋”译为“秋季”)4、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5、D(“小调”改为“小令”)6、C(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反映了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并非表现作者的反感。)7、C(此项的评述犯了含混不清以及论点与论据未能全部照应的毛病评价中所举例句,并未证明“擅长移情于景”的论点。)8、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从词义看,是承上面“念去去,千里烟波”五、1、C(不是“不忍”,而是不能回家)2、D(不是山河破败)3、C(本词所

22、写之景为萧瑟秋景,所抒之情为思乡怀人。)柳永望海潮分段详解词的上阕,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它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陈置钱塘郡,隋平陈,废郡置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力能镇纸。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乃一篇之主脑。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风光旖旎,用笔妍蒨。“参差十万人家”一句,以力挽千钧之势,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蕃庶。“参差”为

23、大约之义。“云树”三句,又推开一层,由市内说到郊外。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丽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南史孔范传中写过:“长江天堑,古来限隔”极言长江形势之险要,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亦十分妥帖。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早在唐代,李白就在横江词中写过:“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宋初潘阆在酒泉子中也说:“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写杭州,钱塘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

24、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州声色之盛。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反映了市民(这里主要指富室)穷奢极侈的生活。下阕前半段专咏西湖。西湖经唐代白居易的治理、五代吴越王的营建,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词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巘,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白居易忆江南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杨万里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

25、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柳永这里则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据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说得虽有些夸张,但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歆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晴”,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可以看作对上文的补充,也就是说吹羌笛者是钓叟渔翁,唱菱歌者为莲娃采莲姑娘。“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情,

26、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下阕后半段总结前文,归美郡守。相传“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见鹤林玉露卷十三)。宋史孙何传谓真宗咸平中(约公元1000年),孙何徙两浙转运使,至景德初(1004)代还。“何乐名都,勤接士类,后进之有词艺者,必为称扬”。孙何礼贤下士,爱好词艺,故柳永作望海潮以赠。为了博得孙何的称扬和延誉,他不得不在最后唱一点颂歌。然而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音,啸傲于山水之间。结尾二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孙

27、何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于朝廷。然“归去凤池”,实含入朝执政之意,则“好景”除湖山胜概、廛市繁华外,并当寓指其守杭良好政绩。以此语祝孙何他日任满报政于朝,擢登相位,可谓善颂善祷。这首词不但画面美,音律也很美,在柳永词中别具神韵。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当是柳永所创的新声。观其内容与声情,确似将钱塘观潮的感受谱入律吕。如果说他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合于十七八女郎手执红牙檀板浅斟低唱的话;那么这首词不达意中的“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则非关西大汉弹起铜琵琶、敲起铁绰板引吭高歌不可。世人论宋词,说起豪放派作品,多推东坡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即使上溯,也只及于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28、,殊不知柳永此词早于范作十多年,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柳永词两首教学杂谈谈教读古诗词时课堂意境的营造一、利用导语营造课堂意境巧妙的导入语能渲染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带领学生步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教师可根据诗词的内容设计以下几种导语:1、抒情式导语。抒情式导语重在挖掘诗词中所蕴涵的情感,把学生带入悲愤或喜悦的情绪之中。如教读柳永的雨霖铃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江淹曾言“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是的,人生自古多别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朋友间的别离,感伤中有一份浓浓的牵挂与祝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母子间的别离,关爱中有着

29、深深的期盼;“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情人间的别离,浓情蜜意,难舍难分。下面让我们走入清秋时节,来感受词人柳永的离愁别绪。二、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营造课堂意境1、利用多媒体画面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将其带入到诗词的情境中。如在教读柳永词雨霖铃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背景画面:深蓝的天空,一轮明月,几点星光,一株垂柳。使学生未读词,心中就已充满了浓浓的离情别意,意境全出。以学生为根本提高教学质量发表评论文章都是蕴含情感的,教师应先准确把握文章的感情,营造恰当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从中体悟作者的情感。如教雨霖铃这首词,它是婉约派正宗的代表作,深情绵邈,读之令人肝

30、肠寸断。为了让学生领会“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悲苦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孤寒寂寞,教师就需营造一个离别的氛围,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动,在感动中领会作者的感情。求变语文课堂教学美的追求三、课堂练习求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课堂上的练习不必求多,但要“求精”。课堂练习要依据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考虑学生心理状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类型来设计,并要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有层次性,才能有效地达到训练的目的,令课堂教学变得有效率。如教雨霖铃一课,我要求学生跳出原词的理解,用同一词句,创设不同的景,抒发不同的感情。这种练习,既让学生感到新鲜,又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

31、力和动脑、动手能力。这种练习不要求有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讲得有理就行了。创设朗读教学四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设“导”境,转轴拨弦三两声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十几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十分钟效果最佳。”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导入新课是一项需要精心设计的教学艺术。教师巧妙营设“导”境,不仅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为一节课定下成功基调,还能以最快速度步入学习状态,让朗读成为叩起学生心灵的敲门砖、点火石。语文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作品写得好,好就好在开篇不同凡响,妙就妙在引人入胜。导入新课方式有多种多样,如讲故事、设悬念,用图片、提问题等,而一些美文的教学若能在课堂伊始就创设“读”境,

32、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抓住学生的耳朵与眼球。如教柳永的雨霖铃可在CAL画面辅助下,可先用语言描述:京城外,垂柳黯淡的汴河码头,深秋,寒已彻骨,一场骤雨刚过,树梢的寒蝉如泣如诉,似在宣泄着满腹的愁绪。长亭,送别的人无语,酒慢慢地滑下食管,火,在胸腔里腾起,泪眼与泪眼相对,一直挨到傍晚,酒早就喝光了,可是话还没有说完,雨停了,舟人催促,该起程了一幅世纪的缠绵送别图呈现在学生面前。接着,范读声起,先读后唱,民乐伴奏,悠扬悦耳的箫笛声,牵动起学生的神经。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叨念。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

33、,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以读“导”境,虽还只是“转轴拨弦三两声”,但已是一石激浪,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顺利地带到了知识的“渡口”。在隔雾看花的快思中窥到“桥”那边的“风情小园”、迷人意境,而心旌摇曳,欲罢不能。语文教学“空白”与“用白”艺术3、利用诗歌创作的凝练性、跳跃性的特点进行“补白”的训练创作诗歌离不开想象,阅读和欣赏诗歌更需要借助于想象来填补艺术“空白”。在教读古诗词时,每遇上一些写景优美而又简练概括的诗句,我都注意指导学生进行细节“补白”的训练,让学生把概括性的描述转换成具体形象的景物或场景画面;如教读宋词雨霖铃,我要求学生用三四百字描绘出“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画面;这样做,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