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5篇.docx

上传人:1107088****qq.com 文档编号:65477460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5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5篇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1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4.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助精神。教学重、难点1.质量的单位以及换算;2.学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用具大水泥钉、小水泥钉各一枚,订书针一锭,天平。教学过程引导讨论:(1)一根大水泥钉与一根小水泥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都是钢造的,用途相同;大小不同;重量不同;所用的钢的量不同)(2)一根订书针和

2、一锭订书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都是相同材料构成,含有的材料多少多少不同)(3)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1.质量的概念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2.质量的单位(1)讲解: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1t=1000kg1kg=1000g1g=1000mg补充:生活中

3、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2)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及小资料的讲解。一只苹果的质量、你身体的质量、一袋方便面的质量、一只鸡蛋的质量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突破首先认识杠杆,能抽象出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造一种探究气氛,通过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想,激发兴趣。

4、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想起很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复杂机械。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单机械。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放着钳子、锤子、瓶盖起子分别试着用一用,看会有什么发现?(各小组同学分别进行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铁丝,有的用锤子起木板上的钉子,有的用瓶盖起子起瓶盖,有三个小组用钳子分别把铁丝弯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约2分钟后平静下来。)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3教学目

5、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弹力;(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学重点力的测量原理。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弹力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跳水,蹦床,蹦极,射箭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了初步认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1)钢尺压弯反弹;(2)拉伸或压缩弹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回

6、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出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二、测力计及其使用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投影仪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1)最大刻度的意义;(2)最小刻度的概念;(3)零刻度的调整。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投影仪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1)如何调零;(2)测量范围;(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学生实验:用弹

7、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三、实验探究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拔河,牛拉车等图片;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学生观察录像,思考。引导学生做教材25页图8-3-8实验并填空。学生做书上实验,补全结论。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四、课堂小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弹力,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通过实验探究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一定了解。五、课堂作业课后发展空

8、间中的练习实践活动课后“发展空间”中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教学反馈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4教学目的、任务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过程与方法: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用。教学重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过程:一、回顾与预习:1、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2、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3、眼镜的度数如何计算?放大镜可以使

9、我们看到较小的物体,但是太小的物体像细胞,用放大镜却不能看到。为了能看到细小的物体,人们制成了显微镜。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人们又制成了望远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二、探究新知:(一)显微镜1、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2、基本结构:由两组凸透镜组成,每组凸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3、原理: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离物体近的这个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透镜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4、使用显微镜的注意

10、事项(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二)望远镜1、作用: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2.基本结构: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物镜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3、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4、视觉效果:(1)由于“视角”增大,对物体的观察更加清晰。(2)望远镜的直径比我们的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

11、像明亮。5.其它望远镜:(1)伽利略望远镜,用凸透镜作物镜,用凹透镜作目镜。(2)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当堂检测;1、显微镜的镜筒由镜和镜组成。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放大的像,是因为物体经过了凸透镜次的放大作用。2、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原理相同,说明了被观察物体应放在物镜的_之间,成_像;第二次放大与_原理相同,成_像。3、使用望远镜时,物镜的作用与_原理相同,成_像;目镜的作用和_原理相同,成_像。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5(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2.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3.会利用并联电路的特

12、点,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二)教具每组配备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三)教学过程1.复习问:请你说出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答略)问:请解答课本本章习题中的第1题。答:从课本第七章第一节末所列的数据表可以知道,在长短、粗细相等条件下,镍铬合金线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通过铜导线和镍铬合金中的电流一样大;根据欧姆定律得U=IR,可得出镍铬合金导线两端的电压大于铜导线两端的电压。问:请解本章习题中的第6题。(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做,然后教师讲评。在讲评中要引导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

13、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求解。)2.引入新课(1)请学生阅读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所提出的问题,由此提出本节学习的内容。板书:第五节电阻的并联(2)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板书:1.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即:I=I1+I2。(4)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板书: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跟各个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将学习的知识。3.进行新课(1)实验:明确如何测R1=5欧和R2=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然后用伏安法测出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R,并将这个阻值

14、与R1、R2进行比较。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论:实验表明,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板书:3.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问:10欧和1欧的两个电阻并联的电阻小于多少欧?(答:小于1欧。)(2)推导并联电路总电阻跟各并联电阻的定量关系。(以下内容教师边讲边板书)板书:设:支路电阻分别是R1、R2;R1、R2并联的总电阻是R。根据欧姆定律:I1=U1/R1,I2=U2/R2,I=U/R,由于:I=I1+I2,因此:U/R=U1/R1+U2/R2。又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U2,可得:1/R=1/R1+1/R2。表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练习:计算本节实验中的两个电阻(R1=5欧,R2=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学生演练,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指出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