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冬之旅艺术特色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歌曲冬之旅艺术特色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艺术歌曲冬之旅艺术特色分析冬之旅是舒伯特依据诗人威廉缪勒的诗作冬日旅行所做的一部声乐套曲,其内容是舒伯特对自己一生经受的总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一部自传。晚安是冬之旅的第一首作品,舒伯特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将作品中的主人公刻画成一位失恋的流浪者形象,描绘了该流浪者临行前对曾经的负心人凄凉告辞的画面,借此来表达现实的残酷和对往昔的怀念。一、曲式结构分析这首作品篇幅不长,短小精悍,尤其是曲式结构特别有特点。笔者认为这首作品的曲式为变奏曲式。曲式结构图式如下:从以上结构图式来看,整首作品共包括三个部分,每一部分节奏相同,且每段之间含有相同的间奏。前奏钢琴的右手声部为音乐的主题动机,第一部分的旋律
2、和前奏的主题动机相同,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采纳第一部分的主题材料加以改变重复。每一部分都含有丰富的调性改变,和声多次出现导七和弦,加强了音乐的张力。作品的开头和结尾都以钢琴独奏展开,结尾的音乐织体与前奏完全相同,首尾呼应。二、旋律写作特色1、平行乐句的运用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因此音乐作品必需具有方便听众记忆的重复元素。在重复元素中,平行乐句的使用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平行乐句是指两个长度一样的对称乐句,一般是用重复的创作手法,在晚安这首作品中舒伯特就使用了平行乐句的创作手法。谱例1是晚安的开始部分,调性为d小调。这个片断是一个平行乐句。谱例1的第1小节弱拍不计小节数至第4小节为第一乐句,第5小节至第8
3、小节为第二乐句,乐句进展的手法为完全重复,这种创作手法的运用加强了听众的记忆。2、常见的调性转化晚安中的调性改变是特别丰富的,有色彩光明的大调与暗淡的小调之间的对比,也有同名大小调和近关系调之间的互相转换。舒伯特用大调来表现主人公对过去美妙生活的怀念,用小调来呈现凄凉、残酷的现实世界和主人公愁闷、哀痛的内心世界;用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来表达主人公在过去和现实两者中纠结、担心的冗杂心情。谱例2是作品的后半部分。从d小调开始,之后四小节转到了两个升号的D大调。D大调和d小调为同名大小调,同名大小调的转化使得音乐色彩的改变更为丰富。可以看出,两个调性的旋律创作从调性音程的角度来说是一致的。谱例2第一行
4、最终一小节中运用到了D大调的重属和弦,其中最终半拍的和弦离调到了三级音上的导七和弦,依据和弦的解决原则,谱例2中第二行第一个和弦应为D大调的三级和弦,但舒伯特却用主和弦代替了三级和弦,以此来阻碍和弦的解决,形成音乐的下三度进行。谱例2第三行第一小节的最终半拍,在钢琴的高音声部中出现了臉c2,这里预示着音乐从D大调转向了G大调,该和弦恰巧为G大调的属七和弦,明确了调性。之后在这一行的最终一个和弦中,钢琴的高音声部又出现了c2,预示着调性又从G大调转回了D大调,该和弦恰巧是D大调的属七和弦,再次明确了调性。短短三行谱例,作品的调性改变为:d-D-G-d,在音乐色彩上形成了由暗淡到光明再到暗淡的改变
5、,进一步呈现了音乐的不稳定性,由此烘托出流浪者内心惆怅、担心的冗杂心情。在频繁转调的过程中,舒伯特还将重属和弦和副属和弦运用到了作品的和声创作中。比方谱例2第二行第四小节第一个和弦是重属七和弦的第三转位,该小节的最终半拍是三级音上的导七和弦的第三转位,最终一行第二小节的最终半拍是重属七和弦的第二转位。这些重属和弦也可以简洁地理解为离调,增加了音乐的不稳定性。舒伯特通过调性的不断转换,丰富了作品旋律的调性色彩,也进一步呈现出旋律的流淌性,波动了听者的心情。三、和声创作特点1、主持续音的运用主持续音具有主功能的意义,起到明确调性的作用,具有稳定的效果。主持续音一般应用于作品的开始,用来呈示调性、稳
6、固和声。另外,主持续音还可应用于作品的尾声,用作结束主和弦的延留,对音乐的大师名曲结束进行补充说明。谱例3是作品的前奏。作品由d小调开始,第一小节为主和弦,主和弦始终延续到第二小节的最终半拍接导七和弦的第二转位,之后在第三小节又回到了主和弦。从谱例3中可以看出该部分的和弦低音均为d小调的主音,这样的和声创作是为了在作品的开始强调调性,听众可以通过对调性的明确从而树立对主题动机的意识。所以谱例3中第二、三小节最终一个和弦的低音为d小调的主持续音,其为和弦外音。2、延留音的运用当一个和弦中的某个音保存到下一个和弦的同声部时,那么这个音就被称为延留音,延留音一般出如今强拍上。在音乐效果的呈现方面,延
7、留音为后面和弦的解决做铺垫,在前后和弦之间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减缓音乐的进行,增加音乐的神秘感。谱例4、谱例4是作品的前半部分片断。第一小节至第三小节为d小调,第四小节第三个和弦出现了臉c2,此处由d小调转为F大调,该和弦为F大调的属和弦,从而进一步明确了调性。由此可以向前推出,第四小节第一个和弦既可以看作是d小调的主和弦由前面的属七和弦解决而来,同时也可以看作是F大调的六级和弦,故该和弦为d小调和F大调的共同和弦,也被称为转调的过渡和弦。第五小节最终的和弦中出现了臉b1,说明和声在此进行了短暂的离调,可以把该和弦看为F大调的重属七和弦。第六小节第一个和弦为了重属和弦的解决本应是F大调
8、的完好属和弦,但钢琴的中声部保存了前面重属七和弦中声部的音,始终到第六小节第三个和弦才出现了完好的F大调属和弦,所以这里第六小节前两个和弦中声部的f1被称为延留音。延留音的出现也形成了非三度叠置的和弦,从而之后延留音同声部向下进行解决。调性在第八小节的最终半拍由F大调转到bB大调,第九小节的最终半拍落在bB大调的重属七和弦上。与前面的分析同理,第十小节第一个和弦本应是重属和弦解决后的完好属和弦,但因该和弦的中声部延留了前面重属和弦中声部的bb1,所以该和弦为不完好的属和弦,直到该小节第三个和弦才出现了完好的属和弦,中声部bb1解决到a1,重属和弦得到了完好的解决。延留音延缓了重属和弦的解决,在
9、音效上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使得音响效果不至于大起大落。四、钢琴伴奏织体1、钢琴伴奏的独立性钢琴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不再仅仅作为伴奏功能而存在,其具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保罗亨利朗在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提到:“他有意识的要把和声及器乐伴奏等纯音乐因素提高到与诗和旋律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要给歌曲的四周造成一个重大的音乐机体的力量,这力量足以在诗与音乐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对于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钢琴作为一个独立的声部与声乐形成重奏或复调的声响效果,声乐和钢琴往往交织在一起形成音乐旋律,甚至于某些作品的主题舒伯特会特意用钢琴来呈现。谱例5是作品的开始部分。第一小节钢琴的右手旋律就呈现出了主题,和第7小节声乐进来
10、的旋律相同。由此可见,晚安这首作品舒伯特是先创作钢琴再加入声乐,从而证明在该首作品中钢琴不再仅处于伴奏地位。另外,谱例中钢琴部分的织体是特别完好的,就钢琴本身而言,已经能够成为独立的钢琴作品。2、柱式和弦织体的叙事性柱式和弦是一种常用的伴奏音型,这种伴奏音型具有节奏短促轻快、音乐沉稳坚决的特点。能够增添节奏的韵律,从而到达饱满的音乐效果。谱例5完善地呈现了柱式和弦的全貌。不管是第一行的钢琴前奏还是第二行声乐进来的部分,钢琴的左手声部始终都是柱式和弦的音型。舒伯特用平均的柱式和弦来刻画流浪者告辞往昔时缓慢而沉重的步伐,表达了流浪者对过往依依不舍的冗杂情感。总结通过对声乐套曲冬之旅第一首作品晚安的
11、分析,以小见大地体会到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艺术特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旋律写作方面,旋律线条的起伏波动较为丰富,从而更好地推动音乐的进行与进展;调性的频繁转化也丰富了音乐的情感改变,使得音乐律动跌宕起伏。和声特点方面,主持续音的连续运用明确了调性,稳固了和声;和弦外音的运用打破了和弦三度叠置的规律,使得和弦中出现了许多二度、七度音程,从而增加了音乐的紧急度,使得音响冗杂化。伴奏织体方面,钢琴不再仅仅具有简洁的伴奏功能,它既与声乐融为一体,又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声部,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舒伯特作为艺术歌曲之王,运用其独特的音乐创作技法对艺术歌曲的进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成为后世作曲家学习的典范。 赵敏 单位: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