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试卷.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试卷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试卷及答案2022语文高考必背篇目高中14篇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诗经氓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念奴娇永遇乐离骚初中50篇孔子语录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出师表桃花源记三峡马说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关雎蒹葭观沧海饮酒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使至塞上行路难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观刈麦钱塘湖春行雁门太守行赤壁泊秦淮夜雨寄北无题李商隐相见欢渔家傲浣溪沙登飞来峰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游山西村破阵子过零丁
2、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己亥杂诗22022高考语文必背重点诗词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
3、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8.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9.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10.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11.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1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1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
4、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1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1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2022年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
5、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
6、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二、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
7、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三、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四、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五、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