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范文7篇(实用).docx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65448429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范文7篇(实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范文7篇(实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范文7篇(实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范文7篇(实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范文7篇(实用)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范文篇1城市的明眸教学目的:1.认读“眸、辟、韵、矗、廊、禹、襟”7个生字;辨析多音字“似、旋、分”。2.理解课文内容,欣赏青岛的各种雕塑,体会作者对青岛及其建设者的赞美之情。3.了解课文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重点难点:1.重点:欣赏青岛的各种雕塑,明白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体会作者对青岛建设者的赞美之情。学习课文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2.难点:学习课文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教具图片资料(一)借题质疑,导人新课本课课题新颖,可从课题人手导人新课。上课伊始,教师板书“明眸”两字,并教学生读准“眸”字并说说“明眸”的

2、意思,即明亮的眼睛。接着板书“城市的明眸”。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如:“城市的明眸”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也可以播放一段青岛的风光片,重点突出青岛的雕塑,让学生谈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从而导人新课。(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韵、禹”是整体认读音节;“廊”是后鼻音,“襟”是前鼻音,注意读准。2.本课有3个多音字,注意辨别。似旋分(三)自学交流,引导思考本文为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可抓住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寻找答案,使学生能把握、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1

3、.自由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1题,交流讨论:“城市的明眸”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交流时,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青岛”比喻成“新妆的丽人”,将“精美的城市雕塑”比喻成“丽人的明眸”,所以“城市的明眸”指的是精美的城市雕塑。最后一自然段又强调正因为有了这些雕塑,为高楼林立的城市增添了许多风景,“倍加亮丽了青岛”,使她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眼睛为心灵之窗,“永恒地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多么“使人迷恋”,所以说它是“城市的明眸”。教师结合文章的开头、结尾,讲述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2.学生已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但对精美的城市雕塑

4、还没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应继续让学生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交流讨论:课文介绍了哪些雕塑园区?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个雕塑园?课文主要介绍了文化名人雕塑园、五四广场“五月的风”、海韵园等,写得最详细的是海涛园。写海涛园先是介绍了主体雕塑“天地问”,又介绍了最令人动心的“世纪长廊”,以及令人感动的盲文说明图的设计细节。作者不但写出了海涛园雕塑的特点雄伟大气,立意不俗,令人感受到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和历史文化氛围的熏陶,同时还突出了设计者的人文关怀铜牌制作的盲文说明图,不忘给盲人装上一双“明眸”能够通过触摸感受此间的美丽。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青岛雕塑的文字或图片资料,通过展示和欣赏,使学生感受中

5、华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强烈震撼。(四)感情朗读,读中悟情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朗读。指导朗读时要读出对青岛雕塑的赞美之情,更要读出对青岛建设者的赞美之情。(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1.青岛的雕塑各具特色,你能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写你周围或你看到过的一座雕塑吗?2.你对“世纪长廊”十二根圆柱上雕刻的历史故事感兴趣吗?选择其中一个故事的主要画面,用自己的话把它再现出来。附板书设计:3城市的明眸精美的雕塑名海海海海人风韵趣涛园园园园园建设者的聪明才智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范文篇2太阳路教学目标:1、理解太阳路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2、体味象征手法的作用。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分清课文的

6、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课后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情感目标: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树立百折不挠地向光明攀登的决心。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主次。2.弄清苗儿生长和太阳路的关系,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教学难点:课文最后一段奶奶讲的话。学习难点:太阳路的深刻含义。二、生字、多音字正音。绳儿系着痴一溜眉豆噌噌莫名其妙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书,运用学习方法勾画圈点。2、预设学生质疑_文章为什么以“太阳路”为题?孩子们最终找到“太阳路”了吗?_奶奶说:“正是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皆结

7、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你如何理解其中含义?_孩子们找到太阳路的过程3、课文梗概:梦想太阳路寻觅太阳路观察太阳路理解太阳路。四、分小组读书,读通、读顺。五、看来,“太阳路”并非真的是登上太阳的路途,而是人们追寻自己的梦想的人生历程。这时它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转变。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讨论。六、课堂练习。第二课时学习第二、三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奶奶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分清主次,练习朗读课文。一、复习1.听写词语:缠着施肥葵花猜不透桃核篱笆结籽一辈子悬在空中莫名其妙2.课文第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二、学习第二段1.听了奶奶的话我们怎样去找太阳路呢?引读相关

8、的自然段。2.“居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断断续续”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表示什么?3.(出示抽拉投_,教师边演示边讲述)你们看,种子发芽了,先是一个嫩尖,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像什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种子发芽时的样子。4.看着自己亲手种的种子发芽,心里当然很高兴,奶奶又让我们怎样做的?读11、12自然段,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三、学习第三段1.苗儿与太阳路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又去问奶奶。她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更莫名其妙了。理解“莫名其妙”中的“名”的意思。2.小苗儿与太阳路的关系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奶奶是怎样说明它们之间的关

9、系的呢?请大家轻声读15-24自然段,相互讨论奶奶说的话的意思。3.(全班讨论)奶奶说的话,我们听懂了吗7(板书:听)(出示)(1)苗儿五天长高了一截,一截就是一个台阶。苗儿顺着台阶往上走,不就能走到太阳上去了吗?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这句话中的“走”是什么怎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2)原来草呀树呀,都各自有一条支太阳的路,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这段话中有两个“去太阳的路”,意思一样吗?(第一个“去太阳的路”指植物向上生长、向太阳攀登的过程。第二个“去太阳的路”指的是通向进步、通向光明的路。)(3)为什么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呢?(通向太阳的路又陡又

10、长,得用一生的努力去攀登)(4)世界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条路上攀登,为什么有的走得长,有的走得短。你能举出例子来说明吗?4.我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呢?(出示奶奶说的最后一段话)。a.奶奶说了几句括?每句话是什么意思?b.想想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人生的路又陡又长,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要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地尽自己的努力去攀登,这样才有希望取得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c.练习朗读奶奶说的这段话。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6.读到这里,你明白了吗?奶奶说的太阳路是真的通向太阳的路吗?(板书:明)7.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四、总结课文,落实训练重点1.快速默读全文,总结中心思想。2.作者围绕中心思

11、想写了“我们向奶奶打听去太阳的路”,奶奶让我们种园子,奶奶告诉我们苗儿和太阳路的关系。你们觉得哪一个内容作者是具体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在阅读时要能够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认真阅读,仔细体会,深刻领会中心。五、课堂练习六、板书设计2、太阳路听奶奶的话看苗儿的走想进步、光明的路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范文篇3我的房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3、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4、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5、我能利用课文新奇大胆的想象,激发我对生活的热情,敢于想象,乐于想象,并

12、合理想象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1、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2、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知道“镜”、“艇”、“熊”、“窗”都是后鼻音;“潜”读音是二声;正确书写“潜艇、毛毯、窗户、砌成、狗熊、煎饼”等词。2、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方法指导:1、“镜”、“艇”、“熊”、“窗”都是后鼻音;“潜”读音是二声;书写“艇”要注意“建之”旁托起右上部分。2、体会用词的准确,有助于我们遣词造句。3、完成表格,有利于我们理清文章思路。4、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作

13、者的快乐和可爱。5、让自己走进作者的想象,创设情境联系实际,结合自身的感受来谈。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读通课文。我会扫除读音障碍了。(1)瞧,本课的生字我会看拼音写汉字了mnchungynjngtuxiqintng()()()()motnjinbngcnjinqchngguxing()()()()()(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饼()潜()砌()艇()拼()替()彻()挺()(3)我会写下列词的近义词喜欢()收拾()幻想()希望()凉快()假装()(4)我会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有时候,我希望我的房间变成一(个间)魔术屋,一(辆艘)潜水艇、一(

14、座所)学校或一(家个)商店,它要能长出四(个颗)轮子,一(部对)翅膀,那就更好了。2、通过默读课文,我会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会填表。我希望我的房间有轮子因为可以开着跑我希望我的房间因为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围绕重点问题研读课文:“为什么他会希望自己的房间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呢?说明现实中他希望什么?”1.带着这个问题,读读你最感兴趣的他的一个想象,从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什么?2.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强调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并读好该部分。A.交流自己的感受B.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希望吗?为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呢?C.如果你的房间也真的变成了这样,你想象你的生活

15、会变成什么样?D.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一段话,读出你的向往。3.小结学习方法:把自己当成作者,想象真的变化了会有什么新奇的事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3、我能利用课文新奇大胆的想象,激发我对生活的热情,敢于想象,乐于想象,并合理想象的思维品质。方法指导:1、以读代讲,读中来品析作者的感情。2、学习本课结构上前后呼应的写法。3、此题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旨,请认真感悟亲人对作者给予的绵绵不尽的关爱,以及作者对亲人的感情。4、抓重点语句感悟作者情感变化,要学会边读边体会。5、学以

16、致用,学会想象,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理。教学过程:一、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继续围绕重点问题研读:1、针对第二部分其他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2-3小节)读好相应段。2、以读代讲,我通过读书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3、小结第二部分的内容和感受,全班同学自由读第二部分,我读自己喜爱的小节。二、学习课文1.3部分,感受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1.他的房间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能通过读书告诉大家?2.读了这一段有什么,我对一些句子和词语有了自己的想法。例如:为什么他要“嘘小声点”地告诉我们那些别人不知道的宝贝呢?“其实”一词表达了什么感情呢?3.作者的想象那么美好,为什么最后他还是说“自己最最喜欢的还

17、是现在的房间”?我的理解是:_本组的理解是:_三、品析语言,感悟作者情感变化与本文语言特色:1、我会读这些句子:我希望我的房间有轮子。我更希望我的房间长了翅膀。我特别希望我的房间是一件间魔术小屋。我最最喜欢的还是我现在的房间。2、我知道“希望”、“更希望”、“特别希望”、“最最喜欢”这些词表现的情感变化。3、我会有感情的读上面的四个句子。4、我觉得这些句子读起来感觉特别亲切熟悉:教师点拨:本文语言方面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的的修饰,多是采用儿童口语,如“嘘小声点”、“哇,那该多好!”我还能找几句_。读来亲切,容易上口。三、拓展延伸:我也会像作者一样原来我们生活中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能通过文字把它

18、们呈现出来,作者新奇的想象并不神秘,因为他想到的我们也都想道,我们也能这样先说一说再写一写。我希望我的房间是这样的:_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范文篇4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想象在天晴了的时候,小径中的自然清新的画面。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诗句,结合诗句内容想象画面,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2.展开同学之间的交流,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查阅

19、,或者动手画一画,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重难点分析: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采用同学互助的方法自主学习。在阅读课文时领悟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理解诗歌内容,想象在天晴了的时候小径中清新的画面,激发情感。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雨后天晴的美文与图片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播放与介绍学生收集的资料、图片。(课件展示)(二)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同学们,在雨过天晴了的时候你们都想做些什么?(三)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四)过渡:我国诗人戴望舒就以在天

20、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清新的小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二、初读课文,捕捉直觉(一)初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划出来。(展示课件)(二)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1.读课文,解决文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同学互助,可以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2.同桌互读。三、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一)默读课文,思考:诗人在雨后初晴的小径上看到了什么?(展示课件学习提示)(二)班内交流,把关键的词语划出来。板书。(三)老师小结。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一)朗读全诗。说一说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二)教师过渡: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

21、幅图,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吧。二、品味语言,想象画面(一)指名读第一节。思考:通过诗人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展示课件)(二)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指导朗读)(三)品读第三节。思考:在这一节中我们还看到了些什么?读一读,议一议。(四)教师指导: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么明朗,溪中波光荡漾,天空云儿闲游,多么美。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五)你留心过雨后天晴的景色吗?说一说。(六)教师点拨:是呀,雨后景色多美!所以作者不断地提议我们在雨后天晴的时候出去走走,体验一下大自然的美好。读一读第二节。三、品味诗句,丰富积累(一)自

22、由诵读,思考: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文?(二)搜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美文来读一读,积累在采蜜集上。(出示课件)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范文篇5“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的航线上,诺曼底”号邮船被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号撞破,情况十分危急。在一片混乱中,船长哈尔威命令用救生艇救乘客,由于他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时,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全文共47个自然段,可按事情的开端、发展、_、结局四部分来理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个

23、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诺曼底”号游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船长危难时刻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心里。学情分析学校地处山区,学生的基础和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班级共有学生38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同学占到近一半,而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约为15人,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具备了独立预习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步骤和方法,了解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平时大部分同学喜欢读书并能做读书笔记,但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通过网络和图书查找资料的十分有限,多数情

24、况都是教师查找和学生共同交流,学生对水的深入认识只有上学期通过科学课,了解了水的基本性质,知道了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本文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涉及到的有关水的科学知识学生能够理解。要点提示1.作者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了诺曼底号遇难的事,文章有详有略,详略分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详写的部分精读,领悟这种方法的作用。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2.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3.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衬托了船长的果断。如在可怕的震荡发生以后,写了人们的

25、惊恐万状,海水的势不可挡,轮船的无能为力,在放下救生艇以后,写了求生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更应留心的是,文章多处写了夜和雾。这些描写为写海难伏笔,同时凸现了船长的高大形象,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教学建议1.有条件的可在课前准备让学生观看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等_,感受海上灾难的残酷性,了解人们面对灾难的不同表现。2.学生阅读课文时,要注重朗读指导。从全文看,开头部分介绍“诺曼底”号邮船的部分可用轻快平和与赞美的语气来读;中间撞船部分应读出紧张危急及混乱惊慌的语气、船长镇定威严的语气;最后一段应读出人们无限感激、崇敬和无比沉痛的心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读出自己不同的语气,不必强求一律。在引导学

26、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可抓住描写船上混乱惊慌的场面和哈尔威船长的应对指挥来体会船长的形象。抓住描写混乱场面的文字,理解情势的恶化及严重后果,从对环境的描写中,才能更深入地体会到哈尔威船长的沉着机智、威严镇定、富有经验和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巧妙处理的超人能力。面对惊慌失措急于逃生的人们,通过他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既让大家明白情况虽严重,同时又有足够的逃生时间,不必惊慌。然后下命令,大副有权打死敢于抢在女人前面逃生的男人,体现了对弱者的关心,同时也是在暗示男乘客不要争抢。这样,对稳住整个局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下达并特别强调开枪打死那些胆敢冲在女人前面的男人”这一

27、问题。教师还可以抓住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人们看到惊心动魄的沉船情景时的心情,也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讨论: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没而不想法逃出来?再回过头想想,当他一开始指挥大家逃生时,就没有把自己算在数内,到底是他忘了自己呢,还是根本就没打算离开这条船?由此体会这位船长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关心着船上每一个生命的崇高品质和伟大情怀,体会他的高度责任感、忘我精神和誓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3.课后可让学生谈一谈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说说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地方最值得自己敬佩。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经历的惊心动魄的一件事,说一说当时的感受?4.课文中有一些表现环

28、境、人物神态的词语,可让学生抄写在笔记本上,并理解它们的意思。例如“小心翼翼、惊恐万状、汹涌湍急、势不可挡、不可开交、巍然屹立、惊慌失措、镇定自若、纹丝不动”等词语。教学目标(一)语文训练方面1.认识本课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二)方法习惯方面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思想教育方面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重难点“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课文范读录音带、录音机、字幕投_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世界上有许多海港和航海线,在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的年代,

29、远洋轮船通过海港和航海线在世界各个地区、国家来往。显然,远洋轮船是那个年代重要的交通工具,海港和航海线是连接世界各国政治、贸易等方面往来的纽带。(看世界地图挂图)课文描述的是一艘轮船在国际航运要道英吉利海峡(在英国与法国之间)遇难的故事。(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游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欲知详细情况,请看第9课。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3.初步印象交流。(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问题: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尊黑色的雕像”指

30、什么?有什么含义?等)(三)深入探究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2.小组交流。3.汇报探究结果。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能悟出至少两点:工作安排的有顺序,有目标;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都弄翻了。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在这

31、样的情况下,船长想到用枪帮助维持秩序。“哪个男人胆敢冲在女人前面,我就开枪打死他。”这样一威胁,效果果然不错。“大家立刻不做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么样?(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去。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一切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中的船长一样机智。)针对“这尊黑色的雕像”,应探究出如下内容:(1)“这尊黑色的雕像”,指随船深入大海的船长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2)

32、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景,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引导:综合全文,船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人的眼里呢?(3)船长是一个舍己为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四)总结拓展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感人的故事。2.把学文后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布置作业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板书设计9_“诺

33、曼底”号遇难记指挥救人:镇定自若船长: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壮烈殉职:纹丝不动教学反思:由于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直接去感受沉船这一悲惨场景,首先从情感上感染了学生,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_。紧接着学生在其他教学环节中热情极高,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我又适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这样既让他们感知了文本,又训练了他们的读写听说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范文篇6浙江潮教材分析:古文浙江潮中作者用散文的形式,绘声绘色的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现代散文观潮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更深刻的感受

34、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的景象的同时,对古今语言的异同产生感性认识,感悟到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的热爱。教学重难点: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的景象,对古今语言的异同产生认识。教学构想:先学习观潮,现代文比较容易理解,按潮来之前、之时、之后的顺序去理解大潮的壮观,然后再学习浙江潮,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古文虽然简洁,但仍能体现大潮的壮观,并知道古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内容结构上的不同。学生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谈话,板题。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3.导入3、4自然段。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三

35、、小组合作,感悟壮观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3.组建合作小组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

36、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

37、伟壮观。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2.运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38、?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七、总结板书设计:观潮闷雷滚动出白线潮头怒吼贯江面山崩地裂城墙现钱塘奇观天下传作业设计:预习浙江潮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浙江潮,并与观潮作一比较,体会它们的不同。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大家领略了钱江大潮的

39、壮观。这节课,我们来读读古人眼中的大潮浙江潮。介绍作者周密。二、学习新课1、师范读古文,学生听后说说与现代文的不同。生试读浙江潮,并指名读。2、学生小组学习(1)共同学习古文中对大潮的描写。(2)找出描写大潮样子和声音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3、全班交流:样子: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成雪岭,际天而来声音: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4、学生谈这几句的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5、找出观潮中与之相对应的句子,读读并说明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读古文时,要符合古文的语言习惯,虽然其语言干练短小,但也要把大潮的气势读出来。6、因此,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理解这句话

40、的意思,进一步感受大潮的雄奇壮观。7、比较观潮与浙江潮在内容结构上的异同浙江潮只写了潮来之时的景象,对其声音、样子都作了描写;观潮对其声音、样子也都作了描写,但它不仅写了潮来之时的景象,还对潮来之前、之后的景象作了略写,恰恰更衬托出大潮的壮观。8、再读课文,感受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感受大潮的壮观。三、总结学习了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我们的祖国还有更多的美景等待我们去饱览,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吧!板书设计:浙江潮样子: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天下之伟观也声音:大如雷霆震撼激射作业设计:预习红树林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范文篇7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

41、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

42、,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4、小结。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4.指导朗读:美读4、5自然段。四、总结全文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六、布置作业作业超市: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2、课外阅读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第二课时(一)总体把握: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二)内容探讨: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板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