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束行业市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线束行业市场分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汽车线束行业市场分析目录汽车线束行业市场分析1(一)汽车线束行业概况11、汽车线束简介12、汽车线束行业市场规模22010 年-2017 年线束市场需求量2汽车整车制造商对应主要线束供应商4(二)智能制造行业概况7智能制造典型特征82010-2017 年我国制造业工资水平(单位:万元)92017 年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区域分布(单位:家)11(三)汽车线束行业竞争格局和进入壁垒13国内外主要汽车线束生产商情况14(四)汽车线束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17(五)影响汽车线束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7(六)汽车线束行业技术水平、技术特点及经营特点20(七)汽车线束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
2、间的关联性21(一)汽车线束行业概况1、汽车线束简介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 是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 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 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 主要由导线、端子、接插件及护套等组成. 汽车线束产品属于定制型产品, 不同整车厂商及其不同车型均有着不同的设计方案和质量标准. 从功能上来分, 有运载驱动执行元件电力的电力线和传递传感器输入指令的信号线两种. 电力线较粗, 主要用于传输电流, 信号线是铜质多芯软线, 主要用于传递电信号. 一辆整车的汽车线束产品涵盖发动机线束、仪表板线束、车身线束等线束产品. 目前, 汽车线束产品普遍采用全球
3、通用的 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 但通常不同汽车厂商都有其侧重的质量管理标准, 汽车线束产品需要同时满足行业通用标准和汽车厂商标准. 汽车线束是汽车的中枢神经系统, 是汽车能源、各种信号输运的载体, 它把中央控制部件与汽车控制单元、电气电子执行单元、电器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形成一个完整的汽车电器电控系统. 2、汽车线束行业市场规模 200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727.97 万辆和721.60 万辆, 经过十年的经济增长、城镇化的推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普通家庭对汽车的需求量大幅增长, 2017 年汽车产销量为 2,901.54 万辆和 2,912.25 万辆, 近十余年内,
4、汽车产销量增长了近三倍. 随着汽车销量的持续上升, 汽车线束的需求也出现了大幅的上涨, 汽车线束的市场容量迅速增大. 在传统汽车电子领域中, 单车线束产品平均总值约为 2,000 元, 某些高端车型则更高. 2017 年中国汽车产量为 2,901.54 万辆, 以单车线束 2,000 元的价格估计, 中国汽车电子的线束产品的年需求量将超过 577 亿人民币. 2010 年-2017 年线束市场需求量3、汽车线束行业特征 随着汽车工业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升级, 汽车已经从最初满足人们出行的便利性、舒适性逐渐向娱乐化、智能化发展. 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已经成为夺取未来汽车市场重要的有
5、效途径. 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的转变推动了汽车线束行业的稳步发展. 目前, 汽车线束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行业特征: (1)与整车厂商合作稳定, 市场集中度较高 汽车线束行业发展高度依赖汽车行业, 大部分品牌车厂拥有自己比较成熟稳定的汽车配套体系, 尤其以德系、美系、日系为代表的国际汽车企业对零部件供应商实施严格的考核评价, 其长期以来对零部件的高标准要求使得汽车线束供应商与汽车企业的结合也相对稳定. 目前, 全球汽车线束市场主要由日本的矢崎、住友电气、藤仓, 韩国的欲罗、京信以及欧美的莱尼、安波福、科仑伯格舒伯特公司、德克斯米尔、李尔等线束厂商主导. 就国内市场而言, 大型自主品牌车厂
6、大多拥有稳定配套生产的本土线束厂, 而外资以及合资整车厂, 对线束的要求较高, 选择的线束厂家大多为国际零部件厂商在国内的独资或者合资厂商, 例如住润电装主要为广州本田、东风本田配套. 近年来, 由于国际汽车厂商越发重视成本控制, 汽车零部件的本土化采购日益加强, 国内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自主线束企业. 这些优质的本土企业通过长期积累的产品技术和同步开发经验, 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凭借及时有效的服务、可靠的产品质量逐步进入国际汽车厂商的供应商配套体. 国内外主要的汽车线束品牌及其主要客户如下表所示:汽车整车制造商对应主要线束供应商车系整车企业主要供应商整车线束小线束高压线束德系上汽大众昆山沪光、
7、科世科、苏州波特尼、莱尼、安波福昆山沪光、上海金亭、李尔昆山沪光、安波福、科世科、苏州波特尼一汽大众科世得润、长春住电、安波福、李尔昆山沪光、长春捷翼、长春灯泡电线厂科世得润奥迪科世得润、长春住电、安波福长春捷翼安波福、科世得润奔驰莱尼、安波福昆山沪光、德科斯米尔、耐克森昆山沪光、德科斯米尔宝马德科斯米尔、莱尼德科斯米尔、莱尼、迈恩德莱尼美系通用安波福、上海金亭、矢崎、莱尼、昆山沪光科世科、上海金亭、河南天海、昆山沪光昆山沪光、安波福福特安波福、李尔、矢崎、住友莱尼、 安波福、 矢崎、李尔日系矢崎、住友、滕仓韩系京信、裕罗、悠进内资上汽集团昆山沪光、李尔、天海、安波福昆山沪光、安波福、三智Au
8、to-Kable、昆山沪光一汽集团李尔、 长春灯泡电线厂、安波福三智TE(泰科)吉利汽车豪达、天海、藤仓、京信、李尔天海、京信TE(泰科)长城汽车保定曼德、长春灯泡电线厂、天津精益立讯、乐荣、景程TE(泰科)奇瑞汽车昆山沪光、河南天海、侨云电子、安波福等/中航光电、南京康尼、四川永贵等江淮汽车昆山沪光、河南天海、安波福等/中航光电、安波福 (2)参与整车厂商的设计开发, 同步研发能力愈发重要 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的兴起以及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形成的产业分工协作格局, 使得汽车线束企业逐渐参与到整车厂商新车型的设计研发中, 对汽车线束企业的产品设计、同步研发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与此同时, 汽车
9、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每种车型的生命周期逐渐变短, 新车研发及其生产周期也相应缩短, 因此整车厂商要求汽车线束企业加快产品研发设计, 具备同步开发甚至超前开发的能力. 同步开发要求汽车线束供应商融入整车配套体系, 充分理解整车设计的理念和需求, 并根据整车厂商的计划和时间节点配合整车开发进度, 及时同步推出汽车线束的设计方案和最终产品. 因此, 为提高汽车线束企业的整车配套能力, 同步研发实力显得愈发重要. 4、汽车线束行业的发展趋势 (1)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将推动汽车线束转型升级 面对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 以美国、日本、欧盟以及中国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始转型, 相继将新能源
10、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 以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行业趋势中, 汽车线束作为重要的汽车基础零部件, 正面临设计开发、工艺革新、性能突破的重要发展时机.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 新能源汽车对线束输送能力、机械强度、绝缘保护和电磁兼容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通常使用高达 600V 的或更高的驱动电压, 比燃油汽车的 12V 电压高出很多, 要求线束有更强的耐压性和密封性, 以避免汽车遭遇碰撞后的高压线路短路而引发燃烧事故. 此外, 新能源汽车应用的是交流电机, 电磁干扰较为强烈, 新能源汽车线束的设计必须考虑电磁干扰性, 以保证线束应用的可靠性. 201
11、7 年,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 79.4 万辆和 77.7 万辆, 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累计保有量达到 180 万辆, 占全球市场保有量 50%以上. 新能源汽车的突破式增长, 使国内汽车线束市场由低成本战略市场逐步转为技术含量更高的性价比市场.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压较高, 需要采用高压线束连接各电路单元. 高压线束不仅是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还是新能源汽车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 汽车线束将从原料材质、生产工艺、产品特性方面寻求升级突破, 实现高压化发展. 中国本土线束供应商凭借与自主新能源车厂的良好配套关系, 率先进入新能源汽车供应体系, 部分优质的线束企业已在
12、高压线束的设计开发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拥有领先的研发实力, 发展潜力巨大. (2)汽车线束产品轻量化成为未来重点发展领域 在全球环保标准不断强化的背景下, 为提高汽车的燃效性能, 汽车厂商正在大力推进汽车生产轻量化. 车身减重将优化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操控稳定性及碰撞安全性, 有效改善汽车品质. 受此影响, 汽车线束的轻量化发展也成为重点突破领域. 目前, 随着汽车电子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车内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使得车内电气布线越来越长、越来越复杂, 汽车线束重量的增加也导致整车成本和能耗的增加, 线束的轻量化发展目标显得愈发重要. 在汽车线束产品减重方面, 除了大量使用薄壁导线缩小导线截面积
13、外, 采用比铜成本更低、质量更轻的铝作为原材料成为线束轻量化的热点研发方向. 未来, 铝导线易氧化、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不稳定的问题一旦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 轻质化的铝制线束有望成为汽车线束的重点发展方向. (3)国产线束龙头显现, 未来资本竞逐将加速优胜劣汰 目前国内汽车线束厂家虽然较多, 但大多数规模小, 研发能力较弱, 生产装备落后, 质量档次不高, 配套车型单一, 主要为自主品牌配套加工. 随着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整体实力增强, 部分在高档、优质线束市场建立品牌影响力的线束龙头企业开始加速产业资本布局, 整合产业资源, 充分发挥与合作方在技术、客户资源和配套服务等的协同效应, 加速行业优胜
14、劣汰. 未来随着汽车工业发展, 汽车整车制造厂商对汽车线束产品的要求更加严格复杂, 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线束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环境, 而中国优质的线束企业将凭借突出的产品质量和稳固的客户资源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未来中国线束行业将面临优胜劣汰、加速实现资源整合的产业环境. (二)智能制造行业概况1、智能制造简介 随着德国“工业 4.0”、美国“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 2025”等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 全球制造业逐渐走向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 以深化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对制造业的全面升级和深度结合为目的的智能制造已经引发了全球性的新一轮工业革命, 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
15、的重要途径和核心动力.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 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 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 智能制造以产品、生产、管理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为标志, 涉及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包含智能装备、智能研发、智能工厂、智能服务等先进发展理念, 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 以网络互联为支撑, 以制造智能化为核心等特点. 智能制造典型特征状态感知准确泛在感知外部输入的实时运行状态实时分析对获取的实时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精准执行对外部需求、企业运行状态、研发
16、和生产等做出快速应对和准确执行自主决策按照设定规则,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自主做出判断和选择,并具有自我学习能力 在智能制造系统中, 智能工厂依托信息物理系统, 实时获取产品、生产、管理与服务数据, 经实时分析和数据归并, 形成大数据系统, 在进行可视化和交互式处理后, 实时向智能工厂反馈产品和工艺优化方案, 并为用户提供实时在线监测、控制和优化的智能服务. 与传统制造业相比, 智能制造可以显著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并降低资源损耗. 2、智能制造成为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1)制造业工资水平逐年上涨, 企业人力成本压力显著提升 劳动密集型企业严重依赖
17、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低成本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 传统制造业正在面临人力成本日益提升的难题. 目前, 中国非私营单位制造业人均年平均工资已经从 2010 年的 3.09 万元快速提升至 2017 年的近 6.45万元, 人力成本的快速提升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0-2017 年中国制造业工资水平(单位:万元) (2)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成为可能 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创造发展契机, 信息技术与先进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数字制造等技术融合, 通过对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进行
18、合理决策, 实现智能控制、优化运营, 推动制造业逐步走向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 并最终实现高度智能化. 3、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1)政策密集出台, 推动智能制造切实落地 2015 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 部署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 强调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 重点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的建设; 2016 年工信部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为“十三五”期间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明确具体方向, 旨在加快形成全面推进制造业智能转型的工作格局. 智能制造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 有力推动制造业走向智能制
19、造升级之路. 政策名称发布时间主要内容中国制造 20252015.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5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主体, 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2016.12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加快形成全面推进制造业智能转型的工作格局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年)2017.1“十三五”时期,重点普及数字化,并由点到面进行试点,逐步实现智能转型; “十四五”时期,重点完善和强化标准、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等
20、重点领域,构建新型制造体系。 (2)智能制造区域发展水平区别较大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制造业转型升级起步较早, 进度较快, 整体智能制造水平相对较高, 部分企业拥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及强大的系统分析软件, 已经实现产品仿真设计、生产智能排程、物料自动配送、信息实时交互、质量在线监测等智能化生产.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 2017 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显示, 在全国 97 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中, 位于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的企业合计达到 50 家, 占据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一半以上, 较中西部地区而言优势显著. 2017 年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区域分布(单位
21、:家) (3)底层自动化设备与上层软件系统的互联化有待提高 在中国制造业推进智能制造的进程中, 部分企业简单将智能工厂等同于机器换人, 过于注重购买高端自动化的设备, 却忽略匹配相应的软件系统, 形成大量的信息化孤岛和自动化孤岛, 进而无法有效监测并传递实时数据, 难以准确追溯并优化生产流程. 4、智能制造在汽车线束行业中尚未普及 汽车线束行业属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细分领域, 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人力成本已成为制约企业扩大产能、实现规模化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 面临下游整车厂商日益提升的产品质量标准以及严格精确的供货服务要求, 汽车线束企业要想能够从同行业中脱颖而出, 不仅需要通
22、过提升同步研发能力, 持续优化产品设计来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 同时更要注重加速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实现生产车间由自动化、信息化向互联化、智能化的转变, 进而加强质量管控、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用工成本. 然而纵观全球汽车线束生产企业, 大多汽车线束厂商仍然停留在依靠局部的先进设备来完成部分加工环节的自动化生产阶段, 车间生产依然需要使用大量员工来维持日常的仓储、配送、生产及监测, 尚未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 能够贯穿设计、生产、仓储、物流、管理及服务等全流程智能化制造的汽车线束企业在行业中并不多见. (三)汽车线束行业竞争格局和进入壁垒1、汽车线束行业竞争格局 (1)市场化竞争程度呈现一定的区域化格
23、局 汽车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科学的专业分工与协作体系, 主要的合作模式包括以欧美系汽车企业为代表的平行配套模式、以日韩系汽车企业为代表的塔式发展模式以及以中国部分大型国有整车企业为代表的纵向一体化模式. 平行配套模式下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均面向社会, 实现全球采购市场化运作;塔式发展模式是以汽车整车厂商为核心, 以零部件供应商为支撑的金字塔形多层级配套供应体系, 该模式下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有着更紧密合作关系; 纵向一体化模式即整车企业既生产整车又生产一定数量的汽车零部件. 品牌体系市场化程度特征欧美系高对产品技术含量要求较高,只有部分研发实力强、生产规模较
24、大的自主品牌企业能够成为该体系的供应商日韩系低整车企业控制了关键零部件企业的股权,形成“金字塔式”的紧密关系模式,自主品牌较难进入这种封闭的供应体系自主品牌高实行本土化采购战略,是国内具备整车配套能力的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重点竞争的市场 目前, 全球汽车工业行业正逐步向生产精益化、非核心业务外部化、产业链配置全球化、管理机构精简化的方向演化发展. 受此影响, 国内整车厂商正逐渐由纵向一体化模式向平行配套模式和塔式发展模式转变. (2)汽车线束行业主要由外资及合资厂商垄断 汽车厂商尤其是全球汽车品牌通常实行高标准、严要求的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体系较为封闭. 少数外资及合资汽车线束企业长时间占据了绝
25、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形成了汽车线束行业寡头竞争的局面, 主要以德国的莱尼、德科斯米尔、科络普, 日本的矢崎、住友电气以及美国的李尔、安波福等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及其合资厂商为代表. 目前中国汽车线束行业竞争情况较为分散, 没有绝对占据垄断地位的汽车线束企业. 同时, 汽车整车厂商基本实施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 进入壁垒较高, 供应体系相对封闭、合作相对稳定. 因此, 依靠和合资汽车厂商的密切合作, 外资线束品牌厂商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而国内自主线束厂商通常为国产汽车进行供货, 只有包括昆山沪光在内的少部分汽车线束生产商能够进入到合资汽车品牌的供应商体系. 国内外主要汽车线束生产商情况序号国家
26、汽车线束主要企业外资品牌/内资品牌1德国莱尼、德科斯米尔、科仑伯格舒伯特公司、科络普外资2日本矢崎、住友电气、古河、藤仓外资3韩国京信、欲罗、悠进外资3美国李尔、安波福外资4中国昆山沪光、永鼎股份(上海金亭)、河南天海等内资2、汽车线束行业主要进入壁垒 (1)供应商资质壁垒 整车厂商往往对汽车线束供应商建立了严格的认证评价标准, 一般而言, 汽车线束企业想要进入整车厂商的零部件配套体系, 不仅要首先通过国际汽车工作组制定的 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 还要满足整车厂商在产品质量、同步开发、物流运输、管理水平、成本控制、财务状况等方面的特殊标准和要求. 在产品进入批量生产前, 还
27、需履行严格的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和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 并经过较长时间的产品装机试验考核, 产品经认可后方能进行批量生产供货. 上述认证成本较高, 过程复杂, 一般需要 1-3 年才能完成. 在行业通行标准的基础上, 整车厂商对汽车线束等零部件供应商通常实行个性化资格认证及考核, 隶属于同一体系(如德系、日系、美系等)的高端客户、高端车型通常设置更高的准入门槛, 零部件供应商需在行业内积累充分的业绩表现和实践经验后方可参与竞争. 同时, 汽车线束企业一旦成为整车制造商的合格供应商, 就会形成较为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 因此, 新进入行业的企业在市场拓展上面临着较高的供应商资质壁垒
28、. (2)技术壁垒 汽车线束作为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 既要确保传送电信号, 也要保证连接电路的可靠性, 在产品的研发、生产工艺技术、质量控制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 随着汽车消费市场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时尚化演变, 汽车车型更新换代周期逐步缩短, 线束企业需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实力, 配合整车厂商实现汽车线束同步开发. 同时, 伴随着人力成本高企及汽车整车制造商对产品质量的持续追求, 汽车线束行业对设计、生产、物流的自动化水平也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此外,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汽车线束产品的机械强度、绝缘保护、电磁兼容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汽车及零部件产品的轻量化也是影响续航能力
29、的重要因素, 因此, 汽车线束企业的研发能力、新材料技术储备、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需更加领先、稳定、可靠. 新进入企业规模较小, 同步研发实力较弱, 产品质量可靠性有待提升, 面临较高的技术壁垒. (3)资金壁垒 汽车线束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 为满足客户需求, 企业需要有可靠的产能保证、及时的物流运输及严格的产品质量. 同时, 企业只有实现规模化生产才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利润率. 因此, 汽车线束企业需要购建足量厂房和先进的高端设备以满足产品产能、质量等要求, 且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还需要维持必要的原材料及产品库存, 资金需求较高, 对新进入的竞争者形成较高的资金门槛. (4)管理壁垒 汽
30、车零部件生产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大规模等特点, 在上述特点下, 汽车线束企业需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强综合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以应对库存及经营风险. 同时, 全球范围内的采购能力、供应链管理以及实践经验是汽车线束企业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重要基础. 只有具备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能力, 汽车线束企业才能满足整车厂商严格的产品质量要求, 并保证产能供应的持续性. 突出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基于高效的管理团队及管理思维, 新企业通常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满足行业要求的管理机制, 从而形成较高的管理壁垒. (四)汽车线束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汽车线束
31、行业作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细分领域, 利润水平主要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和下游整车厂商汽车价格变动的影响. 就汽车价格而言, 通常新车型和改款车型上市初期, 汽车售价较高, 汽车线束企业利润水平较高. 但替代车型的出现通常会给原车型带来价格下行的压力, 整车厂商为保证一定利润水平, 往往要求零部件供应商相应降价, 从而降低汽车线束企业的利润水平. 通常情况下, 具备一定市场地位、经营规模及成本管理优势的零部件供应商可通过转移定价、发挥规模效应、改善生产流程等方式维持利润水平的稳定. 近年来, 汽车线束行业上游主要原材料铜材、橡胶、化工产品等价格波动较大, 下游整车制造商竞争激烈, 不断要求零部件制造商
32、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 降低成本. 尽管汽车线束行业利润水平受到上下游的挤压, 但在汽车销量稳定增长的背景下, 汽车线束行业利润水平总体较为稳定. (五)影响汽车线束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支持 中国将汽车工业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并规划在中国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零部件生产企业, 使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力争使中国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基地. 国家先后制定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 2025 规划纲要等一系列产业政策, 鼓励汽车行业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作为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 汽车线束
33、连接汽车的电气电子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 是影响整车电气性能的关键性零配件. 因此, 汽车线束必将受上述政策影响, 保持稳定持续的发展态势. (2)汽车行业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 综合分析中国汽车保有量、 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以及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 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处于增长并逐渐企稳的阶段, 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中国二三线地区汽车保有率水平仍存在提升空间. 与此同时, 随着“双积分政策”的出台, 各大传统车厂纷纷加速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 降低燃油车产能.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 实现规模经济拐点.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 到 2020
34、 年, 中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将达 200 万辆, 累计产销量超过 500 万辆.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 既能够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 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又能够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崛起将加大汽车高压线束的需求, 为中国汽车线束行业的转型升级、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机遇. (3)零部件国产化替代的发展推动 目前, 国内汽车行业竞争激烈, 整车厂商力图通过成本控制维持利润率, 对于原先进口的零部件, 在产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 逐渐开始选择具备价格优势的本土供应商, 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趋势已经形成. 这使得部分优质的
35、汽车线束企业有望进入外资汽车品牌的供应商体系, 获得更多客户资源, 进而扩大市场影响力, 促进本土线束行业的规模化发展. (4)转型升级发展的潜在动力 目前, 新能源汽车逐渐得以普及、无人驾驶技术日益成熟, 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娱乐性、智能性等方面的需求得以提高, 使得汽车零部件朝向电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为汽车在信息交互、智慧服务等方面实现跨越进步提供基础, 逐步完成汽车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换. 汽车零部件电子化的深度发展必将为汽车线束产品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 成为汽车线束企业提高线束性能、改善加工工艺的动力, 进而推动线束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不利因素 (1)封闭的供应商体系
36、 国际汽车厂商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往往都拥有具备良好合作关系且合作相对稳定的零部件供应商体系, 这些外资品牌的汽车厂商在国内设立合资企业后, 通常也会优先在原有的供应商体系内选择进口相应汽车零部件, 或者更倾向于直接从外资零部件供应商在国内设立的生产企业采购, 尤其是日系汽车生产商, 封闭的供应商体系更为明显, 本土零部件厂商较难进入其供应商名单.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及本土线束企业配套经验的丰富, 中国企业生产的汽车线束已经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上有较高提升, 部分优质线束厂商已经进入汽车整车制造厂商的全球采购体系. 但若要完全打破外资汽车厂商封闭的供应体系, 与外资零部件供应商充分竞争, 仍需较
37、长的发展过程. (2)行业上下游价格变动 公司下游整车制造商多为大型的知名汽车生产企业, 在与零部件厂商的利益博弈中处于强势地位, 谈判能力较强. 汽车线束行业上游原材料主要以铜材、橡胶、塑料等为主, 其价格最终由铜、石油、天然橡胶等大宗商品价格决定. 同时, 由于下游整车厂商拥有较为固定配套的多级供应商体系, 线束加工企业通常需根据客户的要求, 在整车厂商指定的供应商范围内选择原材料采购, 采购价格的约定难以实现完全的市场化. (六)汽车线束行业技术水平、技术特点及经营特点 1、行业技术水平、技术特点 汽车线束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机械、电气及耐环境影响等特性. 机械特性主要是指安装尺寸、插拔力
38、、机械冲击与振动等技术要求;电气特性主要是指电路载流、信号传递、电磁干扰、电路保护等;耐环境性是指耐高低温、耐磨、耐腐蚀、抗噪等方面的要求. 汽车线束主要用于连接汽车的蓄电池、分电盒、执行器、控制器、传感器等部件, 为整车电器电子部件提供电能、信号传输, 并为控制回路提供基础连接, 使之实现所有的电器功能. 电气安全和信号精度对线束的连接稳定性要求极高, 确保线路不产生过载、短路、断路、电压波动以及信号传输衰减. 汽车线束在设计及制造时, 除了要保证其安全可靠、信号传递稳定、电器功能控制精准之外, 也要求设计方案考虑合理的线径和材料, 结合最优的安装设计, 使线束占用较小的空间, 在保证各项性
39、能的前提下, 降低自身重量, 优化线束的成本. 目前, 在中高档车型领域里, 国内线束企业与国外成熟企业相比, 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自主研发、技术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但随着中国汽车线束行业多年自主发展和配套经验的积累, 产品质量更加可靠, 服务水平更加完善, 行业中已经培育出少数具有同步开发设计能力且规模较大的线束企业. 2、经营特点 (1)汽车线束行业的经营模式 同步研发实力、产品质量和销售服务是汽车线束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汽车线束产品均需按照整车厂商不同车型、不同配置的特定需求进行研制生产, 为定制化产品. 随着新车研发生产周期逐渐缩短, 整车厂商要求线束企业能够参与产品前
40、期设计开发阶段, 充分理解整车设计的理念和需求, 并根据整车厂商的计划和时间节点配合整车开发进度, 及时同步推出汽车线束的设计方案和最终产品. 线束企业在获得行业资质认证后, 且在技术研发、生产流程、产品工艺、质量保证、物流运输等方面获得汽车厂商进一步的审核通过后, 通过招投标方式与客户签订合同, 建立合作关系, 并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线束产品. (2)汽车线束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汽车线束行业发展高度依赖于汽车行业发展, 与整车行业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整车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因此汽车线束行业易受下游汽车行业、国家宏观经济、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因素影响, 具有一定的周
41、期性. 汽车线束行业属于汽车零部件行业. 就分布而言, 为降低运输成本、保证供货周期,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制造产业形成周边配套体系, 目前已形成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珠三角以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六大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占全产业的 80%左右, 集群规模和集群效应较为明显. 汽车线束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受下游整车制造行业的生产计划影响较大, 国内外整车厂商通常在每年第四季度增加生产计划来应对春节或圣诞节假期产量减少的影响, 相应使得汽车线束行业企业第四季度的销售量通常高于其他季度. (七)汽车线束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汽车线束产品属于汽车零部件, 处于整个汽车
42、产业链的中游, 其上游产业为铜材、橡胶、塑料、电线线材等, 下游则主要为汽车整车制造商及部分零部件配套供应商. 从上游行业来看, 汽车线束行业生产原材料主要为导线、端子、护套、防水栓等物品, 涉及铜材、橡胶、塑料等材质, 价格主要由铜材、石油、天然橡胶及其他化工材料等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 从下游行业来看, 国内汽车线束行业的下游客户以国内外汽车整车制造厂商为主, 部分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为辅, 客户集中度较高. 整车制造商大多为大型的知名汽车生产企业, 在利益博弈中拥有较强的谈判能力;而下游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主要为与终端汽车整车制造商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 汽车线束企业向其销售线束产品的议价能力亦有所受限. 但部分在汽车线束市场内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 其市场地位和技术优势将有助于提升市场话语权和议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