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份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下册新编汇集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份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下册新编汇集五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份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下册新编汇集五篇教案也是艺术,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1傅雷家书两则【教学目标】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2、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3、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4、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3、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
2、荣誉之间的关系。【教学媒体】磁带、录音机。【其他】学生预习课文,阅读傅雷家书。【课时安排】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情感。2、研读第一封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1、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学生谈感受。2、在以前,通讯工具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书信则是沟通两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写得多了,经过整理,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信,感受父亲对孩子的牵挂。创设情境。二、整体感知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庸碌凭吊谀词扶掖大惊小怪廓然无累重蹈覆辙涕泗横流自知之明气吞斗牛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封信,从“我在第八封信
3、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可知,傅雷此时写这封信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重点挫折,乐观地迎接情感的创伤,做一个勇敢的人。第二封家书,是写与儿子成功之际。“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作用:第一封信,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
4、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三、研读第一封信再次阅读第一封信,思考下列问题: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提示: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明确: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明确:是宽慰儿子,不必为父母担心。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孩子的
5、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古战场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明确: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
6、,学会解决问题。四、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5、选择学生朗读第一封信,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划出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如:“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指导学生掌握赏析的方法。四、引导学生小结、谈感受著名学者傅雷在儿子傅聪远赴欧洲学习音乐后,从父亲、朋友、师长的角度出发,用笔后先研读下一封信。五、布置作业摘抄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初中九年
7、级语文教案2枣儿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能力目标1,熟悉剧情,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2.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德育目标: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教学重点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教学难点: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教学方法1.演读法2.讨论法3,延伸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分角色演读课文,整体感
8、知。把握剧情;引读提高,把握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层探究,合作研讨。领悟作品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主题;延伸拓展,联系现实,关注身边孤独的人群。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教师播放自行制作的动漫flash,一颗枣,两颗枣,一筐枣,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作呼喊状,一个小男孩双手作喇叭状呼喊教师画外音:数不清的枣儿,爹喊自己的娃来吃,别人的娃却来了;娃喊自己的爹吃,从小也是由它奶大养大的儿孙?这枣儿啊。到底是苦涩还是香甜?二、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把握剧情1.学生自荐朗读课文,一人读老人,一人读男孩。其余同学点评。提示:男孩的语言应读出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情
9、调来;老人的语言应读得亲切一些,读出长者的风范,读出较强的人生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2.选一位同学概括剧情。明确: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三、引读提高,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揣摩剧情,把握人物形象。多媒体显示:关于老人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如何认识老人的心态?2.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3.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关于男孩4.请谈谈你对剧中男孩这一形象的认识。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5.
10、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关于枣儿6.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7.关于枣儿的童谣在剧本首尾出现两次,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记录发言要点,并代表小组全班交流,其余小组成员可补充,也可点评。活动成果展示:关于老人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事、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老人在谈话中沉思心事重重闪着泪花,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
11、。2.老人请男孩吃枣,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与男孩拉勾发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3.剧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关于男孩4.剧中的男孩想把枣子留给父亲吃,喜欢吃巧克力盼望父亲带
12、巧克力回来,他蹑手蹑脚捡枣子,把枣子藏在红肚兜上的衣袋里,温顺地挽扶老人,认真听老人讲故事,和老人拉勾发誓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5.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关于枣儿6.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
13、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7.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以这首童谣开头,隐含了全了全剧的思想感情。四、深层探究,突破难点1.揣摩语言,分析下列台词中加横线的句子的象征意味。多媒体显示:(1)老人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男孩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老人(自豪地)我的儿子就叫枣儿(2)老人(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男孩(拿起熟枣儿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老人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3)老人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噢
14、,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4)男孩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老人不知道。男孩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5)男孩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老人(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男孩来呢,你的枣儿甜!(6)男孩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学生思考、品味。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明确:(1)并非指个子,隐含了永不褪色的亲情,永远割舍不了的乡情。(2)老人内心呼喊儿子,因儿子没有回应而伤心;老人年老,被儿子遗忘,透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3)不仅是对
15、吃枣而言,也不是对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其中隐含的是对既往岁月、对传统生活、对精神家园的感情。(4)迷路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5)巧克力具有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它是现代生活的象征。走出去的人之后是安宁。(6)道德、伦理、亲情是每个人必须有的,但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却不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枣儿是一座永久的家园,身影的离去愈映出心灵的坚守,时空的超越反铸成情感的皈依,走出去的人们总有回归故里的那一天。2.探究枣儿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师提问:剧本采用了象征手法,枣儿象征着什么?如何理解
16、作品的主题?学生自由发言。生1:枣儿象征着亲情。老人思念儿子,男孩想念父亲,枣儿凝聚着老人与男孩的情感困惑。生2:枣儿象征着故乡。老人喜欢怀旧,表现了老人对故土的挚爱;儿子久出未归,离开故土追寻心中的梦。生3: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精神家园的象征。枣儿代表亲情、故乡,更代表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所牵涉的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缩影,喻示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重的考验。教师总结: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
17、手法,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使全剧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蕴。请大家谈谈对作品主题的认识。生1: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生2: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生3: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生4:剧本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迫寻。生5: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教师总结:优秀的剧本,其主题思想往往是多义的,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供人思考,令人遐想
18、,让读者的想象尽情飞扬。五、延伸拓展,深化认识提示: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小孩孤独的现象,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想一想,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学生畅谈见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关心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儿童。六、课堂小结枣儿是香甜的枣儿,也是苦涩的枣儿。那一声声苍凉的、稚嫩的呼喊.发自内心,飞得更高、更远。枣儿是一座永久的家园,又是一座需要护理和更新的家园,我们相信,爹娘享用那移栽他乡的奇异的甜果果时,会品出那甜果果中儿孙小时的尿香味;儿孙回乡品尝爹娘留给自己的枣儿时,仍会由衷地赞叹还是家乡的枣儿好吃。七、布置作业1.剧中,爷爷要求男孩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
19、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来后2.自选角度,针对枣儿写一篇戏剧短评。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3曹刿论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2.过程和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得。(2)让学生谈谈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曹刿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本文记述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2.难点:理解曹刿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朗读了全文并合作疏通了文意,同学们在词语解释和
20、句子的翻译上还有什么困难吗?(有则帮助解决)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关注文章的内容。课文的题目是曹刿论战,那么他是如何论一下吧。二、研读第一小节1.让学生齐读第一小节2.提问:面对“齐师伐我”这样的局面,曹刿有何反应?3.让学生思考:一个“请”字说明什么?曹刿是何身份呢?那么在“齐师伐我”这件事上同乡人和曹刿的态度有何不同呢?让学生再读两人的对话,并指名学生翻译这两句。“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看出同乡人对战事漠不关心,觉得事不关己。而曹刿的一事,有责任感的人。教师总结:从曹刿的请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在国难当头之时,他主动请求进见鲁庄公,足见他一腔爱国的热情和一份以国事为己任的责
21、任心。4.鲁庄公之后,曹刿和鲁庄公讨论了什么问题?5.齐读这一部分,让学生看看鲁庄公认为作战的条件是什么,曹刿又是怎样评价的。6.曹刿在见鲁庄公时其实心中已有战略,为何还要问鲁庄公呢?(明确:引导鲁庄公,让他自己明白取信于民的重要。)7.再齐声朗读第一段,让学生思考,在战前这一部分的内容中,是否印证了曹刿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教师总结:文章的第一小节,作者通过记叙曹刿和乡人、曹刿与鲁庄公的两段对话,紧扣“论”字展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政治上的远见。三、研读第二、三小节1.战场上的曹刿是否也发挥了他的作用呢?让我们齐读二、三小节2.指挥作战的有两个人曹刿和鲁庄公,他们在战场上分别有怎样的表现
22、呢?3.曹刿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曹刿的解释可分哪几层意思?(两层。指导学生先找出文中的原句,读一读、译一译,再理解。)明确:不攻击的原因时机未到,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不追击的原因“惧有伏焉“,追击的缘故“辙乱旗靡”。表现曹刿考虑周全、行动谨慎。教师总结:曹刿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实力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4.再读这一部分,让学生思考,在作战和论战的过程中,是否又印证了曹刿的那句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呢?教师总结:文章的第二、三小节,作者同样是紧扣“论”字,战场上的简洁果断的话语和战后令人恍然大悟的解释,不得不让我们佩服曹刿的卓越才能。(四)品读课文,赏析人物形
23、象,鉴赏写作特点1.讨论归纳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特点。(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要求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至少说出三句来。)2.曹刿论战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学生思考讨论后归纳)曹刿论战一文紧扣“论战”,叙述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材料安排详略得宜,生动耐读。(1)第一段略去曹刿求见的详情细节,对曹刿与庄公的论战作了详写。(2)第二段不作战争场面的一般描写,只概述了作战的过程。(3)、第三段是论战的重点,详写曹刿论“何以胜”。(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深入的学习了曹刿论战这一名篇,了解了处于弱势的国家取得魄的古代战争故事,去感受更多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
24、。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4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熟练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重要词语的意义,理解文意。3.理解本文巧妙的讽谏艺术,学会在特定场合,委婉表达意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作品在古代,讽谏帝王,是件冒险的事情,是批龙鳞,逆圣听。悠悠千古,多少忠臣义士,如流,最终达到“一言以兴邦”,你知道这位臣子是谁?2、介绍人物邹忌、齐威王;解释一下题目(看题目,本文包括几方面的内容?)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时任相国。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k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25、”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A成语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B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黄县人。C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发现?齐威王聪明过人,善于听取臣下(委婉)的意见。好面子。D文章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邹忌讽谏威王,齐威王纳谏。3、介绍战国策本文选自战国策,学过哪一篇文章?(唐雎不辱使命触龙说赵太后)策什么意思?(策略计谋)解释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国别体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
26、是先秦历史散文的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它语言流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狡兔三窟等。二、含英咀华读故事1、听读走进文本要求:认真听,正字音、断句读2、朗读感知内容要求: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读2、指名三同学每人读一段。其他同学点评。3、译读掌握词语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重要词语的解释。不理解的地方小组间进行讨论。解决不了的,提出来,集体解决。归类检查:词类活用古今词义一词多义固定句式4、分角色朗读把握形象要求:体会人物的语气,态度,可以适当地加入动作等肢体语言,同时要用自己的话把人物心理活动直白地说出来。妻子:对邹忌是偏爱,非常肯定邹忌
27、之美。“亲爱的,当然你美,不要说徐公比不上你,全世界的男子您是最美的,因为,我的眼里只有你一个啊。”妾:地位低微,必须顺从妻子的观点。“老大说你比徐公美,我哪敢说你比不上他啊,说出真相来,既得罪了老大,又得罪了你,我这日子可怎么混!做一只“她云亦云”的传声筒,这就是我的命!”客:语气平淡,敷衍应付。“你这样问,我哪里好意思说出徐公比你美啊!我可是有求于你,惹你不高兴,我不是不识时务,自讨没趣吗?邹忌:幸亏我没有被这三个人蒙蔽。从这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要听到周围的人说实话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也不是诚心来欺骗我,但由于各怀心事各怀目的,都隐瞒了事的一国之君听到的会是真言?糟糕!我必须去见大王。
28、他是个聪明人,一定会明白我的苦心的。齐威王:我就知道邹忌这家伙今天来见我,绝非只谈家庭琐事。作为一家之主他听不到真话,显而易见,作为一国之君,我听到的更是一些明哲保身的顺耳之言甜言蜜语啊。看斧地进行革新吧!教师:通过大家的朗读和表演,可以看出大家对人物形象把握地很准确,很到位!这取好,我们继续探究和挖掘!三、探究挖掘品故事1、说说邹忌其人思考: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邹忌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从文中找出依据。求实的精神。(讲求实际。客观地或冷静地观察以求得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两次“窥镜”,都是在调查研究。俗话说三人成虎,邹忌没有相信三人的话,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真相。“暮寝而思之”,说明他善于独立思
29、考问题,发现问题,不受别人的谎言所迷惑。分析很好,课堂上我们要手不离书,字字有依据。学会思考,学会发现。2、谈谈威王的态度思考:齐威王对邹忌的进谏给予了充分地肯定,从哪里可以看出?A语言“善”:是他肯定邹忌讲的对,讲的精彩;表明自己的态度,接受邹忌的建议虚心纳谏。B从他下的三条命令可以看出,他纳谏的力度之大,决心之强。3、议议进谏技巧思考:邹忌成功地劝谏齐威王,原因是什么呢?他巧妙的讽谏艺术表现在哪里?A他站在威王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威王着想,指出他受国人蒙蔽这一事实,让他心服口服地明白广开言路的必要性。B他没有直接谈国事。而是先谈家事,指出妻、妾、客歪曲事实的原因是私、畏、有求,因此,自己受
30、了蒙蔽。然后以家事来类比国事: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从而得出一个冰冷的结论:王之弊甚矣。这个推理有着强大的逻辑力量,完全合情合理,让人心服口服,富有艺术性和启发性。邹忌这种推理方式叫做类比推理;论证方法叫做设喻论证。这是一种委婉进谏方式,想想,跟它相反的进谏方式是?直谏。举例说明什么叫做直谏?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方式是直谏。“诚意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为什么不讽谏?刘禅昏庸无能,没有悟性,委婉劝说没用。诸葛亮地位极高,直谏无危险。分析本文:通过开头人物的介绍,一鸣惊人的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齐威王这个人悟性高,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一
31、点要面子,适合讽谏。可见,对人提意见要因人而异,当忠言逆耳时,可以变换角度,适度包装,让忠言变得顺耳,甜耳!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人际交往中,提意见可不是一件小事,有时候它也具有艺术性。四、学以致用鉴故事小练习:假设你父母对你过分溺爱,生活上过分照顾,什么活也不容你做,什么活动也不许你参加。你将如何委婉劝说,让父母改变这一做法?1、宠是无法腾飞的龙。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宠字的结构是一个宝盖头把龙护住了,宝盖头代表父母过分的呵护限制,这样龙永远也无法腾飞。现在,你们在生活上对我万般照顾,像那个宝盖头一样把我紧紧护住了,不让我自己去体验和实践,我这条小龙都变成一条无能无奈的小虫虫了,怎么能腾飞呢?请放
32、开你们温暖的手,让我在万里晴空自由翱翔吧!2、花盆中的小苗长不成顶天立地的大树。俗话说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花盆太小,鸟笼太窄,虽然养花人和养鸟人精心照顾,但是,限制了小苗和鸟儿的自由成长,不能成材。要想成材,就必须经历风雨,经历挫折和磨练。小孩子更是如此,父母过分溺爱,就如同把他养在花盆和鸟笼里,永远不能够扎深根,不能历练搏击风雨的翅膀。爸爸妈妈,请给我一个广阔就的天地,让我自由成长。在实际人际交往中,我们在必要的条件下,可以委婉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提意见一定要真诚,过于作秀也是行不通的,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课堂小结:邹忌讽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取决于他既敢于进谏,又善于进谏,讲
33、究进谏的艺术性。但是,你想过吗?如果他碰到的是商纣王和楚怀王,结果会怎么样?他的譬喻再妙,辞令再巧,也是白费口舌,枉费心机。因此,纳谏成功还需要什么?君主要明智,要善于采纳建议。希望,我们每一个让都能虚怀若谷,听取别人的建议,不断完善自我!一个人,永远不能停止成长!五、作业设置必做题:分类整理本文的词语解释。选做题:阅读召公谏厉王止谤以及臧克家的纳谏与止谤。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5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年的演说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灵柩、陨落、睿智、深邃、恪尽职守”等字词的读音和意义。2、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3、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
34、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4、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教学重点1、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2、学习演讲语言的鼓动性和感召力。3、理解在形似散乱的内容下层次分睨、思路清晰的结构。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2、学习抓住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教学设想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聚焦于伏尔泰为弱势人群呐喊、奋争的正义行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2、查找资料,了解浪漫主义、启蒙运动的含义。3、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教学方式:朗读、置疑、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辅助用具:多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带资料助读;扫除文字障
35、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理清思路,把握大意。一、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一)应掌握的字词恪(k)尽职守鸠(ji)灵柩(ji)余晖(hu)鞠(j)躬诉讼(sng)嘘(x)叫陨(yn)落深邃(su)蕴涵(hn)睿(ru)智怜悯(mn)(二)词语1、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2、登峰造极:登上高峰,达到顶点。比喻达到了最高境界。3、兼而有之:同时具有。4、睿智:英明有远见。5、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数量多。6、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地履行职责。7、灵柩:已盛尸体的棺材。8、媚上欺下:巴结上司,欺骗下属。9、凌驾:高出: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10
36、、恼羞成怒:因感到羞愧而发怒。(三)走进伏尔泰,与名人零距离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巴黎一个公正人家庭。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近百卷之多。从小喜爱文艺。中学毕业后,因作诗讽刺宫廷而遭囚国外。为避开当局追捕,晚年避居法瑞边境,积极参加政治斗争。(四)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五)时代背景雨果在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讲。1878年的法国,拿破仑三世王朝已经推翻,建立了共和政府。作者也早已结束了19
37、年的流亡生活。但是,德国对法的战争没有停息,因为政治派别纷争激烈。尤其对巴黎公社员的杀戮,到处弥漫着血腥。“野蛮还想汲取力量的人道主义斗士,发表富有战斗激情的演说。二、朗读练习,感受课文激情读这篇演说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2、范读、听读、评读(听朗读带,学生试读,师生共同依据演讲的特点点评朗读情况)三、浏览课文,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1、思考:(1)、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原因是?(2)、对于我们来说进步的两方面表现在?2.讨论归纳:(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讨论后归纳)(1)、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原因是?指名读课文后讨论明确:因为伏尔泰生活的年代反映
38、了法国十八世纪的特点。他启迪人们思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2)、对于我们来说进步的两方面表现在?指名回答后明确:第一,做一个人要行使自己的权利捍卫自由追求真理。第二,做一个公民要恪尽职守维护法律尊严防止强权与丑恶势力对人权的践踏。四、结构解读,理清文章思路这篇演说起伏跌宕,高潮迭起。从历史到现实,从伏尔泰的伟大贡献到他的伟大人格,构成了整个演说的脉络层次。讨论明确:第一部分:(1)总的评价伏尔泰在历史上的非凡地位,世纪性的贡献。第二部分:(2-9)回顾历史,伏尔泰为被压迫的人类而孤军奋战。第三部分:(10-12)赞美人格,伏尔泰具有睿智的微笑。第四部分:(13-14)总结全文,再次揭示伏尔泰对人
39、类的贡献,激励后来人。五、布置作业(1)、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两遍,体会作者浪漫主义语言风格,选择几则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背下来。同时将疑难词句划出,以便下节课讨论。(2)、注音:陨落yn诅咒zzhu弥留m灵柩ji诉讼sng无聊lio凌驾lng深邃su睿智ru蕴涵yn怜悯mn恪尽职守k污蔑mi鞠躬gng(3)、词解:1、陨落:从高空坠落。2、睿智:聪慧,明智,英明有远见。3、蕴涵:包含,含有。也作“蕴含”。4、凌驾: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5、媚上欺下:对上面的人巴结讨好,对下属欺压侮辱。6、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7、黎民百姓:指贫民百姓。8、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作战。也指单方面的力量进行奋斗。9、恼羞成怒:因忿恨、羞愧而发怒。10、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11、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12、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的做好自己的工作。13、经久不息:长时间不停息。多形容掌声和欢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