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西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天津市西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天津市西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成效2021年中国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分析报告-行业供需现状与发展商机研究显示,“十三五”时期,天津市西青区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分别达到611家和605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85%,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市领先地位。财税结构日益优化,2020年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7。6%。“三去一降一补”和“破”“立”“降”取得实质性进展,转型升级企业952家,分类治理散乱污企业
2、2076家,盘活空置楼宇63。1万平方米,2019年工业园区治理考核全市第一。累计引进北京项目490多个,协议投资额超过1600亿元。规模部署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新建5G基站2641个,宜科“5G+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荣获天津市5G应用典型案例。全面完成161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区村级集体资产达到712亿元。稳步推进供热老旧管网改造,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9。9%。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完成“拆违治乱保安全美化环境促发展”三年专项行动,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930余万平方米。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完成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改造59。22万平方米、农村困难群众危改195户,新建及提升改造农
3、村公厕365座、户厕8289座。“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要点重点内容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经济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动力强、效益好的良好态势。大力实施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汽车、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壮大,2020年预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6.2%,成功获批全国第二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顺利通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验收。服务业经济规模显著提升,占全区生产总
4、值的比重提高到55.8%。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分别达到611家和605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85%,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市领先地位。财税结构日益优化,2020年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7.6%。“三去一降一补”和“破”“立”“降”取得实质性进展,转型升级企业952家,分类治理散乱污企业2076家,盘活空置楼宇63.1万平方米,2019年工业园区治理考核全市第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推进持续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激活内生动力,八方面27项任务举措全面开展,产业、交通、生
5、态三大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累计引进北京项目490多个,协议投资额超过1600亿元。承接平台集聚效应显现,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累计注册企业47家,海康威视、中科创达、奇安信、福斯集团、味多美、长城实业商业、联物科技大数据、北京经纬恒润、北京岳华科技等一批高质量京企落户西青。主动对接服务雄安新区,杨柳青镇、辛口镇两个美丽“口子镇”全力建设。京津冀交通互联互通深度融合,天津南站枢纽功能逐步提升,完成当杨路等对接路及断头路建设。在全市率先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深化改革卓有成效法治政府建设纵深推进,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营商环境持
6、续优化,“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有力推动,90%以上的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时间缩短到1天,设立登记时间不超过半天,西青生活垃圾处理厂PPP项目创造了全市最快开工记录,元气森林项目更是成为全市首个“拿地即开工”成功案例,2019年代表天津市参与全国营商环境评价取得优异成绩。智能化建设应用迈出新步伐,建成南、北2个市民中心,2个政务服务“无人超市”投入使用,在全市率先实现281项行政许可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和公共资源交易“一门办理”、涉企审批服务事项“南北通办”。国有企业改革实现新突破,“3+1+1”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基本形成,累计完成8户新设混改企业、注销清退企业84户。顺利
7、完成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扎实推进。经济发达镇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运营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初步建立。全面完成161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区村级集体资产达到712亿元。筹备成立津门湖街道办事处,推进赤龙南街区划调整。落实“飞地”基层治理属地化工作,完成与红桥区、南开区、河西区行政区划调整和“不接壤插花地”社区整建制移交。城乡建设有序发展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新104国道西青段、津静复线等国省干线公路和卉锦道、学智路等主干道路,打通泽杨道、润杨道、星光路等断头路。大力推进轨道交通体系建设,高质量完
8、成接驳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92035年),积极推进云巴示范线论证实施,协同推动津沧高速收费站南移、津石高速新建以及地铁7号线、10号线周边征地拆迁和配套设施建设。规模部署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新建5G基站2641个,宜科“5G+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荣获天津市5G应用典型案例。稳步推进供热老旧管网改造,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9.9%。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完成“拆违治乱保安全美化环境促发展”三年专项行动,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930余万平方米。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完成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改造59.22万平方米、农村困难群众危改195户,新建及提升改造农村公厕365座、户厕8289座。城镇化
9、进程日益加快,王稳庄镇示范小城镇、张家窝镇示范小城镇一二期建设全面完成,中北镇、杨柳青镇特色小镇创建初显成效。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成功获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面落实推进耕地保护“田长制”,创造性提出“棚长制”工作体系,在全市率先实现规划保留平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得国务院表扬激励。生态环境全面优化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王稳庄镇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狠抓空气污染治理,深入抓好“五控”措施,关停取缔工业园区(集聚区)31个,燃煤锅炉实现基本清零,全面推广车用乙醇汽油,全区PM2.5年均浓度52微克/立
10、方米,较2015年下降2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22%。全面完成农村“煤改电”“煤改气”工程,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狠抓水污染防治,河湖水域“全面挂长”,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实施了南运河、中亭河、南引河等20条(段)河道治理工程,完成黄家房子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和新东场泵站重建工程,推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通过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复核,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50%,地表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23.85%。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国土绿化行动有序开展,双城绿色生态屏障启动建设,全区累计造林8.5万亩,市区最大湿地公园水西公园于2018年正式开放。垃圾分类取得显著成效
11、,分类设施覆盖率超过95%。民生事业蓬勃发展连续实施民心工程,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城乡居民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参保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3.06%。全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待遇达到全市最高水平,累计发放各类医疗补助3.46亿元,支付农籍居民参保补贴1.46亿元,惠及群众19万余人。基础教育优质化发展取得新进展,新增幼儿园70所、中小学8所,分别增加学位18760个、9180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启动西青区中医医院和西青医院二期建设,新建改造赤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大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110个,总床位
12、达到2788张,积极引入石氏总医院、微医集团等优质民营资本,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和全国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区,疫情防控集中隔离保障组荣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城市安全发展取得明显进展,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就业局势稳中向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面建成“8+1”社会救助体系,新增日间照料中心36家,开办老人家食堂试点104家。连续四年做好提前和延长供暖工作。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力度空前,建立“1+N”项目帮扶体系,累计完成帮扶项
13、目39个,被评为东西部扶贫协作暨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先进单位。实施两轮区困难村帮扶,共帮扶困难村31个,建成产业帮扶项目44个,实现所有困难村集体经营收入每年超过50万元。文化魅力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群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称号。杨柳青古镇国家5A级景区创建通过市级验收,推动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上升为全市唯一的国家标志性工程,采用同雄安新区建设相一致的“国际咨询”模式,通过聘请专家“评”、赴先进地区考察“学”和组织专班研究“论”等形式,持续深化完善规划设计方案。文化遗产价值持续推广,开设了杨柳青
14、年画大专班和本科班,成功举办第二届、第三届“运河记忆”非遗展,连续举办第十三至第十七届西青区民俗文化旅游节。文物保护修缮有序开展,累计鉴定单体房屋建筑50处,排查重点文物单位11家,解决隐患23项。打造王稳庄稻香文旅综合体、第六埠“重走长征路”等一批旅游产品,接待游客总量、旅游综合收入较2015年分别增长139%、167%。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不断提升,改造完成区图书馆和文化馆,成功获评国家一级馆。体育事业成绩斐然,成功引入李宁体育公园,率先完成区级“五个一”工程,实现行政村、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三次蝉联全市运动会金牌榜榜首。天津市西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着眼于二三五年基本
15、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的远景目标,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基本形成“两城”发展格局。赛达新城、西青辅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南北互动、功能互补的新增长极。赛达新城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明显提升,建成产城融合范本。西青辅城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核心能级全面提升,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成为全区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发挥西青城区、大寺片区作为天津市机遇地区的发展潜能,建设区域创新转化示范基地,打造引才聚才新高
16、地。建设生态宜居标杆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更加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林水绿城相融相依的生态结构初步形成。建设现代化治理样板区。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城市品位、历史韵味和人文魅力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建设美好生活示范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17、,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序号指标2020年目标属性预计数2025年年均增长累计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0.56左右预期性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292.5预期性3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1.535预期性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540预期性5全区市场主体数量(万家
18、)9.3813预期性创新驱动6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3.853.88预期性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611870预期性8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件/万人)9.511.5预期性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630预期性10限上高技术服务业及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3.245预期性绿色生态11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15约束性1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22达到天津市要求约束性13空气优良天数比例(%)65.1达到天津市要求约束性14地表水达到或优于类水体比例(%)20达到天津市要求约束性15森林覆盖率(%)1214约束性民生福祉16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8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预期性17城镇调查失业率(%)5.56以内预期性18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5.415.4预期性19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1.97达到天津市要求预期性20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20.6223.32预期性21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590预期性22人均预期寿命(岁)81.8982.38预期性注: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