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IT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发展的三个看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疗IT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发展的三个看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医疗IT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发展的三个看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一、医疗IT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一、疫情暴露医疗IT短板在下沉市场新冠疫情对中国的医疗卫生系统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国内疫情初步得到控制,我国开始重视疫情后的投入重点,其中最主要的经验教训之一就是医疗系统的“补短板”(尤其关注医疗信息化的补短板)。2020年2月15号,中央深改委会议上指出,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到底要补什么短板?引用上交大安泰经管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陈宪的观点。(1)疫情期间的长板:在防治阶段,尽管存在早期防控措施没有及时到位的问题,但整体上体现了我们的长板
2、。(2)疫情期间的短板:防治阶段开始得晚了,错失了发布疫情预警的“黄金窗口期”,原因是疫情发生(预警)阶段,比较明显地暴露了短板。预警滞后也可称作应急反应滞后,直接影响防控和防治的及时跟进,进而在难以估量的程度上扩大了疫情规模,并使后续不得不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有一条非常关键,一定要建立“自下而上”的公共卫生信息传输渠道,杜绝再次发生应急反应滞后问题。“自下而上”意味着要重点突破下沉市场。过去我们的医疗IT建设在一线城市、省会城市部署的较为领先,“自上而下”的需求意味着低线城市、农村地区的建设需要快速补齐。(1)下沉市场人口占中国人口70%,三线及以下城市人口增速超过一二线城市;(2)基层医疗
3、机构数量近百万个,占国内医疗机构的绝大多数(94.6%)。所以,下沉市场是补短板的重中之重。数据显示:低线级城市的增速快于高线级城市的增速,四五线城市的消费总额增速领跑其他线级城市,显示出下沉市场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大量高购买力人口从高线往低线城市迁移提升了低线城市的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2019年11月底国内共有医疗机构101.4万家,相较同期总数的100.4万家增加近1万家(其中医院增加1,496、基层医卫机构增加9,560、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1,788家),基层医卫机构是下沉市场的主力。2一、信息化基础与支付能力改善,新基建政策效力改观医疗IT面向医疗机构和政府卫健部门,整体具有较强的政
4、策市场属性(医院端信息化投入相对偏商业化)。如果说过去的医疗信息化是“培优”,政策落地效果不一;那么此次“补缺”需求来自罕见的疫情,预计将催生更为强力的政策。同时,政策推动终究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去填补“自下而上”的市场仍会遇到落地难的问题,如果出现新政策,会不会还是“雷声大雨点小”?考虑近年来下沉市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用户习惯及支付能力的改善,使得下沉市场特性接近一线地区,相信商业化带动的新政策全面落地会更为顺利。(1)首先,下沉市场接受准一线化医疗服务具备经济基础。市场都会谈到的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人均增速差异问题。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义
5、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收支增速近年来一直高于城镇居民,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医疗付费能力提升的基础物质条件是存在的。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2)其次,和其他商业化下沉市场不同,农村医保政策对支付能力的补充尤为重要,而现在的保障力度已有大幅提升。一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上对全国农
6、村居民形成有效覆盖;另一方面,有利于下沉市场的互联网医院等医疗IT系统逐步纳入医保支持范围。例如,自2018年4到今年2月疫情期间,医保支付关于互联网网医院放松政策一直在加码。2020年2月28号,国家卫健委发文要求,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设置互联网医院或批准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按照自愿原则,与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签订补充协议后,其为参保人员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服务可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目前如武汉、上海、浙江等省市已经出台政策规定实行,预期今年上半年各地卫健委和医保局部门会出台政策文件,将辖区内的互联
7、网医院服务纳入医保支付。3一、公卫信息化扩容225亿,源头活水自然来首先可以参考IDC最近的调研和数据结论,在医院端,IDC调查发现88%的三级医院为应对疫情而对信息化做了改进或新建,96%的三级医院受疫情启发而制定了信息化升级计划。据预测,本次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公共卫生事件带动的医疗领域IT投资在2020年将达到38.9亿元,投资带来的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将会持续两到三年的时间,在2021年和2022年的因疫情防控所带动的医疗IT投资将会达到69.4亿和96.9亿元,三年总计大约投资200亿元人民币用于新冠肺炎救治和疫情防控相关的医疗信息化改造。并预测信息化升级和建设从下半年陆续开始,明年将成
8、为建设高潮。其次就是突发公共事件对于公共卫生信息化加码投入和带动效应是有迹可循的。(1)参考2003年非典后,央地两层级共耗资7.3亿建立“全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即网络直报系统),以便在医院接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后,能快速上报审核,卫生部门与疾控系统也能快速分析、研判疫情。但由于新冠属于新发疾病,并且直报系统在培训和日常跟踪上不及时,导致未能发挥最大效力。2020年1月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直报系统上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动态监测功能”。(2)根据国家卫健委2017年3月发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以下简称规范)中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
9、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在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流程中涉及IT系统建设的主要有传染网络直报系统、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等。2020-2026年中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行业市场前景规划及发展规模预测报告显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市场规模可达55亿/年。从2017年电子病历评级升级为代表的院端信息化建设提速,主要围绕医院等诊疗机构进行建设,疫情过后的趋势可能是围绕区县乡镇进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根据对规范的梳理,部分公共卫生领域涉及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如下。未来五年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市场空间可达225亿。假设疫情过后,在十四五期间大力投入并改造现有的公卫信息系统,十四五期间公共卫生投入可能为2
10、,000-3,000亿,按照信息化占比8-10%,五年内总预算可达225亿左右,每年市场规模为55亿。在财政偏紧的约束下,公卫事业投入资金仍有一定的源头。鉴于当前疫情对财政收入的冲击主要表现在降税减费导致税基减少,因此财政资金主要依靠外部资金筹措进行。今年3月份,监管部门明确今年专项债增加应急医疗救治设施、公共卫生设施两大投入方向,同时在疫情影响下,医疗卫生领域的专项债占比也在快速提升,由1月份的2.21%提升到2月份的6.12%,总体来看公共卫生资金的源头依然有“活水来”。4、差异化投入方向:互联网医院和医共体考虑到公共卫生领域的迫切性,下沉市场医疗补短板建设既要长期贯彻,更要短期起效,而医
11、疗信息化是促成短期效果的重头戏。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和分级诊疗(医共体)是医疗IT领域在下沉市场和一线城市不同之处。互联网医院弥合医资力量鸿沟远程医疗是指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全息影像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大型医学中心医疗技术和设备优势,对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及特殊环境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它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所有医学活动。远程医疗平台以软硬件集成为主。目前远程医疗中心建设主要集中在各地三甲医院,然后对接远距离卫生医疗条件较差的医疗机构。远程医疗平台主要是集成硬件(远程视频语音硬件),软件(会诊辅助系统、远程协作系统)等。以国家远程中心会诊平台为例,
12、包括病历数据平台和视讯系统两部分。病历数据平台可以与不同的视讯系统配合使用,视讯系统可以兼容多种终端和通讯方式。一般采用音视频交互式远程会诊,同时兼容多学科会诊和多层级会诊。疫情催化远程医疗平台发展。本次疫情导致部分受影响区域封闭,人员流动性受限,而线下医生资源暂时不能很好匹配患者。这为远程医疗发展带来黄金时机。比如根据光明网报道,2月15日黄冈市启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远程医疗中心,新的远程医疗系统将利用云平台,向下覆盖黄冈11个县市区,向上连接本省以及外省远程医疗平台,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超声、心电等诊断,并可满足远程教育培训、视频会议等任务,实时查阅电子病历、共享同步信息等功能,全面铺
13、开5G医疗服务。可见远程医疗平台建设主要集中在区域统筹的地市级,然后上接省级,下沉到县区级。互联网医院是指按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的基本标准和规章制度,依托线下实体医院和医疗资源,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建设具备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诊断和远程心电诊断等功能的新型医疗机构组织形态。互联网医院业态发展迎来最佳时刻。如前所述,从技术和本质上看,互联网医院是打破医疗资源不均衡且消除物理空间障碍的最佳有效手段。同样在供需两端看,在需求方面,根据卫健委统计数据,患者对病床、医药等需求只增不减,并且疫情对诊患双方产生远程需求;在供给方面,在一二线城市医
14、生及医疗器械资源相对集中,而广大县域医院特别是中西部不发达省份县域医院,医疗资源相对稀缺,因此互联网平台为拟合双方需求提供了有效的供给,特别是在疫情发展期,互联网平台上的问诊需求得到有效解决三级医院互联网医院化率仅10%,未来增长弹性将是数倍。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国已有269家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同时全国已有19个省份依托互联网或专网建成省统一规划的远程医疗网络平台,实现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查询共享服务。2019年11月底全国共有2681家三级医院,互联网医院占三级医院比例仅为10%。同时国家卫健
15、委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推动实现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线上服务,三级医院实现院内信息互通共享等“硬任务”,同时指导各地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监管平台建设。根据现状数据和政策发力重点领域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互联网医院建设提升空间巨大。据预测,未来五年医院互联网化率有望提升到80%,未来10年互联网将成为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全面重塑就诊全程,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综合以上数据可见,未来互联网医院增长的弹性将是数倍。互联网医院信息化规模可达百亿。2019年互联网医院市场总体规模可达700亿元,鉴于互联网医院是以互联网技术手段增加远程功能,主要建设增量是信息化软硬件及平台的投入。如果按照15%信息化投入比例计算
16、,2019年互联网医院信息化市场规模在105亿左右,其市场增速比例应于互联网医院数量增速相匹配,未来长期增长弹性也可达数倍之多。省级互联网监管平台先行,市场规模可达数十亿。按照互联网医院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省级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先期建设并融合对接是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前置条件,因此省级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将得到全面建设。以近期新上线的浙江省互联网医院平台为例,平台包含监管和服务两大子平台,预计单省份建设规模可达一亿左右,总体市场规模可达数十亿。以邵逸夫医院为建设标杆,软件厂商与互联网公司共建示范。浙江邵逸夫医院自2014年与卫宁健康旗下的纳里健康共同建设互联网医院,2018年11月互联网整体医院整
17、体解决方案及邵医健康云平台3.0正式上线,邵逸夫医院从流程优化、内部协同、医患管理、院际合作得到全面提升,并被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树立成为建设标杆,在三甲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过程中具备典型参考意义。邵逸夫医院互联网平台建设厂商为纳里健康,纳里健康股东为卫宁健康和阿里系的上海云鑫创投,从侧面看互联网医院信息化市场为互联网巨头及创业公司向医疗软件领域的渗透,而传统软件厂商具备先发优势,可与互联网公司合作进行共同建设。分为平台建设+运营两大市场。互联网医院依然依托于当前的实体医院,信息化投入规模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步是互联网医院平台建设,类似于医院信息化项目建设,将包含远程医疗中心及数据
18、打通环节不断完善;第二步是诊疗运营,包含线上医生资源匹配、处方流转、线下医药配送等环节。分级诊疗与医共体继续深化分级诊疗是指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将医疗机构进行分级,使各级医疗机构分工明确,各自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工作,从而实现患者到基层首诊和上下级医院双向转诊的合理就医格局。分级诊疗制度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根据国内医疗卫生机构的辖区原则,分级诊疗制度的最主要的落地形式是医联体。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按照分级诊疗制度安排,以当地医疗资源排名前列的医疗机构为核心主体,将同一个区域或同一业务范围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使得医疗资
19、源更加有效均衡分配。医联体制度使得医院之间打破行政性组织架构的约束,开展医院之间广泛且密切的联合与医疗协作,成为一个医疗的命运共同体。广泛意义上的医联体按照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四类: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医疗共同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络。政策时间节点明确,对IT系统建设催化影响明显。2017年4月国务院通过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医联体的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以2017年和2020年为时间节点,分两个阶段推进:A、2017年,基本搭建医联体制度框架,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每个地市以及分级诊疗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
20、明显成效的医联体。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方式,引导医联体内部初步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转诊机制。B、到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医联体IT市场规模主要集中在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共
21、同体,市场规模近百亿。2018年底,我国共组建城市医疗集团1,860个,县域医疗共同体3,129个,跨区域专科联盟2,428个,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5,682个。尽管医联体建设覆盖率较高,但真正发挥作用依然需要假以时日,组织形式成立后实质工作将紧跟而上,建设IT系统将是先行条件。假设2020年全国范围内的医联体建设将如期完成,而目前看IT系统建设步伐稍微晚于整体建设节奏。覆盖率较高但依然任重道远,100家城市医疗集团和500个县域紧密型共同体试点衔枚疾行。2019年6月,国家卫健委表示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重点工作任务”中,将重点抓好100个城市的医联体建设,借鉴深圳罗湖
22、等地经验,推动医联体向紧密型方向发展。在总结安徽天长、浙江、山西等地典型实践的基础上,拟在全国遴选500个工作基础好、改革创新意识强的县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试点。2019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宣布将在全国118个城市开展医联体建设试点。医联体总体市场规模可达185亿。综上所述,假设到2021年医联体IT系统建设全部完成,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区共同体为主要的IT系统建设领域,以城市医疗集团(2,000个)项目单价为400万,县域共同体(3,500个)项目单价为300万元进行测算,则医疗体IT市场总规模可达185亿。在县域医共体领域,以河南省为例,2019年工作重点将是逐步构建“县乡村
23、”一体化管理体制,那么每个县级市的医联体主导权将得到强化,因此组建的地域性医联体专业建设公司和传统的HIT厂商形成竞合关系,其中河南省中原资产管理公司与和仁科技共同成立智慧医疗合资公司,共同开拓全省县域市场,具体分工为中原资产负责市场及商务拓展,和仁负责技术产品方案提供县域云医疗平台方案。在城市医疗集团领域,传统的HIT厂商在三级医院产品服务能力具备先发优势,在医联体项目中可以直接与核心的三级医院进行商谈竞标,提供医疗平台产品,比如卫宁健康为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等客户提供的医联体云平台产品。二、市场格局分散,连横合纵机会均存市场格局较为分散,互联网医疗企业和传统软件厂商互有
24、竞合。医疗IT符合行业发展大趋势,目前渗透率仍低,有较大发展空间;二是参照美国经验,后续政策可能将继续引导电子病历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医院的信息化投入在不断增加;四是医保等建设都将逐步推行,给整个医疗IT领域带来明显的拉动作用。2)供给端:从市场格局来看,目前市场由分散走向集中的趋势明显,一是主要公司大额订单数量不断增加,医院对整体化建设的需求明显提升;二是未来电子病历等软件向更高层次建设,产品复杂度的提升将有利于大型企业。对于未来,在客户数量上具备优势,销售网络深度广度优势明显,DRGs、医联体等细分领域具有卡位优势,并能够持续投入研发的公司将在行业内逐渐获得更大份额。从现有的互联网医院中分
25、析,在互联网医院建设初期,由于细化政策尚未落地,主要是互联网医疗企业主导建设,此时的IT系统建设主要是互联网医疗企业自身主导。随着相关管理办法的落地,原有实体医院建设意愿增强,能力储备达标,成为建设主力。医疗IT厂商可以凭借在实体医院信息系统中建设的先发优势,取得主动权。传统龙头向下渗透能力有差异重点分析两大类参与主体。医疗信息化行业主要有两大类参与主体:传统的HIT厂商和互联网公司。传统HIT龙头企业包括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东华软件、医惠科技、万达信息等老牌软件厂商,互联网医疗厂商如阿里健康(阿里系)、平安好医生(平安系)等企业深度参与到蓝海市场,并形成了一定的护城河。两大参与主体出发点不同
26、,聚焦建设运营数据不同环节。两类玩家的出发点和参与领域也各有侧重,传统的HIT厂商围绕信息化软硬件解决方案出发,为B端客户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具体产品及方案已在前期演化系列报告中有所分析。而互联网厂商打法则有较大不同,背靠优势股东,采用互联网打法覆盖B端(医院及平台)和C端(患者用户)。简单而言,传统HIT厂商前期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而互联网厂商目的在于建设信息平台,最终获取C端用户数据,然后借助股东平台中的其他数据,形成最佳的数据变现模式。在此重点分析三家互联网医疗厂商:阿里健康(阿里平台)、平安好医生(连通保险巨头中国平安)。阿里健康:背靠阿里平台,医药电商进军医疗。阿里健康是阿里系在
27、互联网医疗健康板块的重要布局,公司背靠阿里平台,由医药电商业务带动整体营收快速增长,2019财年营收和毛利分别是50.9和13.3亿,同增108.6%和103.9%,医药电商占比超96%,增速为106.3%。平安好医生:以保险导流为特色,流量平台数据变现模式探索成功。平安好医生是背靠国内保险巨头中国平安的线上医疗服务平台,托自有的全职医疗团队及自主研发的AI辅助诊疗系统,向用户提供724小时在线咨询、处方、转诊、挂号、第二诊疗意见及1小时送药等全流程服务,并且可以获取客户有效数据,联合平安系板块其他公司进行完善的后期服务。统的HIT厂商先期聚焦IT建设,全国布局明显。由于HIT厂商多数围绕医院
28、进行信息化建设,定制化软件和项目实施决定现场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龙头厂商们在全国基本均有分公司,并且对不同分级的医疗机构也各有侧重。从产品线、院端和公共卫生端覆盖客户数量分析:卫宁健康产品研发布局规划非常清晰,并在医院端要拥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创业慧康在公共卫生端(基层卫生和区域卫生领域)优势非常明显,东华软件(东华医为)主要聚焦在三甲大型医院。龙头厂商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从招标方看,电子病历升级及数据互联互通等政策硬性要求对软件产品通用性、项目实施服务能力、快速迭代上线均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会首选具备上述实力的IT厂商,并且龙头厂商在软件品牌、客户覆盖基数上已有明显先发优第二梯队迎区域性逆袭
29、窗口部分第二梯队的上市公司及创业公司在医疗IT领域也积极布局,通过不同方式渗透到互联网医疗和医联体建设,其战略及手段侧重点也各有不同。由于下沉空间对应长尾市场,对第二梯队竞争格局相对更为友好,因此存在区域性逆袭机会。核心厂商积极参与医保信息化建设。随着国家医保局成立及医保支付在全国的互联互通,易联众、久远银海等公司在原有社保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基础上,纷纷参与到医保信息化建设中,依然围绕信息化基础设施展开。正如在前面提到的,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逐步纳入医保支付,因此部分互联网医院相关模块和互联网支付模块对接给予此类厂商一定机会。值得一提的是,久远银海作为社保信息化龙头,自身也有医疗AI业务,例如与华
30、西医院展开的合作,思路可类比纳里健康建设的邵逸夫医院项目。部分厂商延伸进入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2018年9月开始,全国性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区域中心建设相继展开,确定五大医疗健康大数据区域中心分别位于江苏(东部)、贵州(西部)、福建(南部)、山东(北部)和安徽(中部),而宁夏将建设成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本轮建设的主力军资本方主要是央企和地方国资,而具体参与建设的运营方主要是部分IT厂商,如浪潮集团参建济南北方中心,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等。上市公司独立打造互联网医院。如朗玛信息成功打造“39”品牌,完善“互联网+医疗”闭环产业。朗玛信息作为西南地区互联网医疗领域龙头厂商,在39健康网
31、形成的海量医学数据的基础上,依托贵阳六医,搭建39健康医疗服务平台,打造39健康-IPTV智慧医疗家庭健康服务平台、设立39互联网医院,形成公司互联网医疗产业集群,实现线上互联网服务+线下实体医院的医疗服务闭环。在互联网医院领域,截至2019年8月,39互联网医院已合作300余家县市医院,签约超过2,000位名医专家,累计完成了来自24个省、37个专业、20多万病例诊疗服务。微医集团:线上与线下成功结合的医疗服务平台。部分互联网创业公司起步于纯粹的线上整合平台,打造就医指导及健康咨询和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并逐步发展到线下业务,如微医集团(原挂号网)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全科+专科”的新型医疗健
32、康服务。截至2018年5月,微医连接了全国30个省市的2,700多家重点医院、24万名医生,实名注册用户数超过1.6亿,累计服务人次超过5.8亿。微医集团业获得过腾讯投资,并参投上市公司易联众(持股9.58%),可以看出,腾讯等巨头也在力争实现医疗健康信息化领域的突破,微医集团在社保数据打通方面也有所布局。春雨医生:纯粹线上服务集大成者。如春雨医生等创业公司一直深耕于线上医疗服务领域,并先后开展了在线问诊、空中医院、私人医生、开放平台和互联网诊疗平台等多项创新的医疗健康服务形态,最终目的是打造信息集合线上平台,并且多以APP形式呈现,实现便捷服务。综上所述,在新数百亿级医疗信息化市场中,传统的
33、HIT龙头(如卫宁健康、创业慧康)公司将持续领跑;第二梯队(如久远银海、朗玛信息)和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可以把握市场扩容机会和区域性优势,实现突破。三、2020年医疗IT的三个看点2020年医疗IT看点:订单可持续,交付提效率,平台拓生态_x000b_2018年电子病历建设要求落地,2019年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标准明确,催生医疗IT行业景气度向上趋势。2020年医疗信息化仍有三大看点:一是医保建设衍生出的新需求,二是产品交付周期有望缩短,三是商业模式从产品模式向平台模式升级。医疗IT的成长逻辑:外因政策催化,内因医疗需求升级医疗信息化行业成长的外因在于政策催化,内因在于医疗
34、需求升级。无论是患者、医院、医疗管理机都对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更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有着刚需,而医疗IT正是流程优化,资源合理利用的工具。医疗需求升级对医疗IT的依赖具有长期性。2020年仍会是医疗IT订单大年,医院信息化订单增量主要来自于二级医院的电子病历建设需求。医保信息化2020年有望来订单大规模释放。创新业务开始对接高端医疗资源,有望走出盈利困境。商业模式上,头部厂商从“产品模式”向“平台模式”探索,平台+生态的新模式释放长期发展空间。创业慧康:中台+生态开启新篇章2020年1月3日,创业慧康在北京召开“多态智联”新产品发布会,发布了大型医疗机构(集团)信息系统(HI-HIS)、数据中台
35、(DI-C)、基于区块链3.0的分级诊疗解决方案、智慧医保DRG平台、基于5G物联网的智慧医院建设解决方案。值得关注的是,大型医疗机构信息系统HI-HIS旨在打造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底层,通过开放底层接口、提供插件API,开放上层应用开发权限,供开发者打造丰富的医疗应用生态。这是医疗信息化厂商业务模式从产品模式向平台模式转型的重要探索。公司商业模式可以从收取建设费、运维费向收取API调用费和插件分润拓展。风险提示:电子病历评级达标率低于预期,医保IT建设力度低于预期,平台化推广进展慢于预期。四、医疗IT行业未来发展:多维度看2020年后行业高景气有望延续1、空间:行业整体渗透率仍低,未来发展空间较
36、大目前渗透率仍低,未来发展空间大。从相关政策建设的评级来看,国内目前只有不到50%的医院参与了电子病历评级,仅有20%左右的医院参与了互联互通测评,HIMSS等测评的参与度就更低。从2018年国内临床信息化渗透率来看,多数项目仍处于50%左右的渗透率,医院提质增效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组织结构仍以医院市场为主我国医疗信息化投入占整个卫生支出的费用比重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一直未超过1%,2017年达到0.73%。从更为细分角度看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组成,硬件占比一直在60%以上,软件占比近年来在提升,2017年占比为33%。从组织结构上看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仍将以医院市场为主,占据80%左右的市场
37、份额,其他公共卫生、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化平台等占据20%。从未来趋势上来看,医院信息化投入占比会缓慢下降,因此判断医院仍然是各路玩家必争之地,是重要的根据地。3、电子病历市场空间或增长11倍或成为医疗信息化行业最大细分领域2018年8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励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允许医师在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药师在线审核处方及配送药品等;到2019年,辖区内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3级以上,即实现医院内不同部门间数据交换;到2020年,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即医院内实现全院信息共享,并具备医疗决策支持功能。目前我国三级医院总体电子病历的水平停留在2.11级的水平上,且渗透率不过5%,因此判断未来3年是我国电子病历渗透率急速提升的时期。预计到2022年我国电子病历三级医院普及率将达到90%左右,二级医院渗透率超过60%,一级医院超过40%,接近日本和美国的水平。按照假设2019-2021年是电子病历爆发期,爆发速度分别为136.6%、107.6%和84.1%,2022年电子病历市场规模将达125.42亿元,较2008年增长11倍,或成为医疗信息化板块中最大的细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