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读论语个人心得体会范文5篇_有关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读论语个人心得体会范文5篇_有关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想.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读论语个人心得体会范文5篇_有关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想读论语心得体会1论语是中国先秦时期一步语录体散文, 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全书二十篇. 四百九十二章. 首创语录之体, 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故千年来为论语作注者不尽其数, 经典者也是层出不穷, 而这些古代学者是用文言注文言, 我们已经和传统的文言相去甚远, 因此, 只能舍远求近通读一些近现代学者所注论语的佳作, 在我看来, 最为深刻的当属南怀瑾的论语别裁, 稍为逊色则有李泽厚的论语今读, 当然少不了热得如火朝天的于丹
2、<论语>心得, 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大众化的版本来参照, 除此之外, 还有一本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堪称经典, 当然, 这些都只是一些很好的参照版本, 我们想深入到孔子思想里面, 还是得亲身去品味论语那些古老的文字, 还得亲身去体味孔子的箴言, 亲自去领悟孔子的智慧.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早年丧父, 家境衰落. 他曾说过:“吾少也贱, 故多能鄙事. ”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 他虽然生活贫苦, 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 曾说过:“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身贫且贱, 一生生活艰辛, 在他55
3、岁那年, 认定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可能在鲁国实现, 于是开始周游列国, 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受其政治理想, 他受到了一次次的拒绝, 但他又一次次的振作, 向下一个国家迈进, 坚定不移的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 直到20_年后, 他才认识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实现的, 于是回到故乡, 从事教育活动和整理古籍, 授徒讲学, 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 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 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孔子苦难与辉煌并行的一生, 我认为可以从中学到孔子那种在求知上的永不满足, 永远追求智慧的人生态度;还有他那种对自己信奉的价值体系的实现而作出的不懈
4、努力和那誓不罢休的毅力.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他认为一个教师, 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 即广泛而不精、知识面过窄、把学习看得太容易和有畏难情绪. 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才能给予帮助、补救. 就是说, 学生心理的区别性, 决定了因材施教的必然性. 在教学上, 孔子还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 共同讨论, 互相启发, 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一部论语, 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 如子路、颜回和子夏就是这样做的. 性率直而鲁莽的子路, 出于对孔子的爱护, 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评性的意见, 孔子也很关心、爱护子路, 对他的批评
5、也能接受, 当有的学生对子路不太尊重时, 孔子对他们说:子路的学问是不错的, 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 但由于颜回从未对孔子提出过疑问和批评, 孔子曾不满意地说过: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 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有一次, 子夏引诗经?卫风上的诗句, 向孔子请教:“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论语?八佾意思是, 诗经上说:有酒涡的脸笑得真美呀, 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转得真叫人喜爱呀, 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 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先有白色底子, 然后画花. 子夏接着进一步阐明说:那么, 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孔子高兴地说:卜商
6、呀, 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 现在可以同你进一步讨论诗了. 孔子敢于承认比他小44岁的子夏在学问上对自己有启发, 说明孔子能向被教育者学习的勇气, 其精神可敬佩!治学方面,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 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 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 学问渊博, 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 大思想家, 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 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 以如此身份, 当他的高足问他时, 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多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
7、 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为了学习, 可以三月不知肉味, 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 可如果仅仅是勤奋, 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 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 我不如老圃, 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这是一种乐观. 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 去接纳包容世间万物, 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 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 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 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 意义至大. “三人行, 必有我师
8、焉.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 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 值得我们去学习, 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在这个集体里, 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 有的是上晓天文, 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 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高山, 是那样地雄伟, 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 山之所以高, 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 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 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
9、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孔子说, “居之无倦, 行之以忠, ”他主张“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 ”这就强调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作为一名教师, 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 以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努力教好自己的学生, 向他们传授有用的知识, 让他们有所发展. 还应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来不断学习, 来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在工作和学习中, 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中, 一种涵养一种自信让我感受到无比的
10、充实和快乐. 读论语心得体会2在读罢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后, 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独到的见解, 在学习上, 南怀瑾先生对人们关于论语以往的见解进行了论述, 并从另一角度来分析, 不再是是以往的论述, 墨守成规. 就例如对“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的解释, 就匠心独运, 很直接的披露了学习其实是“不亦苦乎”, 孔子的这句话实际上重点在于“时习”, 讲求的是学习的方法, 而不是违心的高呼“学习万岁”. 对于我们所学的, 南怀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谓的“圣贤书”, 而是讲求书的实际效益, 身处在当下, 只有那些搞学术研究的学者才会奋力于古典的著作, 我们平常人所求的只是能够生活的
11、一种技艺, 一项本领. 因此学习不在于书籍, 而在于生活. 教育应该是传授真本领, 而不是传授应试技巧, 南怀瑾先生对于这点也有很深刻的见解. 他在论述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时, 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实的问题, 当一个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时, 如写论文, 便毕恭毕敬, 夸张一点可谓是点头哈腰, 结果毕业时, 连影子也找不到, 当然, 这也可以看出现在大学教育的一个失败, 学生与老师之间不再是中学时的亲密, 彼此互无交流, 你可曾试想大学毕业后你能记住几个老师, 乃至又有几个老师能知道你. 孔子教育门人是根据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 我们如今的教育也应该符合当前的国情. 读论语, 学习的是有用的方法, 从中找
12、出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 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 融会贯通方能学有所成. 论语别裁就是希望我们能走出圣贤经典的误区, 看到当下, 把握未来. 读论语心得体会3在处世之道中有这样一句“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 能做到多听取师傅的意见, 多用心观察身边有经验老师的言行, 多进行教学思考必定能帮助自身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 此谓“多思、多想、多听、多看”. 而对于“谨言与慎行”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首先, 作为一名教师在与身边同事相处时做到“谨言”和“慎行”非常地重要. 俗话说“三思而后行”, 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都需要经过细致的考虑之后再去实践, 在整个团队中我
13、更多地是需要学习、倾听前辈们的经验之谈, 积极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多干实事而不是夸夸其谈. 融入团队, 获得更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谨言、慎行”. 教师的言行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教学设计中, 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经过缜密的思考, 要注重课堂提问的设计, 问题要有明确的切入点, 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也即“谨言”. 一个鼓励的眼、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善解人意的手势都会带给学生无限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同样值得谨慎考虑. 为此, 我将把“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作为我为人、为师之道, 相信它能让我不断提升自身
14、的内在修养、增强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 二.教师应是“仁者”与“智者”的结合体在于丹看来, 论语中的“仁”指的是关爱别人;而了解别人就叫做“智”. 她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的为人必不可少的就是“仁”和“智”. 我想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提倡“仁”与“智”, 通俗的说就是教师要懂得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教师要了解、关爱学生就应该站到学生中间来, 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也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解读学生, 关爱学生. 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提倡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充分体现民主与平等. 教师在课堂中应尊重学生, 多鼓励孩子思考,
15、使每个孩子在老师的期待中、鼓励中去求知, 去创新. 其次, 教师在课下要做到“走近一点、蹲下一点、微笑一点”, 用心的去了解、爱护学生. 多参与孩子们的活动, 多和他们谈心, 听取学生的意见, 让学生评说自己, 给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 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想了解和关爱学生将是做一名教师永恒不变主旋律, 就看你是如何用心去做课上和课下的“仁者”与“智者”. 应该说阅读本书自己的感触是比较深的, 给我的启示也很多. 我想一本好书需反复研读, 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精髓, 有时间我将再次细心研读一番, 希望与读过此书的朋友们可以一起来品味. 本期, 我教高一语文, 使用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
16、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 这本教科书第4部分是“名著导读”, 导读的内容是论语. 教师要求学生读论语, 必须首先自己读论语.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 我在网上浏览了有关孔子的一些专著, 如孔子评传、孔子智慧等, 并且找出了一本论语通译重新读了一遍. 读论语心得体会47月5日, 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论语讲座, 通过学习, 使我看到了自己身上许多的缺点. 论语告诉我们学习要“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学而思”, 这样才能“为师矣”, 而现在我因各种原因疏于学习新知识, 对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更是很难做到“传而习”, 所以常常会感到非常的惭
17、愧, 作为一个老师, 更应当做一个精进好学的人. 学习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主动学习, 一种是被动学习. 只有知道自己不知的人才会主动去学习, 而自我感到什么都知的人往往会放弃学习, 或采取一种在某种压力之下被动学习. 主动学习时学习的知识会博学, 被动学习时学习内容会有局限性.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 尤其是在当今发达社会, 网络、传统教育、自学等, 不管采取何种方式, 总是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不少未知领域或温故了旧的知识.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真正的哲学家, 一生孜孜以求的是生命的意义, 他们把这种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还重要. 在对人生的不断反省中, 他们认识了生命的价值.
18、在教学中我们要常常这样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正是在不断的反思中, 我们得以及时学习, 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行为. 生活也是如此. 反思后则奋进, 发现问题则深思, 存在问题就修改, 找到经验就升华. 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我们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恕”这个字. “恕”, 即为“你不要强人所难, 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 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伤害, 你也应该尽量宽容. ”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时, 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孔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语, 他通常是用和缓的, 因循利导的, 跟人商榷的口气, 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 也是儒家的教学态度.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
19、教师不能只是严厉斥责, 而是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 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这样一方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 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留下了自省的空间和主动改过的机会, 为学生的未来撑起了一片晴空. 宽容作为一种处世智慧是一种教育的境界, 需要我们不断地开阔眼界与胸怀提高自身修养. 要尊重理解学生, 并给以台阶, 既要让学生下得了台, 又要让学生登得更高. 这样学生还会还老师一个惊喜, 师生间更多了一种默契, 达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 因为宽容, 老师给了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 给了学生一个改过的机会与过程, 也赢得学生的感激之心和敬重之情. 宽容能驱走怨恨, 宽容能带来亲情, 能创造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 宽
20、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它的教育力量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 任何伟大的事业, 成于坚持不懈, 毁于半途而废. 做为教师要让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志向, 就要因材施教, 敢于坦露自己的心声. 无论是“率而对曰”的子路, 还是“春服即成, 浴于沂, 咏而归”的曾皙, 都敢于真诚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学生年龄小可能没有很深的体会, 而做教师的是有这种体会的. 那么, 做教师的有责任领好学生的每一步. 让学生从无知到有知, 从初级到高级, 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读论语心得体会5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在一定意义上说, 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 孔子首创
21、平民教育, 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 相传孔子“弟子三千, 贤人七十”, 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 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 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 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 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 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 温故知新. 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 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从治学的角度看, 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 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 认为时时温习已
22、经学过的旧知识, 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 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 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 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作为学生, 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 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 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 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 只有这样, 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 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 是能够从学生的实
23、际情况出发, 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 “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 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 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 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 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 这样的教学方式, 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 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我们通过“校本培训”, 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 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区别, 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 让
24、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 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 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要善待学生的错误, 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 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 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 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 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 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 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 所以, 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 扶持它, 呵护它, 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善于启发, 触类旁通. 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
25、, 进行启发式教育, 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 他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 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 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 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 善于推论, 闻一知二, 举一反三.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 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 因此, 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 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 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 所以说, 现代
26、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 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 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 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 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 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 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 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 教学相长. 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 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 领会了“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的道理, 孔子非常高兴. 一部论语, 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 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 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 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 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 但颜回
27、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 从来不提意见. 因此, 孔子责怪说:“回也, 非助我也, 于吾言无所不说. ”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见, 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 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帮助我的人”. 可见, 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育家. 今天, 我们提倡师生互动, 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 教师不仅教, 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 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 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 我们大家都教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 写的是孔子与四个学生的一次课堂活动. 当年孔子在课堂操作上“以问题为主线, 以活动为载体, 以体验为收获, 以情趣为动力”, 为我们今天的课
28、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只有师生互动, 才能让师生的创造精神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发挥, 课堂也才会有真正的欢乐时光. (五)联系实际, 评人评事. 孔子评价过的人很多, 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 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 以及他自己的弟子. 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 教育学生辨别善恶是非, 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理想人格的典范. 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社会新闻很多, 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密切注视和关心时事, 随时表明自己的态度, 宣传自己的主张. 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很多人和事. 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抱负, 并且也反映了他通过实
29、例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理论联系实际, 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 今天, 联系实际, 评人评事, 也是各科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到的基础知识, 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 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 “教师既要给学生干粮, 还要给学生猎枪. ”总之, 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 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 是一份珍贵的遗产. 读后受益无穷. 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