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简介.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5388866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卜生简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易卜生简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卜生简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卜生简介.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易卜生简介亨利克易卜生是一名挪威戏剧家。现代散文剧的创始人。其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最著名的有诗剧彼尔京特(1867),社会悲剧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人民公敌(1882)、海达加布勒(1890);象征性剧作野鸭(1884)、当我们死而复醒时(1899)等。易卜生(HenrikJohanIbsen),挪威戏剧家、诗人。1828年3月20日出生于挪威南部希恩镇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1834年,他父亲破产后,全家迁到小镇附近的文斯塔普村居住。16岁时他到格里姆斯塔镇上的一家药材店当学徒。工作余暇,经常阅读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作品,随后自己也动手写诗,并

2、学习拉丁文。6年艰苦的学徒生活,磨练了他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培育了他的创作兴趣,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阶段。1850年,易卜生前往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参加医科大学入学考试,因希腊文、数学和拉丁口语成绩不佳,未被录取。在席卷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洪流的激荡下,易卜生结交了文艺界的一些有进步思想倾向的朋友,积极地为工人协会报等刊物撰稿,参加了挪威社会主义者马尔库斯.特兰内所领导的工人运动,并和两位朋友合作,出版讽刺周刊安德里妈纳。他还以觉醒吧,斯约的纳维亚人为题,写了一组十四行诗,号召挪威和瑞典共同出兵支援丹麦,抗击普鲁士侵略者。他在第一部历史剧卡提利那(1850)中,一翻旧案,把罗马历史

3、上的“叛徒”写成一个为维护公民自由而斗争的优秀人物,剧本既反映了1848年的革命,也表现了他个人的反抗精神。这个剧本由他的一位朋友集资出版。1851年秋,他为卑尔根剧院创作了一首序曲,得到剧院创办人、著名小提琴手奥莱.布尔的赏识,被聘为寄宿剧作家,兼任编导,约定每年创作一部新剧本。1852年,他奉派去丹麦和德国各地剧院参观。他在卑尔根剧院创作的剧本有仲夏之夜(1853)、勇士之墓(1854)、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1855)、索尔豪格的宴会(1856)和奥拉夫.利列克朗(1857)。这期间易卜生参加编导的剧本不少于145部。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媲美。1857年,易卜

4、生转到首都剧院担任编导。翌年和苏姗娜.托雷森结婚。1862年,剧院破产,他不得不借债度日,但仍孜孜不倦地进行创作。他在这所剧院先后写出了海尔格兰的海盗(1858)、爱的喜剧(1862)觊觎王位的人(1863)等剧本。提倡自由恋爱、反对旧式婚姻的爱的喜剧,遭到社会上保守势力的恶毒攻击,他为此感到痛心。同时,1864年丹麦和普鲁士之间的战争,引起他对整个半岛的独立前途的忧虑。于是他决定出国远行。就在这一年,他离开挪威到意大利;瓢泊异乡,疟疾缠身,又有家室之累,使他债台高筑,生活极为窘迫。他怀着绝望的心情写了一部诗剧布兰德(1866),这是他旅居国外的第一个创作成果。以后又写了彼尔.英特(旧译彼尔.

5、京特,1867)。这两部剧本都表现了“个人精神反叛”的主题。通过布兰德,他谴责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实,痛斥宗教道德,并提出了他自己的道德理想,愤激地鼓吹精神上的极端个人主义,表现出不妥协的精神:“或者得到一切或者一无所有。”1864年以后的27年间,易卜生一直侨居在罗马、德累斯顿、慕尼黑等地。1873年,他写了皇帝与加利利人,在剧中提出了沟通情绪和精神的“第三境界”的概念。1874和1885年,他曾两度回挪威作短暂的逗留。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 1851年秋,他为卑尔根剧院创作了一首序曲,得到剧院创办人、著名小提琴手奥莱.布尔的赏识,被聘为寄宿剧作家,兼任编导,约定每年创作一部新剧本。1852年

6、,他奉派去丹麦和德国各地剧院参观。他在卑尔根剧院创作的剧本有仲夏之夜(1853)、勇士之墓(1854)、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1855)、索尔豪格的宴会(1856)和奥拉夫.利列克朗(1857)。这期间易卜生参加编导的剧本不少于145部。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媲美。1857年,易卜生转到首都剧院担任编导。翌年和苏姗娜.托雷森结婚。1862年,剧院破产,他不得不借债度日,但仍孜孜不倦地进行创作。他在这所剧院先后写出了海尔格兰的海盗(1858)、爱的喜剧(1862)觊觎王位的人(1863)等剧本。提倡自由恋爱、反对旧式婚姻的爱的喜剧,遭到社会上保守势力的恶毒攻击,他为此感

7、到痛心。同时,1864年丹麦和普鲁士之间的战争,引起他对整个半岛的独立前途的忧虑。于是他决定出国远行。就在这一年,他离开挪威到意大利;瓢泊异乡,疟疾缠身,又有家室之累,使他债台高筑,生活极为窘迫。他怀着绝望的心情写了一部诗剧布兰德(1866),这是他旅居国外的第一个创作成果。以后又写了彼尔.英特(旧译彼尔.京特,1867)。这两部剧本都表现了“个人精神反叛”的主题。通过布兰德,他谴责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实,痛斥宗教道德,并提出了他自己的道德理想,愤激地鼓吹精神上的极端个人主义,表现出不妥协的精神:“或者得到一切或者一无所有。” 晚年时期 1864年以后的27年间,易卜生一直侨居在罗马、德累斯顿

8、、慕尼黑等地。1873年,他写了皇帝与加利利人,在剧中提出了沟通情绪和精神的“第三境界”的概念。1874和1885年,他曾两度回挪威作短暂的逗留。1891年,易卜生以名作家的身份回到他的祖国。他后期创作的建筑师(1892)和当我们死而复醒时(1899),是自传性质的作品。1900年中风。长期卧病后于1906年5月23日去世7。挪威议会和各界人士为他举行了国葬。 落选诺奖 从1901年首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开始,他就被提名为候选人,一直是强有力的竞争者之一,可惜前两次都失之交臂,当1903年瑞典文学院将目光投向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特别是挪威以来,他的希望大增,可是同胞比昂斯滕比昂松成为了他最大的竞争

9、者,由于两人实力相当,曾经有人建议,两人同时获奖,可是有些院士以不符合评奖章程而否决,二人只能择其一,由于前两届得主都因为生病原因未能亲自前来领奖,瑞典文学院不希望今年再次有得主缺席,由于七十五岁的易卜生身患重病、卧床不起;而七十一岁的比昂逊虽也年迈,但还是生气勃勃,创作力旺盛。这样,瑞典学院选最终把文学奖单独颁发给比昂逊。 易卜生得知这一消息后,独自呆坐一旁,沉默不语,由此可见,他内心里一定不甘心,因为他晚年因为生病创作停顿,急需要通过获奖来挽回声誉,比昂逊领奖回来后,前来看他,他握着对方的手,只说了三个字:“祝贺你!” 而对于瑞典文学院来说,刚刚否决了两人同时得奖不符合章程,但是仅仅第二年就同时颁发给了两个人,不知道易卜生知道之后心里有何感想?而这只是瑞典文学院出尔反尔、我行我素的开始。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