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心理物理法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心理物理法优秀PPT.ppt(7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心理物理法心理物理法第一页,本课件共有74页一、心理物理学的含义(一)心理物理学是一门精密的关于身体和心理(一)心理物理学是一门精密的关于身体和心理之间函数依附关系的理论。之间函数依附关系的理论。(二)(二)心理物理法,是指用来研究心理量与物理心理物理法,是指用来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对应关系的研究方法。量之间对应关系的研究方法。心理物理法所处理的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心理物理法所处理的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类是感觉阈限的测量感觉阈限的测量,另一类是,另一类是阈上感觉的测阈上感觉的测量量,也就是心理量表的制作。,也就是心理量表的制作。应用价值:应用价值:应用价值:应用价值:如
2、光学物理学中对光谱辐射和视觉的相对可见度的测量(光能量如光学物理学中对光谱辐射和视觉的相对可见度的测量(光能量如光学物理学中对光谱辐射和视觉的相对可见度的测量(光能量如光学物理学中对光谱辐射和视觉的相对可见度的测量(光能量可见度),照明工程中,采光标准的制定(照度可见度),照明工程中,采光标准的制定(照度可见度),照明工程中,采光标准的制定(照度可见度),照明工程中,采光标准的制定(照度情绪),电声学研究中听觉情绪),电声学研究中听觉情绪),电声学研究中听觉情绪),电声学研究中听觉刺激强度单位的标定(强度刺激强度单位的标定(强度刺激强度单位的标定(强度刺激强度单位的标定(强度响度),色度学中色
3、度标度,即色度最小可觉响度),色度学中色度标度,即色度最小可觉响度),色度学中色度标度,即色度最小可觉响度),色度学中色度标度,即色度最小可觉梯度的建立(颜色刺激梯度的建立(颜色刺激梯度的建立(颜色刺激梯度的建立(颜色刺激色觉),食品工业中品尝师的培养(食品色觉),食品工业中品尝师的培养(食品色觉),食品工业中品尝师的培养(食品色觉),食品工业中品尝师的培养(食品味觉),味觉),味觉),味觉),航空领域不同信号的闪光频率可觉差的测量(闪光频率差异航空领域不同信号的闪光频率可觉差的测量(闪光频率差异航空领域不同信号的闪光频率可觉差的测量(闪光频率差异航空领域不同信号的闪光频率可觉差的测量(闪光频
4、率差异心理可觉差)心理可觉差)心理可觉差)心理可觉差)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也需要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解决。如对限制食盐摄入的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也需要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解决。如对限制食盐摄入的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也需要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解决。如对限制食盐摄入的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也需要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解决。如对限制食盐摄入的病人的食品中,含盐量的配制;课桌桌面照度的设定等。病人的食品中,含盐量的配制;课桌桌面照度的设定等。病人的食品中,含盐量的配制;课桌桌面照度的设定等。病人的食品中,含盐量的配制;课桌桌面照度的设定等。第二页,本课件共有74页二、感觉阈限的测量二、感觉阈限的测量(一)阈限及其
5、操作定义(一)阈限及其操作定义 阈限可以分为两类: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阈限可以分为两类: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阈限可以分为两类: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阈限可以分为两类: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绝对阈限绝对阈限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差别阈限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别。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别。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别。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别。然而根据上述两个定义,我们无法对它们进行测量。为然而根据上述两个定义,我们无法对它们进行测量。为然而根据上述两个定义,我们无法对它们进行测量。为然而根
6、据上述两个定义,我们无法对它们进行测量。为了便于测量,必须给抽象的定义下操作定义。了便于测量,必须给抽象的定义下操作定义。了便于测量,必须给抽象的定义下操作定义。了便于测量,必须给抽象的定义下操作定义。绝对阈限的操作定义:绝对阈限的操作定义:有有50%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积极反应的实验次数能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值。的刺激值。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有有50%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差。的那个刺激强度差。第三页,本课件共有74页(二)阈限测定实验的基本要求(二)阈限测定实验的基本要求1.1.选好刺激系列和反应系列。选好刺激系列和反应系列
7、。刺激系列是指一系列刺激系列是指一系列强度不同的同类刺激。刺激系列的范围要包括被强度不同的同类刺激。刺激系列的范围要包括被试总是无法感觉到刺激和被试一直能感觉到的刺试总是无法感觉到刺激和被试一直能感觉到的刺激。激。2.2.要尽量简化被试对刺激所作的反应。要尽量简化被试对刺激所作的反应。常用的常用的反应有:反应有:“有、无有、无”;“大于,小于,等于大于,小于,等于”;“两倍,一半两倍,一半”等。等。3.3.测定的次数要多。测定的次数要多。由于阈限值不是一个突然的分由于阈限值不是一个突然的分界点,而是一个逐渐的过度区,因此需要多次反复界点,而是一个逐渐的过度区,因此需要多次反复测量。一般都需要上
8、百次。测量。一般都需要上百次。第四页,本课件共有74页(三)测定阈限的三种传统方法(三)测定阈限的三种传统方法费希纳提出的测量阈限的三种传统方法:最小费希纳提出的测量阈限的三种传统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n n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 又叫又叫极限法、系列探查法、最小可觉差法极限法、系列探查法、最小可觉差法极限法、系列探查法、最小可觉差法极限法、系列探查法、最小可觉差法。是一种。是一种 将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阶梯变化,寻求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瞬时转阶梯变化,寻求从一类反应到另
9、一类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的方法。这是测量阈限的传统方换点或阈限的位置的方法。这是测量阈限的传统方法。法。第五页,本课件共有74页1、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1)自变量)自变量(注意:域限测定中的实验和前述实验(注意:域限测定中的实验和前述实验不同)不同)自变量为自变量为刺激系列刺激系列和和呈现方式呈现方式。刺激系列包括。刺激系列包括15-20个具体的刺激值,即检查点。呈现方式包括个具体的刺激值,即检查点。呈现方式包括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为了控制顺序效应,二者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为了控制顺序效应,二者以以ABBA的顺序交替呈现。渐增系列从阈下刺激开始,的顺序交
10、替呈现。渐增系列从阈下刺激开始,渐减系列从阈上刺激开始。两种系列的实验次数分别渐减系列从阈上刺激开始。两种系列的实验次数分别至少需要至少需要50次。次。(2 2)反应变量)反应变量)反应变量)反应变量被试的内省报告,具体反应为被试的内省报告,具体反应为被试的内省报告,具体反应为被试的内省报告,具体反应为“有有”和和和和“无无无无”,主试,主试,主试,主试分别用分别用分别用分别用“+”和和和和“-”记录被试的反应。递增系列在第记录被试的反应。递增系列在第记录被试的反应。递增系列在第记录被试的反应。递增系列在第一次报告一次报告一次报告一次报告“有有”时停止,递减系列在第一次报告时停止,递减系列在第
11、一次报告“无无无无”时停止。时停止。时停止。时停止。第六页,本课件共有74页(3 3)阈限的确定)阈限的确定 在一个刺激系列中,被试报告在一个刺激系列中,被试报告在一个刺激系列中,被试报告在一个刺激系列中,被试报告“有有有有”和和和和“无无无无”时,相应的两时,相应的两时,相应的两时,相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值。在每个系列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值。在每个系列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值。在每个系列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值。在每个系列的阈限值的基础上,计算出递增系列与递减系列的两个平的阈限值的基础上,计算出递增系列与递减系列的两个平的阈限
12、值的基础上,计算出递增系列与递减系列的两个平的阈限值的基础上,计算出递增系列与递减系列的两个平均值,这两个平均值的平均数就是一种感觉的绝对阈限值。均值,这两个平均值的平均数就是一种感觉的绝对阈限值。均值,这两个平均值的平均数就是一种感觉的绝对阈限值。均值,这两个平均值的平均数就是一种感觉的绝对阈限值。(4 4)误差及控制)误差及控制)误差及控制)误差及控制 最小变化法实验中包含两对四种误差,具体内容见下表。最小变化法实验中包含两对四种误差,具体内容见下表。最小变化法实验中包含两对四种误差,具体内容见下表。最小变化法实验中包含两对四种误差,具体内容见下表。误差的类型误差的类型误差的类型误差的类型
13、 误差的含义误差的含义误差的含义误差的含义 判断方法判断方法判断方法判断方法 控制方法控制方法控制方法控制方法期望误差期望误差期望误差期望误差 递增系列提前报告有递增系列提前报告有递增系列提前报告有递增系列提前报告有 用用用用t t检验比较两个序列检验比较两个序列检验比较两个序列检验比较两个序列 切实掌握实验切实掌握实验切实掌握实验切实掌握实验 递减系列提前报告无递减系列提前报告无递减系列提前报告无递减系列提前报告无 的平均阈限值,若差异显著,的平均阈限值,若差异显著,的平均阈限值,若差异显著,的平均阈限值,若差异显著,标准;采用标准;采用标准;采用标准;采用 则存在这两种误差,若则存在这两种
14、误差,若则存在这两种误差,若则存在这两种误差,若 ABBAABBA法;对法;对法;对法;对习惯误差习惯误差习惯误差习惯误差 递增系列坚持报告无递增系列坚持报告无递增系列坚持报告无递增系列坚持报告无 MM增增增增MMM减,则存在习惯误差减,则存在习惯误差减,则存在习惯误差减,则存在习惯误差 点做随机变化点做随机变化点做随机变化点做随机变化练习误差练习误差练习误差练习误差 经重复产生学习效果经重复产生学习效果经重复产生学习效果经重复产生学习效果 用用用用t t检验比较前后两部分结果,检验比较前后两部分结果,检验比较前后两部分结果,检验比较前后两部分结果,同上同上同上同上 导致反应敏感性提高导致反应
15、敏感性提高导致反应敏感性提高导致反应敏感性提高 若差异显著,说明存在这两种若差异显著,说明存在这两种若差异显著,说明存在这两种若差异显著,说明存在这两种 疲劳误差疲劳误差疲劳误差疲劳误差 因疲倦厌烦情绪导致因疲倦厌烦情绪导致因疲倦厌烦情绪导致因疲倦厌烦情绪导致 误差,若误差,若误差,若误差,若MM前前前前MM后,则存在练习后,则存在练习后,则存在练习后,则存在练习 反应变慢敏感性降低反应变慢敏感性降低反应变慢敏感性降低反应变慢敏感性降低 误差,若误差,若误差,若误差,若MM前前前前M标准刺激,记录为标准刺激,记录为“+”;比;比较刺激较刺激标准刺激,记录为标准刺激,记录为“-”;比较刺激;比较
16、刺激=标准刺激,记录为标准刺激,记录为“=”。第八页,本课件共有74页(3 3)差别感觉的确定)差别感觉的确定u u差别上限(差别上限(差别上限(差别上限(LuLu)的确定:)的确定:)的确定:)的确定:渐增系列中从渐增系列中从渐增系列中从渐增系列中从第一次(最后一次)第一次(最后一次)第一次(最后一次)第一次(最后一次)非非非非“正正正正”到到到到“正正正正”的的的的之间的中点,和渐减系列中从最后一次之间的中点,和渐减系列中从最后一次之间的中点,和渐减系列中从最后一次之间的中点,和渐减系列中从最后一次“正正正正”到非到非到非到非“正正正正”之间的中点。之间的中点。之间的中点。之间的中点。?P
17、96P96、100100u u 差别下限(差别下限(差别下限(差别下限(LlLl)的确定:)的确定:)的确定:)的确定:渐增系列中从最后一次渐增系列中从最后一次渐增系列中从最后一次渐增系列中从最后一次“负负负负”到第一次非到第一次非到第一次非到第一次非“负负负负”之间的之间的之间的之间的中点;和渐减系列中从第一次非中点;和渐减系列中从第一次非中点;和渐减系列中从第一次非中点;和渐减系列中从第一次非“负负负负”到到到到“负负负负”之间的中点。之间的中点。之间的中点。之间的中点。u u 不肯定间距(不肯定间距(不肯定间距(不肯定间距(IuIu)的计算:)的计算:)的计算:)的计算:上限与下限之间的
18、距离,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Iu=Lu-LlIu=Lu-Llu u 主观相等点(主观相等点(主观相等点(主观相等点(PSEPSE)的确定:)的确定:)的确定:)的确定:就是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不肯定间距的中点。PSEPSE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差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差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差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差别为别为别为别为常误(常误(常误(常误(CECE)。)。)。)。u u 差别阈限(差别阈限(差别阈限(差别阈限(DLDL)的计算:)的计算:)的计算:)的计算:不肯定间距的一半或上差别阈限(不肯定间距的一半或上差别阈
19、限(不肯定间距的一半或上差别阈限(不肯定间距的一半或上差别阈限(Lu-StLu-St)与下差别阈)与下差别阈)与下差别阈)与下差别阈限(限(限(限(St-LlSt-Ll)之和的一半,就是差别阈限。)之和的一半,就是差别阈限。)之和的一半,就是差别阈限。)之和的一半,就是差别阈限。DL=DL=(Lu-LlLu-Ll)/2/2。(4)误差及控制)误差及控制 主要有四种误差:期望误差、习惯误差、时间误差、空间误差。主要有四种误差:期望误差、习惯误差、时间误差、空间误差。主要有四种误差:期望误差、习惯误差、时间误差、空间误差。主要有四种误差:期望误差、习惯误差、时间误差、空间误差。时间误差,时间误差,
20、时间误差,时间误差,在相继呈现的实验中存在;在相继呈现的实验中存在;在相继呈现的实验中存在;在相继呈现的实验中存在;空间误差,空间误差,空间误差,空间误差,在同时呈现的实在同时呈现的实在同时呈现的实在同时呈现的实验中存在。验中存在。验中存在。验中存在。可采用可采用可采用可采用ABBAABBA对相继呈现中的对相继呈现中的对相继呈现中的对相继呈现中的前后顺序前后顺序前后顺序前后顺序和同时呈现中的和同时呈现中的和同时呈现中的和同时呈现中的左右顺序左右顺序左右顺序左右顺序进进进进行控制行控制行控制行控制第九页,本课件共有74页恒定刺激法恒定刺激法1 1、恒定刺激法的基本程序、恒定刺激法的基本程序、恒定
21、刺激法的基本程序、恒定刺激法的基本程序 又叫又叫又叫又叫正误法正误法正误法正误法或或或或次数法次数法次数法次数法,是一种通过对数目有限的刺激进行多次,是一种通过对数目有限的刺激进行多次,是一种通过对数目有限的刺激进行多次,是一种通过对数目有限的刺激进行多次实验,根据被试反应的次数分布求解阈限的方法。实验,根据被试反应的次数分布求解阈限的方法。实验,根据被试反应的次数分布求解阈限的方法。实验,根据被试反应的次数分布求解阈限的方法。是心理物理是心理物理是心理物理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该法的具体做法为
22、:该法的具体做法为:该法的具体做法为:该法的具体做法为:(1 1)通过预备实验,选取)通过预备实验,选取)通过预备实验,选取)通过预备实验,选取5-75-7个刺激。所选的最大刺激强度应是每次呈现均有不低个刺激。所选的最大刺激强度应是每次呈现均有不低个刺激。所选的最大刺激强度应是每次呈现均有不低个刺激。所选的最大刺激强度应是每次呈现均有不低于于于于95%95%的可能性被觉察到;所选的最小刺激强度应是每次呈现均只有不超过的可能性被觉察到;所选的最小刺激强度应是每次呈现均只有不超过的可能性被觉察到;所选的最小刺激强度应是每次呈现均只有不超过的可能性被觉察到;所选的最小刺激强度应是每次呈现均只有不超过
23、5%5%的的的的可能性被觉察到。在实验过程中,这些刺激值保持固定不变。可能性被觉察到。在实验过程中,这些刺激值保持固定不变。可能性被觉察到。在实验过程中,这些刺激值保持固定不变。可能性被觉察到。在实验过程中,这些刺激值保持固定不变。(2 2)安排好向被试)安排好向被试)安排好向被试)安排好向被试随机呈现刺激的顺序随机呈现刺激的顺序随机呈现刺激的顺序随机呈现刺激的顺序。通过这种随机呈现方式,能有效地控制。通过这种随机呈现方式,能有效地控制。通过这种随机呈现方式,能有效地控制。通过这种随机呈现方式,能有效地控制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3 3
24、)向被试多次呈现刺激,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不少于)向被试多次呈现刺激,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不少于)向被试多次呈现刺激,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不少于)向被试多次呈现刺激,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不少于1010次,一般为次,一般为次,一般为次,一般为50-20050-200次次次次。在同。在同。在同。在同一个实验中,各刺激呈现的次数要相等。一个实验中,各刺激呈现的次数要相等。一个实验中,各刺激呈现的次数要相等。一个实验中,各刺激呈现的次数要相等。(4 4)记录被试对每个刺激每次呈现的反应结果()记录被试对每个刺激每次呈现的反应结果()记录被试对每个刺激每次呈现的反应结果()记录被试对每个刺激每次呈现的反应结果(
25、“有、无有、无有、无有、无”或或或或“大、小大、小大、小大、小”),),),),计算出每个刺激引起积极特定反应的次数和百分比。最后,根据次数分布图求出计算出每个刺激引起积极特定反应的次数和百分比。最后,根据次数分布图求出计算出每个刺激引起积极特定反应的次数和百分比。最后,根据次数分布图求出计算出每个刺激引起积极特定反应的次数和百分比。最后,根据次数分布图求出阈限值。阈限值。阈限值。阈限值。第十页,本课件共有74页2、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1 1)自变量:刺激强度,由从感觉到和不被感觉到这一中间地带选出的)自变量:刺激强度,由从感觉到和不被感觉到这一中间地带选出的)
26、自变量:刺激强度,由从感觉到和不被感觉到这一中间地带选出的)自变量:刺激强度,由从感觉到和不被感觉到这一中间地带选出的5-75-7个等距的刺激组成。个等距的刺激组成。个等距的刺激组成。个等距的刺激组成。(2 2)反应变量:被试的口头报告,)反应变量:被试的口头报告,)反应变量:被试的口头报告,)反应变量:被试的口头报告,“有有有有”或或或或“无无无无”,主试分别记录为,主试分别记录为,主试分别记录为,主试分别记录为“+”和和和和“-”。(3 3)绝对阈限的确定:)绝对阈限的确定:)绝对阈限的确定:)绝对阈限的确定:采用直线内插法求解。具体做法为:以刺激强度为横坐标,以正采用直线内插法求解。具体
27、做法为:以刺激强度为横坐标,以正采用直线内插法求解。具体做法为:以刺激强度为横坐标,以正采用直线内插法求解。具体做法为:以刺激强度为横坐标,以正确判断百分率为纵坐标,画出次数分布曲线;再从纵轴的确判断百分率为纵坐标,画出次数分布曲线;再从纵轴的确判断百分率为纵坐标,画出次数分布曲线;再从纵轴的确判断百分率为纵坐标,画出次数分布曲线;再从纵轴的50%50%处画出与横轴的平行线处画出与横轴的平行线处画出与横轴的平行线处画出与横轴的平行线与曲线交于一点,该点的横坐标值就是所求的阈限值。与曲线交于一点,该点的横坐标值就是所求的阈限值。与曲线交于一点,该点的横坐标值就是所求的阈限值。与曲线交于一点,该点
28、的横坐标值就是所求的阈限值。(4 4)应用举例:以两点阈的测定为例,采用的固定刺激有)应用举例:以两点阈的测定为例,采用的固定刺激有)应用举例:以两点阈的测定为例,采用的固定刺激有)应用举例:以两点阈的测定为例,采用的固定刺激有5 5个,分别为个,分别为个,分别为个,分别为8 8、9 9、1010、1111、1212毫毫毫毫米。每个刺激呈现米。每个刺激呈现米。每个刺激呈现米。每个刺激呈现200200次,被试共接受次,被试共接受次,被试共接受次,被试共接受10001000次试验。主试根据被试反应可记录到如下的数据:次试验。主试根据被试反应可记录到如下的数据:次试验。主试根据被试反应可记录到如下的
29、数据:次试验。主试根据被试反应可记录到如下的数据:刺刺刺刺 激激激激 强强强强 度度度度 8 9 10 11 128 9 10 11 12 报告次数(有感觉)报告次数(有感觉)报告次数(有感觉)报告次数(有感觉)2 10 58 132 186 2 10 58 132 186 报告百分数报告百分数报告百分数报告百分数 1%5%29%66%93%1%5%29%66%93%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74页3、用恒定刺激法测差别阈限、用恒定刺激法测差别阈限自变量:自变量:自变量:自变量:包含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两类刺激。两类刺激应满足如下要求:包含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两类刺激。两类刺激应满足如下要求:包含标准刺
30、激与比较刺激两类刺激。两类刺激应满足如下要求:包含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两类刺激。两类刺激应满足如下要求:(1 1)标准刺激是)标准刺激是)标准刺激是)标准刺激是能被感觉到的某一个刺激强度,每次都要呈现;(能被感觉到的某一个刺激强度,每次都要呈现;(能被感觉到的某一个刺激强度,每次都要呈现;(能被感觉到的某一个刺激强度,每次都要呈现;(2 2)比较刺激是在标准刺激上下)比较刺激是在标准刺激上下)比较刺激是在标准刺激上下)比较刺激是在标准刺激上下一段距离内一段距离内一段距离内一段距离内5-75-7个刺激点,实验过程中随机呈现;(个刺激点,实验过程中随机呈现;(个刺激点,实验过程中随机呈现;(个刺激点
31、,实验过程中随机呈现;(3 3)每个比较刺激要至少与标准)每个比较刺激要至少与标准)每个比较刺激要至少与标准)每个比较刺激要至少与标准刺激比较刺激比较刺激比较刺激比较100100次。(次。(次。(次。(4 4)用)用)用)用ABBAABBA法控制两类刺激前后呈现顺序不同导致的误差,如法控制两类刺激前后呈现顺序不同导致的误差,如法控制两类刺激前后呈现顺序不同导致的误差,如法控制两类刺激前后呈现顺序不同导致的误差,如5050次标准刺激在前,另次标准刺激在前,另次标准刺激在前,另次标准刺激在前,另5050次比较刺激在前。次比较刺激在前。次比较刺激在前。次比较刺激在前。因变量:因变量:因变量:因变量:
32、被试的口头报告。有两种报告方式:三类反应和二类反应。三类反应包括被试的口头报告。有两种报告方式:三类反应和二类反应。三类反应包括被试的口头报告。有两种报告方式:三类反应和二类反应。三类反应包括被试的口头报告。有两种报告方式:三类反应和二类反应。三类反应包括“大大大大于于于于”、“小于小于小于小于”和和和和“等于等于等于等于”。二类反应只包括。二类反应只包括。二类反应只包括。二类反应只包括“大于大于大于大于”和和和和“小于小于小于小于”。两种方式各有。两种方式各有。两种方式各有。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利弊。利弊。利弊。前者受心理偏向的影响;后者不够准确。前者受心理偏向的影响;后者不够准确。前者受心理
33、偏向的影响;后者不够准确。前者受心理偏向的影响;后者不够准确。差别阈限的计算:差别阈限的计算:差别阈限的计算:差别阈限的计算:只介绍只介绍只介绍只介绍三类反应实验的计算方法。具体求法为:(三类反应实验的计算方法。具体求法为:(三类反应实验的计算方法。具体求法为:(三类反应实验的计算方法。具体求法为:(1 1)用直线内插法根用直线内插法根用直线内插法根用直线内插法根据据据据“大于大于大于大于”反应曲线,求出反应曲线,求出反应曲线,求出反应曲线,求出50%50%被判断为被判断为被判断为被判断为“大于大于大于大于”的刺激值,该值就是差别上限的刺激值,该值就是差别上限的刺激值,该值就是差别上限的刺激值
34、,该值就是差别上限LuLu;(;(;(;(2 2)用直线内插法根据)用直线内插法根据)用直线内插法根据)用直线内插法根据“小于小于小于小于”反应曲线,求出反应曲线,求出反应曲线,求出反应曲线,求出50%50%被判断为被判断为被判断为被判断为“小于小于小于小于”的刺激的刺激的刺激的刺激值,该值就是差别下限值,该值就是差别下限值,该值就是差别下限值,该值就是差别下限LlLl;(;(;(;(3 3)根据上限和下限,求出差别阈限)根据上限和下限,求出差别阈限)根据上限和下限,求出差别阈限)根据上限和下限,求出差别阈限DLDL,DL=DL=(Lu-LlLu-Ll)/2/2。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74页平均
35、差误法平均差误法1 1、含义、含义、含义、含义又叫又叫调整法调整法调整法调整法、再造法和均等法再造法和均等法。其基本方法为:呈现一。其基本方法为:呈现一。其基本方法为:呈现一。其基本方法为: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被判断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比较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被判断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比较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被判断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比较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被判断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比较刺激值的变化范围就是
36、不肯定间距。根据不肯定间距与刺激值的变化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根据不肯定间距与刺激值的变化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根据不肯定间距与刺激值的变化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根据不肯定间距与主观相等点,就可以求出阈限。主观相等点,就可以求出阈限。主观相等点,就可以求出阈限。主观相等点,就可以求出阈限。2 2、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绝对阈限、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绝对阈限(1 1)自变量:)自变量:)自变量:)自变量:以以以以“零零零零”为标准刺激,调节比较刺激的为标准刺激,调节比较刺激的大小。大小。(2 2)反应变量:)反应变量:)反应变量:)反应变量:被判断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比较刺激被判断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比较刺激值,即
37、被试刚刚调到感觉不到时的比较刺激值。值,即被试刚刚调到感觉不到时的比较刺激值。(3 3)绝对阈限的确定:各次测定数值的平均数即为绝对阈)绝对阈限的确定:各次测定数值的平均数即为绝对阈)绝对阈限的确定:各次测定数值的平均数即为绝对阈)绝对阈限的确定:各次测定数值的平均数即为绝对阈限限限限。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74页 3、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 自变量:自变量: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要求被试调节比较刺激的大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要求被试调节比较刺激的大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要求被试调节比较刺激的大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要求被试调节比较刺激的大小,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比较刺激是一连续变量
38、。小,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比较刺激是一连续变量。小,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比较刺激是一连续变量。小,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比较刺激是一连续变量。反应变量反应变量反应变量反应变量:被判断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比较刺激值。:被判断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比较刺激值。差别阈限的确定差别阈限的确定:该法所测定的差别阈限值只是估计:该法所测定的差别阈限值只是估计值,而且不符合阈限的操作定义。具体求法为:值,而且不符合阈限的操作定义。具体求法为:(1)把每次的调整结果()把每次的调整结果(X)与主观相等点()与主观相等点()与主观相等点()与主观相等点(PSE或或MM)的的的的差的绝对值加以平均差的绝对值加以平均差的绝
39、对值加以平均差的绝对值加以平均,将所求的平均数作为差别阈限的,将所求的平均数作为差别阈限的估计值。估计值。AEM=|X-PSE|/NAEM=|X-PSE|/N。(2 2)把每次的调整结果()把每次的调整结果(X X)与标准刺激()与标准刺激(StSt)的差的绝)的差的绝对值加以平均,将所求的平均数作为差别阈限的估计值。对值加以平均,将所求的平均数作为差别阈限的估计值。AESt=|X-St|/N。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74页误差及控制误差及控制在平均差误法实验中,主要可能存在三种误差:动作误差、时间在平均差误法实验中,主要可能存在三种误差:动作误差、时间在平均差误法实验中,主要可能存在三种误差:动
40、作误差、时间在平均差误法实验中,主要可能存在三种误差:动作误差、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误差和空间误差。误差和空间误差。误差和空间误差。动作误差,动作误差,动作误差,动作误差,是指因被试所采用的动作方式不同而产生的误差。如由小到是指因被试所采用的动作方式不同而产生的误差。如由小到是指因被试所采用的动作方式不同而产生的误差。如由小到是指因被试所采用的动作方式不同而产生的误差。如由小到大调节与由大到小调节所使用的动作不同。大调节与由大到小调节所使用的动作不同。大调节与由大到小调节所使用的动作不同。大调节与由大到小调节所使用的动作不同。时间误差,时间误差,时间误差,时间误差,是指在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相继
41、呈现的实验中,因标准刺是指在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相继呈现的实验中,因标准刺是指在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相继呈现的实验中,因标准刺是指在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相继呈现的实验中,因标准刺激相对比较刺激在前与在后的不同而产生的误差。激相对比较刺激在前与在后的不同而产生的误差。激相对比较刺激在前与在后的不同而产生的误差。激相对比较刺激在前与在后的不同而产生的误差。空间误差,空间误差,空间误差,空间误差,是指在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同时呈现的实验中,因标准刺激是指在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同时呈现的实验中,因标准刺激是指在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同时呈现的实验中,因标准刺激是指在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同时呈现的实验中,因标准刺激相对
42、比较刺激在空间位置上的不同而产生的误差。如在左与在右的不相对比较刺激在空间位置上的不同而产生的误差。如在左与在右的不相对比较刺激在空间位置上的不同而产生的误差。如在左与在右的不相对比较刺激在空间位置上的不同而产生的误差。如在左与在右的不同。同。同。同。误差控制的方法误差控制的方法误差控制的方法误差控制的方法:(:(:(:(1 1)多层次的)多层次的)多层次的)多层次的ABBAABBA法;(法;(法;(法;(2 2)动作规范化。)动作规范化。)动作规范化。)动作规范化。多层次多层次ABBA法的控制形式法的控制形式比较刺激系列呈现顺序 递增 递减 递减 递增标准刺激呈现位置 左右 右左 右左 左右
43、相继呈现的先后顺序 前后 后前 前后 后前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74页三种传统的心理物理法的比较三种传统的心理物理法的比较三种传统的心理物理法的比较三种传统的心理物理法的比较 优点优点优点优点 缺点缺点缺点缺点最最最最 符合两种阈限的操作定义符合两种阈限的操作定义符合两种阈限的操作定义符合两种阈限的操作定义 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小小小小 可以系统探察感觉转折点可以系统探察感觉转折点可以系统探察感觉转折点可以系统探察感觉转折点 实验的效率低,有效数据少实验的效率低,有效数据少实验的效率低,有效数据少实验的效率低,有效数据少
44、变变变变 刺激系列可等距变化刺激系列可等距变化刺激系列可等距变化刺激系列可等距变化 对于有后作用的刺激和容易适应对于有后作用的刺激和容易适应对于有后作用的刺激和容易适应对于有后作用的刺激和容易适应 化化化化 可用于多种感觉阈限的测定可用于多种感觉阈限的测定可用于多种感觉阈限的测定可用于多种感觉阈限的测定 的感觉,不宜使用的感觉,不宜使用的感觉,不宜使用的感觉,不宜使用法法法法 恒恒恒恒 刺激数目少,省时,效率高刺激数目少,省时,效率高刺激数目少,省时,效率高刺激数目少,省时,效率高 三类反应实验易受态度影响三类反应实验易受态度影响三类反应实验易受态度影响三类反应实验易受态度影响定定定定 适用于
45、不易随意改变刺激适用于不易随意改变刺激适用于不易随意改变刺激适用于不易随意改变刺激 二类反应实验将不确定感觉二类反应实验将不确定感觉二类反应实验将不确定感觉二类反应实验将不确定感觉刺刺刺刺 强度的实验强度的实验强度的实验强度的实验 界定为界定为界定为界定为“+”或或或或“-”,结果准确性差,结果准确性差,结果准确性差,结果准确性差激激激激 刺激随机呈现,有效控制了刺激随机呈现,有效控制了刺激随机呈现,有效控制了刺激随机呈现,有效控制了法法法法 期望误差与习惯误差期望误差与习惯误差期望误差与习惯误差期望误差与习惯误差平平平平 均均均均 可以激发被试参与实验的兴趣可以激发被试参与实验的兴趣可以激发
46、被试参与实验的兴趣可以激发被试参与实验的兴趣 易产生动作、时间、空间误差易产生动作、时间、空间误差易产生动作、时间、空间误差易产生动作、时间、空间误差差差差差 减小疲劳误差,提高实验效度减小疲劳误差,提高实验效度减小疲劳误差,提高实验效度减小疲劳误差,提高实验效度 测定结果为估计值,精确性差测定结果为估计值,精确性差测定结果为估计值,精确性差测定结果为估计值,精确性差误误误误 实验效率高,能较快得到结果实验效率高,能较快得到结果实验效率高,能较快得到结果实验效率高,能较快得到结果 不适用于非连续变化刺激不适用于非连续变化刺激不适用于非连续变化刺激不适用于非连续变化刺激法法法法第十六页,本课件共
47、有74页三、阈上感觉的测量三、阈上感觉的测量(一)顺序量表的建立一)顺序量表的建立n n含义与特点含义与特点n n主要方法主要方法n n操作举例操作举例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74页(二)等距量表的建立(二)等距量表的建立n 含义与特点含义与特点n 主要方法主要方法n 操作举例操作举例n(三)比例量表的建立(三)比例量表的建立n 含义与特点含义与特点n 主要方法主要方法n 操作举例操作举例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74页一、韦伯定律一、韦伯定律 1.韦伯定律的含义韦伯定律的含义 1846年,韦伯系统阐明了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年,韦伯系统阐明了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差别阈限和
48、标准刺激成正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个常数。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个常数。可用如下公式表示:可用如下公式表示:I/I=k。I表示差别阈限,表示差别阈限,I表示标准刺激强度,表示标准刺激强度,k是小于是小于1的常数,也叫做的常数,也叫做韦伯分数韦伯分数,可以表示一种感觉差别感受性的强弱。,可以表示一种感觉差别感受性的强弱。2.适用条件适用条件 只适用于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中等强度的刺激。当标准刺激接近绝。当标准刺激接近绝对阈限时,韦伯分数有较大的增加。对阈限时,韦伯分数有较大的增加。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74页 3.韦伯定律的意义韦伯定律的意义(1)是
49、有关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函数关系的第)是有关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函数关系的第一个定律,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定律,具有深远的影响。(2)提供了一个)提供了一个比较辨别能力的重要指标比较辨别能力的重要指标,使,使个体之间及感觉道之间感受性的比较成为可能。个体之间及感觉道之间感受性的比较成为可能。常见感觉的韦伯分数如下:常见感觉的韦伯分数如下:音高:音高:1/333;重压觉:;重压觉:1/77;举重;举重1/52;响;响度:度:1/11;咸味:;咸味:1/5。(3)在社会科学中有深刻引申意义。如在生活)在社会科学中有深刻引申意义。如在生活满意度,消费心理,个人追求与欲望方面都蕴满意度,消费心理,个人追求
50、与欲望方面都蕴涵着韦伯定律的道理。涵着韦伯定律的道理。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74页二、对数定律(费希纳定律,或二、对数定律(费希纳定律,或Fechner定律)定律)1理论前提理论前提:对数定律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对数定律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针对差别阈限,提出的。针对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最小可觉差(jna),费希),费希纳提出了两个前提假设:(纳提出了两个前提假设:(1)韦伯定律是有效的;)韦伯定律是有效的;(2)所有的)所有的jna在主观上相等。在此基础上得出在主观上相等。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推论:刺激强度按固定比例增加时,感觉强如下推论:刺激强度按固定比例增加时,感觉强度按相等的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