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崔忠圻(第二版)课后答案完整编辑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3609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4.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学与-热处理崔忠圻(第二版)课后答案完整编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金属学与-热处理崔忠圻(第二版)课后答案完整编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学与-热处理崔忠圻(第二版)课后答案完整编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学与-热处理崔忠圻(第二版)课后答案完整编辑版.doc(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的晶体结构1-1 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 、 (0 -1 -2) 、 (4 2 1)等晶面和-1 0 2、 -2 1 1、3 4 6等晶向。 答:答:1-2 立方晶系的1 1 1晶面构成一个八面体,试作图画出该八面体,并注明各 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答: 1 1 1晶面共包括(1 1 1) 、 (-1 1 1) 、 (1 -1 1) 、 (1 1 -1)四个晶面, 在一个立方晶系中画出上述四个晶面。1-3 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为 a=bc,c=2/3a。今 有一晶面在 X、Y、Z 坐标轴上的结局分别为 5 个原子间距、2 个

2、原子间距 和 3 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答: 由题述可得:X 方向的截距为 5a,Y 方向的截距为 2a,Z 方向截距为 3c=32a/3=2a。 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 1/5a,1/2a,1/2a 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 2,5,5 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1-4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 a,试求出(1 0 0) 、 (1 1 0) 、 (1 1 1)晶面 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答:#*H(1 0 0)=a/2H(1 1 0)=2a/2H(1 1 1)=3a/6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1-5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 a,试求出(1

3、0 0) 、 (1 1 0) 、 (1 1 1)晶面 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答:H(1 0 0)=a/2H(1 1 0)=2a/4H(1 1 1)=3a/3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1)注意: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的计算方法是:注意: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的计算方法是: 1、体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和为奇数是 H=,当指数和为偶数时 H=2、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不全为奇数是 H=,当指数全为奇数是 H=。1-6 试从面心立方晶格中绘出体心正方晶胞,并求出它的晶格常数。 答:答:#*1-7 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 c/a=1.63

4、3。 证明:证明: 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 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 3 个位于晶 胞内的原子相切,将各原子中心相连接形成一个正四面体,如图所示:此时 c/a=2OD/BC 在正四面体中: AC=AB=BC=CD ,OC=2/3CE 所以: OD2=CD2-OC2=BC2- OC2 OC=2/3CE,OC2=4/9CE2,CE2=BC2-BE2=3/4BC2 可得到 OC2=1/3 BC2,OD2= BC2- OC2=2/3 BC2 OD/BC=6/3 所以 c/a=2OD/BC=26/31.633 1-8 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 r=0.414R,四面体间隙半径 r

5、=0.225R;体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晶向的#*r=0.154R,晶向的 r=0.633R,四面体间隙半径 r=0.291R。(R 为 原子半径) 证明:证明: 一、面心立方晶格一、面心立方晶格二、体心立方晶格二、体心立方晶格注意:解答此题的关键: 1、要会绘制面心立方晶格和体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和四面体间隙的示意图。#*2、间隙半径是指顶点原子至间隙中心的距离再减去原子半径 R。1-9 a)设有一钢球模型,球的直径不变,当有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体心立方晶 格时,试计算器体积膨胀。b)经 X 射线测定,在 912时 -Fe 的晶格常 数为 0.3633nm,-Fe 的晶格常数为 0.2

6、892nm,当由 -Fe 转变为 -Fe, 试求其体积膨胀,并与 a)相比较,说明其差别的原因。 答:答:由此可以说明在面心立方晶格向体心立方晶格转变过程中,Fe 原子的原子半径 发生了变化,并不遵守刚体模型,从而导致实际体积膨胀率要远小于钢球模 型的理论膨胀率。1-10 已知铁和铜在室温下的晶格常数分别为 0.286nm 和 0.3607nm,求 1cm3中 铁和铜的原子数。 解:解: 已知铁在室温下是体心立方晶格,每个体心立方晶胞共占有 2 个 Fe 原子 铜在室温下是面心立方晶格,每个面心立方晶胞共占有 4 个 Cu 原子。 已知铁在室温下的晶格常数为 0.286nm, 所以每个体心立方

7、晶胞的体积=(0.286)3=0.0234nm3#*1cm3中的晶胞数 n=1 cm3/0.0234nm34.271022 1cm3中的原子数 N=2n8.541022 已知铜在室温下的晶格常数为 0.3607nm, 所以每个体心立方晶胞的体积=(0.3607)3=0.0469nm3 1cm3中的晶胞数 n=1 cm3/0.0469nm32.131022 1cm3中的原子数 N=4n8.5210221-11 一个位错环能否各部分都是螺型位错或各部分都是刃型位错,试说明之。 答:答: 不能。不能。 位错环是弯曲闭合的,而一根位错线具有唯一的柏氏矢量,所以在位错环上必 然有与柏氏矢量垂直的部分,也

8、有与柏氏矢量垂直的部分,也就是说位错环是 具有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混合型位错。1-12 在一个简单立方的二维晶体中,画出一个正刃型位错和一个负刃型位错, 1)用柏氏回路求出正负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 2)若将正负刃型位错反向时,其柏氏矢量是否也随之改变? 3)具体写出该柏氏矢量的方向和大小。 答:答: 1) 参考书本图 1.33 和 1.36 2)不会。一条位错线的柏氏矢量是恒定不变的。 3)柏氏矢量大小均为 1 个原子间距,正刃型位错柏氏矢量方向为垂直于位错线 指向右,负刃型位错柏氏矢量方向为垂直于位错线指向左。1-13 试计算出体心立方晶格 1 0 0 、 1 1 0 、 1 1 1 等晶面的

9、原子 密度和、等晶向的原子密度,并指出其 最密晶面和最密晶向。(提示:晶面的原子密度为单位面积上的原子数, 晶向的原子密度为单位长度上的原子数) 解:解: 令晶格常数为 a 则 1 0 0 等晶面的面积 S=a2, 1 0 0 等晶面的原子数 N=41/4=1, 所以: 1 0 0 =N/S=1/ a2 则 1 1 0 等晶面的面积 S=2a2, 1 1 0 等晶面的原子数 N=41/4+1=2, 所以: 1 10 =N/S=2/ a2 则 1 1 1 等晶面的面积 S=(3/ 2)a2, 1 1 1 等晶面的原子数 N=31/6=1/2, 所以: 1 1 1 =N/S=3/ 3a2 则等晶向

10、的长度 L=a,等晶向的原子数 N=21/2=1 所以:=N/L=1/ a 则等晶向的长度 L=2a,等晶向的原子数 N=21/2=1 所以:=N/L=1/2 a 则等晶向的长度 L=3a,等晶向的原子数 N=21/2+1=2 所以:=N/L=2/ 3a#*最密晶面为: 1 1 0 等晶面,最密晶向:1-14 当晶体为面心立方晶格时,重复回答上体所提出的问题。 解:解: 令晶格常数为 a 则 1 0 0 等晶面的面积 S=a2, 1 0 0 等晶面的原子数 N=41/4+1=2, 所以: 1 0 0 =N/S=2/ a2 则 1 1 0 等晶面的面积 S=2a2, 1 1 0 等晶面的原子数

11、N=41/4=1, 所以: 1 1 0 =N/S=1/2 a2 则 1 1 1 等晶面的面积 S=(3/ 2)a2, 1 1 1 等晶面的原子数 N=31/6+31/2 =2,所以: 1 1 1 =N/S=4/ 3a2 则等晶向的长度 L=a,等晶向的原子数 N=21/2=1 所以:=N/L=1/ a 则等晶向的长度 L=2a,等晶向的原子数 N=21/2+1=2 所以:=N/L=2/2 a 则等晶向的长度 L=3a,等晶向的原子数 N=21/2=1 所以:=N/L=1/ 3a 最密晶面为: 1 1 1 等晶面,最密晶向: 1-15 有一正方形位错线,其柏氏矢量及位错线的方向如图所示。试指出图

12、中各 段位错线的性质,并指出刃型位错额外串排原子面所处的位置。答:答: 位错线性质:位错线性质: AD:负刃型位错 BC:正刃型位错 AB:左螺型位错 DC:右螺型位错 刃型位错额外半原子面位置:刃型位错额外半原子面位置: AD:垂直纸面向里,因为负刃型位错的额外半原子面在位错线下方 BC:垂直纸面向外,因为正刃型位错的额外半原子面在位错线上方 注意:注意:#*1、刃型位错的正负可用右手法则来判定,即用食指指 向位错线的方向,中指指向柏氏矢量的方向,则拇指的方向就是额外半原子 面的位向。 2、柏氏矢量与螺型位错线正向平行着为右螺型位错, 反向平行者为左螺型位错。第二章第二章 纯金属的结晶纯金属

13、的结晶2-1 a)试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Gk 与其体积 V 之间关系式为 Gk=VGv/2 b)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状晶核时,其Gk 与 V 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答:#*2-2 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 a 的正方体,试求出Gk 和 a 之间的关系。为什么 形成立方体晶核的Gk 比球形晶核要大。 答:答:#*2-3 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由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 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 答:答: 金属结晶时需过冷的原因:金属结晶时需过冷的原因: 如图所示,液态金属和固态金属的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的增高而降低,由于液 态金属原子排列混乱程度比固态高,也就是熵值比固

14、态高,所以液相自由能下 降的比固态快。当两线相交于 Tm 温度时,即 Gs=Gl,表示固相和液相具有相同 的稳定性,可以同时存在。所以如果液态金属要结晶,必须在 Tm 温度以下某一 温度 Tn,才能使 GsGl,也就是在过冷的情况下才可自发地发生结晶。把 Tm- Tn 的差值称为液态金属的过冷度 影响过冷度的因素:影响过冷度的因素: 金属材质不同,过冷度大小不同;金属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当材质和纯 度一定时,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实际结晶温度越低。 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及原因: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及原因:#*会。原因:与液态金属结晶需要过冷的原因相似,只有在过热的情况

15、下, GlGs,固态金属才会发生自发地熔化。2-4 试比较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 答:答: 相同点: 1、 形核驱动力都是体积自由能的下降,形核阻力都是表面能的增加。 2、 具有相同的临界形核半径。 3、 所需形核功都等于所增加表面能的 1/3。 不同点: 1、 非均匀形核的Gk 小于等于均匀形核的Gk,随晶核与基体的润湿角的变 化而变化。 2、 非均匀形核所需要的临界过冷度小于等于均匀形核的临界过冷度。 3、 两者对形核率的影响因素不同。非均匀形核的形核率除了受过冷度和温度 的影响,还受固态杂质结构、数量、形貌及其他一些物理因素的影响。2-5 说明晶体生长形状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答:

16、答: 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分为: 正温度梯度:正温度梯度:指液相中的温度随至固液界面距离的增加而提高的温度分布情况。负温度梯度:负温度梯度:指液相中的温度随至固液界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温度分布情况。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分为: 光滑界面:光滑界面:从原子尺度看,界面是光滑的,液固两相被截然分开。在金相显微 镜下,由曲折的若干小平面组成。 粗糙界面:粗糙界面:从原子尺度看,界面高低不平,并存在着几个原子间距厚度的过渡 层,在过渡层中,液固两相原子相互交错分布。在金相显微镜下, 这类界面是平直的。 晶体生长形状与温度梯度关系:晶体生长形状与温度梯度关系: 1、在正温度梯度下:结晶潜热只能通过已结晶的固相

17、和型壁散失。 光滑界面的晶体,其显微界面-晶体学小平面与熔点等温面成一定角度,这种情 况有利于形成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固液界面通常呈锯齿状。 粗糙界面的晶体,其显微界面平行于熔点等温面,与散热方向垂直,所以晶体 长大只能随着液体冷却而均匀一致地向液相推移,呈平面长大方式,固液界面 始终保持近似地平面。 2、在负温度梯度下: 具有光滑界面的晶体:如果杰克逊因子不太大,晶体则可能呈树枝状生长;当 杰克逊因子很大时,即时在较大的负温度梯度下,仍可能形成规则几何形状的 晶体。 具有粗糙界面的晶体呈树枝状生长。 树枝晶生长过程:固液界面前沿过冷度较大,如果界面的某一局部生长较快偶 有突出,此时则更加有利

18、于此突出尖端向液体中的生长。在尖端的前方,结晶#*潜热散失要比横向容易,因而此尖端向前生长的速度要比横向长大的速度大, 很块就长成一个细长的晶体,称为主干。这些主干即为一次晶轴或一次晶枝。 在主干形成的同时,主干与周围过冷液体的界面也是不稳的的,主干上同样会 出现很多凸出尖端,它们会长大成为新的枝晶,称为称为二次晶轴或二次晶枝。 二次晶枝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会在它上面长出三次晶枝,如此不断地枝上生枝 的方式称为树枝状生长,所形成的具有树枝状骨架的晶体称为树枝晶,简称枝 晶。2-6 简述三晶区形成的原因及每个晶区的特点。 答:答: 三晶区的形成原因及各晶区特点:三晶区的形成原因及各晶区特点: 一、

19、表层细晶区 形成原因: 当高温金属液体与铸型接触后,由于型壁强烈的吸热和散热作用,使靠近型壁 的薄层金属液体产生极大的过冷度,加上型壁可以作为非均匀形核的基底,因 此在此薄层金属液体中产生大量的晶核,并同时向各个方向生长。由于晶核数 目多,相邻的晶粒很快彼此相遇,相互阻碍,不能继续生长,这样便在靠近型 壁处形成一层很薄的细小等轴晶区,又称激冷等轴晶区。 晶区特点: 该晶区晶粒十分细小,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好,但厚度较薄,只有几个毫米厚。二、柱状晶区 形成原因: 在表层细晶区形成的同时,一方面型壁的温度被高温金属液体和细晶区所释放 的结晶潜热加热而迅速升高,另一方面由于金属凝固后的收缩,使细晶区和

20、型 壁脱离,形成一层空气层,以上都给液体金属的散热造成困难,使液体金属冷 却减慢,温度梯度变得平缓。此时,固液界面前沿过冷度减小,无法满足形核 的条件,不能形成新的晶核,结晶只能依靠靠近液相的某些小晶粒继续长大来 进行,由于垂直于型壁的方向散热最快,因此晶体沿其反方向择优生长,晶体 在向液体中生长的同时,侧面受到彼此的限制而不能生长,因此只能沿散热方 向的反方向生长,从而形成柱状晶区。 晶区特点: 1、生长方向相同的柱状晶晶粒彼此间的界面比较平直, 组织比较致密。 2、柱状晶存在明显的弱面。当沿不同方向生长的柱状 晶相遇时,会形成柱状晶界,此处杂质、气泡、缩孔聚集,力学性能较弱。 3、力学性能

21、呈方向性。 三、中心等轴晶 形成原因: 随着柱状晶的发展,经过散热,铸型中心部位的液态金属的温度全部降到熔点 以下,再加上液态金属中杂质等因素的作用,满足了形核对过冷度的要求,于 是在整个液态金属中同时形核。由于此时散热已经失去方向性,晶核在液体中 可以自由生长,且在各个方向上的长大速度相近,当晶体长大至彼此相遇时, 全部液态金属凝固完毕,即形成明显的中心等轴区。#*晶区特点: 1、此晶区晶粒长大时彼此交叉,枝叉间的搭接牢固, 裂纹不易扩展。 2、该晶区晶粒较大,树枝晶发达,因此显微缩孔较多, 力学性能较差。2-7 为了得到发达的柱状晶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为了得到发达的等轴晶区应 该采取什么措

22、施?其基本原理如何? 答:答: 得到柱状晶区的措施及其原理:得到柱状晶区的措施及其原理: 1、提高液态金属过热度。增大固液界面前沿液态金属 的温度梯度,有利于增大柱状晶区。 2、选择散热能力好的铸型材料或增加铸型的厚度,增 强铸型的冷却能力。增大已结晶固体的温度梯度,使固液界面前沿液态金属 始终保持着定向散热,有利于增加柱状晶区。 3、提高浇注速度,增大固液界面前沿液态金属的温度 梯度。 4、提高熔化温度。减少非金属夹杂物数量,非均匀形 核数目少,减少了在固液界面前沿形核的可能性。 得到等轴晶区的措施及其原理:得到等轴晶区的措施及其原理: 1、降低液态金属过热度。减小固液界面前沿液态金属 的温

23、度梯度,有利于缩小柱状晶区,增大中心等轴晶区。 2、选择散热能力一般的铸型,降低铸型的冷却速度。 减弱已结晶固体的温度梯度,减弱液态金属定向散热的趋势,可以缩小柱状 晶区,增大中心等轴晶区。 3、降低熔化温度。增加液态金属中废金属夹杂物的数 目,非均匀形核数目多,增加了在固液界面前沿形核的可能性 4、降低浇注速度,可以降低固液界面前沿液态金属的 温度梯度。2-8 指出下列错误之处,并改正之。 1)所谓临界晶核,就是体积自由能的减少完全补偿表面自由能增加时的晶 胚大小。 2)在液态金属中,凡是涌现出小于临界晶核半径的晶胚都不能形核,但是 只要有足够的能量起伏提供形核功,还是可以形核。 3)无论温

24、度分布如何,常用纯金属都是树枝状方式生长。 答:答: 1)所谓临界晶核,就是体积自由能的减少补偿 2/32/3 表 面自由能增加时的晶胚大小。 2)在液态金属中,凡是涌现出小于临界晶核半径的晶 胚都不能形核。 3)在负的温度梯度时,具有粗糙固液界面的纯金属晶 体以树枝状方式生长;具有光滑界面的晶体在杰克逊因子很大时,仍有可能 生长为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第三章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3-1 在正温度梯度下,为什么纯金属凝固时不能呈树枝状生长,而固溶体合金 却能呈树枝状成长? 答:答: 原因:原因: 在纯金属的凝固过程中,在正温度梯度下,固液界面呈平面状生长;当

25、温度梯 度为负时,则固液界面呈树枝状生长。 固溶体合金在正温度梯度下凝固时,固液界面能呈树枝状生长的原因是固溶体 合金在凝固时,由于异分结晶现象,溶质组元必然会重新分布,导致在固液界 面前沿形成溶质的浓度梯度,造成固液界面前沿一定范围内的液相其实际温度 低于平衡结晶温度,出现了一个由于成分差别引起的过冷区域。所以,对于固 溶体合金,结晶除了受固液界面温度梯度影响,更主要受成分过冷的影响,从 而使固溶体合金在正温度梯度下也能按树枝状生长。3-2 何谓合金平衡相图,相图能给出任一条件下合金的显微组织吗? 答:答: 合金平衡相图是指在平衡条件下合金系中合金的状态与温度、成分间关系的图 解,又称为状态

26、图或平衡图。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相图并不能给出任一条件下 合金的显微组织,相图只能反映平衡条件下相的平衡。3-3 有两个形状、尺寸均相同的 Cu-Ni 合金铸件,其中一个铸件的 WNi=90%,另 一个铸件的 WNi=50%,铸后自然冷却。问凝固后哪一个铸件的偏析严重?为 什么?找出消除偏析的措施。 答:答: WNi=50%铸件凝固后偏析严重。解答此题需找到 Cu-Ni 合金的二元相图。 原因:原因:固溶体合金结晶属于异分结晶,即所结晶出的固相化学成分与母相并不 相同。由 Cu-Ni 合金相图可以看出 WNi=50%铸件的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的距离大 于 WNi=90%铸件,也就是说 WNi=50

27、%铸件溶质 Ni 的 k0(溶质平衡分配系数)高, 而且在相图中可以发现 Cu-Ni 合金铸件 Ni 的 k0是大于 1,所以 k0越大,则代 表先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成分的差值越大,也就是偏析越严重。 消除措施:消除措施: 可以采用均匀化退火的方法,将铸件加热至低于固相线 100-200的温度,进 行长时间保温,使偏析元素充分扩散,可达到成分均匀化的目的。3-4 何谓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对固溶体结晶时晶体长大方式和铸锭组织有何影 响? 答:答:#*成分过冷:成分过冷: 固溶体合金在结晶时,由于选分结晶现象,溶质组元必然会重新分布,导致在 固液界面前沿形成溶质的浓度梯度,造成固液界面前沿一定范

28、围内的液相其实 际温度低于平衡结晶温度,出现了一个由于成分差别引起的过冷区域。过冷度 为平衡结晶温度与实际温度之差,这个过冷度是由成分变化引起的,所以称之 为成分过冷。 成分过冷对固溶体结晶时晶体长大方式和铸锭组织的影响:成分过冷对固溶体结晶时晶体长大方式和铸锭组织的影响: 在固液界面前沿无成分过冷区域时,晶体以平面长大方式生长,长大速度完全 受散热条件控制,最后形成平面状的晶粒组织; 在过冷区域比较小时,固液界面上的偶然突出部分,可伸入过冷区长大,突出 部分约为 0.1-1mm,晶体生长是稳定的凹凸不平界面以恒速向液体中推进。这 种凹凸不平的界面通常称之为胞状界面,具有胞状界面的晶粒组织称为

29、胞状组 织,因为它的显微形态很像蜂窝,所以又称为蜂窝组织,它的横截面典型形态 呈规则的六变形; 在过冷区域较大时,则固溶体合金的结晶条件与纯金属在负温度梯度下的结晶 条件相似,在固液界面上的突出部分可以向液相中突出相当大的距离,在纵向 生长的同时,又从其侧面产生突出分枝,最终发展成树枝晶组织。3-5 共晶点和共晶线有什么关系?共晶组织一般是什么形态?如何形成的? 答:答: 共晶点和共晶线的关系:共晶点和共晶线的关系: 共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成分一定的两个固相 的转变过程,称为共晶转变或共晶反应。在二元合金中,由相率可知,二元三 相平衡时,其自由度为零,即在共晶转变时

30、必然存在一个三相共晶平衡转变水 平线,把这条水平相平衡线称作共晶线。把共晶线上对应发生共晶反应的液相 合金成分点称为共晶点。 共晶组织的一般形态:共晶组织的一般形态: 共晶组织的形态很多,按其中两相的分布形态,可以分为层片状、针片状、棒 条状、树枝状、球状、螺旋状等。通常,金属-金属型的两相共晶组织大多为层 片状或棒条状,金属-非金属性的两相共晶组织表现为针片状树枝状、 。 共晶组织的形成过程:共晶组织的形成过程: 和纯金属及固溶体合金的结晶过程一样,共晶转变同样要经过形核和长大的过 程。在形核时,生成相中的两相必然一个在先,一个在后,首先形核的相称为 领先相。如果领先相是溶质含量比较少的相,

31、则多余的溶质必然要从先结晶的 晶体中排出,造成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溶质富集,为另一相的形核创造条件。 而另一相在形核长大时必然要排出多余的溶剂原子向固液界面富集,在固液界 面前沿形成溶质的贫瘠区,给领先相的形核又创造条件,于是两生成相就这样 彼此交替的的形核长大,最终形成共晶组织。反之亦然。3-6 铋(熔点为 271.5)和锑(熔点为 630.7)在液态和固态时均能彼此无 限互溶,W Bi=50%的合金在 520时开始凝固出成分为 W Sb=87%的固相。W Bi=80%的合金在 520时开始凝固出成分为 W Sb=64%的固相。根据上述条件, 要求: 1)绘出 Bi-Sb 相图,并标出各线和各

32、相区的美称。#*2)从相图上确定 W Sb=40%合金的开始结晶温度和结晶终了温度,并求出它 在 400时的平衡相成分及其含量。 答:答: 1)相图和相区2)T开与 T终在相图中已标出,W Sb=40%合金在 400时的平衡相成分及其含量 可根据相图和杠杆定律计算得出:根据相图可以看出:在 400相平衡时,L1相为 W Bi=80%的液相 Bi-Sb 合金, 相为 W Bi=50%的固相相 Bi-Sb 合金。根据杠杆定律:L1相的含量=(0.6-0.5)/(0.8-0.5)100%33.3% 相的含量=1-33.3%66.7%3-7 根据下列试验数据绘出概略的二元共晶相图:组员 A 的熔点为

33、1000,组 员 B 的熔点为 700,W B=25%的合金在 500结晶完毕,并由 220/3%的先共 晶 相与 80/3%的(+)共晶体所组成;W B=50%的合金在 500结晶完 毕,并由 40%的先共晶 相与 60%的(+)共晶体所组成,而此合金中 相的总量为 50%。 答:答:#*3-8 组员 A 的熔点为 1000,组员 B 的熔点为 700,在 800存在包晶反应: (W B=5%)+L(W B=50%)(W B=30%) ;在 600存在共晶反应:L(W B=80%)(W B=60%)+(W B=95%) ;在 400存在共析反应:(W B=50%)(W B=2%)+(W B=

34、97%).根据这些数据画出相图。 答:答:#*3-9 在 C-D 二元系中,D 组员比 C 组员有较高的熔点,C 在 D 中的没有固溶度。 该合金系存在下述恒温反应:1)L(W D=30%)+D(W D=40%) ,7002)L(W D=5%)+(W D=25%)(W D=10%) ,5003)(W D=45%)+D(W D=70%) ,6004)(W D=30%)(W D=5%)+(W D=50%) ,400 根据以上数据,绘出概略的二元相图。 答:答:3-10 由试验获得 A-B 二元系的液相线和各等温反映的成分范围,如脱所示,在 不违背相率的条件下,试将此相图绘完,并填写其中各相区的相名

35、称(自己 假设名称) ,并写出各等温反应式。#*答:答:3-11 试指出图 3-72 中的错误指出,说明原因,并加以改正。#*答:答: 错误之处及原因:错误之处及原因: 1) L+ 与 L+ 两个两相区之间应该有一条三相共存水平线。 2) L、 的三相平衡线应该是一条温度恒定的水平线,而不是斜线。 原因: 1) 根据相接触法则,在二元相图中相邻相区的相数相差一个(点接触情况 除外) ,即两个单相区之间必定有一个由着两相所组成的两相区,两个 两相区之间必须以单相区或三相共存水平线隔开。 2) 当压力恒定是,根据相率 F=C-P+1 可知二元三相平衡是,F 为零,即独 立可变因素的数目为零,也就是

36、二元三相平衡转变必定是在温度恒定的 情况下进行,而且三相的成分也是固定的。 正确的相图:正确的相图:#*3-12 假定需要用 W Zn=30%的 Cu-Zn 合金和 W Sn=10%的 Cu-Sn 合金制造尺寸、形 状相同的铸件,参照 Cu-Zn 合金和 Cu-Sn 合金的二元相图(如图) ,回答下 述问题:1)那种合金的流动性好? 2)那种合金形成缩松的倾向大? 3)那种合金的热裂倾向大? 4)那种合金的偏析倾向大? 答:答: 1)W Zn=30%的 Cu-Zn 的流动性要好。 因为固溶体合金的流动性与合金相图中液相线和固相线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 有关,即与结晶的成分间隔和温度间隔有关。成分

37、间隔越大,固液界面越容易 产生较宽的成分过冷区域,造成固液界面前沿的液体树枝状形核,形成较宽的#*固液两相混合区,这些树枝晶体阻碍了金属液的流动;当温度间隔大时,则会 给树枝晶的长大提供更多的时间,使枝晶发达彼此交错,进一步降低了金属液 的流动性。 所以,由相图可以明显看出 W Zn=30%的 Cu-Zn 的成分间隔和温度间隔要小,流 动性要好。 2)W Sn=10%的 Cu-Sn 形成缩松的倾向大。 因为 W Sn=10%的 Cu-Sn 的结晶成分间隔和温度间隔大,结晶时树枝晶发达,金 属液被枝晶分割严重,这些被分隔开的枝晶间的液体,在继续凝固时得不到液 体的补充,容易形成分散缩孔(缩松)

38、。 3)W Sn=10%的 Cu-Sn 热裂倾向大。 因为 W Sn=10%的 Cu-Sn 的结晶成分间隔和温度间隔大,使固溶体合金晶粒间存 在一定量液相的状态保持较长时间,此时的合金强度很低,在已结晶固相不均 匀收缩应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引起铸件内部裂纹(热裂) 。 4)W Sn=10%的 Cu-Sn 偏析倾向大 因为 W Sn=10%的 Cu-Sn 的成分间隔和温度间隔大,使溶质平衡分配系数 K0越小, 且由相图可见 K0是小于 1 的,所以 K0越小,则先结晶出的固相与母相的成分偏 差越大,即偏析倾向越大,而且温度间隔大也就是结晶的温度范围较宽时,给 树枝晶的长大提供了更多的时间,进一步增

39、大了偏析的倾向。第四章第四章 铁碳合金铁碳合金4-1 分析 Wc=0.2%,Wc=0.6%,Wc=1.2%,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平衡冷却至室温的 转变过程,用冷却曲线和组织示意图说明各阶段的组织,并分别计算室温下 的相组成物及组织组成物的含量。 答:答: 1 1、 Wc=0.2%Wc=0.2%的转变过程及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含量计算的转变过程及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含量计算 转变过程:转变过程: 1)液态合金冷却至液相线处,从液态合金中按匀晶转变析出 铁素体, L,组织为液相+ 铁素体 2)液态合金冷却至包晶温点(1495) ,液相合金和 铁素体发生包晶转变, 形成奥氏体 ,L+,由于 Wc=0.2

40、%高于包晶点 0.17%,因此组织为奥 氏体加部分液相。 3)继续冷却,部分液相发生匀晶转变析出奥氏体 ,直至消耗完所有液相, 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组织。 4)当合金冷却至与铁素体先共析线相交时,从奥氏体中析出先共析铁素体 ,组织为奥氏体+先共析铁素体 5)当合金冷却至共析温度时,奥氏体碳含量沿铁素体先共析线变化至共析点碳 含量,发生共析转变 +Fe3C,此时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 6)继续冷却,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中的铁素体都将析出三次渗碳体,但数量 很少,可忽略不计。所以室温下的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 组织含量计算:组织含量计算: 组织含量计算:W(先)=(0.77-0.2)/(0

41、.77-0.0218)100%76.2%,#*Wp=1- W(先)23.8% 相含量计算:W=(6.69-0.2)/(6.69-0.0218)100%97.3%, W Fe3C= 1- W2.7% 2 2、 Wc=0.6%Wc=0.6%的转变过程及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含量计算的转变过程及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含量计算 转变过程:转变过程: 1)液态合金冷却至液相线处,从液态合金处按匀晶转变析出奥氏体,L, 组织为液相+奥氏体。 2)继续冷却,直至消耗完所有液相,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组织。 4)当合金冷却至与铁素体先共析线相交时,从奥氏体中析出先共析铁素体 ,组织为奥氏体+先共析铁素体 5)当合金冷却

42、至共析温度(727)时,奥氏体碳含量沿铁素体先共析线变化 至共析点,发生共析转变 +Fe3C,此时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 6)珠光体中的铁素体都将析出三次渗碳体,但数量很少,可忽略不计。所以室 温下的组织为:先共析二次渗碳体+珠光体 组织含量计算:组织含量计算: 组织含量计算:W(先) )=(0.77-0.6)/(0.77-0.0218)100%22.7%, Wp=1- W(先)77.3% 相含量计算:W=(6.69-0.6)/(6.69-0.0218)100%91.3%, W Fe3C= 1- W8.7%3 3、 Wc=1.2%Wc=1.2%的转变过程及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含量计算的转变

43、过程及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含量计算 转变过程:转变过程: 1)液态合金冷却至液相线处,从液态合金处按匀晶转变析出奥氏体,L, 组织为液相+奥氏体。 2)继续冷却,直至消耗完所有液相,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组织。 3)当合金冷却至与渗碳体先共析线(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时,从 奥氏体中析出先共析二次渗碳体,组织为奥氏体+先共析二次渗碳体 4)当温度冷却至共析温度(727)时,奥氏体碳含量沿溶解度曲线变化至共 析点碳含量,发生共析转变 +Fe3C,组织为珠光体+先共析二次渗碳体 5)珠光体中的铁素体都将析出三次渗碳体,但数量很少,可忽略不计。所以室 温下的组织为:先共析二次渗碳体+珠光体 组织含

44、量计算:组织含量计算: 组织含量计算:W Fe3C(先)=(1.2-0.77)/(6.69-0.77)100%7.3%, Wp=1- W Fe3C(先)92.7% 相含量计算:W=(6.69-1.2)/(6.69-0.0218)100%82.3%, W Fe3C= 1- W16.7%4-2 分析 Wc=3.5%,Wc=4.7%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到室温的平衡结晶过程,画出冷 却曲线和组织变化示意图,并计算室温下的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 答: 1 1、Wc=3.5%Wc=3.5%的转变过程及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含量计算的转变过程及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含量计算 转变过程:转变过程: 1)液态合金冷却至

45、液相线处,从液态合金中按匀晶转变析出奥氏体,L, 组织为液相合金+奥氏体。#*2)当合金温度冷却至共晶温度(1127)时,液相合金中的含碳量变化至共晶 点,液相合金发生共晶转变 L+Fe3C,组织为共晶莱氏体 Ld+奥氏体。 3)温度继续降低,匀晶奥氏体和莱氏体中的奥氏体将析出二次渗碳体。所以组 织为:奥氏体+莱氏体+二次渗碳体。 4)当温度降低至共析温度(727) ,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变化值共析点,发生共 析转变形成珠光体,+Fe3C,组织为珠光体(低温莱氏体 Ld)+二次 渗碳体。 5)继续冷却,珠光体中的铁素体将会析出按此渗碳,但数量很少,可以忽略不 计。所以室温下的组织为:珠光体(低温莱

46、氏体 Ld)+渗碳体(二次渗碳 体+共晶渗碳体) 。 组织含量计算:组织含量计算: 组织含量计算:W Fe3C=(2.11-0.77)/(6.69-0.77) (6.69-3.5)/(6.69-2.11)100% 19.2% W Fe3C(共)=(4.3-2.11)/(6.69-2.11) (3.5-2.11)/(4.3-2.11)100% 30.6% WLd=1- W Fe3C(共)-W Fe3C=50.2% 相含量计算: W=(6.69-0.77)/(6.69-0.0218)WLd 100% 44.6%, W Fe3C= 1- W55.4% 2 2、Wc=4.7%Wc=4.7%的转变过程及

47、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含量计算的转变过程及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含量计算 转变过程:转变过程: 1)液态合金冷却至液相线处,从液态合金中按匀晶转变析出粗大的渗碳体,称 为一次渗碳体,LFe3C,组织为液相合金+ Fe3C。 2)当合金温度冷却至共晶温度(1127)时,液相合金中的含碳量变化至共晶 点,液相合金发生共晶转变 L+Fe3C,组织为共晶莱氏体 Ld+ Fe3C。 3)温度继续降低, 共晶莱氏体中的奥氏体将析出二次渗碳体,组织为:莱氏 体+ 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 4)当温度降低至共析温度(727) ,共晶莱氏体中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变化至共 析点,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Fe3C,此时组

48、织为:珠光体(低 温莱氏体 Ld)+ 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 5)继续冷却,珠光体中的铁素体将会析出三次渗碳体,但数量很少,可以忽略 不计。所以室温下的组织为:珠光体(低温莱氏体 Ld)+ 渗碳体(一次 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 。 组织含量计算:组织含量计算: 组织含量计算:WLd=(6.69-2.11)/(6.69-0.77) (6.69-4.7)/(6.69-2.11)100% 33.5% W Fe3C =1- WLd66.5% 相含量计算: W=(6.69-0.77)/(6.69-0.0218)WLd 100% 29.7%, W Fe3C= 1- W80.3%#*4-3 计算铁碳合金中二次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最大可能含量。 答:答: 二次渗碳体最大含量:二次渗碳体最大含量: 1、 我们知道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中析出的,随奥氏体的含量增多,二次渗 碳体的含量增多。 2、 而且二次渗碳体的含量随着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增加而增大 3、 所以根据铁碳相图,当铁碳合金中的碳含量为 2.11%可以或多最多的奥氏体 含量以及最大的奥氏体含碳量,也就是所可以得到最多的二次渗碳体含量。 其含量=(2.11-0.77)/(6.69-0.77)100%22.6% 三次渗碳体最大含量:三次渗碳体最大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