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样本.doc(8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样本前 言11.综合说明21.1 规划背景21.2 规划范围21.3 规划建设内容和技术措施21.4 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31.5 管理运行体制改革42概况52.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52.2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122.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172.4水利基础设施现状192.5项目发展策略202.6与小型农田水利相关规划情况442.7水资源供需分析45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583.1农田水利建设现状583.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673.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694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694.1指导思想694.2规划原则704.3规划依据714.4
2、规划水平年724.5规划目标与任务725项目规划类型、范围与内容755.1 项目规划类型755.2 规划范围765.3 规划建设内容765.4 总体布局795.5 项目村工程措施及布局826环境影响评价846.1 规划建设期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846.2环境影响856.3综合评价和对策建议867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887.1 投资估算887.2 效益分析938工程分期实施计划988.1 分期实施原则988.2 分期实施计划989实施保障措施1229.1 组织机构1229.2 投入机制1229.3 鼓励政策1239.4 管护制度12310 附图:12482前 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
3、成部分,是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农田基础建设之一,在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中,具有“短、平、快”的优势。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对农村发展、农业经济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给予支撑和最大的支持能力。按照水利局2009-2020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编制大纲,结合水利农机发展“十一五”计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报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20062015年)等水利规划及其它相关部门的规划,我县委托编制完成了(2009-2020)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经2009年7月22日县政府第17次县长办公会议通过审查批准。报告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近期水平年为2015年,远期水
4、平年为2020年。本着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尊重民心、民办公助、量力而行的指导思想。报告共分9个章节叙述,为农业结构调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报告的主要目标任务: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的配套改造为主,适度新建小微型水源工程,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是:2009-2020年配套改造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150.8公里,小型灌区渠系续建配套改造276.3公里,小型提灌站改造42座,改造引水堰678公里,新建引水堰43公里,改造山平塘4226座,新建山
5、平塘16座,新建高效节水灌溉7万亩。项目测算总投资2.06亿元,完成后新增灌面 2.84万亩、恢复灌面21.55万亩(全县有效灌面达69.3万亩),新增粮食产量2666万公斤(粮食总产量60607万公斤)。1.综合说明1.1 规划背景为贯彻落实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管理方式,管好、用好、保护好水资源,通过强化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协调有效的水利运行机制,提高水利用效率与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妥善解决合理需求和有
6、效供给之间矛盾,实现水资源的供求平衡,保障我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县政府组织水务、农业、农综、国土、扶贫等部门,编制完成了2009-2020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1.2 规划范围本次拟对全县(街道)(20092020年)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规划。规划条件:(1)塘坝(容积小于10万立方米),(2)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容量小于1000千瓦),(3)引水渠堰(流量小于1立方米/秒),(4)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容积小于500立方米)等小型水源工程,(5)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立方米/秒),(6)小型灌区渠系、高效节水
7、灌溉工程。1.3 规划建设内容和技术措施规划建设内容:(1)大中型灌区的末级渠系续建配套以及涵闸等建筑物的建设;(2)小型灌区渠系、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3)小型扬水灌区的泵站、固定渠道续建配套以及涵闸等建筑物的建设;(4)水源工程(整治塘坝、小水池);(5)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6)小型灌排渠系改造。 技术措施:(1)大中型灌区的末级渠系续建配套以及涵闸等建筑物的改造;(2)小型灌区渠系、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改造、新建;(3)小型扬水灌区的泵站、固定渠道续建配套以及涵闸等建筑物的改造;(4)水源工程新建、改造、除险加固;(5)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6)小型灌排渠系续建及整治。1.4 投资估算与
8、经济效益 投资估算:本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建设总投资为2.06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1.0亿元,市补助0.4亿元,县级政府整合部门涉水资金0.5亿元,群众自筹0.106亿元。经济效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规划区内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通过灌区渠道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水源工程建设、机电泵站更新改造的,大大加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减小了农民耕种的风险,在很大程度提高了农民耕作积极性,改善了土壤结构,耕作物绿化土地,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自然的和谐,改善了自然环境。同时耕作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田间地头,促进人民的交流互助,减少了陋习,净化了社会空气。增产
9、增收,丰收硕果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减少了社会矛盾,构筑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可以避免由于内涝洪水泛滥而污染环境、危害于内人民群众健康等问题,环境效益显著,对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实施后,可新增灌溉面积2.8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1.55万亩。极大地完善农田引水灌溉能力及排涝抗灾能力,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提高到0.7,新增农业产值1.49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07元。按照国民经济评价规范,采用动态分析法,按社会折现率12%,计算分析期n为30年,经济评价指标为:净效益现值ENPV为0.58亿元,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18.1%。1.5 管理运行体制改革小型农田水利水
10、利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后,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建立以水养水机制,推进农田灌溉保障体系建设。实行农业水费保本和其它水费保本薄利的价格政策。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小型灌区渠系工程、山平塘、引水堰、提灌站由当地农民用水户协会自主管理。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当地乡镇(街道办)政府、水利、财政、受益户群众代表的监督下,在明确保证工程安全、保证工程功能不变、保证供水要求和原有有效灌面得到充分灌溉、保证维修整治资金足额到位的前提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承包、租赁、拍卖使用权。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制订严格的运行管理、工程维护、水费计收等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
11、后管理,建立“有偿供水,以水养水”的新机制,以促进供水工程走向良性运行轨道,保障工程长期发挥效益。2概况2.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1、地理位置地处渝东北川东平行岭谷区到大巴山南麓的过渡地带,地跨东经107554810854,北纬304930314730之间。东北西南走向为长轴,长约120公里;东南至西北走向为短轴,宽约50公里,地形呈甜橙叶状,幅员面积3959平方公里。县境边界东邻云阳、巫溪两县,南傍万州区,西与省的、两县交界,北与相连。2、行政区别全县幅员面积3959平方公里,有4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3个乡、505个行政村(社区),3708个社(居民小组)
12、。现种植耕地面积99.32万亩。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距330公里。2.1.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县境内北高南低,呈北东南西走向,因地质构造影响,两大背斜和一条逆掩断层通过境内,形成四周中低山环绕,中间丘岭连绵,河流深切,溪沟纵横,沿、三里河谷,分布大小不等的平坝。出露地层东北部以上有二迭纪和三迭纪的灰岩和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岩层;其余地域为侏罗纪和紫色砂页岩互层。全县地貌受自然因素和岩性影响,呈堆积地貌,浸蚀地貌和溶蚀地貌展布的多元型地貌。境内最高点在北部的乡一字梁艮厂坪,海拔2626米,最低点在南部镇与云阳县养鹿场交界处,海拔134米。山区、丘陵区、平坝区分别占幅员面积的63%、31%、6%
13、,大体形成为“六山三丘一分坝”的地貌结构,是的山区大县之一。2、土壤植被据国土资源调查数,全县已开发种植耕地面积99.32万亩,土壤有7个土类、10个亚类、20个土属、68个土种。主要有紫色土、水稻土和灰岩土三个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32.69%、53.25%、4.98%。由于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综观全县,土壤成土母质好,宜种性广,肥力参差不齐。属亚热带阔叶林区,栽培植物共550多种,其中粮经作物一百多种。现有森林植被约90科、280种以上,种植的林木、针叶林多、阔叶林少;幼林多、成熟林少、森林覆盖率39%。牧草已查明51种,草地零星分散。经济果木以柑桔、桑为主,次为桐、茶、
14、漆、小水果、药材、竹类、麻类等。3、水文气象受太平洋、印度洋及西风环流和青藏高原气旋影响,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县境内多元地貌、立体地形带来气候资源丰富,温度差异大,降水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的特点。总的表现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多年平均气温10.818.7,最冷月12月,-0.17;最热月78月,2129.4。无霜期108306天。全县多年平均降水1375毫米,年降雨量变幅在926.8毫米至1673.4毫米之间,降水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7580%)。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15.6毫米,陆面蒸发量584.6毫米,年内分配七、八月大,一月、十二月小。4、河流水系县境内有、东里河、三
15、条主要河流,属长江上游干流支流水系。东里河是干流,源于一字梁下的乡钟鼓村观音岩,从北向南流,至养鹿长138.9公里,县城老关嘴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469.2平方公里,平均比降20,主要支流有河、盐井坝河、后河等;老关嘴以下又叫、区间流域面积89.3平方公里,并在县城老关嘴处接纳了西流而来的,又在下游的镇端公坝处接纳了西流而来的,从养鹿场进入云阳县境。源于省县,在青眼洞入境,境内主要支流有破石沟、映阳河、桃溪河。在县城与汇流,段内河长72公里,平均比降4.23,流域面积1598.9平方公里。最主要支流桃溪河全长65公里,流域面积592.3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1.6。源于梁平县,经万州区在乡入境,主
16、要支流有河。在镇与汇流,段内河长68公里,平均比降1.32,流域面积698.79平方公里。全县山溪性河流特别发育,平均每平方公里1.2条,具有源短水少比降大,一遇暴雨水横流,雨过天晴水断流的特点。2.1.3社会经济1、人口状况2008年全县总户数49.71万户,总人口159.72万人,非农业人口21.29万人,农业人口138.4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2008年增长6.53。人口密度403人/平方公里。从事第一产业的有33万人,从事第二产业的有12.6万人,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5.8万人。2、国民经济状况(1)、国内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2008年末全县全部生产总值110.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
17、5.33亿元,第二产业49.03亿元,第三产业36.32亿元,其结构比为22.9:44.3:32.8,人均生产总值6930元。(2)、农业经济2008年末常用耕地面积99.32万亩。农业总产值17.6亿元,林业总产值1.4亿元,牧业总产值17.7亿元,渔业总产值0.93亿元。全县年末粮食产量57.9万吨,油料2.03万吨,水果21.35万元吨,水产品0.75万吨,烟叶0.083万吨,蚕茧0.032万吨,茶叶0.088万吨,糖料0.36万吨,蔬菜26.85万吨,肉类产量8.71万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33元。(3)、工业经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个,其中:大中型企业5个,小型企业70个。工
18、业总产值(当年价)110.86亿元。原煤210万吨、发电量28.89亿千瓦时、水泥100.44万吨、墙地板及釉面砖3256.11万平方米、套装门96.5万套、鲜冻畜肉3.77万吨、食用植物油2.49万吨、大米5.04万吨。(4)、第三产业全县公路里程8528公里,公路客运量1252万人次,货运量678万吨。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2.72平方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5亿元。3、交通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82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公里;省道229.3公里,全部硬油化;县道615.3公里,其中硬油275公里,硬油化率44.72%;乡道925.4公里,其中硬油化99公里,硬油化率10.70%;村
19、道6448公里,其中硬油化207公里,硬油化率3.21%。全县公路硬油化总里程811公里,占通车总里程的9.87%。现有(街道)全部通水泥路或油路,通畅率100%;行政村通公路率98%。处于中、上游,现行航道条件较差,沿岸主要有汉丰、铺溪等主要港点码头,共有泊位7个。境内现有通航里程1465km,其中:干流70km,30km;30.1km;桃溪河11km;最大靠泊能力100吨,货物以煤炭、矿建材料、水泥、粮食等为主。全县有运输公司或物流货运部19家,营运货车3436辆,5580吨位,从业人员1.2万人,现代物流基本形成。我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地方财政收入4.8亿元,支出25.98亿元
20、。属典型的农业大县、财政穷县。县委、县府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为确保农田水利建设,全年财政农林水事务投入2.2亿元,占全县支出的8.5%。乡镇(个)行政村(个)土地面积(km2)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人/km2)牲畜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人均耕地(亩/人)农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元)(万头、只)(万亩)(万亩)合计其中农业大牲畜小牲畜合计其中水田合计其中田土385053959159.72138.43403221.3383.399.3244.6444.9136.338.580.66176003833表2.1 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基准年2008年)2.1.4农业生产条件1、土地资源全县常用
21、耕地99.32万亩,耕地中有田44.64万亩,旱地54.68万亩。农业人均耕地面积0.72亩。有效灌溉面积44.91万亩,占耕地总数的45.2%,农业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32亩;有效灌溉面积中有旱涝保收面积25.73万亩,占耕地总数的25.9%,农业人均旱涝保收农田0.19亩。全县耕地成土母质好,主要有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黄壤石灰岩土。紫色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物理风化强烈,表土更替频繁,矿物质养分丰富,但有机质缺乏。全县耕地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宜种性广,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薯类、花生等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苹果、梨、柑橘、茶、中药材。总播种面积244.82万亩,复种指数246.5
22、%。粮食播种面积183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1.82万亩。2、气候受太平洋、印度洋及西风环流和青藏高原气旋影响,属暖湿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县境内多元地貌、立体地形带来气候资源丰富,温度差异大,降水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的特点。总的表现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有利于农业生产。但又存在夏多暴雨、春多低温、秋多霖雨、日照偏少、山口河谷雹灾重(十年四遇)、干旱频率大(73%),伏旱严重(占干旱年的77%)等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多年平均气温10.818.7,最冷月12月,-0.17;最热月78月,2129.4。无霜期108306天。全县多年平均降水1375毫米,
23、最大年降雨量2306.6毫米(1983年站),最小年降雨量542.4毫米(1988年巫山站);年降雨量变幅在926.8毫米至1673.4毫米之间。降水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7580%),强度大,历时长。3、农业机械化情况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1.5万千瓦,拖拉机1019台/1.56万千瓦,配套农具大中型9部,小型89部,耕整机1758台(套)、植保机械11200台/3360千瓦,机耕面积38.4万亩,农用运输汽车4351辆/19.24万千瓦。4、农业现代化情况2008年,农村用电量1.37亿度,乡村及水库水电站1416千瓦/22处。施用标氮2.5万吨、磷肥0.77万吨、钾肥0.12万吨、复合肥0
24、.15万吨,使用农膜0.1万吨,施用农药0.07万吨。5、水资源县境内有、东里河、三条主要河流,属长江上游干流支流水系。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5.6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9.94亿立方米,地下水3.71亿立方米(可用2亿立方米),过境水3.67亿立方米。境内现有中型水库2座、蓄水2596万方,小(一)水库18座、蓄水2562.2万方,小(二)水库114座、蓄水2327.1万方, 提灌站143座、提水能力1952.98万方,山平塘14361口、蓄水4114.56万方,引水堰引水能力3366.43万方。有效灌溉面积44.91万亩,占耕地总数的45.2%;有效灌溉面积中有旱涝保收面积25.73万
25、亩,占耕地总数的25.9%。6、劳动力2008年,我县农村有农户43.3万户、138.43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74.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3.8%。其中从事农业生产占44.2%万人,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其它劳动力和外出临时工占55.8%。2.2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2.1全县水资源量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5.61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径流29.94亿立方米,地下水3.72亿立方米(可用2亿立方米),过境水3.67亿立方米。我县位于盆地边缘山丘区,河流切割较深,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受降雨补给,且互相转换、补充,难以分割,河川径流基本包括了地下水。故我县实际水资源总量近似等于多
26、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9.94亿立方米(没计入利用过境水量)。2008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875立方米。耕地(148.04万亩)亩均占有水资源量2022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见表2.2。表2.2 水资源总量统计表控制区面积(km2)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现状P=50%P=75%P=95%3976.231.6429.0423.3516.471、水资源分布状况水资源量受径流的时空分布及年际变化影响。地表径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因而它的空间分布情况与降水的空间分布情况大体一致。我县径流量由南向北逐渐递增,按流域划分,其水资源分布状况见表1-1、1-2。按地貌划分,境内南部(井背斜为界)为三山夹两
27、河的平行岭谷区,最低海拔高程134米(镇与云阳县养鹿场交界处),最高海拔1304米(镇土城村九道拐),径流深由低处的500毫米抬升到高处的600毫米之间。受低山山脊地形影响,在铁峰山的东阳、背斜的鹿硐和杨柳关形成三个小暴雨区。北部属大巴山暴雨区,径流深随地势海拔高程的增高,由600毫米逐步抬升至1200毫米,在乡和秀才口附近形成闭合圈。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流域乡镇名单表2-1流域名称乡(镇)名称流域、流域、镇、镇、镇、镇、镇、镇、乡、乡、乡、乡、乡流域镇、镇、镇、镇、乡流域镇、乡、镇水资源分布状况表表2-2项 目流域名称流域面积(km2)径流特征不同代表年径流量(亿立方米)备注多年平均径流深(mm
28、)多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50%75%95%流域1598.964810.3610.668.095.66干流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94mm,主支充桃溪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40mm。流域1469.2962.414.1413.7111.027.78流域704.65934.184.053.262.33流域203.56171.261.220.980.70合 计3976.275329.9429.0423.3516.47地下水在我县的表现为有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碳盐岩夹碎屑岩裂隙溶洞水、碎屑岩层间承压水、红层承压水、基岩构造裂隙水、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等七个类型。总水量 3.72亿立方米,分布情况表
29、1-3。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统计表表2-3 单位:万立方米 类别名称碳配盐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溶洞水碎屑岩层间承压水红层承压水基岩构造裂隙水风化带网状裂隙水松散岩尖孔隙水合计流域799.10531.181324.011417.242594.952043.051547.8810257.41流域15968.09355.16610.46181.971275.631068.1119459.42流域2007.891207.901311.07215.88285.835082.59流域233.88874.211300.072408.16合计16767.192894.231934.473041.01
30、6055.862258.934201.8937153.582.2.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一、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可采量受社会经济和其他诸多因素影响而很难确定。我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采取了较为合理的计算方法。成果为:当P50%时,可开采境内地表水9.00亿立方米,过境水1.30亿立方米,地下水2.04亿立方米;当P75%时,可开采境内地表水8.41亿立方米,过境水1.24亿立方米,地下水2.04亿立方米;当P95%时,可开采境内地表水7.41亿立方米,过境水1.13亿立方米,地下水2.04亿立方米。二、农田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现状截止到2008年底,全县共有农田水利设施16808处,其中蓄水工
31、程14495处,提灌站143处,引水渠堰2170条。总可供水量23068.68万方。其中:中型水库2座、可供水量2958万方,小(一)水库18座、可供水量3015.8万方,小(二)水库114座、可供水量2841.65万方, 提灌站143座、提水能力1952.98万方,山平塘14361口、可供水量8933.78万方,引水堰引水能力3366.43万方。有效灌溉面积44.91万亩,占耕地总数的45.2%;有效灌溉面积中有旱涝保收面积25.73万亩,占耕地总数的25.9%。兴建饮水工程4539处,年供水1290万方,解决了35.3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占总饮水不安全人口的51.4 %。水利工程供水能力
32、现状统计表表2-4序号工程类别处数集雨面积(km2)多年平均来水(万立方米)蓄引提有效水量(万立方米)可供水量(万立方米)备 注小计其中:借水1中型279.716.84438.6197229582小(一)型18172.269.3910919.51694.153015.8清坪大堰按实际引水计水量,来水小于兴利库容,有一座水库3小(二)型11475.720.643928.61877.6252841.65来水小于兴利库容,有23座水库4山平塘143618933.783573.518933.78按兴利库容复蓄2.5次统计可供水量和来水量,未计算集雨面积5蓄水工程小计14495327.6646.8328
33、220.489117.28517749.236引水堰2781046.661046.661046.66按引水能力统计,多年平均来水和可供水量7江河提灌1431952.981952.981952.988其它(水堰)18922319.772319.772319.77合计16808327.6646.8333539.8914436.69523068.642.2.3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地处渝东北川东平行岭谷区到大巴山南麓的过渡地带,受太平洋、印度洋及西风环流和青藏高原气旋影响,由于县境内多元地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全县多年平均降水1375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306.6毫米,最小年降雨量542.4毫米;
34、年降雨量变幅在926.8毫米至1673.4毫米之间。降水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80%左右,其余7个月仅占全年的20%左右。根据我县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影响,我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县水资源可利用量少。2008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875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八成。二是骨干水利工程少。以小型水利工程蓄水为主,调蓄能力差,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全县已成水利工程可供水量2.31亿立方米,除满足城镇生活工业用水外,农业灌溉及农村人畜缺水1.44亿立方米。三是用水浪费严重。我县已成渠道绝大部分为沿山渠道,多数建于“边设计、边施工”的六七十年代,渠系存在着干、支、斗、农、毛不相配套成龙,以致于在供水
35、时节,农户从干渠或支渠直接引水入天然溪沟,再送水入田,普遍存在田与田之间串灌的现象。渠道输水损失一般在4570%之间,灌溉保证率相当低。四是农村生态环境较差。农村种植施用农药、化肥以及养殖业和农户生活的污物、污水排放,分散的乡镇(街道办)企业污水排放。我县水体主要受上述原因的污染,引起水质变化。年内在59月水量丰沛,水体尚能维持较好状态,其余月份水体纳污能力脆弱。五是水资源管理存在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的境况,主要表现在群众本位思想严重,没有水资源属国家所有的概念,造成不能充分合理地调配有限的水资源。2.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3.1全县土地资源总量全县土地总面积593.85万亩,由8个一级地类
36、,31个二级地类构成。分别为:耕地151.97万亩,园地28.76万亩,林地196.22万亩,牧草地22.92万亩,城镇村建设用地35.76万亩,交通用地10.34万亩,水域18.57万亩,未利用地131.49万亩(主要是坡地)。2.3.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截止目前,全县已利用农耕地99.32万亩(其中基本农田60.66万亩,一般农田38.66万亩),林业用地105.95万亩, 牧业用地22.92万亩,建设用地32.7万亩,产业用地0.9万亩,其它用地42.5万亩,三峡水库淹没耕地3.93万亩,未利用地93.82万亩。表2.3 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万亩合计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
37、产业用地自然风景保护其它用地小计其中基本农田一般农田331.9199.3260.6638.66105.9522.9232.710.927.6142.52.3.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一是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我县现有耕地151.97万亩,除去退耕还林42.02万亩和三峡水库淹没耕地3.93万亩后,人均占有耕地0.66亩。耕地后备资源甚少,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坡耕地比重大,优质耕地少。大量种植,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三是水资源总量29.9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875立方米。耕地(148.04万亩)亩均占有水资源量2022立方米。我县水
38、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四是缺乏骨干水利工程,抗御洪旱灾害能力低。全县共有农田水利设施16808处,其中蓄水工程14495处,提灌站143处,引水渠堰2170条。总蓄引提水能力23068.64万方。有效水量14436.69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4.91万亩,占耕地总数的45.2%;有效灌溉面积中有旱涝保收面积25.73万亩,占耕地总数的25.9%。兴建饮水工程4539处,年供水1290万方,解决了35.3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占总饮水不安全人口的51.4 %。五是我县已成渠道绝大部分为沿山渠道,多数建于“边设计、边施工”的六七十年代,渠系存在着干、支、斗、农、毛不相配套成龙,以致于在供水时节,农户
39、从干渠或支渠直接引水入天然溪沟,再送水入田,普遍存在田与田之间串灌的现象。渠道输水损失一般在4570%之间,灌溉保证率相当低。2.4水利基础设施现状截止到2008年底,全县共有农田水利设施16808处,其中蓄水工程14495处,提灌站143处,引水渠堰2170条。总可供水量23068.68万方。其中:中型水库2座、可供水量2958万方,小(一)水库18座、可供水量3015.8万方,小(二)水库114座、可供水量2841.65万方, 提灌站143座、提水能力1952.98万方,山平塘14361口、可供水量8933.78万方,引水堰引水能力3366.43万方。有效灌溉面积44.91万亩,占耕地总数
40、的45.2%;有效灌溉面积中有旱涝保收面积25.73万亩,占耕地总数的25.9%。多年来,我县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防御水旱灾害、保障全县粮食安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和可靠的水资源保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受资金、管理等因素制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欠帐太多,大部分工程老化,末级渠系更是功能衰竭,效益急剧下降;由于工程病险、淤积等原因,小型水源工程蓄水能力大幅度下降,受益面积减少,灌溉保证率下降。表2.4 水利基础设施现状统计表乡镇行政村灌排面积(亩)合计水源工程引水渠堰
41、灌排泵站灌排渠系(km)水库塘坝蓄水池(窖)数量(处)供水能力(万m)数量(处)供水能力(万m)数量(处)供水能力(万m)数量(处)供水能力(万m)数量(处)供水能力(万m)数量(处)其中灌溉泵站供水能力(万m)384574491001680823068.71 1348815.5 143618933.78 21703366.431431431953.0 190.04 小计5296083 70.02 230.7 7427.37 7 12 2.5项目发展策略根据我县农业规划和产业布局,结合现状的实际情况,我县水利事业的发展,一是通过调整用水结构、促进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建立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
42、用为中心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促进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采取全方位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办法,建立节水型用水模式和节水型经济发展与运行体系;三是坚持依法治水,以德治水 。积极推进水法规的建设工作,依法规范各项水事活动。要加大执法力度,用手段规范水事行为,依法调整和规范水利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逐步建立起适合县情,适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利政策法规体系。同时积极宣传,使公民了解治水的重要性,用道德约束人们,使之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四是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建设资金,加大水利投入 。要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水利投资政策,水利是公益性为主的事业,政府投入应当成
43、为主体。按照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办水利的方针,加大宣传,招商引资。鼓励股份合作办水利,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五是水利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各级政府从规划、政策和投资入手,及时研究、协调各部门与水利工程相关建设的宏观调控和指导,进一步明确县、乡镇(街道)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上的责权利结合的分级负责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管理方式,管好、用好、保护好水资源,通过强化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协调有效的水利运行机制,协调好人水关系,就一定能妥善解决合理需求和有效供给之间矛盾,实现水资源的供求平衡,保障我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建设的目标与任务是: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规划全县主要以现有水利设施为基础,以节水增效为中心,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防渗整治现有山塘、渠堰,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以“骨干水源工程为龙头,长藤结瓜,高水高灌,低水低灌”,形成干、支、斗、农、毛配套完整的灌区农田灌溉保证体系。20092010年计划改造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64.97公里,改造小型灌区末级渠系40.2公里,整治小型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