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财务理论2.doc

上传人:鬼** 文档编号:6528777 上传时间:2022-0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大财务理论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十大财务理论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大财务理论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大财务理论2.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十大财务理论一、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agency cost)最初是由简森(Jensen)和梅克林(Meckling)于1976年提出的。这一理论后来开展成为契约本钱理论(contracting costtheory)。契约本钱理论假定。企业由一系列契约所组成,包括资本的提供者(股东和债权人等)和资本的经营者(管理当局)、企业与供贷方、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员工等的契约关系。代理理论主要涉及企业资源的提供者与资源的使用者之间的契约关系。按照代理理论,经济资源的所有者是委托人:负责使用以及控制这些资源的经理人员是代理人。代理理论认为,当经理人员本身就是企业资源的所有者时,他们拥有企业全部的剩余索取权,

2、经理人员会努力地为他为自己而工作,这种环境下,就不存在什么代理问题。但是,当管理人员通过发行股票方式,从外部吸取新的经济资源,管理人员就有一种动机去提高在职消费,自我放松并降低工作强度。显然,如果企业的管理者是一个理性经济人。他的行为与原先自己拥有企业全部股权时将有显著的差异。如果企业不是通过发行股票、而是通过举债方式取得资本,也同样存在代理问题,只不过表现形式略有不同。这就形成了简森和梅克林的所说的代理问题。简森和梅克林将代理本钱区分为监督本钱、守约本钱和剩余损失。其中。监督本钱是指外部股东为了监督管理者的过度消费或自我放松(磨洋工)而消耗的支出;代理人为了取得外部股东信任而发生的自我约束支

3、出(如定期向委托人报告经营情况、聘请外部独立审计等),称为守约本钱;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导致的其它损失,就是剩余损失。 代理理论还认为,代理人拥有的信息比委托人多,并且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逆向影响委托人有效地监控代理人是否适当地为委托人的利益效劳。它还假定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理性的,他们将利用签订代理契约的过程,最大化各自的财富。而代理人出于自我寻利的动机,将会利用各种可能的时机,增加自己的财富。其中,一些行为可能会损害到所有者的利益。例如,为自己修建豪华办公室、购置高级轿车,去著名旅游区做与企业经营联系不大的商务旅行等。当在委托人(业主)和代理人(经理)之间的契约关系中,没有一方能以损害

4、他人的财富为代价来增加自己的财富,即到达“帕雷托最优化状态。或者说,在有效的市场环境中,那些被市场证明采用时机行为损害他人利益的人或集团,最终要承当其行为的后果。比方,一个信用等级不高的借款者将难以借到款项或必须以更高的本钱取得借款;一个声望不佳的经理。将很难在有效的经理市场上取得一个好的职位;在会计效劳市场上,一家被中注协或中国证监会通报批评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很短的时间内会丧失大量客户。为了保证在契约程序上最大化各自的利益,委托人和代理人都会发生契约本钱。为了降低代理人“磨洋工的风险。委托人将支付监督费用,如财务报表经过外部审计的本钱。另一方面,代理人也会发生守约本钱。例如,为了向委托人(业

5、主)证明他们有效、老实地履行了代理职责。经理需要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相应地就会发生内部审计费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让股东充分了解经理人员的行为,使股东对经理人员更加倍任,这可以帮助经理稳固他们在公司中的位置,从而维持他们现有的工资水平。西方的一些实证研究文献说明(转引自Adams,1991),委托人监督代理人的费用,表达在代理人所取得的工资薪水中。这些研究还说明,代理人出于自利的考虑,需要设置诸如内部审计之类的监督效劳,让委托人充分了解经理人员的努力程度,以降低委托人对管理报酬作出逆向调整的风险。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

6、承当的一种法律制度. 代理关系的主体包括代理人、被代理人本人和第三人相对人。代理人是代替被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的人;被代理人是代理人替自己实施法律行为的人;第三人是与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的人。二、早期的“MM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米勒的“MM理论,在财务理论界引起较大反响,在于它与传统财务理论的大相径庭。早期的“MM理论“无关论包括如下三个重要结论: 1、资本结构与资本本钱和公司价值无关。“MM理论认为,如果不考虑公司所得税和破产风险,且资本市场充分发育并有效运行,那么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资本总本钱和公司价值无关,或者说,公司资本结构的变动,不会影响公司加权平均的资金总本钱,也不会影响到公司的市场价值

7、,这是因为,尽管负债资金本钱低,但随着负债比率的上升,投资者会要求较高的收益率,因而公司的股权资金本钱也会上升,也就是说,由于负债增加所降低的资金本钱,会由于股权资金本钱的上升所抵销,更多的负债无助于降低资金总本钱。 2、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MM理论认为,对股票上市公司而言,在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资本向高收益公司自由地流动,最终会使不同资本结构的公司价值相等。例如A公司没有负债时,财务风险较低,投资收益率也较高,而B公司负债较多,财务风险较大,股价也较低,那么其股东可能出售其股票,转而购置A公司的股票,以追求较高的投资回报,这种追求高收益的资本流动短期内看会造成A公司股价上涨、B公司股

8、票下跌,但从长期来看,当投资者发现以较高的股价投资A公司的收益还不及投资B公司的收益时,情况却会相反,从而导致A公司股票价值下跌而B公司股票价格上升。因此,“MM理论认为,假设以股票市价总值来衡量公司价值,那么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 3、如果筹资决策与投资决策别离,那么公司的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MM理论认为,公司价值完全由公司资产的获利能力或投资组合决定,股息与保存盈余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影响公司价值,因为股息支付虽能暂时提高股票市价,但公司必须为此而扩大筹资,这样会使企业资金本钱提高和财务风险上升,从而引起公司股价下跌,两者将会相互抵销。因此,米勒认为,股息政策仅能反映目前收入与未

9、来期望收入的关系,其本身并不能决定股票市价或公司价值,这一论断与传统财务理论也是大相径庭的。 “MM理论的前提是完善的资本市场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然而现实中不存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且还有许多阻碍资本流动的因素,尤其是所得税对各个公司而言都是存在的,因此,米勒等人后来又对“MM理论进行了一定的修正,他们认为:考虑所得税因素后,尽管股权资金本钱会随负债比率的提高而上升,但上升速度却会慢于负债比率的提高,因此,修正后的“MM理论认为,在考虑所得税后,公司使用的负债越高,其加权平均本钱就越低,公司收益乃至价值就越高,这就是修正后的“MM理论,又称资本结构与资本本钱、公司价值的相关论简称“

10、相关论。 按照修正后的“MM理论,公司的最正确资本结构是100的负债,但这种情形在现代社会显然不合理,因此,后来有些学者引入市场均衡理论和代理本钱、财务桔据本钱因偿债能力缺乏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等因素,对“MM理论进一步加以完善。首先是斯蒂格利兹Stiglitz等人将市场均衡理论Market Equilibrium引入资本结构研究,他们认为,提高公司负债比率,会使公司财务风险上升,破产风险加大,从而迫使公司不选择最大负债率100的筹资方案而选择次优筹资方案;另一方面,随着公司负债比率的上升,债权人因承受更大的风险而要求更高的利率回报,从而导致负债本钱上升,筹资难度加大,这样也会限制公司过度负

11、债。在此之后,又有一些学者将代理本钱、财务拮据本钱等理论引入资本结构研究,结论是:当公司负债比率到达某一界限之前如50,举债的减税收益将大大超过股权资金本钱上升的损失,随着负债比率的升高,举债的减税收益与股权资金本钱的增加将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超过此点后,财务桔据本钱和代理本钱会上升,在到达另一个峰值时如80,举债减税的边际收益正好被负债提高的损失包括股本本钱、财务桔据本钱、代理本钱的提高所抵销,超过此峰值后,负债提高的损失将超过举债的减税收益。因此,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相关,但也不是负债越高越好,从而使资本结构理论更趋完善。三、“在手之鸟理论在手之鸟理论是根据对投资者心理状态的分析而提出的。他

12、们认为,由于投资者对风险有天生的反感,并且认为风险将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因而在他们心目中,认为通过保存盈余再投资而获得的资本利得的不确定性要高于股利支付的不确定性,从而股利的增加是现实的,至关重要的。实际能拿到手的股利,同增加留存收益后再投资得到的未来收益相比,后者的风险性大得多。所以,投资者宁愿目前收到较少的股利,也不愿等到将来再收回不确定的较大的股利或获得较高的股票出售价格。而投资者的上述思想又会产生下述结果:公司如果保存利润用于再投资,那么未来的收益必须按正常的市场回报率和风险溢价之和进行贴现,也就是说,投资者不仅要求获得市场水平的投资回报,而且还要求公司为他们承当的风险支付报酬。否那么,

13、在同样价值的现金股利与资本增值之间,投资者将选择前者。也就是说,在股票预期报酬率的公式ks=D1/p0+g中,由于预期股利收益率D1/p0的风险小于其成长率g,所以,在投资者心目中,一元钱现金股利的价值超过了一元钱资本增值的价值。这一观点也因此被形象地概括为“在手之鸟理论。 在手之鸟理论强调了股利发放的重要性,认为“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是由股利重要论开展而来的。戈登与林特纳根据对投资者心理状态的分析而提出的。他们认为投资者对风险有天生的反感,并且认为风险将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实际能拿到手的股利,同增加留存收益后再投资得到的未来收益相比,后者的风险性大得多。因而在他们心目中,认为通过保存盈余再投

14、资而获得的资本利得的不确定性要高于股利支付的不确定性,从而股利的增加是现实的,至关重要的。所以,投资者宁愿目前收到较少的股利,也不愿等到将来再收回不确定的较大的股利或获得较高的股票出售价格。这种理论反映了传统的股利政策,为股利政策的多元化开展奠定了理论根底。 在手之鸟理论是股利理论的一种定性描述,是实务界普遍持有的观点,但是这一理论无法确切地描述股利是如何影响股价的。 四、信息与信号理论信息与信号理论Information and Signaling TheoryDesai和Kim (1983,1988)认为,收购活动会散布关于目标企业股票被低估的信息并且促使市场对这些股票进行重新估价。价值被

15、低估的企业常常成为收购的目标,在并购公告日市场会调整原先偏低的估计,从而导致累计超额收益显著大于零。 企业并购传递给市场参与者一定的信息或信号,说明目标企业的未来价值可能提高,从而促使市场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或鼓励目标企业的管理层贯彻更有效的竞争战略。 因兼并收购行为发生的信息将推动资本市场对公司的市场价值重新作出评估。其一是目标公司在得到并购的信息后,努力致力于管理效率和经营业绩的提高,从而增加公司的市场价值,其二是在目标公司无所行动的情况下,市场本身从并购的信息中得到该公司市场价值被低估的信息,即使并购活动并未最终取得成功,市场将会重新评估该公司,从而使该公司的股价上涨。 1.股票

16、收购传递了目标企业被低估的信息,就目标企业而言,并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就会有市值重估的产生,即“待价而沽。 2.收购要约的公布或关于收购的谈判将传达某种信息,告知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应从事更有效率的管理活动。 信息与信号理论的类型 信息与信号理论力图解释为什么无论收购成功与否,目标企业的股票价值在要约收购中总要被永久性地提高。这一理论可分为两种: 1信息理论。 信息理论认为新的信息是作为要约收购的结果而产生的,且重新估价是永久性的,该信息假说可以区分两种形式:一种认为收购活动会散布关于目标企业股票被低估的信息并且促使市场对这些股票进行重新估价,目标企业和其他各方不用采取特别的行动来促进价值的重估,即

17、所谓的“坐在金矿上 的解释。该假说的另一种形式是认为要约会将信息传递给目标企业的管理者,从而鼓励其依靠自身的力量贯彻更有效的战略,即所谓的“背后鞭策的解释,要收购要约之外不需要任何外部动力来促进价值的重新高估。 2信号理论。 信息理论的一个重要变形是信号理论,信号理论说明特别的行动会传达其他形式的重要信息,信号的发布可以以多种方式包含在并购活动中,公司收到收购要约这一事实可能会传递给市场这样的信息:该公司拥有迄今为止尚未被认识到的额外的价值,或者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将会增长。当一个主并企业用普通股来购置其他企业时,可能被目标企业或其他各方视作是主并企业的普通股价值被高估的信号,而当商业企业重新购

18、回他们的股票时,市场又会将其视为这样一种信号:管理层有其自身企业股票价值被低估的信息,且该企业将会获得有利的新的成长时机。 五、市场效率理论 效率市场假说是指证券市场的效率性,又称为有效率资本市场假说。所谓证券市场的效率,是指证券价格对影响价格变化的信息的反映程度。证券价格对有关信息的反映速度越快,越全面,证券市场就越有效率。 根据证券价格对不同信息的反映情况,可以将证券市场的效率程度分为三等,即弱有效率weak-form,次强有效率semi-strong form和强有效率strong form,分别称为弱有效率市场、次强有效率市场和强有效率市场。 一弱有效率市场 在弱有效率市场上,证券价格

19、已完全反映了所有的历史信息主要是指价格变化的历史信息,证券价格的未来走向与其历史变化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服从随机游走理论、在弱有效率市场上,投资者无法依靠对证券价格变化的历史趋势的分析这种分析主要表现为对证券价格变化的技术分析所发现的所谓证券价格变化规律来始终如一地获取超额利润。对弱有效率市场假说的大量实验检验说明,扣除交易本钱后,市场根本上是弱有效率的。 二次强有效率市场 次强有效率市场的效率程度要高于弱有效率市场,在次强有效率市场上,证券价格不但完全反映了所有历史信息,而且完全反映了所有公开发表的信息。在次强有效率市场上,各种信息一经公布,证券价格将迅速调整到其应有的水平上,使得任何利用这些

20、公开信息对证券价格的未来走势所做的预测对投资者失去指导意义,从而使投资者无法利用对所有公开发表的信息的分析主要是指对证券价格变化的根底分析来始终如一地获取超额利润。 三强有效率市场 强有效率市场是指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与价格变化有关的信息,而不管这些信息是否已公开发布。强有效率市场是对市场效率的最严格假设,它要求投资者不仅不能利用所有公开发表的信息历史的或现实的,而且不能利用内幕信息来始终如一地在证券市场上牟取超额利润。 效率市场理论依赖于一个完美的资讯环境,其间一切资讯能够立即被市场消化,从而使公司价值得到真实的反映。本质上,没有人在资讯方面掌握优势,因为理论上所有投资者可以在同一时间获得

21、同样的资料。于是,试图击败市场的努力就几乎等同于徒劳。 在这种象牙塔理论的武装下,伯格(John Bogle)创立了他的指数基金-先锋基金公司(Vanguard Funds)。伯格认为,既然不能击败市场,那么唯一合理的行动就是持有一篮子追踪市场的股票。这样的投资组合更容易管理,因此相比积极管理型基金更具本钱优势。 六、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詹森1986提出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也称为自由现金流量的代理本钱理论,即融资结构会通过约束自由现金流量,减少经理人员可用于相机处理的现金流量,降低经理人员的控制权,对企业代理问题产生积极影响,并影响企业的价值。 代理本钱理论。委托代理关系的实质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22、和契约的不完备,以致委托人不得不对代理人的行为后果承当风险。代理本钱理论的目的是分析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鼓励问题。代理本钱理论的创始人詹森和麦克林认为,企业资本结构会影响管理者的工作努力程度和其他行为选择,从而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收入和企业市场价值。债务作为一种担保机制能够对管理者起到更强的鼓励作用,因为这种机制能够使经理们努力工作以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从而降低代理本钱。 财务危机和破产本钱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随着债务的上升,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在增加。因此,企业的资本结构应当是在负债价值和债务上升带来的财务危机本钱之间的平衡。詹森认为,在企业的融资结构中适度地引入负债,可

23、以利用债务的破产机制、严厉的债务条款以及市场监管来控制管理者利用自由现金流量从事投资缺乏或者投资过度的行为。 控制权理论。哈里斯和雷斯夫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别创立模型,说明管理者在通常情况下是不会从股东的最大利益出发的,必须对他们进行监督。债务作为一种监督和惩戒工具,一方面使股东具有法律上的权利来要求管理者提供有关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使企业必须支付固定的利息,降低管理者的“控租空间。詹森指出,债务的这种控制功能能对管理者和企业组织产生良好的作用,对于产生大量自由现金流量、具有低增长前景的企业或行业尤为重要。 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石油行业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败的转折,这是

24、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最直接的背景。美国石油行业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出现繁荣景象,利用积累的大量现金进行了广泛的投资活动,然而由于管理者的自私动机,直接导致了19751985年间投资工程的大量失败,股价也持续下跌。詹森认为,在企业产生大量自由现金流量时,管理者会更倾向于浪费行为和不明智的使用自由现金流量,进而导致投资边际效率降低,因此应该利用负债来降低代理本钱。此后,国外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理论理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其结果也都证明了这一理论。 七、风险中性定价理论 风险中性理论又称风险中性定价方法 Risk Neutral Pricing Theory 表达了资本市场中的这样的一个结论:即在

25、市场不存在任何套利可能性的条件下,如果衍生证券的价格依然依赖于可交易的根底证券,那么这个衍生证券的价格是与投资者的风险态度无关的。这个结论在数学上表现为衍生证券定价的微分方程中并不包含有受投资者风险态度的变量,尤其是期望收益率。 风险中性价原理是约翰考克斯(John Carrington Cox)和斯蒂芬罗斯Stephen A. Ross于1976年推导期权定价公式时建立的。由于这种定价原理与投资者的风险制度无关,从而推广到对任何衍生证券都适用,所以在以后的衍生证券的定价推导中,都接受了这样的前提条件,就是所有投资者都是风险中性的,或者是在一个风险中性的经济环境中决定价格,并且这个价格的决定,

26、又是适用于任何一种风险志度的投资者。 关于这个原理,有着一些不同的解释,从而更清淅了衍生证券定价的分析过程。首先,在风险中性的经济环境中,投资者并不要求任何的风险补偿或风险报酬,所以根底证券与衍生证券的期望收益率都恰好等于无风险利率;其次,正由于不存在任何的风险补偿或风险报酬,市场的贴现率也恰好等于无风险利率,所以根底证券或衍生证券的任何盈亏经无风险利率的贴现就是它们的现值;最后,利用无风险利率贴现的风险中性定价过程是鞅Martingle。或者现值的风险中性定价方法是鞅定价方法。 八、 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的奠基人是美国经济学家海默(SHy

27、mer)。1960年,“垄断优势最初由他在其博士论文?国内公司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首先提出,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行为,后经其导师金德尔伯格(C.Kindleberger)及其凯夫斯(R ZCaves)等学者补充和开展,成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最早的、最有影响的独立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垄断优势理论的前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利可图的必要条件,是这些企业应具备东道国企业所没有的垄断优势;而跨国企业的垄断优势,又源于市场的不完全性。 1不完全竞争导致不完全市场,不完全市场导致国际直接投资。 海默和金德尔伯格提出并开展了“结构性市场非完美性理论(Structural

28、Market Imperfection),不完全竞争问题,表现为四个方面: 商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要素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规模经济所造成的不完全竞争; 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所造成的不完全竞争。 2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二)垄断优势理论的优势要素分析根据凯夫斯的分类,这些静态优势要素主要由两局部组成: 1知识资产优势 技术优势; 资金优势; 组织管理优势; 原材料优势。 2规模经济优势 (三)垄断优势理论的奉献与局限性理论奉献 1理论奉献 1提出了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思路; 2提出了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区别; 3主张从不完全竞争出发来研究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4把资本国际流动研

29、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为其他理论的开展提供了根底。 2理论局限性 1缺乏动态分析; 2该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拥有独占技术优势的企业一定要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通过出口或技术许可证的转让来获取利益; 3该理沦虽然对西方兴旺国家的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及兴旺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现象作了很好的理论阐述,但它无法解释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日益增多的兴旺国家的许多并无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及开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4垄断优势理论也不能解释物质生产部门跨国投资的地理布局。 九、内部化理论 (一)内部化理论的由来及其含义 所谓市场内部化,是指由于市场不完全,跨国公司为了其自身利益,以克服外部市场的某

30、些失效,以及由于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本钱的增加,而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将本来应在外部市场交易的业务转变为在公司所属企业之间进行,并形成一个内部市场。也就是说,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和一体化经营,采用行政管理方式将外部市场内部化。 (二)市场内部化理论的根本假设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经营目标不变; 当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促使厂商对外投资建立企业间的内部市场,以替代外部市场; 企业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就形成了跨国公司。 (三)市场内部化的动因和实现条件 1市场内部化的动因 防止技术优势的流失; 特种产品交易的需要; 对规模经济的追求; 利

31、用内部转移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躲避外汇管制、逃税等目的。 2市场内部化条件 从内部化的本钱来看,它主要包括: 通讯本钱;管理本钱;国际风险本钱;规模经济损失本钱 (四)内部化理论的奉献与局限性 1内部化理论奉献 1优势理论不同的研究思路,提供了另外一个理论框架并能解释较大范围的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2内部化理论分析具有动态性,更接近实际。 3内部化理论研究和解释了跨国公司的扩展行为,不仅较好地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跨国公司的迅速增加与扩展,以及兴旺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行为,而且成为全球跨国公司进一步开展的理论依据。它被称为跨国公司的综合理论之核心理论。 2理论局限性 1内部化理论与垄

32、断优势论分析问题的角度是一致的,都是从跨国企业的主观方面来寻找其对外投资的动因和根底。内部化的决策过程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特点,无视了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市场结构、竞争力量的影响等。因而对于交易内部化为什么一定会跨国界而不在国内实行,仍缺乏有力的说明。 2在对跨国公司的对外拓展解释方面,也只能解释纵向一体化的跨国扩展,而对横向一体化、无关多样化的跨国扩展行为那么解释不了,可见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十、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维农(R. Vernoon)从动态角度,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直接投资理论。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跨

33、国公司建立在长期性技术优势根底上的对外直接投资经历的过程有以下三个阶段: 1产品的创新阶段 具有影响的是高知识的研究与开发技能和潜在高收入的市场条件。维农认为美国最具有这些条件。 2产品的成熟阶段 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大,但产品尚没有实行标准化生产,因而追求产品的异质化仍然是投资者防止直接价格竞争的一个途径。 3产品的标准化阶段 进入标准化阶段,意味着企业拥有的专利保护期已经期满,企业拥有的技术诀窍也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进入标准化阶段,市场上充满着类似的替代产品,竞争加剧,而竞争的核心是本钱问题。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开展 在维农的产品周期三阶段模型根底上,美国学者约翰逊那么进一步分析和考察了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各种区位因素,认为它们是构成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劳动本钱; 市场需求; 贸易壁垒; 政府政策。 (三)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从应用范围来讲,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不能解释非代替出口的工业领域方面投资比例增加的现象,也不能说明今后对外投资的开展趋势。该理论没能解释清楚开展中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现象。此外,该理论对于初次进行跨国投资,而且主要涉及最终产品市场的企业较适用,对于已经建立国际生产和销售体系的跨国公司的投资,它并不能作出有力的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