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热处理原理及工艺电子教案.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5283327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8.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热处理原理及工艺电子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材料热处理原理及工艺电子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热处理原理及工艺电子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热处理原理及工艺电子教案.ppt(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材料热处理原理及工艺9.1 固态相变总论固态相变总论9.1.1 固态相变分类固态相变分类1.按热力学分类按热力学分类 根据相变点的吉布斯自由焓函数的导函数的连续情况可将根据相变点的吉布斯自由焓函数的导函数的连续情况可将固态相变分为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固态相变分为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一级相变:一级相变:相变过程中新旧两相自由焓相等,但自由焓的一阶相变过程中新旧两相自由焓相等,但自由焓的一阶偏导数不等,这种相变称为一级相变。偏导数不等,这种相变称为一级相变。二级相变:二级相变:相变过程中新旧两相自由焓相等,自由焓的一阶偏相变过程中新旧两相自由焓相等,自由焓的一阶偏导数也相等,但自由焓的二阶偏导数不

2、等,这种相变称为二级导数也相等,但自由焓的二阶偏导数不等,这种相变称为二级相变。相变。一级相变时,有潜热的变化和体积的突变。大多数固态相一级相变时,有潜热的变化和体积的突变。大多数固态相变属于一级相变。变属于一级相变。二级相变时,无潜热和体积的变化,但热容、压缩系数和二级相变时,无潜热和体积的变化,但热容、压缩系数和膨胀系数要发生突变。磁性转变、超导态转变及一部分有序膨胀系数要发生突变。磁性转变、超导态转变及一部分有序无序转变为二级相变。无序转变为二级相变。一级相变符合相区接触法则,相邻相区的相数差一。对于一级相变符合相区接触法则,相邻相区的相数差一。对于二元相图通常两个单相区之间含有这两个相

3、组成的两相区。对二元相图通常两个单相区之间含有这两个相组成的两相区。对于二级相变,两个单相区仅以一条线分割。于二级相变,两个单相区仅以一条线分割。n级相变级相变:相变过程中新旧两相自由焓的第(:相变过程中新旧两相自由焓的第(n-1)偏导数相等,)偏导数相等,而其而其n阶偏导数不相等。阶偏导数不相等。2.按结构变化分类按结构变化分类按发生相变时新相与母相在晶体结构上的差异,可以将相按发生相变时新相与母相在晶体结构上的差异,可以将相变分为变分为重构型相变重构型相变和和位移型相变位移型相变。重重构构型型相相变变伴伴随随化化学学键键的的破破坏坏,新新键键的的形形成成,原原子子重重新新排排列列,新新相相

4、和和母母相相在在晶晶体体学学上上没没有有明明确确的的位位向向关关系系。所所需要克服较高的能垒,相变潜热很大,相变进行缓慢。需要克服较高的能垒,相变潜热很大,相变进行缓慢。高高温温型型石石英英高高温温磷磷石石英英,高高温温磷磷石石英英高高温温方方石石英英,脱脱溶分解,共析转变溶分解,共析转变 位位移移型型相相变变不不需需要要破破坏坏化化学学键键或或改改变变其其基基本本结结构构,相相变变时时所所发发生生的的原原子子位位移移很很小小,新新相相和和母母相相之之间间存存在在一一定定的的晶晶体体学学位位向向关关系系。所所需需要要克克服服的的能能垒垒很很低低,相相变变潜潜热热也也很很小,转变速度非常迅速。小

5、,转变速度非常迅速。低低温温型型石石英英高高温温型型石石英英,SrTiO4发发生生的的立立方方四四方方转转变,马氏体相变变,马氏体相变 3.按相变方式分类按相变方式分类 相变过程要经历涨落,根据涨落发生的范围与程度的相变过程要经历涨落,根据涨落发生的范围与程度的不同,不同,Gibbs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形核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形核长大型相变,另长大型相变,另一类是连续型相变。一类是连续型相变。形核形核长大型相变:长大型相变: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原子相当激烈的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原子相当激烈的重排,生成了新相的核心,新相与母相之间产生了相界,靠重排,生成了新相的核心,新相与母相之间产生了相界,靠

6、不断的生核和晶核的长大实现相转变叫形核不断的生核和晶核的长大实现相转变叫形核长大型相变。长大型相变。脱溶分解、共析转变等脱溶分解、共析转变等连续型相变:连续型相变:若在很大范围内原子发生轻微的重排,相变的若在很大范围内原子发生轻微的重排,相变的起始状态和最终状态之间存在一系列连续状态,不需形核,起始状态和最终状态之间存在一系列连续状态,不需形核,靠连线涨落形成新相,这种相变为连续型相变。靠连线涨落形成新相,这种相变为连续型相变。调幅分解调幅分解 按相变时是否获得符合状态图的平衡组织可将固态相变分按相变时是否获得符合状态图的平衡组织可将固态相变分为平衡转变和非平衡转变;为平衡转变和非平衡转变;根

7、据相变过程中有无原子的扩散可以将固态相变分为扩散根据相变过程中有无原子的扩散可以将固态相变分为扩散相变、半扩散相变和非扩散型相变。相变、半扩散相变和非扩散型相变。按形核方式可将固态相变分为扩散形核和无扩散形核相变。按形核方式可将固态相变分为扩散形核和无扩散形核相变。从相变的动力学机制出发,可以将相变分为均匀转变和非从相变的动力学机制出发,可以将相变分为均匀转变和非均匀转变。均匀转变。第一节第一节 热处理基本概念热处理基本概念 一、热处理一、热处理 所谓钢的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进所谓钢的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基本过程,以改变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基本过程,以改变钢的内部

8、组织结构,从而获得秘需性能的一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获得秘需性能的一种的加工工艺。种的加工工艺。二、热处理工艺分类三、钢的临界温度三、钢的临界温度 第二节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钢在加热时的转变一、奥氏体的形成过程一、奥氏体的形成过程(一)(一)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奥氏体晶核的形成(二)(二)奥氏体晶核的长大奥氏体晶核的长大 (三)(三)残余奥氏体的溶解残余奥氏体的溶解(四)(四)奥氏体的均匀化奥氏体的均匀化二、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二、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一)温度的影响(一)温度的影响(二)钢的成份的影响(二)钢的成份的影响(三)(三)原始组织的影响原始组织的影响 (二)奥氏体晶粒长大及

9、其影响因素(二)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影响因素奥氏体化温度越高,晶粒长大越明显。奥氏体化温度越高,晶粒长大越明显。钢中奥氏体含碳量的增加,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钢中奥氏体含碳量的增加,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也增大。也增大。钢中加入合金元素,也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一般钢中加入合金元素,也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一般认为,凡是能形成稳定碳化合物的元素(如钛、认为,凡是能形成稳定碳化合物的元素(如钛、钒、钽、铌、锆、钨、钼、铬),形成不溶于奥钒、钽、铌、锆、钨、钼、铬),形成不溶于奥氏体的氧化物及氮化物的元素(如铝),促进石氏体的氧化物及氮化物的元素(如铝),促进石墨化的元素(如硅、镍、钴),以及在结构上自墨化

10、的元素(如硅、镍、钴),以及在结构上自由存在的元素(如铜),都会阻碍奥氏体晶粒长由存在的元素(如铜),都会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而锰、磷则有加速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大。而锰、磷则有加速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第三节第三节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及性能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及性能一、珠光体类型组织转变一、珠光体类型组织转变 (一)珠光体组织形态与性能(一)珠光体组织形态与性能 片状珠光体组织中,一对铁素体与渗碳体片的总厚度,称为珠光片状珠光体组织中,一对铁素体与渗碳体片的总厚度,称为珠光体片间距。珠光体中层片状的渗碳体,经适当的退火处理后,可呈球体片间距。珠光体中层片状的渗碳体,经适当的退火处理后,可呈球

11、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称为球状(或粒状珠光体),见图所示。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称为球状(或粒状珠光体),见图所示。根据片间距的大小不同,珠光体类型的组织又可细分为:根据片间距的大小不同,珠光体类型的组织又可细分为:1、珠光体、珠光体 形成温度为形成温度为A1650,片间距大约为,片间距大约为150400nm之间,一般在之间,一般在500倍以下的光学显微镜下才可倍以下的光学显微镜下才可分辨,用符号分辨,用符号“P”表示。表示。v 2、索氏体、索氏体 形成温度为形成温度为650600,片间距大约为,片间距大约为80150nm之间,一般在之间,一般在8001000倍的光学显微镜下才倍的光学显微镜下

12、才可分辨,用符号可分辨,用符号“S”表示。表示。v 3、托氏体、托氏体 形成温度为形成温度为600550,片间距大约为,片间距大约为3080nm之间,在光学显微镜下根本不能辨其层状特征,之间,在光学显微镜下根本不能辨其层状特征,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分辨,用符号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分辨,用符号“T”表示。表示。珠光体类型组织的力学性能与其片间距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珠光体类型组织的力学性能与其片间距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图为共析钢珠光体的片间距与力学性能间的关系。系。图为共析钢珠光体的片间距与力学性能间的关系。(二)珠光体类型组织的转变过程(二)珠光体类型组织的转变过程 珠光体类型组织的转变是一

13、种扩散型转变,即铁原子和碳原子均珠光体类型组织的转变是一种扩散型转变,即铁原子和碳原子均进行扩散;另外是晶格的重构,由面心立方的奥氏体转变为体心立方进行扩散;另外是晶格的重构,由面心立方的奥氏体转变为体心立方的铁素体和复杂的晶格的渗碳体。其转变也是一个形核和核长大的过的铁素体和复杂的晶格的渗碳体。其转变也是一个形核和核长大的过程。程。二、贝氏体类型组织转变二、贝氏体类型组织转变 (一)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性能(一)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性能 过冷奥氏体在过冷奥氏体在550Ms(马氏体转(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温度范围内,将转变为贝氏变开始温度)温度范围内,将转变为贝氏体类型组织,贝氏体用符号体类型组织

14、,贝氏体用符号“B”表示,最表示,最常见的贝氏体组织形态为上贝氏体常见的贝氏体组织形态为上贝氏体B上上和下和下贝氏体贝氏体B下下。1、上贝氏体、上贝氏体 a)b)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 800 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 290000 2、下贝氏体、下贝氏体 a)b)光学显微镜下的形貌 800 电子显微镜下的形貌 290000(二)贝氏体类型转变过程(二)贝氏体类型转变过程 发生贝氏体类型组织转变时,首先在发生贝氏体类型组织转变时,首先在过冷奥氏体中的贫碳区形成铁素体晶核,过冷奥氏体中的贫碳区形成铁素体晶核,其含碳量低于奥氏体的平均含碳量,但仍其含碳量低于奥氏体的平均含碳量,但仍高于铁素体的平均含碳量,是

15、过饱和铁素高于铁素体的平均含碳量,是过饱和铁素体。体。当温度较高(当温度较高(550350)时,条状或片状铁素体从)时,条状或片状铁素体从奥氏体晶界开始向晶内以同样方向平行生长。随着铁素体奥氏体晶界开始向晶内以同样方向平行生长。随着铁素体的伸长和变宽,其中的碳原子向条间的奥氏体中富集,最的伸长和变宽,其中的碳原子向条间的奥氏体中富集,最后在铁素体条之间析出渗碳体短棒,奥氏体消失,形成上后在铁素体条之间析出渗碳体短棒,奥氏体消失,形成上贝氏体组织。贝氏体组织。当温度较低(当温度较低(350Ms)时,碳原子扩散能力低,铁)时,碳原子扩散能力低,铁素体在奥氏体的晶界或晶内的某些晶面上长成针状,尽管素

16、体在奥氏体的晶界或晶内的某些晶面上长成针状,尽管最初形成最初形成 的铁素体固溶碳原子较多,但碳原子核的迁移不的铁素体固溶碳原子较多,但碳原子核的迁移不能逾越铁素体片的范围,只有在铁素体内一定的晶面上以能逾越铁素体片的范围,只有在铁素体内一定的晶面上以断续碳化物小片的形式析出,从而形成下贝氏体组织。断续碳化物小片的形式析出,从而形成下贝氏体组织。三、马氏体类型组织转变三、马氏体类型组织转变(一)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一)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马氏体是碳在马氏体是碳在-Fe-Fe中过饱和固溶体,用符号中过饱和固溶体,用符号“M”“M”表示表示,马氏体马氏体具有体心正方晶格(具有体心正方晶格(a=bca=b

17、c)。)。当发生马氏体组织转变时,奥氏体中当发生马氏体组织转变时,奥氏体中的碳全部保留在马氏体中,轴比的碳全部保留在马氏体中,轴比c/a称为马氏体的正方度,马氏体含称为马氏体的正方度,马氏体含碳量越高,其正方度越大,正方畸变也越严重。当碳量越高,其正方度越大,正方畸变也越严重。当c0.25%时,马时,马氏体正方度为氏体正方度为1,此时马氏体具有体心立方晶格。,此时马氏体具有体心立方晶格。(二)马氏体的组织形态特点(二)马氏体的组织形态特点 马氏体形态一类是板条状马氏体,另一类是片状马氏体形态。随马氏体形态一类是板条状马氏体,另一类是片状马氏体形态。随着钢中高温奥氏体含碳量的增加,淬火后组织中板

18、条状马氏体逐渐减着钢中高温奥氏体含碳量的增加,淬火后组织中板条状马氏体逐渐减少,而片状马氏体逐渐增多,当奥氏体少,而片状马氏体逐渐增多,当奥氏体c1.0%的钢淬火后,组织的钢淬火后,组织中马氏体形态几乎完全是片状的,当奥氏体中马氏体形态几乎完全是片状的,当奥氏体c0.3%时,淬火组织时,淬火组织中马氏体的形态几乎全是板条状的,当奥氏体中的中马氏体的形态几乎全是板条状的,当奥氏体中的c在在0.3%1.0%时,淬火组织中马氏体的形态是两者都有的。时,淬火组织中马氏体的形态是两者都有的。共析碳钢1100淬火后马氏体组400片状马氏体在一个成份均匀的奥氏体晶粒内,冷至稍低于在一个成份均匀的奥氏体晶粒内

19、,冷至稍低于MsMs点时,点时,先形成先形成 的第一片马氏体将贯穿整个奥氏体晶粒而将晶粒分割为两半,的第一片马氏体将贯穿整个奥氏体晶粒而将晶粒分割为两半,使以后形成的马氏体大小受到限制。因此,片状马氏体的大小不一,使以后形成的马氏体大小受到限制。因此,片状马氏体的大小不一,愈是后形成的马氏体片愈小,片的大小几乎完全取决于奥氏体的晶粒愈是后形成的马氏体片愈小,片的大小几乎完全取决于奥氏体的晶粒大小。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片状马氏体内的亚结构主要是孪大小。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片状马氏体内的亚结构主要是孪晶,因此又叫孪晶型马氏体。晶,因此又叫孪晶型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是低、中碳

20、钢形成是低、中碳钢形成 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板条状马氏体的显微组织是由许多成群的板条组成,故称为板条织。板条状马氏体的显微组织是由许多成群的板条组成,故称为板条状马氏体。这种马氏体是由若干个板条群组成的,每个板条群是由若状马氏体。这种马氏体是由若干个板条群组成的,每个板条群是由若干个尺寸大致相同的板条组成。这些板条呈大致平等且方向一定的排干个尺寸大致相同的板条组成。这些板条呈大致平等且方向一定的排列,板条群之间具有较大的位向差。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板条状马氏列,板条群之间具有较大的位向差。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板条状马氏体内的亚结构主要是高密度的位错,因而又称为位错马氏体。体

21、内的亚结构主要是高密度的位错,因而又称为位错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 300(三)马氏体的力学性能(三)马氏体的力学性能高碳片状马氏体的韧性和塑性均很差,脆性很大,其高碳片状马氏体的韧性和塑性均很差,脆性很大,其主要原因是:主要原因是:碳在马氏体中过饱和程度大,其正碳在马氏体中过饱和程度大,其正方度远大于方度远大于1,晶格畸变严重残余应力大;,晶格畸变严重残余应力大;片状马片状马氏体内的亚结构主要是孪晶。低碳板条状马氏体的氏体内的亚结构主要是孪晶。低碳板条状马氏体的韧性和塑性相当好,其主要原因是:韧性和塑性相当好,其主要原因是:碳在马氏体碳在马氏体中过饱和程度小,其正方度中过饱和程度小,其正方度1

22、,晶格畸,晶格畸 变轻微,残变轻微,残余应力小;余应力小;板条状马氏体内的亚结构主要是位错。板条状马氏体内的亚结构主要是位错。(四)马氏体组织转变的特点(四)马氏体组织转变的特点1、无扩散性、无扩散性2、切变共格性、切变共格性3、不断降温的条件下形成、不断降温的条件下形成4、高速长大、高速长大5、马氏体转变的不完全性、马氏体转变的不完全性6、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的异同点第四节第四节 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图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图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图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图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依据曲线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依据曲线的形状像字母

23、的形状像字母“C”称为过冷奥氏体等温转称为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变C曲线,简称曲线,简称C曲线;因为它综合了温度、曲线;因为它综合了温度、时间、转变的变化,也称为时间、转变的变化,也称为TTT曲线。曲线。(一)共析碳钢(一)共析碳钢C曲线的建立曲线的建立 测定等温转变图,可以采用金相法、膨胀测定等温转变图,可以采用金相法、膨胀法、磁性法、电阻法和热分析法等。所有这些法、磁性法、电阻法和热分析法等。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利用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方法都是利用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或物理性能发生变化或物理性能发生变化 进行测定的。进行测定的。在不同过冷度下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曲在不同过冷度下奥氏

24、体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图中转变温度线。图中转变温度t1t2t3t4t5t6。由图中。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开始时转变速度随着转变温度曲线可以看出,开始时转变速度随着转变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但当转变温度低于的降低而逐渐增大,但当转变温度低于t4以后,以后,转变转变 速度速度 又逐渐减小,若将曲线的转变开始时又逐渐减小,若将曲线的转变开始时间(图中的各间(图中的各a点)和终了时间(图中点)和终了时间(图中b点),点),标记到一个以转变标记到一个以转变 温度温度-时间为坐标的图上。连时间为坐标的图上。连接各转变开始点和终了点,便函可得到接各转变开始点和终了点,便函可得到C曲线。曲线。(二)影响(二)

25、影响C C曲线的因素曲线的因素1 1、含碳量的影响、含碳量的影响 在正常加热条件下,亚在正常加热条件下,亚共析钢的共析钢的C C曲线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向右移,曲线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向右移,过共析钢的过共析钢的C C曲线则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向左曲线则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向左移。故在碳钢中以共析网的过冷奥氏体最移。故在碳钢中以共析网的过冷奥氏体最为稳定。为稳定。v2、合金元素的影响、合金元素的影响 除钴以外,所有溶于除钴以外,所有溶于奥氏体的合金元素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奥氏体的合金元素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推迟转变及降低转变速度,使定性推迟转变及降低转变速度,使C曲线右曲线右移。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较多时,

26、移。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较多时,C曲线的曲线的形状将发生变化,甚至整个形状将发生变化,甚至整个C曲线在鼻尖处曲线在鼻尖处分开,形成上下两个分开,形成上下两个C曲线,如图所示。曲线,如图所示。3、原始组织的影响、原始组织的影响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的影响 工业用钢在相同加热条件下,原工业用钢在相同加热条件下,原始组织愈细,愈容易得到较均匀的奥氏体,始组织愈细,愈容易得到较均匀的奥氏体,使等温转变曲线右移,使等温转变曲线右移,Ms点降低,当原始点降低,当原始组织相同时,提高奥氏体化温度或延长奥组织相同时,提高奥氏体化温度或延长奥氏体化时间,奥氏体的成份趋于均匀化,氏体化时间,奥氏

27、体的成份趋于均匀化,未溶碳化物数量减少,晶粒长大晶界面积未溶碳化物数量减少,晶粒长大晶界面积减少,结果降低了过冷转变的形核率和长减少,结果降低了过冷转变的形核率和长大速度,使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加,导大速度,使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加,导致致C曲线右移。曲线右移。二、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二、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一)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建立(一)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建立 通常用膨胀法、金相法、和热分析法通常用膨胀法、金相法、和热分析法测定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曲线。利用快测定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曲线。利用快速膨胀仪可将试样真空感应加热到奥氏体速膨胀仪可将试样真空感应加热到奥

28、氏体状态,程序控制冷却速度,并能方便地从状态,程序控制冷却速度,并能方便地从不同冷却速度的膨胀曲线上确定转变开始不同冷却速度的膨胀曲线上确定转变开始点(转变量为点(转变量为1%)、转变终了点(转变量)、转变终了点(转变量为为99%)所对应的温度和时间,将试验测)所对应的温度和时间,将试验测得的数据标在温度得的数据标在温度-时间对数坐标中,连接时间对数坐标中,连接相同意义的点便得到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同意义的点便得到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转变曲线。(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 共析钢共析钢CCT曲线最为简单,只有珠光体曲线最为简单,只有珠光体转变区和马氏体转变区,说

29、明共析钢连续冷转变区和马氏体转变区,说明共析钢连续冷却时没有贝氏体形成。却时没有贝氏体形成。CCT曲线位于曲线位于TTT曲曲线的右下方。线的右下方。Ps、Pz线分别为线分别为P转变开始线、转变开始线、终止线。凡冷却曲线碰到终止线。凡冷却曲线碰到K线过冷奥氏体就不线过冷奥氏体就不再发生珠光体转变,而一直保持到再发生珠光体转变,而一直保持到Ms点以下点以下才转变为马氏体。才转变为马氏体。第五节第五节 钢的退火和正火钢的退火和正火一、退火定义、目的、工艺及应用一、退火定义、目的、工艺及应用1、均匀化退火、均匀化退火 均匀化退火又称扩散退火。将金属铸锭、铸件或锻坯,均匀化退火又称扩散退火。将金属铸锭、

30、铸件或锻坯,在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下长期加热,消除或减少化学成份偏析及显微在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下长期加热,消除或减少化学成份偏析及显微组织(枝晶)的不均匀性,以达到均匀化目的的热处理工艺组织(枝晶)的不均匀性,以达到均匀化目的的热处理工艺2、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的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的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一般常作为一些重要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时也用于焊接结构。一般常作为一些重要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

31、些重要件的预先热处理。些重要件的预先热处理。3、不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 将钢件加热至将钢件加热至Ac1和和Ac3之间,经保温并缓慢冷却,以之间,经保温并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4、球化退火、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一种热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一种热处理的工艺。主要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合金工具钢。其目的是降处理的工艺。主要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合金工具钢。其目的是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淬火组织准备。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淬火组织准备。5、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

32、将钢件加热将钢件加热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缓冷,以去除由于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缓冷,以去除由于形变加工,锻造、焊接等所引起的有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而进行的形变加工,锻造、焊接等所引起的有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而进行的退火。退火。二、正火定义、目的、工艺及应用二、正火定义、目的、工艺及应用1、对低碳钢的正火,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对低碳钢的正火,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2、对中碳钢的正火,提高力学性能作为最终、对中碳钢的正火,提高力学性能作为最终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3、对高碳钢的正火,消除网状碳化物以便于、对高碳钢的正火,消除网状碳化物以便于球化退火球化退火第六节第六节 钢的淬火钢的淬火一、淬火

33、的定义和目的一、淬火的定义和目的二、淬火温度的选择二、淬火温度的选择三、淬火介质三、淬火介质四、常用的淬火方法四、常用的淬火方法(一)单介质淬火法(一)单介质淬火法(二)双介质淬火法(二)双介质淬火法(三)分级淬火法(三)分级淬火法(四)等温淬火(四)等温淬火(五)冷处理(五)冷处理五、几种淬火新工艺的发展及应用五、几种淬火新工艺的发展及应用(一)循环快速加热淬火(一)循环快速加热淬火(二)高温淬火(二)高温淬火(三)高碳钢低温、快速、短时加热淬火(三)高碳钢低温、快速、短时加热淬火(四)亚共析钢的亚温淬火(四)亚共析钢的亚温淬火六、淬火缺陷六、淬火缺陷(一)淬火变形、开裂(一)淬火变形、开裂

34、(二)硬度不足(二)硬度不足(三)软点(三)软点(四)组织缺陷(四)组织缺陷第七节第七节 钢的淬透性钢的淬透性一、定义一、定义 所谓钢的淬透性是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所谓钢的淬透性是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其大小用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有效淬硬深度表示。一般规定:其大小用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有效淬硬深度表示。一般规定:由钢的表面至内部马氏体组织占由钢的表面至内部马氏体组织占50%处的距离为有效淬硬深度。处的距离为有效淬硬深度。二、淬透性的测定及表示方法二、淬透性的测定及表示方法 测定钢的淬透性最常用的方法是末端淬火法(又称顶端淬火法,测定钢的淬透性最

35、常用的方法是末端淬火法(又称顶端淬火法,简称端淬法)。此法通常用于测定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的淬简称端淬法)。此法通常用于测定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的淬透性,也可用于测定弹簧钢、轴承钢、工具钢的淬透性。透性,也可用于测定弹簧钢、轴承钢、工具钢的淬透性。三、淬透性的实际意义三、淬透性的实际意义(一)根据端淬曲线合理选用钢材,以满足心部硬度的要求(一)根据端淬曲线合理选用钢材,以满足心部硬度的要求(二)预测材料的组织和硬度(二)预测材料的组织和硬度(三)根据端淬试验曲线,确定热处理工艺(三)根据端淬试验曲线,确定热处理工艺 第八节第八节 钢的回火钢的回火一、回火的目的一、回火的目的 (1)

36、降低脆性,减少或消除内应力,防止工件变形或降低脆性,减少或消除内应力,防止工件变形或开裂。开裂。(2)获得工艺所要求的力学性能。淬火工件的硬度高获得工艺所要求的力学性能。淬火工件的硬度高且脆性大,通过适当回火可调整硬度获得所需要的塑性、且脆性大,通过适当回火可调整硬度获得所需要的塑性、韧性。韧性。(3)稳定工件尺寸。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是非稳定工件尺寸。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是非平衡组织,它们会自发地向稳定的平衡组织平衡组织,它们会自发地向稳定的平衡组织-铁素体和渗铁素体和渗碳体转变,从而引起工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尺寸和形状碳体转变,从而引起工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尺寸和形状的变化。的变化

37、。(4)对于某些高淬透性的合金钢,空冷便可淬成马氏对于某些高淬透性的合金钢,空冷便可淬成马氏体,如采用退火软化,则周期很长。此时可采用高温回火,体,如采用退火软化,则周期很长。此时可采用高温回火,使碳化物聚集长大,降低硬度,以利切削加工,同时可缩使碳化物聚集长大,降低硬度,以利切削加工,同时可缩短软化周期。短软化周期。二、淬火钢在回火时的转变二、淬火钢在回火时的转变1、马氏体的分解、马氏体的分解2、残余奥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分解3、碳化物转变为碳化物转变为Fe3C4、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及、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及相再结晶相再结晶三、回火的种类三、回火的种类(一)低温回火(一)低温回火 低温回火的温

38、度为低温回火的温度为150250,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二)中温回火(二)中温回火 中温回火的温度为中温回火的温度为350500,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托氏体。,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托氏体。(三)高温回火(三)高温回火 高温回火的温度为高温回火的温度为500650。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四、回火脆性 淬火钢在淬火钢在250350回火时出现的脆性称为第一类回火时出现的脆性称为第一类回火脆性,也称低温回火脆性。几乎所有淬火后形成马氏回火脆性,也称低温回火脆性。几乎所有淬火后形成马氏体的钢在该温度范围内回火时,都不同程度产生这种脆性。体的钢在

39、该温度范围内回火时,都不同程度产生这种脆性。目前尚无有效办法完全消除这种回火脆性,所以一般都不目前尚无有效办法完全消除这种回火脆性,所以一般都不在在250350范围内回火。范围内回火。淬火钢在淬火钢在450650范围内回火后出现的脆性称为第范围内回火后出现的脆性称为第二类回火脆性,又称高温回火脆性。这类回火脆性主要发二类回火脆性,又称高温回火脆性。这类回火脆性主要发生在含生在含Cr、Ni、Si、Mn等合金元素的合金结构钢中,当等合金元素的合金结构钢中,当淬火后在上述温度范围内长时间保温或以缓慢的速度淬火后在上述温度范围内长时间保温或以缓慢的速度 冷却冷却时,便发生明显的脆化现象。但快速冷却时,

40、脆化现象消时,便发生明显的脆化现象。但快速冷却时,脆化现象消失或受到抑制。失或受到抑制。第九节第九节 钢的表面淬火钢的表面淬火一、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一、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一)感应加热的原理及工艺(一)感应加热的原理及工艺(二)感应加热的特点(二)感应加热的特点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第十节第十节 钢的化学热处理钢的化学热处理第十节第十节 钢的化学热处理钢的化学热处理一、钢的渗碳一、钢的渗碳 钢的渗碳就是钢件在渗碳中加热和保温,使碳原子渗入表面,获得一定钢的渗碳就是钢件在渗碳中加热和保温,使碳原子渗入表面,获得一定的表面含碳量和一定碳含量梯度工艺。这是机器制造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化的

41、表面含碳量和一定碳含量梯度工艺。这是机器制造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化学热处理工艺。学热处理工艺。(一)气体渗碳法(一)气体渗碳法CH2C+2H2COC+CO2CO+H2C+H2O一般渗碳工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如下:一般渗碳工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如下:锻造锻造正火正火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渗碳渗碳淬火淬火+低温回火低温回火精加工精加工 去碳机械加工去碳机械加工淬火淬火+低温回火低温回火(二)固体渗碳法(二)固体渗碳法BaCO3(或(或Na2CO3)BaO+CO2 CO2+C2CO 在渗碳温度下,在渗碳温度下,CO是不稳定的,它是不稳定的,它在钢的表面发生在钢的表面发生2COC+CO2反应,提供反应,提供活性碳原子

42、溶解于高温奥氏体中,然后向活性碳原子溶解于高温奥氏体中,然后向钢的内部扩散而进行渗碳。钢的内部扩散而进行渗碳。二、钢的渗氮二、钢的渗氮 渗氮是向钢的表面层渗入氮原子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渗氮是向钢的表面层渗入氮原子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并提高疲劳强度和耐蚀性。性,并提高疲劳强度和耐蚀性。(一)渗碳原理及工艺(一)渗碳原理及工艺氨的分解反应:氨的分解反应:2NH33H2+2N氨的分解在氨的分解在200以上开始,气体渗氮一般不超过钢的以上开始,气体渗氮一般不超过钢的A1温度(大约在温度(大约在500570)下进行。)下进行。(二)渗氮处理的特点(二)渗氮处理的特点(1)

43、渗氮往往是工件加工工艺路线中最后一道工序,渗氮后的工件至多再进行渗氮往往是工件加工工艺路线中最后一道工序,渗氮后的工件至多再进行精磨或研磨。精磨或研磨。(2)钢在渗氮后,形成了一层坚硬的氮化物与渗碳层相比,渗氮后钢的硬度和钢在渗氮后,形成了一层坚硬的氮化物与渗碳层相比,渗氮后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均较高,且渗氮层具有高的热硬性(即在耐磨性均较高,且渗氮层具有高的热硬性(即在600650仍有较高的硬度)。仍有较高的硬度)。(3)渗氮后,显著提高钢的疲劳强度。渗氮后,显著提高钢的疲劳强度。(4)渗氮后的钢具有很高的耐蚀能力。渗氮后的钢具有很高的耐蚀能力。(三)渗氮用钢与渗氮处理技术条件(三)渗氮用钢与渗

44、氮处理技术条件 渗氮用钢通常是含有渗氮用钢通常是含有AlAl、CrCr、MoMo等合金元素的钢,如等合金元素的钢,如38CrMoAlA38CrMoAlA是一种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渗氮钢。较典型的渗氮钢。AlAl、CrCr、MoMo、V V、TiTi等合金元素极容易与氮元素形成颗粒细等合金元素极容易与氮元素形成颗粒细密、分布均匀、硬度很高而且非常稳定的各种氮化物,如密、分布均匀、硬度很高而且非常稳定的各种氮化物,如AlNAlN、CrNCrN、MoNMoN、TiNTiN、VNVN等,这些氮化物的存在,对渗氮钢的性能起着主要作用。等,这些氮化物的存在,对渗氮钢的性能起着主要作用。v三、钢的碳氮共渗三、钢的碳氮共渗NH3+COHCN+H2O NH3+CH4HCN+3H22HCNH2+2C+2N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