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译简史(中文).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5255953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2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翻译简史(中文).ppt(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方翻译简史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史于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Septuagint);从严格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一、一、西方翻译活动简介西方翻译活动简介 西方翻译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大的阶段。(一)一)古代西方翻译古代西方翻译 一、第一次翻译高潮一、

2、第一次翻译高潮肇始阶段肇始阶段 公元前四世纪末,盛级一时的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起来。但是,当时的希腊文化仍优于罗马文化,因而对罗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的活动可能即始于这一时期或始于更早的时期。然而,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确已问世。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涅维乌斯(Gnaeus Naevius)和恩尼乌斯(Quintus Ennius),以及后来的普劳图斯(Plautus)、泰伦斯(Terence)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的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米南德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

3、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其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了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马以至日后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二、第二次翻译高潮二、第二次翻译高潮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 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翻译带有宗教性质。在西方,宗教势力历来强大而顽固,基督教教会一向敌视世俗文学,极力发展为自身服务的宗教文化。作为基督教思想来源和精神武器的圣经,自然成了宗教界信仰的经典。圣经由西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所普遍接受。因此在较早时期就有人将圣经译成拉丁语,到公元四

4、世纪这一译事活动达到了高潮,其结果就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译本。以哲罗姆(Saint Jerome)于382至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Editio Vulgata/Vulagate)为钦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罗马帝国和中世纪初期,教会在文化上取得了公断地位,圣经和其他宗教作品的诠释和翻译得到进一步加强。随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蛮族建立各自的国家,宗教翻译便占有更大的市场,圣经被相继译成各蛮族的语言,有的译本甚至成为有关民族语言的第一批文学材料。(二)(二)中世纪西方翻译中世纪西方翻译 三、第三次翻译高潮三、第三次翻译高潮十一至十二世纪之间十一至十二

5、世纪之间 中世纪中期,即十一至十二世纪之间,西方翻译家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Toledo),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历史上少有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三个高潮。早在九世纪和十世纪,叙利亚学者就来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把这些著作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的中心。后来,在托莱多译成拉丁语的许多希腊典籍便是从这些阿拉伯文译本转译的。于是,托莱多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类似于巴格达的“翻译院”),翻译及学术活动延续达百余年之久,影响非常深远。(三)(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 四

6、、第四次翻译高潮十四至十六世纪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和文学的革新运动,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特别是文艺复兴在西欧各国普遍展开的十六世纪及尔后一个时期,翻译活动达到了前所未见的高峰。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域,涉及到古代和当代的主要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Martin Luther)顺从民众的意愿,采用民众的语言,于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Jacqucs Amyot)先后用了十七年(1542-1559年)时

7、间,译出了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简称名人传)。查普曼(Georga Chapman)1598至1616年译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弗罗里欧(John Florio)1603年所译蒙田的散文集,乃是英语文学译著中一群灿烂的明星。而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的翻译出版则标志着英国翻译史上又一次大发展。它以其英语风格的地道、通俗和优美赢得了“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的盛誉,在长时期里成为英国唯一家喻户晓、人手一册的经典作品,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文艺复兴时期乃是西方(主要是西欧)翻译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和翻译中的地位终于得到巩固,同时也表明翻译对民族

8、语言、文学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五、第五个阶段文艺复兴后 文艺复兴后,从十七世纪下半叶至十二世纪上半叶,西方各国的翻译继续向前发展。虽然就其规模和影响而言,这一时期的翻译比不上文艺复兴时期,但仍然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译著。其最大特点是,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代的和当代的作品也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歌德等大文豪的作品都被一再议成各国文字,东方文学的译品也陆续问世。(四)(四)现代西方翻译现代西方翻译 六、第六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西方翻译的第六次大发展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翻译活动。二次大战后,西方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生产得到发展

9、,经济逐渐恢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是翻译事业繁荣兴旺的物质基础。由于时代的演变,翻译的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时期的翻译从范围、规模、作用直至形式,都与过去任何时期大不相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首先是翻译范围的扩大。传统的翻译主要集中在文学、宗教作品的翻译上,这个时期的翻译则扩大到了其他领域,尤其是科技、商业领域。其次,翻译的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过去,翻译主要是少数文豪巨匠的事业;而今,翻译已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不仅文学家、哲学家、神学家从事翻译,而且还有一支力量雄厚、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队伍承担着各式各样的翻译任务。再者,翻译的作用也为以往所不可企及。特别是在联合国和欧洲共同市场形成之后,西

10、方各国之间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和交往日益频繁、密切,所有这些交际活动都是通过翻译进行的,因为翻译在其间起着越来越大的实际作用。最后,翻译事业发展的形式也有了很大变化和进步。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兴办高等翻译教育,如法国、瑞士、比利时设有翻译学校或学府,英、美、苏等国在大学高年级开设翻译班(Translation Workshop),以培养翻译人员;2)成立翻译组织以聚集翻译力量,最大的国际性组织有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简称“国际译联”)以及国际笔译、口译协会和各国的译协;3)打破传统方式,发展机器翻译。这第三点实际上是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自1946年英

11、美学者首次讨论用计算机做翻译的可能性以来,翻译机器的研制和运用经过近四十年的曲折历程,已日益显示出生命力。它是对几千年来传统的手工翻译的挑战,也是翻译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革命。二、西方译论简介二、西方译论简介 同其他领域的活动一样,翻译并不依赖理论而存在,然而,翻译的实践总是引出理论并推动理论的进步,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西方最早的翻译理论家是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Cicero)。他首次把翻译区分“作为解释员”(ut interpres)和“作为演说家”(ut orator)的翻译。西塞罗是从修辞学家、演说家的角度看待翻译的。所谓“作为解释员”的翻译是指没有创造性的翻译,

12、而所谓“作为演说家”的翻译则是指具有创造性、可与原著媲美的翻译。这样,西塞罗便厘定了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从而开拓了翻译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园地。自西塞罗以来,西方翻译理论史便围绕着直译与意译、死译与活译、忠实与不忠实、准确(accuracy)与不准确(inaccuracy)的问题向前发展。继西塞罗之后,西方翻译史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翻译理论家。他们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在古代,除西塞罗的直译和意译的两分法外,还有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的“与原作竞争”和哲罗姆(Saint Jerome)的“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之说;有奥古斯丁(

13、St.Augustine)的圣经翻译凭“上帝的感召”和他的有关语言符号理论。在中世纪,有波伊提乌(Manlius Boethius)的宁要“内容准确”,不要“风格优雅”的直译主张和译者应当放弃主观判断权的客观主义观点;有但丁(Dante)的“文学不可译”论。在文艺复兴时期,有伊拉斯莫(Desiderius Erasmus)的不屈从神学权威、圣经翻译靠译者的语言知识和路德的翻译必须采用民众语言的人文主义观点;有多雷(Etienne Dolet)的译者必须理解原文内容、通晓两种语言、避免逐字对译、采用通俗形式、讲究译作风格的“翻译五原则”。在十七至十九世纪,有巴特(Charles Batteux)

14、的“作者是主人”(译者是仆人)、译文必须“不增不减不改”的准确翻译理论;有德莱顿(John Dryden)的“直译”、“意译”、“拟作”的翻译三分法和翻译是艺术的观点;有泰特勒(Alexander Tytler)的优秀译作的标准“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备的通顺”等翻译三原则,有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ieiermacher)的口译和笔译、文学翻译与机械性翻译的区分;有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的语言决定世界观和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理论;有阿诺德(Matthew Arnold)的“翻译荷马必须正确把握

15、住荷马特征”的观点。在二十世纪,有费道罗夫(A.B.)的翻译理论首先“需要从语言学方面来研究”、翻译理论由翻译史、翻译总论和翻译分论三部分组成的观点;有雅克布逊(Roman Jakobson)的“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的三类别;有列维(Jiri Levy)的“翻译应为使读者产生错觉”、“翻译是一种作决定的过程”和加切奇拉泽(.)的“翻译永远是原作艺术现实的反映”、“文艺翻译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文学翻译理论;有弗斯()、卡特弗德(John Catford)的翻译在于“语言环境对等”的语言学翻译理论;有奈达(Eugene A.Nida)的“等同的读者反应”和“翻译即交际”的理论。从另

16、一个侧面说,西方翻译理论主要由两条不同的线构成。一条是文艺学翻译线。这是一条最古老的线,从泰伦斯等古代戏剧翻译家一直延伸到现代翻译理论家(捷克的)列维和(苏联的)加切奇拉泽。按照这条线,翻译被认为是一种文学艺术,翻译的重点是进行再创造。理论家们除不断讨论直译和意译、死译与活译的利弊外,对翻译的目的和效果也进行了分析。他们强调尊重译入语文化,讲究译文的风格和文学性,要求译者具有天赋的文学才华。另一条线从古代的奥古斯丁延伸到二十世纪的结构语言学派,是语言学翻译理论线。它把翻译理论和语义、语法作用的分析紧密结合起来,从语言的使用技巧上论述翻译,认为翻译旨在产生一种与原文语义对等的译文,并力求说明如何

17、从词汇和语法结构上产生这种语义上的对策。这两条线都各有其偏颇之处。文艺学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结果,从宏观上强调译文的艺术效果,不甚研究翻译的实际过程和语言的使用技巧问题,也忽略非文艺作品的翻译和文艺作品翻译中的非创造功能。语言学翻译理论的缺陷是,不甚注意作品的美学功能,忽略文艺作品的艺术再现,理论分析往往局限于单个的词、句子或语法现象,而忽略话语结构这一更为广泛的内容。直到最近十年来,随着语言学和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这种缺陷才开始有所修正。从发展的趋势看,语言学翻译理论线已占据现代翻译理论研究中的主导地位。理论家大都一致认为,翻译属于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是应用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是应用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与语义学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又与文艺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控制论、信息论等多种科学有关。必须看到,不论是文艺学翻译理论还是语言学翻译理论,它们乃是相辅相成的。翻译既不是在所有时候都是创造性、文学性的,也不是在所有时候都只是传递客观信息的。尤其重要的是,翻译理论的研究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指导翻译实践、揭示翻译活动的客观的和内在的规律为其唯一的目的。否则,翻译理论就会失去它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