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pt(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 方 经 济 学 (宏观部分)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 政策实践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目录目录目目 录录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第二节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第三节货币政策实施货币政策实施第四节政策理论演变政策理论演变l 政策目标的类型政策目标的类型;l 政策目标的冲突政策目标的冲突l 财政构成与政策工具财政构成与政策工具;l 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l 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l 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l 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l 货币政策及工具使用货币政策及工具使用l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l 新古典
2、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货币学派货币学派;l 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 一、政策目标的类型一、政策目标的类型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v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增进社会福利而制定的解是指政府为增进社会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是政府为一定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是政府为一定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v西方的经济政策可以被区别为两种类型:一种西方的经济政策可以被区别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计划类型,另一种是市场调控类型;具体政是计划类型,另一种是市场调控类型;具体政策的差别仅在于使用程度的不同
3、。策的差别仅在于使用程度的不同。v宏观政策宏观政策四大目标四大目标是:充分就业、价格稳定、是: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一一 政策目标的类型政策目标的类型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 一、政策目标的类型一、政策目标的类型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v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但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但通常指劳动这一要素的充分就业。通常指劳动这一要素的充分就业。v失业的经济最大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减少;失业的经济
4、最大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减少;对个人来说,意味着收入减少和对个人来说,意味着收入减少和心理冲击心理冲击。v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是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一一 政策目标的类型政策目标的类型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 一、政策目标的类型一、政策目标的类型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v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是价格指数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是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的
5、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v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v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也称外部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也称外部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当一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当一国的收支失衡时,也会影响国内经济。国的收支失衡时,也会影响国内经济。一一 政策目标的类型政策目标的类型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 二、政策目标的冲突二、政策目标的冲突第
6、一节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v宏观经济宏观经济四大目标四大目标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彼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彼此和政策工具之间相互联系、影响和制约,往此和政策工具之间相互联系、影响和制约,往往难以同时达到人们期望的状态。往难以同时达到人们期望的状态。v促进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则是对内均衡促进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则是对内均衡目标,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对外均衡目标。目标,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对外均衡目标。v政府在制定目标时,不能追求单一目标,而应政府在制定目标时,不能追求单一目标,而应当当综合考虑综合考虑。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或者确定。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或者确定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对目
7、标进行协调。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对目标进行协调。二二 政策目标的冲突政策目标的冲突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 一、财政构成与政策工具一、财政构成与政策工具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v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者对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者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v国家财政国家财政是政府维持其存在和实现社会管理职是政府维持其存在和实现社会管理职能,凭借政权力
8、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能,凭借政权力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v由政府支出和收入构成: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由政府支出和收入构成: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转移支付;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一一 财政构成与政策工具财政构成与政策工具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 一、财政构成与政策工具一、财政构成与政策工具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v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政府
9、购买是一种实质性支出,其规模直接关系到总需求增减。性支出,其规模直接关系到总需求增减。v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一种货币性支出。转移支付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将收转移支付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将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转移和重新分配。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转移和重新分配。一一 财政构成与政策工具财政构成与政策工具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 一、财政构成与政策工具一、财政构成与政策工具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v税收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
10、律预先规定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手段,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v按照课税对象,按照课税对象,税收可以分为财产税税收可以分为财产税(包括遗包括遗产税产税)、所得税和流转税、所得税和流转税(包括增值税包括增值税)三类。三类。v公债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 权,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权,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包括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一一 财政构成与政策工具
11、财政构成与政策工具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 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1 自动稳定器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v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的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反周期运行而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够反周期运行而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v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对宏观经济的稳定作用。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对宏观经济的稳定作用。v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所产生的效果较小,转移支付
12、乘数和税收乘数所产生的效果较小,因此各种自动稳定器作用是因此各种自动稳定器作用是有限的有限的。二二 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 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v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去采取一些财政措施,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去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规模或税收状况以稳定总需求水平,变动支出规模或税收状况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能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使之能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 “斟酌使用的斟酌使用的”或或“权衡性的权衡性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v交替使用的扩张性或紧缩性的财
13、政政策被称为交替使用的扩张性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被称为 补偿性财政政策,就是凯恩斯主义的补偿性财政政策,就是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相机抉择 的的“需求管理需求管理”,“逆经济风向行事逆经济风向行事”。2 斟酌使用二二 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 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v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的理论思想,政府在财政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的理论思想,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那么,预算就可以是盈余或赤充分就业水平,那么,预算就
14、可以是盈余或赤字,这样的财政被称为字,这样的财政被称为功能财政功能财政。v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思想,认为从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思想,认为从反经济周期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或盈余。反经济周期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或盈余。v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周期平衡预算是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周期平衡预算是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三三 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 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v预算盈余或赤字的变动,可能是经济情况本身预算盈
15、余或赤字的变动,可能是经济情况本身的变动或财政政策的变动。单凭盈余或赤字的的变动或财政政策的变动。单凭盈余或赤字的变动难以看出财政政策的扩张或紧缩性质。变动难以看出财政政策的扩张或紧缩性质。v充分就业盈余充分就业盈余指既定的指既定的 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 国民收入水平既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既潜在的 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 的政府预算盈余。的政府预算盈余。三三 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BS*=ty*-G-TR BS =ty -G-TR BS*-BS=t(y*-y)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 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第
16、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v按照功能财政的思想,二战以后的西方国家普按照功能财政的思想,二战以后的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干预经济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事实上遍实行了干预经济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事实上造成了财政赤字的上升和国家债务的积累。造成了财政赤字的上升和国家债务的积累。v弥补赤字的途径有政府借债和出售资产。弥补赤字的途径有政府借债和出售资产。v政府借债政府借债一类是向中央银行借债一类是向中央银行借债(货币筹资货币筹资),另一类是向国内公众和外国举债另一类是向国内公众和外国举债(债务筹资债务筹资)。v政府发行公债要还本付息,未清偿债务和利息政府发行公债要还本付息,未清偿债务和利息 逐渐成为一
17、项庞大的政府预算支出。逐渐成为一项庞大的政府预算支出。三三 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 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实施财政政策实施v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无论是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无论是内债还是外债内债还是外债,与,与税收一样,都是加在公众身上的一种负担。税收一样,都是加在公众身上的一种负担。v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外债对一国公众来说是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外债对一国公众来说是一种负担,但内债则不同,不会构成负担。一种负担,但内债则不同,不会构成负担。v实行减税可以增加消费支出、扩大总需求,并实行减税可以增加消费支出
18、、扩大总需求,并可以加国民经济整体的生产和就业。可以加国民经济整体的生产和就业。v减税后政府收入减少,用于国家购买的储蓄减减税后政府收入减少,用于国家购买的储蓄减少,进而将导致国家投资规模缩减。少,进而将导致国家投资规模缩减。三三 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实施货币政策实施 一、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一、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实施货币政策实施v在银行制度方面,在银行制度方面,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包括金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包括金融中介机构和中央银行两类。融中介机构和中央银行两类。v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是负债业务、的主要经营是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资产
19、业务和中间业务;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中间业务;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统统筹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筹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v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具有具有“发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发行货币发行货币)、“银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贷款、保管存款准备金、结算业贷款、保管存款准备金、结算业务务)和和“国家的银行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等代理国库等)职能。职能。一一 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实施货币政策实施 一、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一、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v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即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即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超
20、额准备率是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超额准备率是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v基础货币基础货币(高能货币高能货币):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 银行准备金总额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银行准备金总额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实施货币政策实施一一 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rc+1=rc+rd+re M H 货币创造乘数货币创造乘数 Cu+D=Cu+Rd+Re非银行部门通货非银行部门通货现金现金-存款比率存款比率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实施货币政策实施 二、债券价格与市
21、场利率二、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实施货币政策实施v债券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直接借债筹措是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直接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特定利率支付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特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v债券的价格债券的价格与市场利率具有反向变动的关系,与市场利率具有反向变动的关系,价格越高,意味着利息率就越低,反之亦然。价格越高,意味着利息率就越低,反之亦然。二二 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 cP =(1+r)1 c+(1+r)2 c+(1+r)n F+(1+r)n+市场利率市
22、场利率债券面值债券面值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实施货币政策实施 三、货币政策及工具使用三、货币政策及工具使用1 再贴现率政策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实施货币政策实施v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金融机机构的放款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v贴现窗口的主要作用是允许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贴现窗口的主要作用是允许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其短期的现金压力做出反应,对临时融机构对其短期的现金压力做出反应,对临时发生的准备金不足作适当调整。发生的准备金不足作适当调整。
23、v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率政策不是不是一个具有一个具有主动性主动性的政策。的政策。三三 货币政策及工具使用货币政策及工具使用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实施货币政策实施 三、货币政策及工具使用三、货币政策及工具使用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实施货币政策实施v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行为。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行为。v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会扩大或收缩货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会扩大或收缩货币供给,也会引起债券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变币供给,也会引起债券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变动,进而影响到债券价格和市场利率。动,
24、进而影响到债券价格和市场利率。v中央银行可以连续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自由中央银行可以连续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自由决定地债券的数量、时间和方向。决定地债券的数量、时间和方向。2 公开市场业务三三 货币政策及工具使用货币政策及工具使用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实施货币政策实施 三、货币政策及工具使用三、货币政策及工具使用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实施货币政策实施v中央银行可以在法定的范围内改变商业银行活中央银行可以在法定的范围内改变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期存款的准备金率准备金率来调节货币和信用供给。来调节货币和信用供给。v改变法定准备金率被认为是一项强有力的调节改变法定准备金率被认为是一项强有力的调节货币供给
25、的手段,但影响太强烈而不常使用。货币供给的手段,但影响太强烈而不常使用。v道义劝告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威望,通过对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目的。影响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目的。3 法定准备金率三三 货币政策及工具使用货币政策及工具使用第四节第四节 政策理论演变政策理论演变 一、凯恩斯主义一、凯恩斯主义第四节第四节 政策理论演变政策理论演变v经济学是一门激动人心的学问,经济学是一门激动人心的学问,包含了人包含了人类类的的全部行全部行为为和与之相关的全部内容。和与之
26、相关的全部内容。v经济经济学的学的历历史源史源远远流流长长、波、波澜澜壮壮阔阔,产产生了众生了众多影响社会和政治多影响社会和政治进进程的程的伟伟大人物。大人物。v凯凯恩斯恩斯说说:“经济经济学理学理论论并没有提供一套立即并没有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可用的完整结论结论。它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它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维的技巧,帮的技巧,帮助助拥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结论结论。”一一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第四节第四节 政策理论演变政策理论演变 一、凯恩斯主义一、凯恩斯主义第四节第四节 政策理论演变政策理论演变v凯恩斯主义凯恩斯
27、主义(Keynesian)经济学主张国家采用扩经济学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经济政策,通过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张性经济政策,通过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v20世纪世纪30到到60年代中期被称作年代中期被称作“凯恩斯时代凯恩斯时代”;建立在凯恩斯理论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建立在凯恩斯理论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观 经济学;使用经济学;使用“短期的比较静态分析短期的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方法。v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 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 义经济学所谓的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萨伊法则”
28、是对立的。是对立的。一一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第四节第四节 政策理论演变政策理论演变 二、新古典综合派二、新古典综合派第四节第四节 政策理论演变政策理论演变v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Neo-classical Synthesis)在经济在经济政策上,主张运用政策调节总需求,以减少失政策上,主张运用政策调节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消除危机;在经济制度方面,主张混合经业、消除危机;在经济制度方面,主张混合经济论,即公私机构共同对经济施行控制。济论,即公私机构共同对经济施行控制。v实质上是将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实质上是将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核心思想是采恩
29、斯主义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核心思想是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避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避免过度的繁荣或萧条而趋于稳定的增长。免过度的繁荣或萧条而趋于稳定的增长。二二 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第四节第四节 政策理论演变政策理论演变 二、新古典综合派二、新古典综合派第四节第四节 政策理论演变政策理论演变v在凯恩斯的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需求管理”理论和扩张性财政政理论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思想的基础上,有策思想的基础上,有两个方面创新两个方面创新:一是主张:一是主张采采 取取“逆经济风向行事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调控政策;二是的调控政策;二是主张在经济上升期实行赤字预算、发行国债
30、。主张在经济上升期实行赤字预算、发行国债。v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方面,有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方面,有两个基两个基 本主张本主张:一是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为重要,:一是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为重要,“没有财政政策就等于宣布死亡没有财政政策就等于宣布死亡”;二是在财;二是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使用上应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使用上应“相机抉择相机抉择”。二二 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第四节第四节 政策理论演变政策理论演变 三、货币学派三、货币学派第四节第四节 政策理论演变政策理论演变v用用“货币数量说货币数量说”这个词语只是表示一项研究这个词语只是表示一项研究方法,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货币需求函
31、数方法,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货币需求函数是是 稳定的,尽可能缩小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稳定的,尽可能缩小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化的化的 可能性及其对产量和物价可能产生的影可能性及其对产量和物价可能产生的影响。响。v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主要影响产量,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主要影响产量,部分影响物价;在长期内,产出量完全是由非部分影响物价;在长期内,产出量完全是由非 货币因素货币因素(如劳动和资本的数量、如劳动和资本的数量、资源、资源、技术技术状况等状况等)决定的,货币供应只决定物价水平。决定的,货币供应只决定物价水平。三三 货币学派货币学派第四节第四节 政策理论演变政策理论演变 四、新凯恩斯
32、主义四、新凯恩斯主义第四节第四节 政策理论演变政策理论演变v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New-Keynesian Theory)以不完以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分析名义的和实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分析名义的和实 际的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存在,得出市场经济不际的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存在,得出市场经济不 稳定性和必然的非自愿失业这些现象。稳定性和必然的非自愿失业这些现象。v提出政府干预私营经济的必要性,否定政策措提出政府干预私营经济的必要性,否定政策措 施施“无效性无效性”的论调;试图吸取新古典学派的理的论调;试图吸取新古典学派的理性预期假说,甚或承认自然失业率的存在来补性预期假说,甚或承认自然失业率的存在来补充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理论基础。充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理论基础。四四 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