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教材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教材资料.doc(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课题课题 1 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二,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四,教学方
2、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五,实验准备五,实验准备 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 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 1 课时 七,教学内容七,教学内容 1 1, 【引入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2 2, 【新授课新授课】 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材料一、金属材料纯金属(90 多种) 合金 (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
3、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 ,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阅读 P3 相关内容,讨论】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 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1、金属材料 -_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
4、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重金属:如铜、锌、铅等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过渡】现在人们使用金属材料大多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 二、合金二、合金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 性的物质。 【演示实验 8-1】 【讨论 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点比较】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铁的合金铜合金合金生铁钢黄铜青铜:焊锡钛和钛合 金形状记忆金
5、 属成分含碳量 2%4.3%含碳量 0.03%2%铜锌 合金铜锡 合金铅锡 合金钛镍合金备注不锈钢:含铬、镍 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 能紫铜为纯铜熔点低注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 21 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1)熔点高、密度小 合金的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3 3, 【课堂小结,作业课堂小结,作业】 八,八,【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课题课题 1 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 一、一、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 1 1、金属的金属的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6、,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2.性质决定用途性质决定用途 二、合金二、合金 1 1、常见合金、常见合金生铁和钢。生铁和钢。 2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3.3.合金的优点合金的优点-_课题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 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能用
7、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 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二,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三,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四,教学准备四,教学准备 药品: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砂纸、稀 HCl、稀 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
8、溶液、硫酸铝溶液、 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 仪器: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坩埚钳、 。 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 【引入引入】 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 2, 【新授课新授课】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 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时,其表面生成一层致 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铝制品不宜用 钢刷来清洗) 。 2MgO2=2MgO 2Al3O2=
9、2Al2O3 铁铜在常温下很难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2Cu+O22CuO Fe+2O2Fe3O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金属的活动性:MgAlFe,CuAu【演示实验 Mg、Zn、Fe、Cu 和稀 HCl 混合】 2 2、金属、金属 + + 酸酸 盐盐 + + H H2 2 MgH2SO4=MgSO4H2 反应最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ZnH2SO4=ZnSO4H2 2 反应剧烈,但比镁与硫酸的反应速率要慢反应剧烈,但比镁与硫酸的反应速率要慢 Fe2HCl=FeCl2H2 反应较慢 铁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时只生成+2 价的铁,不生成+3 价的铁。-_ C
10、u 不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金属与稀硫酸或稀盐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反映金属的活动性。 金属的活动性:Mg Zn FeCu 置换反应: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及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及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课题课题 2 2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 2 2、金属、金属 + + 酸酸 盐盐 + + H H2 2 3 3、置换反应:、置换反应:A+BC=AC+BA+BC=AC+B-_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
11、, 【引入引入】 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1、2, 置换反应。【演示实验 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 P11】P11】 2 2、金属、金属 + + 盐盐 另一金属另一金属 + + 另一盐(条件: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前换后,盐可溶” ) 2Al3FeSO4=Al2(SO4)33Fe Cu2AgNO3=Cu(NO3)22Ag Fe + CuSO4 =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金属活动性:Al Fe Cu 二、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二、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
12、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除 K K、CaCa、NaNa、BaBa)3,【课堂小结,作业课堂小结,作业】八,板书设计八,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课题课题 2 2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 2 2、金属、金属 + + 酸酸 盐盐 + + H H2 2 3 3、金属、金属 + + 盐盐 另一金属另一金属 + +
13、 另一盐另一盐 二、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二、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_课题课题 3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2.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
14、观念。 二,教学重点二,教学重点 1.了解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 2.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三,教学难点三,教学难点 1.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如何使学生解决生活中金属锈蚀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四,教学准备 矿物标本,生锈的铁锁、几段生锈的铁丝等。 在一周前做好的铁钉锈蚀条件探究的对比实验。 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 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动画演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实验展示,自主评价。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 2 课时 七,教学内容七,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 【引入引入】 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2, 【新
15、授课新授课】 一、金属资源概况一、金属资源概况 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以单质形式存在。 【阅读资料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普遍使用的金属如铝、铁与其在地壳中的含量有关。【看图 8-17】 2.几种常见的矿石 赤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菱铁矿(FeCO3) 黄铁矿(FeS2)、铝土矿(Al2O3) 、黄铜矿(CuFeS2) 、辉铜矿(Cu2S) 二、铁的冶炼二、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还原出来。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2.原料:铁矿石、焦炭、
16、石灰石、空气 3.设备:高炉 4.实验室还原氧化铁 现象:玻璃管内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 先通 CO 再加热,反应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 CO。尾气要做处理(点燃或收集) ,以免污染空气。 三、原料或产物有杂质的计算三、原料或产物有杂质的计算 例题:例题:P18P18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P21P21 第五题第五题 八,板书设计八,板书设计 课题课题 3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金属资源概况一、金属资源概况 二、铁的冶炼二、铁的冶炼 1.原理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3.设备:高炉 4.
17、实验室还原氧化铁 三、原料或产物有杂质的计算三、原料或产物有杂质的计算-_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 【引入引入】 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2, 【新授课新授课】 一、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一、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 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 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 电镀、烤蓝等 制成不锈钢 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 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而铝与
18、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 抗腐蚀性能。 2、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防止金属腐蚀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合理开采矿物 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 【课堂小结,作业课堂小结,作业】二,板书设计二,板书设计 课题课题 3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一、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锈蚀 2、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2、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_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溶液溶液 课题课题 1 1 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
19、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能力目标: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二,教学重点二,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三,教学难点 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四,实验准备四,实验准备 药品:蔗糖、食盐、高锰酸钾、碘单质、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食用油、乙醇、汽油、水、洗涤剂、硫酸铜溶液 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灌、温度计、钥匙 五,课时安排五,课时安排 2 课时 六,教学方法六,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七,教
20、学内容七,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 【引入引入】 从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引入 , 【新授课新授课】 【演示实验 9-1 修改版】 编号加入水中的物质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形成1蔗糖2食盐固体消失,形成无色透明的液体不分层溶液3食用油乳浊液4泥土油、泥土不消失,形成浑浊、不 透明的液体分层,油上 浮,土下沉悬浊液【提问】 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 (展示硫酸铜溶液。 ) 2.一种物质仅能溶解一种物质吗?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 ) 由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溶液的定义 一、溶液的形成一、溶液的形成 1 1、溶液、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均一的、
21、稳定的 混合物混合物, 叫做溶液。 (2)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扩散方式:离子:离子化合物溶于水后以离子的形式扩散,如 NaCl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溶于水后以分子形式扩散,如蔗糖-_ (4)组成:溶质和溶剂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 CuSO4溶液为蓝色 FeSO4溶液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乙醇等物质也可以做溶剂。 溶剂也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 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若溶剂是水,
22、一般简称某溶质溶液,如氯化钠溶液 【演示实验 9-2】 2 2,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剂溶解不同溶质的能力也不同。同种溶剂溶解不同溶质的能力也不同。 【演示实验 9-3】 水和乙醇能以任意比例互溶 3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溶液形式溶质溶剂 固液固体液体 气液气体液体 液液量少的液体量多的液体 注: 1.液液形成溶液时,其中一种是水时,不论水的量为多少,水为溶剂。 2.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为溶剂。 3.溶剂是固体、气体的,初高中不考虑。-_第二课时 【演示实验 9-4】 4 4,乳浊液和悬浊液,乳浊液
23、和悬浊液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洗涤剂能将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 注意:汽油和洗涤剂都能去除衣物上的油污,但它们的原理是不同的。 , 【课堂小结,作业课堂小结,作业】 七,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 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溶液溶液 课题课题 1 1 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概念 (2)基本特征 (3)扩散方式 (4)组成 2,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剂溶解不同溶质的能力也不同。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4,乳浊液和悬浊液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 【
24、引入引入】 复习溶液形成的相关知识 , 【新授课新授课】 【活动与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方案: 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向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用玻璃棒迅速搅 拌,待固体溶解后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对另外两种固体做同样的实验。 实验现象:溶解吸热: 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 NaOH 溶解、浓 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 NaCl 溶解 【提问】同样是溶解过程,为什么有的吸收热量,有的却放出热量呢? 二、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二、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想水中扩散时,吸收热量 溶解过程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
25、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时,放 出热量 若:Q扩散 Q水合 , 则总体表现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提问】若没有温度计,如何来设计实验方案?用手去触摸烧杯外壁,来感受温度的变化 【设计探究】-_1. 2.烧杯中出现气泡:溶解时放热 弯管中左边水柱升高:溶解时放热 导管中有一段水柱:溶解时吸热 弯管中右边水柱升高:溶解时吸热课题课题 2 2 溶解度溶解度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 解结晶现象。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 记录分
26、析现象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 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二,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三,教学难点三,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四,实验准备四,实验准备 药品:5 g NaCl(预先称好)、5 g KNO3 4 包(预先称好) 仪器:烧杯 2 个(各装 20 mL 水)、玻璃棒 1 根、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 胶头滴管。 五,课时安排五,课时安排 2 课时 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1, 【引入】 复习溶
27、液的形成及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2, 【新授课】 【活动与探究 图 9-8 及 9-9】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无限溶解某种溶质。 加入溶剂或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溶质并非饱和。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_4.浓、稀溶液与饱和
28、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在一定温度时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溶解度二、溶解度 (一)固体的溶解度(一)固体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g 溶剂状态: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溶解度的单 位:克 溶解度的含义: 20时 NaCl 的溶液度为 36g 含义:在 20时,在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36 克 NaCl 或在 20时,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9、为 36 克。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 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Ca(OH)2 溶解度曲线(1)t3时 A 的溶解度为 80g (2)P 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 和 C 的溶解度相同(3)N 点为 t3时 A 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 A 物质、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4)t1时 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BA (5)从 A 溶液中获取 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 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30、 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 时 A、B、C 的饱和溶液各 W 克,降温到 t1会析出晶体的有 A 和 B 无晶体析 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7 碱性 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pH 值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练习,比较酸碱度】 2 2,pHpH 的测定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pH 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 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读出溶液的 pH(读数为整数读数为整数) 【实验测定溶液的 pH】 【错误的测定方法】直接把试纸插入待测溶液中,或将试纸润湿。 3,3,酸碱度的意义酸碱度的意义 P62 4,4, pHpH 的改变方法
31、的改变方法 减小酸度或碱度 加水稀释/加碱性溶液(酸性溶液)定值改变 pH=5 pH=8 加入 pH8 的碱性溶液 pH=13 pH=2 加入 pH0.01% 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 在人体中含量0.01% Fe、Zn、Se、I、F 等 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1 1、钙、钙 99%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1)成人体内约含钙 1.26g,主要以 C 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 (2)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3)钙 过多:结石、骨骼变粗过少:青少年 佝偻病、发育不良 老年人 骨质疏松 2 2、钠和钾、钠和钾 (1)Na+ 存在于
32、细胞外液 人体内含钠 80g120g K+ 存在于细胞内液 成人每千克含钾约 2g (2)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 pH(如血液的 pH7.35-7.45) 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必需元素(20 多种) Fe、Zn、Se、I、F 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Hg、Cr、Pb、Ag、Ba、Al、Cu 等 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_Fe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 运输缺铁会引起贫血Zn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 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Se有防癌、抗癌作用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 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I(碘) 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缺碘会引
33、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 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 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F(氟) 能防治龋齿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 牙和氟骨病 , 【课堂小结,作业课堂小结,作业】 九,板书设计九,板书设计 课题课题 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一、组成人体的元素组成人体的元素 常量元素(11 种) 微量元素 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1 1、钙、钙 2 2、钠和钾、钠和钾 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课题课题 3 3 有机合成材料有机合成材料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34、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二,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三,教学难点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 四,教学准备四,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 阅读自学讲授解答拓展视野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 1 课时 七,教学内容七,教学内容 , 【引入引入】 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合成材料 , 【新授课新授课】 一、有机化合物一、
35、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不包括 CO、CO2和 Na2CO3、CaCO3等碳酸盐)-_ 1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C2H5OH(乙醇,俗名:酒精) 、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 C6H12O6(葡萄糖) 、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 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 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物 小分子 如:CH4、C2H5OH 、CH3COOH、C6H12O6等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二、有机合成
36、材料二、有机合成材料 1 1、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 涤纶(的确良) 、锦纶(尼龙) 、晴纶合成橡胶 (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 热固性 如:电木 (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 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 无气味,易结
37、球的为合成纤维线。2 2、 “白色污染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及环境保护 (1 1)危害:)危害: 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 2)解决途径)解决途径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课堂小结,作业课堂小结,作业】-_九,板书设计九,板书设计 课题课题 3 3 有机合成材料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一、有机化合物 1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2 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 3 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二、有机合成材料二、有机合成材料 1 1、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 三大合成材料 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2 2、 “白色污染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及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