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预习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预习复习提纲.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_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新课标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形状:不规则的球体; 2. 大小:平均半径 6371 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纬线和纬度三、纬线和纬度 1. 纬线概念: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 特点:都是圆形、长度不等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2、都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赤道(赤道为 0 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4. 特殊纬度:(1)0 度: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90 度:南北极点,最大的纬度; (3)23.5 度:回归线,热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阳光直射的分界线; (4)66.5 度:极圈,寒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 线。 四、经线和经度四、经线和经度 1. 概念: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 特点:都是半圆、长度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3. 经度:本初子午线为 0 度经线,向西为西经(W),向东为东经(E); 4. 特殊的经线:0 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3、是划分东西经度的界线;180 经线,也 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和日界线;西经 20 度和东经 160 度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 线。 5. 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 180。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20W、160E160E 组成的经线圈。组成的经线圈。 20W 以东到 160E 属于东半球(小于 20W 或小于 160E,总结为东小) 20W 以西到 160E 属于西半球(大于 20W 或大于 160E,总结为西大)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一、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 1. 含义:地球绕
4、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2.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顺时针。3. 周期:1 天或 24 小时。 4. 产生的现象(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二、二、 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 1. 含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运动) 2.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现象(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变化。 3. 四季:3、4、5 为春季,6、7、8 为夏季,9、10、11 为秋季,12、1、2 为冬季; 南半球的季节与之相反。(课本课本 13 页图重点记忆页图重点记忆) 春分日和秋分日: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冬至
5、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夏至日: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_ 4. 五带: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热 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课本(课本 14 页图重点记忆)页图重点记忆) 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 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热带: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低纬:低纬:0-300-
6、30;中纬:;中纬:30-6030-60;高纬:;高纬:60-9060-90 第三节第三节 地图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课本(课本 16 页)页) 二、比例尺的表示方法:二、比例尺的表示方法:三种: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 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的大小和内容详略及范围的大小的关系: 比例尺的大或小表示范围的大或小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小详细 小比例尺大简略 三、判断方向的方法有三种:三、判断方向的方法有三种: 3. 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 经纬线: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5. 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为北方,其它与第一种相同(平移
7、指向标至第二个点) 四、地形图的判读:四、地形图的判读: 6. 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课本(课本 24 图图 1.34 页)页) 7. 相对高度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8. 等高线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 是等高线。等深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9. 等高线的疏密状况: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 五种基本地形: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各种地形的海拔和地面起伏状况: 高原山地-大于 500 米,平原-小
8、于 200 米,丘陵-200 米与 500 米之间, 盆地-海拔高度不确定。平原和高原地面起伏小,山地地面起伏大,丘陵地面起 伏较大,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地表面起伏小。(课本(课本 2727 页图重点记忆)页图重点记忆) 11. 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的地形图。绿色-平 原,棕色-丘陵、山地、高原等,蓝色-海洋、河流、湖泊。 1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山峰: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盆地:盆地:等高线闭 合,中间低,四周高。 山脊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 山谷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 (高谷低脊) 鞍部:鞍部:两山顶之间的低
9、地; 陡崖: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课本(课本 2525 页图)页图) 13. 地形剖面图的画法(课本地形剖面图的画法(课本 2828 页)页) 五、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五、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地图有很多种类。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地信息。第二章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大洲和大洋 一、海陆分布:一、海陆分布: 1.海陆面积比:七分海(71%)三分陆(29%) 2.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 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_ 3.无论怎样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10、。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课本二、七大洲和四大洋(课本 3333 页图)页图)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大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 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岛屿(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陆地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半 岛岛(面积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许多岛屿合起来叫群岛群岛(面积最大的群岛是马 来群岛)。 6.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 (课本课本 3333 页图页图 2.7)2.7)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11、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7.七大洲的轮廓图 8.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9.跨经度最广的大洲、纬度最高的大洲、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 距南极洲最近的大洲:南美洲 10.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 美洲、南美洲 11.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12.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 13.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极圈穿过
12、的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 既被赤道赤道穿过,又被北回归线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 14.环绕南极洲的大洋按逆时针逆时针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15.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按顺时针顺时针方向有亚洲、欧洲、北美洲 16.各大洋濒临的大洲:(课本课本 3333 页七大洲、四大洋图页七大洲、四大洋图) 各大洲临的大洋: 第二节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一、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2、次要原因:人类活动。 3、证据: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的古河流及水井等遗 迹、荷兰的围海大坝。 二、大陆漂移假说二、大陆漂移假说
13、1 1、德国、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魏格纳提出的; 2、主要内容: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 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 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三、板块的运动三、板块的运动 1、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2、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3、板块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 带,地壳比较(活跃)。-_ 4、火山、地震带:集中在板块的交界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 拉雅火山地震带。 5、板块的运动:挤压和张裂; 6、解释一些地理
14、现象:喜马拉雅山在升高、红海几千万年后将成为新的大洋,而地中 海将会消失。(课本(课本 4343 页图)页图) 阿尔卑斯山(欧洲):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地中海将消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 红海将扩大: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运动。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7、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判断: 如果在某地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如果在某地发现了大量的陆地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8、六大板块图(课本(课本 4242 页图页图 2.222.22) 第三章第三章 天
15、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天气 1、天气符号:P49 会识别:台风;沙尘暴;晴天;雨;雪;多云、阴天多云、阴天;风力风向风力风向等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陆地;蓝色表示海洋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云雨区,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下雨 的可能性越大。3、空气污染指数1-50优(一级) ;51-10051-100良(二级)良(二级) ;101-200轻度污染(三级) 第二节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1、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摄氏度。 2、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午后 2 2 时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日出前后 3、气温的测定:一日 4 4 次(次(8 8 时、时
16、、1414 时、时、2020 时、时、2 2 时)时) ;日均温(除以 4) ,年均温年均温的计 算。 4、气温日较差日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 一天中最低气温 气温年较差年较差=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 一年中最低月平均气温 5、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别小。6、气温的分布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 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海陆因素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 反。地形因素 同纬度,海拨高、气温低。大致每升高大致每升高 100100 米,气温降低米,气温降低 0.60.6 度
17、度。人为因素 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7、南半球等温线平直南半球等温线平直海洋面积广阔。 8、北半球陆地北半球陆地 7 7 月气温最高月气温最高,1 1 月份气温最低月份气温最低,海洋 8 月气温最高,2 月最低。南半球 反之。 9、 、最热的地方是非洲大陆非洲大陆;最冷的地方是南极洲南极洲。-_ 第三节第三节 降水降水 的变化和分布的变化和分布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定: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计总和) 3、降水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纬度因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两侧
18、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海陆因素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沿海降水多,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地形因素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世界的雨极和干极:乞拉朋齐;阿塔卡马沙漠乞拉朋齐;阿塔卡马沙漠第四节第四节 世界气候世界气候 1、气候的组成要素:气温和降水气温和降水 2、世界主要几种重要气候类型(课本 65 页图 3.28) 。气候类型名称分布气候特点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赤道赤道及其附近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雨林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大致在回
19、归线附近的大陆内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 部和西岸部和西岸全年高温干旱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亚洲亚洲 的东南部和南部。的东南部和南部。全年高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 季亚热带季风和湿 润气候亚洲大陆东部亚洲大陆东部,我国秦岭 淮河以南最典型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亚热带地中海气 候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广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广,主要 位于南北纬 300400的大陆西 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 400600的大陆西岸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最广常年温和湿润常年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亚洲东部亚洲东部的中纬度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
20、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内陆地区,如亚欧和 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冬冷夏热,降水稀少3、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 (1)表示方法:横横坐标表示时间时间,左侧左侧纵坐标表示气温气温,右侧右侧纵坐标表示降水量降水量 (2)绘制过程:先描点,画光滑的气温曲线光滑的气温曲线,再画逐月降水量柱状图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3)分析方法:先看最高温最高温和最低温最低温出现的月份确定南北南北半球第二,看最高温高温和最低温最低温的差值(年较差)确定所处温度带第三,看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确定气候类型-_ 4、气候类型的识别(1) 、根据最冷月月均温度确定温度带最
21、冷月均温15150 0 为热带为热带气候类型 最冷月均温在 0 00 0-15-150 0 为亚热带为亚热带季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最冷月均温000 0 为温带为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气候、寒带气候类型(2) 、根据降水量确定气候类型年多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气候 年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寒带气候夏雨型:热带草原、三种季风冬雨型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 5、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人类活动. 6、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增多的原因一是燃烧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二 是砍伐森林砍伐森林。 7、纬度位置影
22、响: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 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地形影响: 青藏高原比同纬度气温低,因为海拔高。第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的增长(1)增长的特点是:18 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P70 图 4.1)。(2)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3、3)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低,个别国家出现负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2.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特点:不平衡(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通常用“人千米”表示。(2)分布状况(P72 图 4.4):四个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养育了众多的人口)、欧洲和北美东部(原因: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所以人口稠密)四个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3.人口问题:一个
24、地区保持合理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成为人口问题。-_(1)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上学困难、就业困难、饥饿贫困、资源短缺、犯罪率升高(一般考试时列举出 34 条即可)(2)增长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主要在发达国家):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过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3)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有的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实行生育控制政策;有的人口停止增长或者人口不断减少的国家,采取措施鼓励生育。4.不同的人种:(1)根据体质方面
25、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2)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人种主要分布区白种人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北美洲中部、大洋州东南部、南美洲东南部黄种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黑种人非洲中部、南部、大洋洲西北部第二节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世界的语言:(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是世界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2)六种语言的分布(P78 图 4.9)结合课本 P79 的表格 4.4汉语:中国和东南亚等英语:欧洲西部、北美
26、洲、亚洲南部俄语:俄罗斯等国家法语:法国、非洲的中西部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1)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2)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世界第二大宗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和清真教。(3)佛教:世界第三宗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亚洲东部和东南部。(4)目前,世界上有一半人以上的人是不信教或是无神论者。(5)宗教建筑及建筑物:基督教教堂十字架;伊斯兰教清真教新月;佛教佛塔(
27、或寺庙)法轮。第三节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聚落1.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1)乡村聚落:一般规模较小,分为农村、牧村、渔村。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2)城市聚落:一般规模较大,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_(3)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的景观有较大差异(P81 图)2.聚落与环境: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1)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等。(2)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
28、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3)聚落与民居建筑 P83 活动题 1 西亚的房屋(厚墙隔热、窗小防风)北极地区印纽特人的冰屋(低矮无窗,保温效果好)东南亚的木楼、竹楼,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上层通风好、既凉爽又防潮)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1)传统聚落从不同角度记录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2)聚落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些特色鲜明的乡村聚落正在逐步消失: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少。4.世界遗产: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有:法
29、国“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第五章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发展与合作一、地域发展的差异结合课本 P90 活动题 1、2、3 的答案1.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欧洲、北美洲、亚洲的日本等2.沿海比内陆发展水平高3.经济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沿海的平原地区,内陆地区及高原、山区较落后。温带的季风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区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寒带、热带及沙漠气候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区分的依据: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异存在诸多方面,例如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等。2.P90 图 5.3世界上有 20 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欧洲最多:英法德意等;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日本。3.世界上有 190 多个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非、南美洲。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4.从世界范围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在国际上,一般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之为“南北对话”,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之为“南南合作”。-_5.发展中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举例:如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航天工业、核工业等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