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材资料全册(详细最新).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1873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20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材资料全册(详细最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材资料全册(详细最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材资料全册(详细最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材资料全册(详细最新).doc(6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_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1.草原草原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 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 4 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 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在

2、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天堂 蒙古人 (蒙语演唱) 。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 你去过草原吗?谁愿意将自己所知道的草原或自己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交 流一下? 2.播放

3、歌曲天堂 。 (设计意图:用音乐导入的新颖方式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 3.出示课题,教师导言: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 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或者查字典解决。 2.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 象?“美” 。 (语文学科的性质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题导入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 对课文的印象,促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课文的氛围之中。 3.草原的“美”体现

4、在哪些方面?-_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风光美美人情美 (沿作者思路,紧紧抓住课文景美、人美两大部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产生共 鸣,体会感情,是设计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简洁有效的理解课文的方法。 )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 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 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 典之作了。2.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要求学生一边听师范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展开想像的翅膀,在头脑中形 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

5、及时切入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通过朗读再现出来。 ) 3.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风景美)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 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 示我满心的愉快。 ” (2)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 ,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 ” 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 “明朗”的用法。 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 “明朗”的草原的高远

6、辽阔的意境。 (3)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4)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翠色欲流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 (5)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 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 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 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从学生的感悟入手,通过抓重点词语切入朗读体会,想像情景切入朗读体

7、会,联系生活实 际切入朗读体会,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凸现语文特点的有效途径。 (6)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 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 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 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_ 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 “初入草

8、原” ,感受“洒脱”之美 1.师朗读导入: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 还是草原” 2.出示片段: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 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 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

9、尽 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通过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感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 既体会了草原的景色美,又习得了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表达的,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语言表 达的生动优美,揣摩语言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受到感染、熏陶)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 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 2-5 自然段, 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

10、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 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 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尽情 深情 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 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 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最新教案设计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 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

11、,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_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 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学生从想像到朗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从文字到画面,再到文字的一个创造、升华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想像,走进了作者的心灵深处,更深地体会了感情, 得到了熏陶,受到了感染,又通过朗读,进一步品味

12、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凸现了语文特 点。 )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 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 )响 起。 师导: 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 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 茶、鲜美的羊

13、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 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 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 这正是(课件出示:) “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由读变成说,而且要用心说,让学生在与文本的每一次对话都能有所收获,每一次阅 读都能及时有效。 )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片断练习:校园一角 。(要求:运用草原的写法,突出描写校园一角的特点。)2.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

14、与技能: .认识“矗、凹”等九个字词。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 芝麻”等词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能说出主要内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 的重要作用。 .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_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说出主要内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

15、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设计意图:注意问题的生成性应该是我们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利于学 生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说说你知道的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 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 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 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2

16、.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 (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3.按自己的理解给自己分段,理清课文的层次。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层次,为下一步有层次地学好课文打好基础)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学习第 1、2 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 么?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 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17、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学习 37 自然段:1.默读课文 37 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 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设计意图:抓出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只起适当的点拨作用,体现了教为主 导、学为主体的理念。)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_ 难重重;(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 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

18、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 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 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设计意图:抓住四个重点理解张骞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思路清晰,内容全面。)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 “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

19、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 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教师小结: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 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 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 们说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5)齐读 35 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学习第 8 自然段: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3.

20、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情感升华教师出示资料张骞与丝绸之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张骞是位伟大的探险家、 外交家。(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联络大月氏打击匈奴的使命,但获得了有关 西域各国的地理、物产、军事的情况,了解了匈奴的许多内情让汉武帝知道和中亚、西亚 各国如何打交道。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战事中张骞才能以他对匈奴的广博知识节节获 胜) 五、复述课文。激情启发: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 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 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象一座友谊的桥

21、梁,使中、西亚各国 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 应该感到自豪,因为甘肃的武威、酒泉、张掖、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现在就让 我们来当一名小导游,给到甘肃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介绍这令我们骄傲的丝绸之路。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动愉快的气氛中复习课文内容,为我们的丝绸之路感到骄傲和 自豪,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爱国教育。 1.小组内互相练习说。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时提醒学生要抓住关键词句来复述课文。 分层作业: 1.每个同学从一个方面整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作为学习小卡片。 2.把关于丝绸之路的有趣的故事讲给朋友听。 课后反思:-_ 本课

22、课文层次清楚,语言浅显,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问题培养他 们的自学能力,教师不应该主导过多,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点。3.3.白杨白杨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 6 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 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教

23、学难点:1. 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 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 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 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一、谈话导入 激趣引题激趣引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 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 却生长着一

24、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今天我们就随 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教师板书:白杨 【学生学生带着对戈壁的好奇之心,进入课文,产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带着对戈壁的好奇之心,进入课文,产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 1.师此时你一定在想,荒凉的戈壁究竟是什么样的?白杨为什么会在那里生长呢?在 这里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 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

25、视相机指导。) 2.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一些词语的理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 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 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_ (2)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 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 论的事。 (4)把握作

26、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 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细读品味三、细读品味 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 命的存在。 (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 (教师引导,学生头脑中产生飞沙走石的画面)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 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

27、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 坚强 不软弱 从来 都那么直) (4)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或图片,学生以图片为栽体,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坚强。 (5)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6)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学生感受到白杨树生活环境的恶劣及性格的坚强,为以后的言物喻志打下伏笔学生感受到白杨树生活环境的恶劣及性格的坚强,为以后的言物喻志打下伏笔】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

28、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四、提出疑问四、提出疑问 置留作业置留作业 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白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活呢?爸爸介 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一、复习复习引入,直奔情境引入,直奔情境 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 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大伞 抚摸、介绍、边疆 、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二、剖析实质 表达心声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 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 10 至 12 自然段,

29、理解爸爸的心声。 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 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 说明爸爸说树即说 人。 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 同学们讨论一 下。-_ 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 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 样呢? (1)生讨论汇报 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

30、境中,建设边疆,无 私的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 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说些什 么呢?把你的心理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再现希望三、再现希望 体会写法体会写法 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 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在迎风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预设: (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

31、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 (3)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体会写法。 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的为大地和人类奉献 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 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四、感情朗读四、感情朗读 收束全文收束全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 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读

32、课文。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 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以读启思,读中体验,读中表达情感以读启思,读中体验,读中表达情感】4.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3.认识本课 14 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

33、代建设者 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_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2.西藏的风光图片。3.青藏铁路地图。4.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2.师生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 的吹响,把

34、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 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 ,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 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可闻的某 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有:(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变。(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3)高原缺氧是

35、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献给困难挑战。4.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 出这句话。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 到拉萨去!”这句话?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难以控制隧道

36、施工温度。“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 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_”“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 威胁。 ”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八自然段。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要读出 怎样的语气?(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 )(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技人

37、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 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 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有感情地朗读第六、九自然段。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喜 悦自豪,充满信心的语气。 )4.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十一自然段。(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此时此

38、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此时此刻,应该怎样来朗读“把铁路是到拉萨去!”?有感情地朗读。四、课外延伸,情感升华四、课外延伸,情感升华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5.5.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生字,会书写“蓑” ,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2.通过注释以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意境, 渗透学习古诗。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情怀。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课前: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曲笛子独奏 小放牛 。上课: 1 1、启:牧童身影越千年启:牧童

39、身影越千年我看同学们刚才很陶醉的样子,说说吧,这样的曲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这悠扬的笛声自然而然地就让我们联想到了牧童放牛的画面,我们学过一首写牧童的 诗,还记得吗?指名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今天,我们也要学一首与牧童有关的诗。题目就叫牧童 。 二、承:牧童身影整体显二、承:牧童身影整体显1.(出示)自己先读读吧,读上两至三遍,把它读正确,读通顺。(读诗一定要投入,就 像你们现在这状态,非常好。2.指名诵读:谁来单独为大家读读-_正音:这个 “蓑”字,是平舌音,写的时候要注意它是草字头,有一种草就叫蓑衣草 呢!用手指书空一遍,可别漏了中间的一横。(

40、过渡:一丝不苟,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要 读出节奏和味道来。师声配合读。3.齐读: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过渡:诗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 感觉,读出画面。你读后眼前有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三、入:牧童身影在眼前三、入:牧童身影在眼前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远景,现在就象拍电影一样,让我们把镜头慢慢拉近。你肯定 会有新的收获。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看哪些字词激起了你的想像?A 草铺横野六七里“铺”(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1.指名说,你找得很好,(板书“铺”字)我们平时铺什么?2.出示:草长横野六七里草冒横野六七里草铺横野六七里与“长、冒”比较,

41、铺感受到草的多和广。再读这一句学生说道六七里:真的六七里吗? “六七里”在这里是虚指,就是说呀,这原野非常广阔,你读读。铺得再广阔些,再读。3.看着这样的原野,你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指名说。出示:郁郁葱葱 青草繁茂 绿茵遍野 绿毡铺地 绿草如毯 铺青迭翠 绿草如茵 一碧千里 生机 盎然 绿草茸茸 绿草如毡( 草地仿佛一块无暇的绿毡,在铺展。郁郁葱葱像碧绿的画卷在铺展 再读4.在这么广阔的草地上,牧童可能会做些什么呢?小结:对,牧童就是这样,在原野上自在地玩,自由地乐。这广阔的原野带给了牧童多 少的乐趣啊,一起读读这句板书:自由!过渡:一个“铺”字激活了我们想象,再往下读读,让我们再往下读读,我

42、们还看到怎 样的画面?B 笛弄晚风三四声“弄”:(板书“弄”字)1.组词:诗中弄笛就是(玩弄笛子)怎样就叫“逗弄、玩弄”笛子呢?这问题不急着回答。也许读懂了这句诗你也就明白了 弄字。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北宋雷震 村晚看看注释,你读懂这句了吗?不成曲调,想怎么吹就怎么吹。这就是“短笛无腔信口吹。 ” “笛弄”就是-“短笛无腔信口吹”啊。指导朗读:笛声高了,引读笛弄晚风三四声 低了 引读3.(联系生活)我们班很多孩子也在学乐器!那你们学乐器能不能说“弄”?(时间、地 点、目的、心情)根据学生所说的,给予回应:你说的是地点不同哦,你是为了形成一样技能,目的不一样啊 心态也不一样呢4.

43、我听出来了,他的弄笛比我们多了几分轻松,几分自由,少了几分压力,几分紧张。 心情也是自由自在啊!这就是“笛弄”啊。板书:自在!再读“笛弄晚风三四声”过渡:看到牧童在晚风中怎样吹笛子了吗?请你把看到的写下来。5.写话-_你可以写第一句,也可以写第二句,能干的同学也可以把第一、二句都写下来。要做到 下笔如有神。6.交流。回读第一二句。7.拓展:刚才,你们这么一想象啊,牧童仿佛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示画面),他也出现在 其他诗人的诗句里:(师读)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你也读读,(生读)见到牧童了吗?他正干吗呢?是呀,牧童骑着牛,披着蓑衣,吹着短笛,游荡在青山青草里。这样的生

44、活不是神仙, 胜似神仙哪,我们一起读: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带着对这两幅画的美好印象,让我们再读吕岩的这两句诗,读出牧童的悠闲与自在: (齐读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过渡: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哪个字又激活了你的想象?C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请你看看插图,你仿佛又看到了怎样的话面?指名说。再读诗句: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2.卧:想象一下,他是怎么卧的?他就是这样,随心所欲地,想怎么卧就怎么卧,多自在啊,谁读读这句?透过插图和这 个卧字,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板书:悠闲这么自在的感觉,我们一起在读中享受3.有诗人直接写出了他

45、的悠闲和自在。:引入,师读: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 得似尔(你),无是亦无非。(生交流)自己读一读()什么意思?你读明白了吗?谁能像你 这样,过着无是无非的生活呢!4.是啊,何人得似尔,引读: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何人得似尔,引读: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5.(音乐起)来,让我们连起来读整首诗,再次体会牧童的这份悠闲与自在。 四、合:牧童身影在人间四、合:牧童身影在人间1.通过刚才的学,诗人笔下的牧童仿佛就在我们面前闪现。吕岩为什么会写这样的牧童 呢?让我们看一下吕岩的资料吕岩:字洞宾,唐代末年进士,当过两次县令。正遇到农民起义,兵荒马乱的,带领家 人逃跑,过着颠沛流离

46、的生活。传说到山中学道,不知所终。2.这回你知道他为什么写牧童了么?吕岩渴望过上这样休闲自在的生活。3.总结:其实,向往这样的生活的又何止吕岩一人呢?刚才我们在学习牧童诗的过程中,读到了栖蟾的几句诗,连起来其实就是一首完整 的诗,题目也叫牧童 。(出示)让我们一起连起来读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北宋雷震 村晚)回读生齐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清4.这些诗都是写牧童的。有位专家他专门做过一个统计,在古人的诗作中以牧童为主题的诗在不同的朝代中曾出 现过二十多次。诗人想表达的都是对乡村牧童生活的向往啊。而这二十多首写牧童的诗,都是表达对自 由自在的田园的向往和追求。像这样写牧童的诗

47、,它不仅仅是一个个方块的文字,也不仅仅 是文学作品,它更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板书:文化5.如果你以后再听到短笛声,你可能会想起一个人(生:吕岩);你可能会在心 中念起一首诗(生背诵牧童 ,再齐背诵。)师:从此,你对牧童不再陌生,尽管你们相隔千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也相信写牧童 的诗还会延续,写牧童的歌不会间断。-_6.作业菜单:选做(1)课外收集以牧童为主题的诗,与同学分享感受。(2)把牧童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3)默写牧童 。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

48、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 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古诗教学也是如此。要结合古诗 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的方法,引领学生联 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改变古诗逐诗逐词逐句的 教学方法。注重诗中句与句间的整合,同体诗与诗内涵的延伸拓展。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 人,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

49、过程中尝试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深入感悟,在感悟的过程中领 略古诗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这首诗歌的教学,我觉得:首先要注意对诗歌整体意思的把握;要指导学生在一 次次“创境想象” 、 “涵咏诵读”中,进入诗境,感受诗歌中的“儿童”形象孩童无忧无 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感悟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品味童年 生活的情趣;最后通过“品味精妙诗句” 、 “整合品读”其他优秀的描写童真童趣的诗歌, 加深对诗歌的喜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引童趣:一、导入,引童趣:1.游戏“对诗” ,激童趣:(1)师:众所周知中国乃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玩个“对诗”游戏吧!(2)师说:“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生对:“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师说:“儿童疾走追黄蝶, ”生对:“飞入菜花无处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