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使用现状与教学策略.docx

上传人:丹**** 文档编号:65139430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使用现状与教学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使用现状与教学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使用现状与教学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使用现状与教学策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使用现状与教学策略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凝练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五个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的学习模块中各有指向和侧重,在美术鉴赏模块中主要包含“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层层递进的核心素养。美术鉴赏在课程标准中被列为必修课程模块。在贯彻国家“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培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美术鉴赏课所担负的美育功能更加明确,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更高,对教学过程与方法创新的需求更多

2、。解读新修订的湘版美术鉴赏教材,梳理当前美术鉴赏教学存在问题,探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策略,对于培育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新修订的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之变化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2019年新出版的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建立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大单元主题性研究型美术课程,构建了“美术与眼睛”“美术的历程”“美术的世界”三个大单元课程。其中“美术的世界”单元又划分了“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环境”三个主题内容,进一步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单元知识系统化,符合美术鉴赏的“学科本质观”和“学科教育观”,有利于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3、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新修订的教材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中国优秀艺术作品为立足点,涵盖对世界各地艺术作品的鉴赏,尽可能呈现不同类别和水平的学科知识,为学生选择课程提供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如:在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们怎样鉴赏美术作品内容中,教材提供了13幅古今中外经典美术作品;在鉴赏方式上,提供了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比较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四种鉴赏方式,供学生选择不同的作品和不同的鉴赏方式进行多样化学习。二是聚焦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以活动建课,倡导探究式美术学习。每课设定12个学习活动,将学科知识融入学习任务中,引导学生形成见解和创意,用美术及跨学科的方式处理和解决学习、生活中

4、的问题。如:在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中,针对我国古代青铜器内容的学习,教材在“活动建议”中提供了乳钉纹青铜方鼎(商前期)、人面纹方鼎(商末周初)、大克鼎(西周晚期)、王子午鼎(春秋)四种不同时期鼎的造型,设置了分析表格:让学生找出不同时期鼎在形制与图案上的变化,结合所学历史知识给出分析。三是进一步强调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并提供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每课均设置了“思考与交流”“活动建议”等栏目,每个单元和主题后设置了“相关链接”和“推荐书目”。“思考与交流”是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进行思考练习的环节;“活动建议”是对本课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式的建议;“相关链接”是对与课文相关的术语等的说

5、明;“推荐书目”有助于教师备课查阅资料,方便学生课外拓展学习内容。其中“思考与交流”栏目,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如: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内容中,在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作品兰亭序下面,设置了“思考与交流”题目:兰亭序出现20个“之”字,但每个“之”字的体态和美感各不相同。如果将它们在作品中的位置互换,会影响整篇布局和审美和谐吗?为什么?二、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新教材的使用现状基于笔者对当前美术鉴赏教学现状的了解,有些美术教师不太能真正用好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新教材。面对新教材,仍然存在“菜单好看菜难吃”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认识模糊,教学运用缺失从当

6、前对高中美术教师的教学评比现状看,仍有部分教师对美术学科五个核心素养认识模糊。如有的教师将“美术表现”称为“美术创作”、将“审美判断”称为“审美能力”、将“创意实践”称为“创新意识”。在美术鉴赏的备课教案中,核心素养指向也存在不同程度缺失,教案中能提到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素养比例约占80%以上,而进一步提到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教案只占62%,更进一步能提到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教案仅占47%。(二)上课“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不懂得灵活选择教材内容通过对高中美术鉴赏课听课情况反馈,有些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照搬教材、照本宣科的现状。如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教材内容共9页,容量较

7、大。对于该课的学习,教师可以精选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创造亚当最后的晚餐等45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再到创作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使学生认识美术表现世俗生活的各种方式,学习用图像学的方法来研究美术作品。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将所包含的18幅美术作品不分重点地一一讲解,40分钟内每件作品欣赏不超过2分钟,教学内容贪大求全,学生学习学于表面,未达到学科核心素养下“深度学习”的要求。(三)教学中教师讲述过多,创设问题情境不足从听课情况看,有些教师的美术鉴赏课仍采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第三单元第四课变化中的审美,关于中国花鸟画中的审美变化,有的教师从五代“徐黄体异”开始,历

8、经宋、元、明、清,直到近代“海上画派”,选取不同时代花鸟画分别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教学中缺少问题情境创设,缺少不同时代作品的比较式鉴赏和社会学式鉴赏。教师没有关注教材中提供的“思考与交流”和“活动建议”学习内容,也没有制定学习任务单,只关注自己讲,没有关注学生如何学。三、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美术鉴赏首先是视觉的,但又不能停留在视觉上,深入鉴赏和批评还要建立在对美术与文化、与自然、与生活世界、与民族传统的理解之上,审美的“文化理解”是更高的鉴赏层次。新修订的湘版美术鉴赏教材正是凸显了美术学科的文化性质和时代特色,同时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水平也提出了挑战。要用好新教材,上好鉴赏

9、课,除了教师有较好的美术史、美术创作、美术教育学等人文知识储备外,在美术鉴赏课中还需注重以下几点教学策略:(一)聚焦学科大概念,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格兰特威金斯与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将学科大概念比喻为车辖。车辖是一种配件,能够使车轮固定在车轴上。这个比喻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科大概念是指向学科核心的,是能够将学科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的概念。学科大概念就像知识的黏合剂,它能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帮助学生从更核心更上位的视角进行观察和思考。新修订的湘版美术鉴赏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将庞杂的美术鉴赏知识划分为三个大单元,在三个大单元内设置了各自的主题和子课题,整本教材共2

10、4个子课题。按课程标准规定,美术鉴赏内容为一学期18课时,如果教师仍按照传统的1课题1课时的教学思路,会认为教材内容上不完。实际上,新修订的湘版美术鉴赏教材提供了更多的基础性、选择性内容。因此,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从学习美术学科的不同维度出发,凝练出各单元各主题的学科大概念,并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精心选择和组织教材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灵活设置单元课时,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例如: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划分为三个子课题内容:“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作品与客观世界”“我们怎样鉴赏美术作品”。本单元以美术的“视觉性特征”为学科大概念,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美术图像的视觉形态以及如何观看美术作品。这

11、三课内容难度并不大,都是初中美术知识的延伸,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将三课内容相应整合,把第一课和第二课作为引导性内容,第三课作为重点内容,选择本单元中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设计,转化为教学内容,用12课时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确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陶行知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是在教学生如何学”,这句话揭示了教学的本质,即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学生如何学的过程。要实现从“教”走向“学”,前提是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确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从教师的视角描述的课堂教学应达到的目标,而学习目标是从学生视角出发,为实现预期

12、的学习结果而制定的目标。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有可能自主规划学习进程,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注重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和学习任务,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描述的语言要求通俗易懂,让学生看得明白;描述的行为要求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例如:有位教师在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中,将教学目标描述为:1.学习美术作品托物寄情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2.通过欣赏美术家创作的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3.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尊重艺术的态度,尊重优秀美术作品的价值。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很常见的,教师从自己的视角进行描述,而且描述得过于笼统、概括。比如第一条知识

13、与技能目标:托物寄情的有关知识具体指什么?鉴赏能力具体指哪方面?第二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作品就能理解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吗?具体应该如何欣赏?第三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关本课学习的具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什么?这样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眼里是抽象而迷茫的,对于如何开展本课学习是无从下手的。如果把本节课教学目标进行具体细化,并转化为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学生就能清晰地知道这节课最终要达到的结果是什么,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了解美术作品的象征和隐喻手法,解读出美术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图像识读)2.过程与方法目标:对于不同画家描绘的植物、动物、静

14、物人格化美术作品,我应该采用何种鉴赏方式,才能阐释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图像识读、审美判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我能够通过作品描述出画家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内心情感、解释出美术作品托物寄情的创作手法、评价出美术作品的创作价值吗?(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转化后的学习目标就能让学生知道具体要如何学、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三)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式美术学习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探究性地获取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美术教学的基本特征。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上,对问题的创设不能孤立地关注某些环节,而

15、应从整体上思考,更看重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所解决的问题,是否能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是否能激发学生持久的思考和探究,是否能持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将作为“导入环节”的问题情境,转变为“贯穿整个学习单元”的问题情境;将学习过程中的“引导性问题”,转变为更加开放的“持久思考性问题”;将单元主题的“基本问题”分解为“小问题”,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中,教师往往将“如何鉴赏美术作品”作为提问导入,然后讲授美术作品的定义、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等内容。其实,“如何鉴赏美术作品”这一问题情境,可以作为“持久思考性问题”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在解决这一问题情

16、境的任务驱动下,教师可以设置基本问题:“鉴赏美术作品有哪些方法”?然后将基本问题分解为4个小问题,即如何进行“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比较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引导学生看书、思考、分析、讨论,通过选择不同作品,分别从主题、内容、形式、手法等方面探究分析,解决如何进行4种方式的鉴赏问题,从而落实与美术鉴赏相关的三个核心素养的目标,如图1所示。图1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教学流程(四)紧扣学科核心素养,用学习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下,教师由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因此,要基于学情建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处理好“教”与“不

17、教”的关系。“教”就是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教”则要考虑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制定学习任务,利用学习工具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美术知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新教材中,每一课设置的“思考与交流”和“活动建议”内容,都是围绕如何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而设置的学习工具,教师要积极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学习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也可以设计针对整个主题学习的单元学习任务书、针对各具体学习任务的学习单和评价表等,来帮助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例如:在第三单元美术的世界主题二“美术与社会”中,可以制定如下主题学习任务单:“美术与社会”主题学习任务单在各子课题中可以参考教材中“思考与交流”“

18、活动建议”栏目内容,也可以根据学情自主设计各子课题的学习任务单和评价表。例如:在子课题“变化中的审美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中,教师针对“中国花鸟画中的审美变化”学习内容,可以制定如下学习任务单,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完成表格内容。为检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制定评价量规,反映学生在此内容中学业质量水平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上的发展程度。“中国花鸟画中的审美变化”学习任务单“中国花鸟画中的审美变化”评价量规四、结语传统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基本采用的是“介绍主题选择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作品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知识和技能总结和评价”教学模式。这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目前已不适应高中课程

19、改革的育人要求,不能让美术教师把握新课标、新教材的修订带来的教学变化。新修订的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为美术教师引领教学方式的变革,构建“确定学习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形成任务驱动选择和获取知识与技能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展示与表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载体。美术教师要用好教材,就要明确“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育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同绘画一样,需要一定的程式,但不是僵化的程式,而是程式中的变化和变化中的程式。从来没有万能的教学“模式”能解决课堂中的所有问题,美术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模式”与“变式”之间的关系,做到理念有“模式”而实践有“变式”,预设有“模式”而生成有“变式”。正确理解教学中“变”与“不变”的关系,“变”的是基于对课程改革和学情的认识,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的变化;“不变”的是基于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而对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素养的不断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