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年行动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年行动方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年行动方案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根据关于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的意见、省关于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的意见、关于印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以及省高标准农田质量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基本思路。坚持质量为本,实施精细化管理,以“质量年”行动为载体,建设一批质量高、带动强、效益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推出一批示范引领作用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持续推动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再上新台阶。(二)行动对象与目标。行动对象为20222、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通过“质量年”行动,提升高标准农田
2、项目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品牌化水平。全面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超额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示范推广一批覆盖农田建设全过程管理的优质工程,树立一批抓牢农田建设关键环节的行业标杆,实现农田建设学有榜样、做有标杆、赶有目标、超有方向。二、主要内容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年”行动目标,按照项目管理流程,衔接两个年度项目建设,在以下六个方面有计划有目的地嵌入“质量年”行动要求。结合近年来竣工验收与各类审计检查结果,对已建成项目建设质量进行“回头看”,聚焦问题抓落实,确保2020年竣工项目不出现同类问题,2023年在建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一)完善一套质量管理制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管
3、理,将事后检查把关为主,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并重,从管结果变为管过程,强化全面全程管理。贯彻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完善先建后补、项目投融资、绩效管理、工程质量监管、工程进度管理、档案管理、竣工验收等制度,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项目管理质量。(二)探索一批先进建设管理模式。围绕建一流工程、创一流管理、实现一流效益,创新发展理念,在有效增加资金投入,扎实快速推进项目建设,高标准提升工程质量,高质量开展项目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建设管理模式,推动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推出一批优良工程。一是围绕项目工程设计,鼓励各地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和群众
4、生产生活习惯,推出一批优良设计成果,包括项目区整体设计、单项工程设计及设计构思等,解决当前部分市县规划设计思想落后、工程样式老旧、实际操作不便等现实情况;二是围绕高标准农田主要建设内容,在机电井、提灌站、灌排渠系、塘堰坝、桥涵闸、田间道路等单项工程中,推出一批设计科学、方便耐用、美观实用的优良工程;三是围绕节本增效、先进适用、绿色生态等要求,重点在耕地质量提升、灌溉与排水、高效节水、科技推广、农田信息化监管等方面,鼓励各地自行研发或引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并在全省推广应用,不断提升全省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整体水平。(四)打造一批示范标杆。一是依托2020年启动建设的54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打
5、造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高标准农田;二是2022年通过继续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创建,打造一批真正能代表我省现代农业形象的示范区,向社会展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树立现代农业发展标杆,形成现代农业发展导向;三是结合乡村振兴,打造一批规划设计科学、建设标准高,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对农业和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强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五)建立一批建后管护长效机制。一是创新管护模式,在现有村组集体“共管模式”、新型经营主体“托管模式”和用水协会“自管模式”等主要管护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切实可行的建后管护模式;二是拓宽管护资金来源,打破长久以来依靠政府投入筹集管护经费的老路,探索和引导受益
6、主体和社会资本投入、引入商业保险参与农田设施管护;三是探索建立工程日常巡查制度,发挥受益对象主体与监督作用,实时掌握工程现状,出现损毁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保障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六)谋划一批优秀农田建设文化精品。一是深入了解农民群众、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服务对象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亟需破解的改革难题,开展农田建设政策研究,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二是深入挖掘农田建设文化,用农民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高标准农田政策的宣传,着重提升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挖掘一批反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优秀诗词、楹联、影像、摄影作品等,助推农田文化提升。三、工作步骤(一)安排部署阶段(2022年5月)
7、。省级安排部署“质量年”行动,市县两级对照省级制定的行动方案,结合工作实际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流程,找准工作重点,研究具体措施,把准时间节点,扎实有序推进“质量年”行动。(二)具体实施阶段(2022年5-12月)。上半年重点抓好2022年项目初步设计、实施计划批复,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招投标和开工建设,2022年度项目单项工程验收、县级自验和市级竣工验收。下半年重点抓好2022年度项目省级抽验及省级绩效考评,2022年项目工程建设,2023年度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等。有关项目建设进度统计通报、督查调研、竣工验收及审计问题整改、制度建设等工作可贯穿于行动全过程。(三)总结评估阶段(2023年1
8、-2月)。总结评价“质量年”行动成效,分级进行、逐级上报。1.县级负责“质量年”行动具体实施,提交“行动总结+典型案例(专题报告)”,典型案例(专题报告)包括但不限于质量管理制度与模式、优秀设计成果、优质单项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情况、高标准农田示范创建典型案例、调研报告等。2.市级负责本辖区“质量年”行动组织,推选县级优秀成果,提交“行动总结+典型案例+分类汇编”,即1个行动总结报告,1本“质量年”行动典型案例和1本制度分类汇编。以省辖市为单位,至少评选推荐23个质量管理创新典型,1-2项优秀设计成果,3-4项优质工程,1-2篇优秀调研报告。3.省级负责“质量年”行动统筹安排,组
9、织专家开展优秀成果认定,汇编“质量年”行动成果,开展“质量年”优秀成果展,在媒体上宣传报道“质量年”行动成果等。四、建设管理和后续管护(一)严格建设监管 1、完善监管机制。采用“规划标准统一、资金渠道不变、相互协调配合、信息互通共享、积极推进整合、共同完成目标”的实施方式,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水源配置、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稽查验收、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调度运行。认真履行项目建设程序,严格落实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四制”要求,设计、施工、监理要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积极落实各项建设管理制度,健全监管工作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对项目实施实行全过程监管。2、加强考核评价。建立健全高标
10、准农田建设考核制度,市直有关部门定期对各镇街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考核,督促各镇街区规范、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建设进度、工程质量等监测,定期开展检查。开展项目绩效考评,以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为重点,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国土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效果等方面进行跟踪分析,全面掌握项目建设绩效。3、强化群众监督。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组织引导农民群众参与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实行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公示制度,在项目区设立公示牌,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受益区域、建设内容、总投资、实施时限、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督电话等信息
11、进行公示,让区域内各方全面了解项目建设情况,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二)规范竣工验收1、明确验收程序。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工作,在实施单项工程竣工验收的基础上,以市级为单位开展年度和规划期内的整体考核。单项工程竣工验收由项目主管部门按照相关项目现行管理规定组织开展,验收结果逐级上报;项目整体考核由市政府组织发改、财政、国土、农业、水利、统计、林业、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关部门和机构,按照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监测监管系统。2、做好建档工作。建立“田块标识划界、市级台账管理、部门备案公示、社会监督共管”机制。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理台账,全面
12、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情况和产出能力变化。建立高标准农田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全面收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的有关资料并建立档案,做到准确、完整,逐步推行档案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3、评定质量等级。依据国家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定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和省高标准农田质量标准,由市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分不同区域,组织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和质量等级进行评定。4、加强权属管理。查清建设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做到地类和面积准确,界址和权属清楚,无争议;存在土地权属争议的,不得纳入建设范围。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权属调整方案,合理推进土地归并,逐步解决耕地地块细碎化问题。工程竣
13、工验收后,及时进行地类变更和重新确权登记发证,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位置明确、权属清晰、地类正确、面积准确,依法保障土地所有者或经营者的权益。(三)加强后续管护1、明确管护责任。按照“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落实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主体和责任,健全管护制度,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长期发挥效益。根据工程规模、型式、受益范围等,引导和激励专业服务机构、农民合作组织、涉农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村集体等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日常管护。要因地制宜地发挥国土、农业(农机)、水利、林业等基层公益性服务组织的行业监督管理责任,加强对其他非公益性管护主体的监管和技术指导。2、落实管护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设施产权制
14、度改革,明晰高标准农田设施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努力落实运行管护经费。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经费原则上由受益者负责筹集,对公益性较强的灌溉渠系、喷滴灌设备、机耕路、生产桥、农田林网等运行管护,市级财政予以适当奖励,各镇街区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采取市场化手段,筹集落实管护资金,培育新型管护主体,建立完善权责利相统一的运营机制,切实提高管护成效。 3、加强动态监测。依托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并结合各部门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录入监测监管系统,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及时上图入库,落实到“一张图”上,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
15、、建后管护和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实时查询、对比、统计、分析,做到信息互通共享、科学利用,以满足管理需要。五、投资测算和资金筹措(一)投资测算根据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要求,综合考虑我市农田建设的实际需要、工程设施建设与耕地质量提升同步推进的要求、不同区域投入状况差异,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度加大、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按1500元/亩测算,方案建设期内实施50.4万亩高标准农田,总投资7.56亿元,其中,2015年实施高标准农田19.9万亩,需投资2.98亿元;2016-2020 年拟实施高标准农田30.5万亩,需投资4.58亿
16、元。(二)资金筹措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国家和省、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等大宗农产品有效供应,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1、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支持。从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相关内容和近年来中央财政对农田基本建设的实际投入情况看,中央层面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主要有八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央分成部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补助专项资金、测土配方施肥资金、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资金、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投资(田间工程)、财政统筹的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等。2、积极争取省级资金投入。
17、省级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主要有七个方面: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部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专项资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省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补助资金、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田间工程省级资金、土地收益中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等。3、切实调动社会资金投入。市级财政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要积极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涉农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奖补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群众筹资投劳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农业政策性投入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
18、策,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4、统筹整合相关资金。以完成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为目标,在不改变现有资金渠道的前提下,统筹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资金,形成建设合力。市级层面,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决策协商制度和征求意见制度等方式,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建设规划、实施区域、投入方向、支持环节、项目选择等方面有机联结、相互匹配、协调衔接的工作局面;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围绕主导产业、优势区域和重大项目,科学布局,突出重点, 集中投入,将资金和项目落实到具体地块,做到统一标准、先易后难、连片治理、配套建设、整体推进;研究制定统筹整合资金的具体方案,引导各类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统筹使用和规模投入
19、,做到“多条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明确各业务部门任务,分头组织实施,确保责任落实。 六、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本方案实施后,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以上,农田粮食生产能力平均每亩提高100公斤左右。按现行市场粮食平均收购价格计算,亩均增加产值约240元。据此测算,建成50.4万亩高标准农田,可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亿斤以上,可直接促进农民增收约1.2亿元。同时,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提高10%以上,肥料利用率约提高10%左右,通过建设农田林网,还可有效增加林木蓄积量。 (二)社会效益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以下方面:显著提高农业生产
20、抗风险能力,降低年际间波动。本方案实施后,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比例大幅增加,可显著改善我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肥、水资源利用率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和应用。可为良种和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创造条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本方案实施后, 将进一步健全土壤墒情与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有利于及时获取准确的土壤墒情、土壤肥力等重要农业生产信息,从而增强政府指导农民适墒播种、合理施肥、抗旱减灾、适时适量排灌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生态效益通过实施本方案
21、,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发展和耕地、水资源紧张的矛盾,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中的生态保护与建设。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可有效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减轻面源污染,保护水土资源;通过土地平整、保护性耕作、农田防护林网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成后可改善小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有效防治土地沙化和次生盐渍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七、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年”行动,把推动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目标任务、推进路径、责任分工,加大项目、资金、资源整合力度,加大制度与技术创新,形成齐抓共管、上
22、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确保行动有条不紊推进、取得实效。(二)加强质量管理宣传学习。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宣传与学习,确保项目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所在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受益群众等参建主体吃准吃透办法精神,履行项目质量管理职责,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提升打好基础。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开展高标准农田质量管理宣传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年”各项行动成果。(三)强化督促与培训指导。“质量年”行动由省农业农村厅统筹安排,市级负责组织调度和督促指导,县级负责具体实施,项目参建方主动参与。围绕农田建设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开展专题培训,邀请技术专家指导,强化经验交流,推进协同合作,指导基层及时破解难题。(四)注重成果运用。要特别重视行动成果的总结提炼和成果运用,努力把“质量年”行动打造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的工作亮点和推动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手段。省农业农村厅将把“质量年”行动成效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结果挂钩,对“质量年”行动情况进行通报,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与个人进行表扬,将优秀成果在省内宣传推广并择优向农业农村部进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