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概论预习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1320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学概论预习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化学概论预习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学概论预习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学概论预习复习资料.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_文化学概论考点整理文化学概论考点整理 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 1.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与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2.文化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 社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 3.文化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1、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基本 研究目的。 2、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3、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

2、革之间的特 殊关系,增强我们在新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4、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客观存在 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5、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 的特征。 4.文化由哪些形态构成?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第二章第二章 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学研究过程中有哪些主要流派?他们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代表作有哪些?其主要 研究特色或方向是什么? 主要有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法国社会学派、功能学派、文化心理学派、新进 化学派、结构主义学派。 进化学派的理

3、论先驱是达尔文和赫胥黎,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爱德华泰勒,代表 作原始文化和美国的刘易斯亨利摩尔根,代表作古代社会 。这一学派的研究兴 趣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宗教信仰及其起源和发展。二是婚姻家庭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派的理论先驱是德国人类地理学派的弗里希拉策尔和莱奥弗洛贝纽斯,然后是 格雷布纳尔和斯密特。英国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威廉里弗斯、G艾略特史密斯和WJ佩里,代表作太阳之子 。传播学派竭力反对古典进化论的“独立发明说”和“平 行发展说”的理论,认为传播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内容,全部人类文化史归根结底是文 化传播、借用的历史。 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著名学者弗朗兹博厄斯

4、,代表作有人类学通论 。 这个学派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表现出这样的基本特点:不作大规模的理论综合和概括,只 作小范围的实地考察,收集资料,作出记录,进行分析,作出归纳。 法国社会学派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是法国学者埃米尔杜尔干,代表作有社会学研究方法 、 。杜尔干的贡献在于:一是他是第一个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的学者,二是他创造了 “集体观念”的概念,并给以很好的解释。 功能学派的创始人是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代表作分别为西太平洋的探险 队 、 安德曼群岛的居民 ,他们比较重视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 文化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露丝富尔顿本尼迪克特、玛格丽特米德、拉尔夫林顿 和克莱德凯玛本克拉克

5、洪。文化心理学派的代表作除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外, 还有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 ,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 ,林顿的人的研究 、 ,克拉-_克洪的文化与社会行为等。文化心理学派注重于生理学、心理学的人类行为心理的研 究。 新进化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莱斯利阿尔文怀特,代表作文化的进化和朱利安海内 斯斯图尔特,代表作文化变迁论 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施特劳斯,代表作是结构人类学 ,结构主义的中心课题就是从 混乱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中找出其结构关系。 第三章第三章 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人类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具有何种不同的社会类型? 按照生产技术水平和相应的生计模式,大致可将人类社会划分为

6、采集狩猎社会、园艺 游牧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全球化时代社会五种社会类型。 2.文化积累的本质及意义与文化积累的方式及路径各是什么? 文化积累的本质是指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意义:文化积累既是人类特有的 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积累的方式是文化的扬弃。文化积累的 路径有两种:其一是本民族内部文化的积累。其二是吸取外来文化的积累。 3 文化积累和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所谓文化创新,是指由连续的文化积累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而导致的一种文化创造。 文化积累对于文化创新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文化创新本身就包含着文化的积累。 4.文化创新的条件,文化创新的内容,文

7、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创新必须以一定的文化积累为基础;文化创新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需要;文化创新必 须有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具体内容包括:物质技术层面的文化创新和非物质的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途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文化发明,其二是文化发现。 第 4 章 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1.文化的基本特征 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阶级性与 时代性的统一;累积性和变异性的统一。 2.文化的主要功能 满足需要的功能;认知的功能;规范的功能;凝聚的功能;调控的功能。 3.为什么说文化既是“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 ,也是“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 ”? 文化史是然性

8、与超自然性的统一:一方面,人类依赖自然、利用自然、顺从自然,以自然 作为文化的创造对象和创造舞台,同时也以其自身作为文化创造力的物质载体;另一方面, 人类又能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自然、超越自然、发掘自然。 文化是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任何一种文化创造总是表现为一种群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个体的创造性的发挥总是建立在时代发展和群体智慧基础之上的;个体生活方式和文化产 品的选择自由总是有限的。 4.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也是“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从本质上而言,它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手段,归根结底是为人类的生 存服务的,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文化具有普遍性的特

9、征。然而,文化又是由不同族群、不 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域所创造的,故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正是二者的有机 结合,致使人类文化既呈现出互通性和流动性,又表现出多样性和本土性。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人类文化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因而文化具有阶 级性。同时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文化又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不同时期的 文化均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文化又具有时代性。 5.如何理解文化的积累性与变异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文化的积累性与变异性是辩证统一的。没有文化的积累,也就不会有文化的增加和文化的-_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变异,则意味着没有文化的扬弃和自我更新,同样也不会有文化的发

10、展,文化发展本身包含着变异的过程,否则就是重复的累加,谈不上任何发展。 6.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上具有何种价值? 运用文化的调控机制,有利于建构人与自然的亲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文化对个人与群体关系的调控功能,有利于强化群体的认同感和加强群体的凝聚力,有利 于促进社会健康的发展。 第五章第五章 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田野调查法具有哪些基本步骤?其各个步骤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先是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第一,要选择和确定专题研究内容。第二,查阅和摘录田野背 景资料;第三,制定详细的田野调查计划;第四,做好调查成员与物品的准备。 然后是实地调查从技术方式上来看主

11、要包括以下三种:第一,参与观察法;第二,采访调 查法;第三,搜集田野资料。 最后是撰写田野调查报告。 第第 8 章章 文化的时间与空间文化的时间与空间 针对中国文化,除了大致可以分为南方和北方这两大文化区外,还可以从地理方位上划分 为东北文化区、中原文化区、西北文化区、华北文化区、华南文化区、华东文化区、西南 文化区;从历史传统文化的角度可以分为秦文化区、三晋文化区、齐鲁文化区、吴越文化 区、荆楚文化区、巴蜀文化区、岭南文化区这七大文化区。 第第 9 章章 文化符号与象征文化符号与象征 1.文化符号有哪些基本内涵?如何理解人类文化的符号性? 文化符号的内涵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其一,符

12、号是约定俗成的替代物,既不 是事物本身,也不是事物的属性;其二,符号能够约定俗成地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具有 象征意义;其三,符号可以被划分为形式和内容两个部分:用来代表事物的物质形式即符 号的形式。符号在代表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和作用,就是符号的内容;其四,符号具 有任意性和约定性。 关于人类文化的符号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其一,人类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以符 号为基础的。其二,所有的人类文化都具有符号性。 2.文化符号系统包括哪些类别?非语言文化符号系统的类别及特点是什么? 文化符号系统包括语言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综合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大致 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大种类:1.体势符

13、号 特点:一是体势符号的意义具有鲜明的文化背景, 即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文化内容。二是体势符号是一种既可以单独也可以综合地 加以表达的文化符号。三是体势符号具有外显性和多意性。2.实物符号 特点:第一,实物 符号具有相对静止的固态属性。第二,实物符号具有时代变迁性。第三,实物符号的文化 意义大于实物本身。第四,实物符号是文化的载体。3.艺术符号 3.符号人类学对符号研究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符号人类学家对文化符号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一方面,关注 符号背后的意义以及各种符号意义所构成的符号结构。另一方面,关注作为文化载体的符 号是如何被社会成员用来表达意义的以

14、及这些意义又是如何互动形成社会文化结构的。 4.文化符号与文化象征有哪些联系与区别?文化象征符号具有哪些基本特性? 文化符号与文化象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化现象。象征是指文化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它 需要具体的场景才能加以解读。并非所有的符号都具有象征意义。但是象征无疑是以符号 的形式作为载体的,文化象征是指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象征符号的基本特性:象征符号 是形态性与表意性的结合;象征表意性具有任意性和约定性;象征表意性的外延要远远大 于其形态性;象征具有普遍性、多样性以及多义性。-_5.象征人类学对文化象征研究的旨趣、范式及其理论贡献是什么? 象征人类学的研究旨趣是通过文化体系中的象征符号来解读

15、其深层文化结构。在研究范式 上,象征人类学改变了以往以结构功能主义为代表,从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入手,来探讨 人类社会维持和发展状况的思路,而侧重从各种象征和意义入手,来理解特定文化如何影 响该社会中个体思考的方式。象征人类学对象征结构及其文化意蕴的研究表现得最具体、 最深刻、最全面。 7.象征的几个重要特点 从人类学的意义上讲,象征具有两极性,象征具有多义性,象征具有综合性。 第第 10 章章 文化的继承与教育文化的继承与教育 1.简述社会化与文化继承的关系。 文化的继承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文化如何得以延续、发展的问题。从内部的微观过程来看, 文化的继承过程是依靠人类社会成员由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16、而实现的。因此,文化的继 承是与人的“社会化”过程同一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和掌握各种社会思想、行为、价值 规范和文化体系的过程,是文化的一种传递模式,这个过程的结果就是文化的继承和社会 人的实现。 2.简述文化继承与环境、时代的关系。 文化继承与环境之间关系十分密切,环境影响和制约个体的社会化以及社会化过程中怎样 成为文化携带者以及成为怎样的文化携带者,进而影响了个体文化继承的方式与内容。文 化继承除了与环境关系密切外,与时代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物质文 化创造和精神文化创造,而每一代人的继承文化的起点都是不一样的,其所继承的文化都 是由其所处的时代决定的。时代的文化决定了一部

17、分文化的继承的内容和特点,新一代人 在继承新时代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淘汰一部分文化。 3.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 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 朽的东西,应该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如何理解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存在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教育促 进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教育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创新和进步,离开了教育,也就 无所谓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失去了具体的动力。另一方面,文化的发展 也推动了教育的进步

18、,没有文化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教育的具体内容。文化的发展推动教 育进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文化的繁荣推动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的丰富。 二是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信息量的大大增加,这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简述文化教育的功能 一般来说,文化教育具有如下功能:一是选择功能,文化教育的选择功能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人对文化教育的选择;二是文化教育对人的选择。二是认知功能,文化教育的认知功 能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对以器物为代表的物质世界的认识和识别,知道世界是什么; 其次是对习俗、行为规范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知道世界运作的规则;最后是认识、学习 和掌握精神文化创造的能力,知道怎样去

19、创造世界。三是塑造功能,在人从生物人向社会 人发展的过程中,个体通过文化教育增进了对主客观世界的了解,从而形成自身的世界观 和价值观。在不同环境下进行的文化教育,教育的内容有着不同的结果。四是创造功能, 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促进文化继承,这在文化教育过程中是通过对个体有意识的培养来实现 的,因此,个体的培养也是文化教育创造功能实现的第一阶段,即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 能的人,并使其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文化教育不止停留在文化人的培养和文化的传承上,-_其最终目的是推动和促进文化的进步、创新和发展,这是文化教育创造功能实现的第二阶 段。 第第 11 章章 文化的变迁与冲突文化的变迁与冲突 1.文化传播有

20、哪些模式?文化传播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意义何在? 文化传播的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直接接触、媒介接触与刺激接触。文化传播的功 能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文化传播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同一性与多元性。 其次,文化传播提供文化发展的新动力,能够激发文化变迁。 2.更高效、优越和功能更多的文化要素是否必然会成为文化传播的内容? 并不是更高效、更优越、功能更多的文化要素必然成为传播的内容的。也有的情况是,尽 管对方的某个文化要素显现出很强的优势,但是人们出于习俗的惯性和约束,并不乐于进 行传播。 3.举例说明文化变迁具有哪些一般过程与规律。 文化变迁的一般过程与规律是从量变到质变、从器物到观念、

21、从自发到自觉。 4.如何理解文化冲突是文化变迁的重要机制? 虽然人们都理想地希望一切人和是事物处于和谐的状态,但是和谐与冲突对于文化本身来 讲,都是中性和辩证的,它们都是重要的文化状态。文化的差异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文化 冲突,重大的文化差异也许是重大冲突的来源,但是冲突也是走向和谐的必经之路。和谐 来自于差异中的渐趋认同,它可能包含并不剧烈、潜藏的冲突,也可能是冲突的阶段性结 果。文化冲突既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得以继续长足发展的契机,不会 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在许多情况下,文化冲突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文化整合以及该文化如何继续生存发展的问题。 文化的冲突意义在于,它既是一次机

22、遇,同时也是一张博弈。冲突时一种原文化遭遇新文 化时的表现形态与发展过程,其结果是要走向更高级别的文化形态。没有永久的冲突,文 化冲突必将导致新的文化形态出现,或者是新文化取得胜利,或者是原文化击败新文化, 但历史上文化冲突后出现的更多结果则是不同文化在相互吸纳中完成整合。 5.文化变迁的途径 创新、传播、文化丧失、涵化。 6.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 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文化内部的矛盾与分化、生态环境的变化、外来文化的影响。 7.文化冲突的表现 区域文化冲突、民族文化冲突、宗教文化冲突、阶层文化冲突、代际文化冲突。 8.文化冲突的特征、 持续渐进性、内在间接性、全面交融性。 9.文化冲突的结果 同

23、化现象、整合现象、分化现象 第第 12 章章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1.如何理解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民族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民族精神的差异、民族性格的不同最终要通过民族文化进行体现。 具体表现在表层物质文化层面、中层行为文化层面、深层精神文化层面。 2.举例说明文化的时代性及其表现 每个时期的文化都有一定的形态特征,都有一种存在方式,这种形态特征和存在方式就是 文化的时代性。 文化的时代性体现在实体创造上、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上、人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上。 3.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现代化?-_在综合性的现代化啊体系面前,传统文化怎样实现顺利过渡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物 质文化

24、可以一蹴而就,而政治、制度、习俗等是不能够一蹴而就的,并且传统具有一定的 惰性,这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化面前显出诸多的不适应性。但文化的传统性又是文化现代 化的基础,文化现代化的基础不是空中楼阁,因此,实现现代化不能脱离文化发展的历史, 不能忽视文化传统性所形成的的积淀。文化现代化要建立在对传统性继承的的基础上,将 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坐标去衡量文化的现代化,从文化的过去继承智慧,在文化的发 展中寻找力量。任何割断文化发展历史,忽视民族文化传统的文化现代化观点都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基,它影响着社会发展的一切,即包括政治、经济、 制度在内的一切都受之影响。因此,在文化现代化

25、的面前,我们不能抛弃传统、忽视传统, 而应以传统为基础、以传统为参照、以传统为智慧源泉,这样,文化的现代化才有的放矢。第第 14 章章 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 1.辨析“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两个概念。 一般而言, “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意义大致相当于过 去的一切文化现象,而“传统文化”的意义是指历史文化中影响深远,以致对现代仍有重 大影响的内在因素。 2.“传统的”是否必然是“优秀的” (2,3,4,5 详细看书) 3.“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如何? 4.举例说明现代化是否可以实现本土化? 5.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文化主体对传统进行再创造的意义

26、何在? 6.文化传统的特性 文化传统具有稳定性、延续性、内隐性和兼容性 第第 15 章章 文化的产业化与经营文化的产业化与经营 1.如何理解文化产业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文化产业及其经营的特点是什么? 文化产业形势的“高度化” 、文化产业组织的“集群华” 、文化产业内容的“一体化” 、文化 产业趋势的“全球化” 3.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有哪些? 第一,政府有力的扶持。第二,重视规模化与集团化经营。第三,走原创性高质量之路, 促进产业的升级。第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及社会结构调整。 第第 17 章章 文化的硬实力与软实力文化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1.试析后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状及出路。 (详细看书) 现状:1.对外文化传播逆差严重。2.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不强。3.文化价值观缺乏广泛认同。出路:以中国为例,一,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凝聚力。二,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啊, 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三、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竞争力。四、推进文 化创新,扩大文化影响力。 2.文化软实力的内容:对内有强大的凝聚力,对外有广泛的影响力,文化创新力。-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