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社会优秀PPT.ppt(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什么是社会社会学概论1第1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2 2本书对本书对本书对本书对“社会社会社会社会”的定义:的定义:的定义:的定义:所谓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所谓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是人们按照自己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注意点注意点:人怎样才能进行生产呢?生命的生产无论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
2、会关系。第2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3 3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学一、社会思想与社会学u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礼记礼运u孙中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u康有为:大同书二、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u西方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科学条件u中国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三、社会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第3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4 4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以及与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以及与 有关社会科学的
3、关系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一、社会学研究的领域按其知识按其知识结构,社会学结构,社会学学科内容分为学科内容分为理论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验社会学经验社会学二、社会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二、社会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u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关系u社会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u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第4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5 5本章重要术语u孔德u严复u康有为u群学肄言u恩格斯的人的双重生产理论u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第5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6 6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
4、第二章 人的社会需要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导导 入入人的行动的最初动力人的行动的最初动力人的社会需要人的社会需要一、社会需要的涵义一、社会需要的涵义 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其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二、社会需要的产生二、社会需要的产生 人的社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生理、心理条件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下,通过社会实践而产生的。需要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原有需要在不断
5、满足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需要,产生新的社会实践与新的社会生活。第6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7 7三、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三、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三、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三、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需要理论社会需要理论u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u需要只有通过他人才能获得满足,需要是构成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是群体形成的基础。u需要是通过社会实践产生和提高的。体现了需要的社会性与实践性。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劳动,通过实践,需要才能发展,才能实现。一、社会需要的类型一、社会需要的类型物质需要精
6、神需要社会综合性需要二、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二、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u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前提下,就产生个人的需要并不只是指自然的人,而是指社会的人。人就是社会的动物。人所表达的需要,体现了人之所谓人的本性。u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u人类的生产首先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再提高到为了满足的享受的需要,最后提高到为了满足最高级的发展需要。第7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8 8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u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探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1
7、943年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中提出,到1945年在动机和人格中进一步阐述,成为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u马斯洛的激励理论强调两点:人的需求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u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A、生理需要。如对食品、衣服、居住、喝水、性的需要等。B、安全需要。包括防备生理损伤、疾病、经济上的灾难和意外事情的发生,以及工作安定,有保障等。C、归属与爱的需要。希望在团体中得到别人的爱,并给予别人爱。D、自尊的需要。建立在实际能力上的成就和他人的尊重。E、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充分发挥潜能,做最适宜的工作。u这五种需要的关系是:A、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
8、展。B、较低需要得到部分满足后,较高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需要。C、高级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D、可以同时部分满足几种需要,但在一定时期总有某一等级的需要发挥主要作用。E、并不是所有人的需要都按这个顺序发展,有时可以颠倒或超越。u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较好地解释了人的需要的变化规律及人的积极性产生的具体原因。在微观分析上,一定程度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第8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9 9四、社会需要理论的社会学意义四、社会需要理论的社会学意义u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从宏观上指出了人类的社会需要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根本动力,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9、则从微观上阐明了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动力源泉。u社会需要理论是建构社会学理论的基石。u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和需要的最高层次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第9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1010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需要的满足与提高社会需要的满足与提高社会需要的满足与提高社会需要的满足与提高一、人的发展与需要的发展一、人的发展与需要的发展 人的社会需要是随个人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开拓和交往的扩大而逐渐按生存、享受、发展需要的方向增长的。二、集体的发展与人的需要的提高二、集体的发展与人的需要的提高 每个社会集体都希望自己集体发展并满足自己集体的
10、成员不断增长的需要。三、社会需要的满足与提高三、社会需要的满足与提高社会需要的满足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文化环境。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也表现在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性具有社会制约性。社会需要的提高是人的体内平衡与体外平衡的协调、个人与社会需要的协调、物质与精神生活协调的发展过程。就集体而言,则是集体与个人成员的需要的协调、领导与群众的需要的协调、历史与现实协调的发展过程。需要只要协调才能提高,也只要协调才能得到预想的均衡的满足。第10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1111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第三章第三章 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交
11、往的意义社会交往的意义社会交往的意义社会交往的意义一、什么是社会交往一、什么是社会交往u 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u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二、社会交往的意义二、社会交往的意义u指出人类离不开交往。u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u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u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u人们的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发展。第11页,本讲稿共44页
12、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1212三、社会交往的类型三、社会交往的类型三、社会交往的类型三、社会交往的类型根据交往的主体分个人交往群体交往根据交往的形式分直接交往间接交往根据互动的性质分竞争合作冲突调适(顺应)四、社会交往的理论四、社会交往的理论u交往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既包括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又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既包括物质交往,也包括精神交往。u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一切交往都是在人类劳动创造的财富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了物质基础,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就无从发生。u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指明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交
13、往的根本原因。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进行生产,而要生产就必须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因此,满足人的需要是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而社会交往则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可靠保障。u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马克思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物质交往首先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交往,是任何另一种交往的基础。(一)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第12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1313(二)符号相互作用论(二)符号相互作用论(二)符号相互作用论(二)符号相互作用论u符号相互作用论是一种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与特征。强调人类交往中的象征、符号和意义的重要性的
14、理论。u这种理论认为人们相互作用得以发生的媒介是符号。人们通过运用大家都能够懂的、表示共同意义的符号进行交往与沟通。u语言是主要的符号系统,人们的交往主要借助语言进行。u美国社会学家米德(18631931)是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u社会学家布卢默总结了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1、人们是根据他们赋予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他所采取的行动的。2、人们赋予事物的意义是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3、人们在交往时对所处的环境总是不断地进行一种内部的解释,以便决定下一步的行动。镜中之我 是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
15、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自己。第13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1414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一、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一、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u人际关系的涵义:持续的社会交往会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称为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关系称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u人际关系以个体之间的角色关系分有:夫妻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u人际关系以关系的情感特征分有:亲密关系、疏远关系、敌对关系。u人际关系以关系双方的
16、目的来分有:情感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u人际关系的两个明显的特点:直接性和情感性。(一)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二)社会关系(二)社会关系u在人们社会交往的活动中结成的关系称为社会关系。u人们的社会关系是在人们相互交往、相互影响,并且这种交往和影响要以多次重复和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形成。u社会关系是指的具有相当数量的两类人之间的一般关系,而不是两个单纯个体之间的关系。u一切社会关系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关系(家庭也是一种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在此基础上产生社会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等关系。第14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1515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17、u人际关系是个人之间交往形成的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u它具有直接性和情感性两个特征。u人际关系交往受四个因素的影响:需求的互补性、态度的类似性、距离的远近和交往频率。u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受交往双方诚意、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与合作及双方在交往中得到满足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合作需要的条件合作需要的条件u具有一致的目标,合作总要有某种共同的目标,缺少一致的目标,就无法进行合作。u具有相近的认识。合作是一种互相配合的行为,合作各方在目标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方式上的共识,势必有助于合作的顺利进行。u具有切实的行动。合作是一种现实行动,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上。离开了实际行动,任何合作都将成为一纸空文。
18、u合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利益的结合,为了使得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则,保证合作各方在目标达成后,各自能够获得相应的利益。第15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1616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社会角色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一、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u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u社会角色是社会所认可、所期望的处于某一位置的人的一套行为模式,而不只是他的某一行为。u社会地位:也叫社会位置,它是指一个人在某一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19、。u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的关系:当一个人进入某一社会关系体系,即同他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之后,他便获得了一个社会地位。同时,这个地位要靠他与相关者的共同活动或交往表现出来,即靠与这个地位相关的一套行为模式表现出来,这就是社会角色。所以,社会地位是社会角色的基础,社会角色则是社会地位的表现。另外,社会角色表现社会地位是靠一套行为模式来实现的。二、社会角色的类别二、社会角色的类别u社会角色的类别:复式角色和角色丛、理想角色和实际角色、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第16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1717 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20、自致角色的取得是后天活动与努力的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自致角色的取得是后天活动与努力的结果。结果。u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担当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u角色扮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培养角色意识,实践角色规范和表现角色行为。u在角色扮演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角色冲突、角色中断、角色失败等。要克服这些矛盾,顺利地扮演社会角色,一方面要切实搞好人的社会化,另一方面社会要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自致角色自致角色三、角色扮演三
21、、角色扮演怎样理解角色冲突怎样理解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社会成员在角色扮演时遇到的使他左右为难的情况。其原因是他需要同时实践两套互有矛盾的行为规范。例如,在婆媳冲突中,夹在中间既做儿子又是丈夫的他该如何去做,常使他十分为难。对于母亲,他是儿子要尽孝,对于妻子,他是丈夫要尽爱。当婆媳冲突时,两种角色儿子和丈夫同时向他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时他又不能分身以分别对待,这样,儿子和丈夫两种角色在他身上发生矛盾叫做角色冲突。因此,角色冲突是发生在他身上的情况,是他面临着角色冲突,而不是指他所面对的婆媳冲突。第17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1818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
22、四节 集体行为集体行为集体行为集体行为u集体行为通常是指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或影响所采取的群体行为。u集体行为的特征:非组织性、突发性、反常性。u集体行为的类别:骚动、传闻、社会动荡不安、社会运动u集体行为的成因:环境因素、结构性压力、一致的信念、催发因素、宣传鼓动者、社会控制力。关于时尚的评价关于时尚的评价u时尚为众人一时所尚,因而非常规性、甚至突发性成为其重要特点。u时尚所崇尚的是新出现的某种事物;包括社会方式、交往方式、服饰及语言。u但时尚所崇尚者并不一定是新生事物,如果被崇尚的东西是被社会认同的有价值的,它可能会保留下来。而大多数时尚是短暂的,时间一过,时尚也就自动消失,
23、它不能被保留下来。这样,许多时尚与社会认可的新生事物无关。u另外,社会常对某些时尚给以消极评价,例如赶时髦是说它长久不了,时狂则说某些人达到发狂的程度,有贬义。u时尚流行的特点:一、自上而下的传播。二、由核心群体向边缘人群的传播。三、时尚的流行具有循环性。第18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1919uu时尚的功能表现:时尚的功能表现:一、时尚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快。二、时一、时尚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快。二、时尚作为对惯常行为模式的偏离,其流行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清新的空气,使社会生尚作为对惯常行
24、为模式的偏离,其流行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清新的空气,使社会生活变得生动活泼。活变得生动活泼。三、对落后观念的冲击,可能导致社会生活方式的革新。三、对落后观念的冲击,可能导致社会生活方式的革新。四、在商业社会中,时尚可刺激消费、活跃经济。不健康的时尚会表现出负效应。四、在商业社会中,时尚可刺激消费、活跃经济。不健康的时尚会表现出负效应。污染以致毒化社会空气,炫耀消费造成浪费。污染以致毒化社会空气,炫耀消费造成浪费。时尚时尚 是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众人对某种新出现的事物或行为方式认同、崇尚和效仿而形成的现象。对某种时尚的追逐达到狂热、不理智的程度称时狂。第19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
25、3-42020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化的涵义及必要性社会化的涵义及必要性社会化的涵义及必要性社会化的涵义及必要性u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u社会化的实质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社会化过程,并不是人单方面接受环境影响和教育的消极被动过程。而是人的需要与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个人的需要是个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内因,
26、环境和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外因。外因通过内因,对个人的发展起到影响,反过来,内因的积极活动,也促进环境的改变和发展。这个需要与环境和教育的结合,便是人的社会化,人的成长和发展变化的实质。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化的可能性社会化的可能性社会化的生物基础社会化的生物基础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人有语言的能力;所有这些,构成了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第20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2121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化的内容与过程社会化的内容与过程社会化的内容与过程社会化的内容与过程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传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
27、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的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因此,任何通过社会化指点青年人生观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社会化的基本过程:社会化的基本过程:u感知运动阶段;u前运算阶段;u具体运算阶段;u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阶段可以这样说,家庭是社会化
28、的“摇篮”,学校是社会化的“宫殿”,邻里社会是社会化的“竞技场”。第21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2222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与特殊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与特殊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与特殊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与特殊社会化u继续社会化是成人不断适应自己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必要过程。环境与个人都在不断的变化,生活中的关系也需要不断地调整。继续社会化分为中年社会化与老年社会化。u再社会化是一种强制性的教化过程。它的教化对象是那些有越轨行为、危害多数人的利益的人。u特殊社会化是指对某些遭受身心损伤不能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一些人进行的特殊措施的社会化
29、过程。u三者的相同点:都是对人进行社会化,都是让人学习社会文化,价值与行为规范。u不同点:A、继续社会化对前一段社会化是肯定的,而再社会化对前一段社会化是否定的,而特殊社会化在正常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B、继续社会化是非强制性的,特殊社会化是专门化的。心理上的断乳心理上的断乳 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第22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2323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社会化与个性发展社会
30、化与个性发展社会化与个性发展u个性的涵义: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也就是说,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u社会化与个性形成的关系: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个人社会化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要受自身生理的和心理的条件的限制,更要受社会关系的制约。人的个性的倾向性和心理特征存在着差异。u个性与民族性:人的个性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和形成的。由于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定的民族环境中,所以人们的个性中体现着一种本
31、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这就是所谓民族性。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便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共同宝库的贡献。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u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u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第23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242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初级社会群体
32、与家庭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群体及其类型群体及其类型群体及其类型群体及其类型一、人类群体的形成与特征一、人类群体的形成与特征u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u社会群体不但是由人组成的群体,而且是社会性的群体。这种社会性的群体的意义是群体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维持着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与此相联系,成员间有一种群体意识,也有一定的群体边界。这样,社会群体就与偶尔凑在一起的一群人不同,与电影院里的观众群不同。另外,社会群体也同我们平常所说的老人、妇女、小学生等类似的包括许多同类个体的抽象概念不同。因为在这两类人
33、群中没有较固定的、维系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社会关系,或者说他们只能算作一群,但未形成整体,因此电影院里的观众、老人、妇女都构不成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群体。u社会群体的特征:一、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成员关系;二、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三、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期待和行动能力。二、社会群体的类型二、社会群体的类型按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特点初级社会群体:家庭、邻里等。次级社会群体:机关、政党、军队、学校等。第24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2525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u涵义: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
34、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u初级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来的。有时也被翻译成“首属社会群体”或“基本社会群体”。库利使用这一概念时,指的是对人性的形成起着基本作用的那些群体,比如家庭、邻里和儿童游戏群体。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u它是自然形成的。所谓自然形成是说不是靠外力有目的的组织,家庭的建立是要履行一定的手续,但子女的加入却近乎是自然的。u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在长期交往中成员之间形成多种角色关系,淡化了角色间的界线。打破了角色间的严格分工,个人通常将自己的个性全部投入,表现全部人格。在
35、初级群体中,成员是作为一个具有完整个性的人而存在的。u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在初级群体中,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而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持关系。u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这是初级群体最重要的特征。亲密是指情感上的依赖,这种依赖使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具有不可替代性。u把满足成员需求放在首位。对于那些在正式组织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初级社会群体总是想方设法加以满足。u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同正式组织比较,从满足个人需要的角度来看,初级群体的满足手段是多方面的。第25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2626初级群体的功能初级群体的功能初级群体的功能
36、初级群体的功能u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人的社会化的初始是在初级社会群体中进行的,为人进一步社会化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u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人们为了满足需要结成群体,但不同的群体满足成员需要的程度不同。比如学校主要满足学习知识的需要,工作单位主要满足人们参与社会,获取经济收入的需要。而家庭则不同,衣食住行、结婚生子、养老送终等各种需要都可满足。u人们走向社会的桥梁。人们在初级群体中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掌握必要的谋生手段,学会待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以便适应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人们经过初级群体这个桥梁,沟通与社会的联系,并跨越这道桥梁走向社会。u初级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人们对
37、齿及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愿意自我约束,不做有损于本社会群体的事,这就是在客观上维持了社会秩序。初级社会群体形成的条件初级社会群体形成的条件u保持较小的规模。u进行直接地面对面的互动。u保持相对持久的互动关系。第26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2727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家庭家庭家庭一、什么是家庭一、什么是家庭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之上的、成员之间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群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二、家庭的起源和发展二、家庭的起源和发展
38、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人类家庭的发展历程:u血缘家庭。u普那路亚家庭。u对偶家庭。u一夫一妻制家庭。三、家庭的类型三、家庭的类型按家庭中的代际层次分一代家庭两代家庭多代家庭按家庭中权力来分母权家庭夫权家庭平权家庭按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分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隔代家庭第27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2828 家庭的结构类型家庭的结构类型家庭的结构类型家庭的结构类型u核心家庭:是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但通常也把夫妻两人组成的家庭。由父一方或母一方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划入核心家庭的范围。u主干家庭:是由父母(或父母一方)和一对已婚
39、子女组成的家庭。包括有其他亲属或无其他亲属两种情况。u联合家庭:是由父母和两对或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或兄弟姐妹结婚后仍不分家而组成的家庭。u其他家庭:如由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孙子女(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关系状态。家庭结构处于变化之中,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家庭变化呈规模小型化、内部关系简单化的特点。家庭的社会功能家庭的社会功能u经济功能u生物功能u抚育和赡养的功能u休息和娱乐的功能u教育功能第28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2929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中
40、国的婚姻与家庭中国的婚姻与家庭中国的婚姻与家庭u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生活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婚姻自由。”u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那女权力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民主主义婚姻制度。”u1980年颁布第二部婚姻法u根据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修正)目前我国家庭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家庭中存在的问题:u
41、在婚姻的缔结过程中,仍存在着包办、买卖婚姻的现象。u早婚、违法婚姻问题严重。u独生子女问题。u老人赡养问题。u离婚问题。第29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3030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 社会组织与科层制社会组织与科层制社会组织与科层制社会组织与科层制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一、什么是社会组织u广义的社会组织指社会上存在的一切人类活动的共同体,包括家庭、家族、秘密社团、兴趣团体、工厂、机关、学校、军队等。u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
42、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它是与初级社会群体不同的另一类社会群体。(本章主要阐述狭义的。)二、社会组织的特征u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u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u社会组织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u社会组织中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u社会组织成员的可代替性强。如果说初级社会群体是一个生活共同体的话,社会组织则是一个工作如果说初级社会群体是一个生活共同体的话,社会组织则是一个工作共同体或事业共同体。共同体或事业共同体。第30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3131社会组织的类型社会组织的类型社会组织的类型社会组织的类型从
43、功能角度分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教育组织军事组织等按组织结构的严密程度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社会组织的要素社会组织的要素u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成员)u固定的目标。(目标)u规范性的章程。(规则)u权威的领导体系。(权力)u必要的物质基础。(设备)社会组织的结构与环境的关系社会组织的结构与环境的关系u组织环境是对组织存在和发展具有影响的外部事物。u环境变化要求组织结构发生相应变化。第31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3232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与运行社会组织的目标与运行社会组织的目标与运行社会组织的目标与运行一、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 目标
44、是社会组织力争达到的未来状态。社会组织目标是社会组织存在的根据;是组织之间区别的标准;是内部分工的基础;是团结成员的旗帜;是衡量社会组织效率的标尺。二、社会组织目标的结构 社会组织希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达到的状态是分步骤、分层次的。这说明社会组织目标内部是可分的,社会组织目标有自己的结构。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整体目标与部门目标,近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目标的系统结构,合理的具有较高整个程度的目标系统是组织良性运行的必要前提。三、社会组织目标的制定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诸多因素制约。如环境的需求、组织的资源、组织能力、上下指令等,一般有集中决策模式和民主决策模式。四、社会组织的运行 社会组织的运行
45、是其各要素有效搭配达到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内部行为规范化、相互协调及管理监督等活动。社会组织的存续要实现对内、对外两个平衡。怎样理解社会组织的目标是一个系统怎样理解社会组织的目标是一个系统 社会组织的目标是独特的、明确的,但目标本身又是可以分解的。社会组织目标可以从时间顺序、整体结构等角度来分解。从时间顺序的角度来看,组织目标可分为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甚至就某一目标来说,它也是由更小的一连串的目标组成的,相邻目标之间互相连接,成为手段目标链,第32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3333即前一个目标的实现成为达到后一个目标的手段。从整体与部分
46、的角度来看,组织的即前一个目标的实现成为达到后一个目标的手段。从整体与部分的角度来看,组织的整体目标又是由其各组成部分的分目标组成的,各分目标整合起来成为整体目标。还整体目标又是由其各组成部分的分目标组成的,各分目标整合起来成为整体目标。还有组织目标又必须反映组织成员的个人需求,即组织应该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这要有组织目标又必须反映组织成员的个人需求,即组织应该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这要求组织目标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个人目标。这样,组织目标在时序、层级上的分解求组织目标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个人目标。这样,组织目标在时序、层级上的分解和相互交织就使组织目标成为一个系统。组织目标的系统性说明各分目标
47、处于相互联和相互交织就使组织目标成为一个系统。组织目标的系统性说明各分目标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它们既互相依存又可能相互冲突,这样实现各分目标的合理整合,处理好组系之中,它们既互相依存又可能相互冲突,这样实现各分目标的合理整合,处理好组织总目标与分目标及各分目标之间的关系就十分重要。织总目标与分目标及各分目标之间的关系就十分重要。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社会组织的管理一、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家长制、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是社会组织管理模式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既受组织内部因素影响,也受外部因素影响。二、科层制的涵义 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
48、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其主要特征是:1、内部分工,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3、组织成员都是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第33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3434科层制的功能科层制的功能科层制的功能科层制的功能正功能: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即它可以实现组织运转的高效率。韦伯认为,科层制是一种合理化的管理方式,它在保
49、证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准确性、稳定性以及严格的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形式的管理方式。能人结构、紧密地连接与配合、事本主义原则共同保障了科层组织的有效运转,从而有效地达致既定的目标。就这样,科层制发挥着它的正功能。负功能:韦伯的科层制是纯粹理想型的,它没有考虑到组织环境变化对组织运行的影响,也没有考虑组织成员的多种需求。组织成员只照章办事,会增强他们的工具感,降低他们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丧失工作积极性。组织按专才选用人员,当环境变化时,会产生“训练出来的无能”的情况。这会影响组织效率。由于上级没有赋予下级应变的权力会延误时机、延误工作。同时,这也束缚了组织成员的创造精神。事本主义把组织成员限
50、制在工作范围之内,他们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会影响其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我国的管理经验及问题我国的管理经验及问题经验:在管理思想方面,坚持思想领先的原则,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鼓励群众发扬主人翁精神。在具体管理活动方面,注意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按制度办事。问题:家长制管理较为普遍。行政因素干预管理。重人情,轻规则。总体,我国的组织管理的水平还比较低,有些还处于前科学管理时代。第34页,本讲稿共44页2008-3-42008-3-43535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社区社区社区社区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社区与社区研究社区与社区研究社区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