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优秀PPT.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65057408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优秀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优秀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优秀PPT.ppt(8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第1页,本讲稿共86页第一节 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第2页,本讲稿共86页一、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是以人口现象和人力资源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揭示人口现象和人力资源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人口: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 -人力资源: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的那部分人口的总体 研究对象:具有复杂内容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第3页,本讲稿共86页第二节 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任务第4页,本讲稿共86页一、人口与人力资源的根本任务一、人口与人力资源的根本任务 揭示人口和人力资源现象的本质特征

2、和发展规律二、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三、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的类型三、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的类型 两种类型:两种类型:-一般规律: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规律,人口再生产及其类型转变规律,人口素质与构成趋向进步和优化规律,人口分布与迁移规律,劳动人口职业构成变动规律 -二是特殊规律,即某个社会形态独有的规律,资本主义人口相对过剩规律,社会主义人口增长在计划发展规律第5页,本讲稿共86页第三节 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主要内容第6页,本讲稿共86页一、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基本概述一、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基本概述 第一章的内容第一章的内容二、人口的基本理论二、人口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人

3、口的基本性质、人口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和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 第三章:介绍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发展概况,说明人口结第三章:介绍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发展概况,说明人口结构和人口的城镇化构和人口的城镇化 第四章:说明影响人口自然规律的直接因素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人口发展的规律性 第五章: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加强教育,提高人口质量第7页,本讲稿共86页三、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 第六章:人力资源的内涵、特征、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人力资源的数量规定性和数量指标,质量规定性、意义和提高质量的途径 第八章:世界人力资源的发

4、展,中国人力资源的发展,人力资源的结构和人力资源的评估 第九章: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第十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第8页,本讲稿共86页第二章人口的基本概述第9页,本讲稿共86页第一节 人口的社会性质第10页,本讲稿共86页一、人口的真实内涵 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领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人口具有双重属性:1、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为人口的自然属性 人口现象首先表现为一种生物现象,表现为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都要服从生物学规律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

5、命周期第11页,本讲稿共86页 2、人口的社会属性。人类一切生物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影响下进行的。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1)人口发展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 (2)人口发展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 (3)人口发展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第12页,本讲稿共86页二、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一)两者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一个是被动适应自然界,一个是主动改造自然界(二)两者个体间的关系不同。爱情、家庭(三)两者的生活环境不同(四)两者决定性的因素不同 动物增殖的决定性因素是生物的本能 人类的增殖主要受社会

6、因素的影响第13页,本讲稿共86页第二节 人口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第14页,本讲稿共86页一、人口是全部人类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二、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三、人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财富的消费者第15页,本讲稿共86页第四节 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16页,本讲稿共86页一、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二、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时促进社会的发展,有时延缓第17页,本讲稿共86页第四节 人口的基本理论第18页,本讲稿共86页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人口理论人口理论 1 1、构成其人口理论的两个原理: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人、构成其人口理论的两

7、个原理: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人类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人口增殖是人类的一种类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人口增殖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本能”,在,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条件下,人口必然会无限制地增长下去没有任何约束的条件下,人口必然会无限制地增长下去 2 2、两个级数的论断。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生产以算、两个级数的论断。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生产以算术级数增长,人口过剩和食物匮乏成为必然术级数增长,人口过剩和食物匮乏成为必然 3 3、减少人口的途径。当人口出现过剩,由于自然规律的作、减少人口的途径。当人口出现过剩,由于自然规律的作用,就会出现两种抑制人口的力量用,就会出现两种抑制人口的力量

8、-“-“积极抑制积极抑制”,增加人口死亡率,主要手段有战争、瘟疫、,增加人口死亡率,主要手段有战争、瘟疫、饥荒和各种疾病饥荒和各种疾病 -“-“消极抑制消极抑制”,限制出生人数,主要手段有晚婚、避孕、,限制出生人数,主要手段有晚婚、避孕、流产、杀婴和节欲流产、杀婴和节欲 4 4、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当人口增长到接近生活资料供给的极限、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当人口增长到接近生活资料供给的极限时,抵制人口的两种力量就会自然发挥作用,直到人口降到生活资时,抵制人口的两种力量就会自然发挥作用,直到人口降到生活资料所能维持的水平以下;然后生活资料再度丰富起来,又使人口数料所能维持的水平以下;然后生活资料再

9、度丰富起来,又使人口数量增多,一定时期后,过多的人口又被两种力量所抑制量增多,一定时期后,过多的人口又被两种力量所抑制第19页,本讲稿共86页二、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 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两者必须相互适应第20页,本讲稿共86页第三章人口发展与人口结构第21页,本讲稿共86页第一节 人口发展第22页,本讲稿共86页 人口发展不但包括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化,而且包括人口人口发展不但包括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化,而且包括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素质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一、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 几百万年前,一部分古猿进化为人类。长期以来,人类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缓慢,

10、甚至出现负增长 据不完全估计,公元前全球人口不超过2000万,青万,青铜器时代约铜器时代约2500万,铁器时代可能达700万万 公元初年世界人口数,见公元初年世界人口数,见P17 1000-1750年世界人口数,见年世界人口数,见P17 1750 1750年以来,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19世纪初10亿人,用了亿人,用了125125年达到20亿人,1957年3030亿人,亿人,74年4040亿人,8787年5050亿人,9999年年60亿人。据联合国报告,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3亿亿第23页,本讲稿共86页(二)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 出生和死亡之差便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和死亡之差便是人口的自然增

11、长 世界人口增长情况,见世界人口增长情况,见P18P18 世界及各地区出生率变化,见世界及各地区出生率变化,见P19P19 世界及各地区死亡率变化,见世界及各地区死亡率变化,见P19 相关概念:-出生率: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育龄妇女(出生率: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育龄妇女(1549)生育的婴儿与该时期总人口的比率 -生育率:一年中每千名妇女出生婴儿的比率生育率:一年中每千名妇女出生婴儿的比率 -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的孩子数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的孩子数 -死亡率:总人口中平均每一千人死亡人数的比率死亡率:总人口中平均每一千人死亡人数的比率 1984年世界各地区人口自

12、然变化,见P20P20第24页,本讲稿共86页(三)世界人口的构成 1、世界人口的自然构成 (1)世界人口的年龄构成,见P2122四个表 (2)世界人口的性别构成 低年龄组通常是男多于女,中年组高年组女多于男 发达国家女多于男,发展中国家男多于女。见P24表第25页,本讲稿共86页 2、世界人口的社会构成 (1)文化构成。P24 (2)民族构成。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3、世界人口的地域构成 全世界有定居人口的面积约13500平方公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世界人口

13、的地区分布,见P26第26页,本讲稿共86页二、中国人口的发展概况(一)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 200万年前,我国已证明有人类居住。有文物可查的历史有4000年之久,夏禹时(公元前2000多年)全国人口1300余万 中国人口统计表,见中国人口统计表,见P27(二)旧中国的人口问题(二)旧中国的人口问题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三)新中国人口的增长。见P33P33(四)现阶段我国人口状况和问题(四)现阶段我国人口状况和问题 1、人口基数巨大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人口基数巨大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2 2、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3 3、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4 4、就业人口持续增加 5、人

14、口性别比偏高。117117:100100第27页,本讲稿共86页第二节 人口结构(略)第28页,本讲稿共86页第三节 人口的城镇化第29页,本讲稿共86页二、人口城镇化的发展 奴隶社会,罗马城最大,公元一世纪人口35万 中世纪,威尼斯最大,1363年人口7.8万 1851年英国城镇人口的比重50%以上 1980年代,西欧大洋洲发达国家城镇人口达85%以上,比利时城镇人口中95%、联邦德国92%,荷兰85%、冰岛88%、澳大利亚86%、新西兰85%大城市人口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重,见P50三、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见P52、54第30页,本讲稿共86页第四章人口的自然变动第31页,本讲稿共86页第

15、一节 人口的出生第32页,本讲稿共86页一、出生人口数量与出生率水平一、出生人口数量与出生率水平 出生率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出生率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比来表示平均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比来表示 生育率:一年中每千名妇女出生婴儿的比率 一般生育率(育龄妇女生育率):一定时期生育婴儿数和育龄妇女(15491549)之比)之比 分年龄生育率:某年龄组妇女(在一年期间)平均每千人生育的活婴数,通常5 5岁为一组 将某一年的从15491549岁各年龄组的育龄妇女生育率相加,即这年的总和生育率 当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TFR2.12.1),人

16、口再),人口再生产水平趋于缩减。见生产水平趋于缩减。见P58P58表表第33页,本讲稿共86页二、人口出生的强度和惯性 当出生人口规模大,出生率或生育水平高时,人口出生的强度就比较高。我国跃然出生率和生育水平都比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出生强度仍很高 人口出生惯性指人口再生产自身运动过程中,有着保持原有增长状态的趋势,出生率或生育水平的升高或降低必须经过较长时期才能改变原有趋势三、人口出生规模的决定因素 相关时期育龄妇女的数量及其生育水平第34页,本讲稿共86页第二节 人口的死亡第35页,本讲稿共86页一、死亡人口数量与死亡率水平一、死亡人口数量与死亡率水平 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里(通常为一年)

17、死亡人口数和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里(通常为一年)死亡人口数和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用千分比来表示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用千分比来表示二、婴儿死亡率的高低对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 除了总死亡率,还有特殊死亡率,包括分性别、年龄、除了总死亡率,还有特殊死亡率,包括分性别、年龄、死因、职业、行业、阶级、地域和城乡、民族等特殊死死因、职业、行业、阶级、地域和城乡、民族等特殊死亡率亡率 婴儿死亡率与老年人死亡率相对于其他年龄段来说,在总死亡率中比重较大 婴儿死亡率指未满周岁婴儿死亡数与活产婴儿数之比三、人口死亡的原因,见三、人口死亡的原因,见P63第36页,本讲稿共86页四、影响死亡率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18、四、影响死亡率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一)自然生态因素 空气质量、气候变化(二)经济因素(二)经济因素 在阶级社会,首要的经济因素是不同人群的阶级地们及在阶级社会,首要的经济因素是不同人群的阶级地们及其相应的收入水平其相应的收入水平 职业人口死亡率 城乡人口死亡率城乡人口死亡率(三)非经济的社会因素:医疗卫生条件、婚姻关系、文(三)非经济的社会因素:医疗卫生条件、婚姻关系、文化教育水平。化教育水平。P65 暴力因素、自杀、交通事故、农药中毒、环境恶性污染暴力因素、自杀、交通事故、农药中毒、环境恶性污染第37页,本讲稿共86页第三节 人口的自然增长第38页,本讲稿共86页一、人口自然增长的类型(一

19、)高出生、高死亡、低人口自然增长模型(二)高出生、低死亡、高人口自然增长型(三)低出生、低死亡、低人口自然增长型第39页,本讲稿共86页二、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一)政策因素(二)婚姻状况。婚姻的年龄;婚姻的稳定程度,离婚率和(二)婚姻状况。婚姻的年龄;婚姻的稳定程度,离婚率和不婚率的地方,生育水平低不婚率的地方,生育水平低(三)文化因素(三)文化因素 教育程度提高,生育率下降,教育程度提高,生育率下降,P69(四)社会经济因素 1、劳动力培养费用的变化 2、老有所养的文化、老有所养的文化 3 3、受教育和学习所需时间长,导致晚婚、晚育、少育、受教育和学习所需时间长,导致晚婚、晚育、少育 4

20、、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观念的影响第40页,本讲稿共86页第四节 人口发展的规律性第41页,本讲稿共86页一、人口规律的客观性二、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 1 1、人口的生物属性影响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是人口存在、人口的生物属性影响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是人口存在与发展的生物基础。如妇女生育力、父母健康状况对子女与发展的生物基础。如妇女生育力、父母健康状况对子女的影响、男女比例大体平衡的影响、男女比例大体平衡 2、人类的生存条件与增殖条件直接决定于一定社会生产、人类的生存条件与增殖条件直接决定于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的社会机体方式下的社会机体三、资本主义人口发展的特有规律:相对人口过剩四、社会主义人口发展的特有

21、规律:与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四、社会主义人口发展的特有规律:与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相适应,人口有计划的发展,在生产不断发展按比例发展相适应,人口有计划的发展,在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第42页,本讲稿共86页第五章人口与经济发展及教育第43页,本讲稿共86页第一节 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第44页,本讲稿共86页一、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辩证关系(一)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二)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取决定性影响(三)人口的发展水平对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第45页,本讲稿共8

22、6页二、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客观影响(一)社会经济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决定性影响 生产方式决定了人口再生产的速度、规模和类型,也决定了人口自然变动的基本趋势 社会经济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决定性影响,具体表现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阶级、阶层、社会集团、职(阶级、阶层、社会集团、职业)业)出现的差别生育率上(二)人口自然增长率同经济发达程度成反比(二)人口自然增长率同经济发达程度成反比(三)社会经济对人口迁移变化的决定性影响(三)社会经济对人口迁移变化的决定性影响(四)社会经济对人口社会结构变动的决定性影响(阶级(四)社会经济对人口社会结构变动的决定性影响(阶级结构、民族结构、宗教结构、文化教育结构、产

23、业和部结构、民族结构、宗教结构、文化教育结构、产业和部门结构、职业结构)门结构、职业结构)第46页,本讲稿共86页三、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人口(劳动力人口)对生产的影响 1 1、一定数量和密度的人口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开端,也是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开端 2、人口增长在一定意义上要同社会生产的增长成比例、人口增长在一定意义上要同社会生产的增长成比例 3、人口的数量、素质和结构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4 4、人口的自然结构(年龄、性别(年龄、性别)、地域结构和社会结构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生产和经济发展 5 5、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流动对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人口分布和人

24、口迁移流动对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不容忽视的影响第47页,本讲稿共86页(二)人口对收入分配、资金积累和投资的影响(三)人口对交换、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影响第48页,本讲稿共86页第二节 人口和数量与质量第49页,本讲稿共86页一、人口的数量与质量的内涵 人口数量:人口群体的绝对量与相对量 人口质量:人口群体质的规定性 -狭义的人口质量:微观个体基本素质的总和。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广义的人口质量:指宏观人口结构素质的总和,包括人口规模、年龄与性别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力资源流动质量以及人力资本存量等主要内容第50页,本讲稿共

25、86页二、人口质量的测量指标二、人口质量的测量指标(一)狭义的人口质量可以用七个指标来衡量 1 1、人口特征:人口规模、负担系数、人口结构、平均寿命 2、劳动力特征: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资源质量、劳、劳动力特征: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资源质量、劳动力结构动力结构 3 3、就业水平:就业结构、就业水平、工作时间、就业水平:就业结构、就业水平、工作时间 4 4、失业:失业水平、失业结构 5、教育结构:教育结构与教育水平、教育支出水平与支出结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与投资结构 6 6、生活质量:城市人口、收入分配、社会发展、卫生保健 7、劳动者态度:职工积极性、青年人态度、社会价值、劳动者态度:职工积极性、青

26、年人态度、社会价值观观第51页,本讲稿共86页(二)广义的人口质量可以用五个指标来衡量 1、人口的地区结构 2、城乡结构 3、人口产业结构 4、人口职业结构 5、人口流动结构第52页,本讲稿共86页第三节 教育与人口第53页,本讲稿共86页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一)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人口的素质(二)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第54页,本讲稿共86页第六章人力资源概述第55页,本讲稿共86页第一节 什么是人力资源第56页,本讲稿共86页一、人力资源的内涵一、人力资源的内涵 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或者说是指一个国家

27、或地区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 -人力资源: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的那部分人口的总体第57页,本讲稿共86页二、人力资源的外延二、人力资源的外延 前四部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后四部分为潜在的人前四部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后四部分为潜在的人力资源。其他人口:服刑犯人、自愿失业者力资源。其他人口:服刑犯人、自愿失业者1适龄就业人口2未成年就业人口3老年就业人口4求业人口5求学人口6家务劳动人口7军队服役人口8其他人口病残人口少年人口劳动适龄人口老年人口第58页,本讲稿共86页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特征第59页,本讲稿共86页一、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人力资源

28、的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自我强化、选择职业、积极劳动二、人力资源的形成是人们积极劳动和生命过程的结果二、人力资源的形成是人们积极劳动和生命过程的结果三、人力资源的再生性和可塑性三、人力资源的再生性和可塑性 人力资源的再生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的再生产、人力资源的再生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的再生产、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能力的再生产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能力的再生产四、人力资源的持续性和时代性 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开发的过程,人力资源的形成和发挥作用受时代的影响第60页,本讲稿共86页五、人力资源的时效性和无限性(人的潜能)六、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和共用性(一个零件往往只能安装在一台

29、机器上)七、人力资源的个体性和社会性八、人力资源的进步性和发展性(个人的学习、经验积累都会丰富和发展人力资源的质和量)第61页,本讲稿共86页第七章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第62页,本讲稿共86页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数量第63页,本讲稿共86页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质量第64页,本讲稿共86页一、人力资源质的规定性及其表现一、人力资源质的规定性及其表现(一)人力资源质量的内涵 人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是人力资源质的规定性的主要内容 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PQLI(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物质生活质量指数)来反映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 PQLI=(婴儿

30、死亡率指数+平均预期寿命指数+成人识字率指数)/3第65页,本讲稿共86页(二)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主要因素 1、先天因素即遗传因素的影响 2、社会历史文化遗产和教育因素的影响 3、个人努力的影响第66页,本讲稿共86页第八章人力资源的发展和构成第67页,本讲稿共86页第二节 中国人力资源的发展第68页,本讲稿共86页一、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一、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一、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一、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二)中国人才总体缺口分析(二)中国人才总体缺口分析 2000年,我国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8%18%,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5%,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见图。见图

31、。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对应指标的平均值为80%和26%第69页,本讲稿共86页 1 1、高级人才缺口、高级人才缺口 (1)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15%,全国具有本科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17.5%17.5%(2)公派留学生数量不足 (3)引进国外人才的规模小 (4)缺乏高端技术专家和复合人才 (5 5)高级技工人才总量严重不足)高级技工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中国工人队伍中技术工人只占中国工人队伍中技术工人只占23%、其中高级技工占5%,中级技工35%,初级技工60%60%,发达国家技,发达国家技工人数达工人数达75%75%、高级技术、高级技

32、术35%、中级技工50%50%,初级技工15%第70页,本讲稿共86页 2、企业人才缺口 中国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仅占35%,而美国从事科研开发的科学家、工程师80.8%在企业,英国为61.4%3、教育人才缺口 -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人才不足 -高校教育人才补充速度缓慢 4、农村人才缺口 5、少数民族人才缺口 6、其他部分专业人才的缺口。比如金融人才,WTO专门人才和国际经贸法律人才第71页,本讲稿共86页二、影响人才资源素质的因素二、影响人才资源素质的因素(一)人才政策环境分析 1、人才政策体系建设滞后 2、人才政策尚处于完善阶段 3、人才政策的稳定性不够(二)人才管理机制环境分析 1、人

33、才培养制度相互脱节 2、人才选拨、使用制度不健全 3、人才流动渠道不畅 4、人才激励、约束制度不完善 5、部门之间协调机制不顺第72页,本讲稿共86页(三)人才教育环境分析 1、高等教育发展明显滞后 2、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高校教育人才学历层次偏低 -职业教育人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第73页,本讲稿共86页三、中国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三、中国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三)民工荒问题探讨(三)民工荒问题探讨 1、民工荒反映普通劳动力的短缺 (1 1)民工荒反映的是整体短缺而非仅熟练工短缺,)民工荒反映的是整体短缺而非仅熟练工短缺,是全面而非局部地区和行业的现象是全面

34、而非局部地区和行业的现象 (2)反映各地对外出务工农民的需求持续增加 (3 3)反映外出务工农民供给出现瓶颈 2 2、民工荒提示发展面临战略转型、民工荒提示发展面临战略转型 (1)需要高度重视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 (2)经济发达地区需要考虑经济发展转型问题)经济发达地区需要考虑经济发展转型问题 (3 3)整体劳动力质量低,使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第74页,本讲稿共86页第九章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75页,本讲稿共86页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开发第76页,本讲稿共86页一、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一、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一、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一、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所

35、谓人力资源的开发,就是指以人力资源为中心,培所谓人力资源的开发,就是指以人力资源为中心,培育、发掘、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能力。人力资源开发包育、发掘、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能力。人力资源开发包含两个层次:一方面指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含两个层次:一方面指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是指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发展另一方面是指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一般分为三个层级:人力资源开发一般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政府开发,政府通过制定方针政策、培养教育、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等,创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大环境 -第二个层次为用人单位开发,用人单位合理使用人第二个层次

36、为用人单位开发,用人单位合理使用人才,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才,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第三个层次是人力本身的自我开发第77页,本讲稿共86页二、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二、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一)学习理论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某一组织或某一群体的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指引下注重学习、传播、运用、创新知识的组织,是一具备高度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五个要素:系统思考、思维模式、共同前景、团队学习和个人进取 思维模式:改变心智模式。持续不断地理清、反省以及改进我们内在世界的图像,并且检视内在图像如何影响我们的行动与决策第78页,本讲稿共86页(二)系统理论。不是把人力资源开发看做是组织中一个孤立

37、的事件(三)绩效理论。学习从个人层次上升到组织层次,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绩效(四)经济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第79页,本讲稿共86页三、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三、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一)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 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主要是针对劳动者的需求动机,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主要是针对劳动者的需求动机,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劳动动力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劳动动力 1 1、生存动力开发、生存动力开发 (1)傅立叶的“情欲引力论”。情欲是人的本性,包括物质情欲、依恋情欲、高尚情欲。未来社会的情欲是按这三类情欲进行组织的。按照物质情欲的要求,劳动成果必须按资本、劳动的才能的比例来进行分配;

38、按照依恋情欲的要求,劳动过程中可以自由组合;按高尚情欲的要求,劳动过程要满足劳动者肉体和精神的需要,以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第80页,本讲稿共86页 (2)哈伯德的“生存动力论”,所谓生存动力,是隐藏在所有活动之后的基本指令“生存”。四种动力:动力动力1 1:个体为其自身最佳生存的强烈要求 动力2 2:个体通过性行为、子女的创造及养育而实现最:个体通过性行为、子女的创造及养育而实现最佳生存的强烈要求佳生存的强烈要求 动力动力3 3:个体为群体最佳生存的强烈要求 动力4:个体为人类的最佳生存的强烈要求 2 2、自主动力开发。激发劳动者的主人翁意识 3 3、社会压力开发。主要包括竞争机制和群体压力第8

39、1页,本讲稿共86页(二)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 1、主人翁的劳动态度 2、忠于职守 3、团结协作 4、业务技术精益求精 5、为社会公众服务 第82页,本讲稿共86页(三)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 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主要是以保护人力资源为目的,按照人的生理规律,科学组织和安排劳动 1、疲劳的形成与精力的恢复 2、劳动环境与人体生理效应第83页,本讲稿共86页 (四)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 1、言语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身体运动智力 6、人际智力 7、内省智力第84页,本讲稿共86页大作业题:1、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看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2、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3、中小学生连年减少对社会的影响及对策4、经济发展会导致人类灭绝吗5、地球上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 第85页,本讲稿共86页要求:1、字数2500字2、格式严格按范文标准3、开学一个星期内交纸制版到继教学院第86页,本讲稿共8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