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辩证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辩证优秀PPT.ppt(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章辩证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5页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辩证八纲辩证八纲: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辩证:八纲辩证:就是对各种疾病的类别就是对各种疾病的类别(阴、阳阴、阳)、部位、部位 (表、里表、里)、性质、性质(寒、热寒、热)、邪正盛衰、邪正盛衰(虚、实虚、实 )等加以概括,归纳为八个具有普遍性的证等加以概括,归纳为八个具有普遍性的证 候类型,即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候类型,即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 证、实证、阴证、阳证。其中,阴阳两纲证、实证、阴证、阳证。其中,阴阳两纲 又可以概括其它六纲,表、热、实证属又可以概括其它六纲,表、
2、热、实证属 阳,里、寒、虚属阴。阳,里、寒、虚属阴。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5页一、表、里一、表、里 是辨别疾病病位深浅的两个纲领。是辨别疾病病位深浅的两个纲领。(一)表证(一)表证 病邪侵犯肌表,病位较浅的证候属表证。多由于皮毛受邪引病邪侵犯肌表,病位较浅的证候属表证。多由于皮毛受邪引起。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表证多见于外感起。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常见的表证有:病的初期。常见的表证有: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25页1、风寒表证、风寒表证 又称表寒证,多见于风寒感冒,或外感又称表寒证,多见于风寒感冒,或外感 病的初期。病的初期。证见:证见
3、:恶寒重,发热轻,无汗,不渴,鼻流清涕,咳恶寒重,发热轻,无汗,不渴,鼻流清涕,咳 嗽,舌青白,苔薄白,脉浮迟。嗽,舌青白,苔薄白,脉浮迟。治法:治法:辛温解表。如辛温解表。如“麻黄汤麻黄汤”。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25页2、风热表证、风热表证 又称表热证,多见于风热感冒,或外感又称表热证,多见于风热感冒,或外感 热病的初期。热病的初期。证见:证见:恶寒轻,发热重,出汗,口渴,耳鼻具温,拌有恶寒轻,发热重,出汗,口渴,耳鼻具温,拌有 咳嗽及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咳嗽及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治法:辛凉解表。如辛凉解表。如“银翘散银翘散”。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25页3、
4、表实证、表实证 即表寒证或表热证。即表寒证或表热证。4、表虚证、表虚证 由于机体卫气素虚引起。以自汗或汗出恶由于机体卫气素虚引起。以自汗或汗出恶 风风(遇风则抖遇风则抖),脉浮缓无力为特征。治宜益,脉浮缓无力为特征。治宜益 气固表。如气固表。如“牡蛎散牡蛎散”。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25页(二)里证(二)里证 病邪侵犯脏腑,病位较深。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病邪侵犯脏腑,病位较深。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诸证。见脏腑辩证。内伤诸证。见脏腑辩证。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25页(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表里转化、表里转化 (1)表邪入里。)表邪入里。(2)里邪出表。)
5、里邪出表。2、表里同病、表里同病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5页(四)表里辩证要点(四)表里辩证要点1、掌握表里病的特征。、掌握表里病的特征。2、注意有无表里同病。、注意有无表里同病。3、是否半表半里证。证见:微热不退,寒热往来、是否半表半里证。证见:微热不退,寒热往来(精神时好精神时好 时坏,寒颤时有时无,皮温时高时时坏,寒颤时有时无,皮温时高时 低,耳鼻时凉时热低,耳鼻时凉时热),脉弦。,脉弦。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25页二、寒、热二、寒、热 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一)寒证(一)寒证 是感受寒邪或阳虚所表现的证候。所谓是感受寒邪或阳虚所表现的证候。所谓“阴盛则寒
6、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阳虚则外寒”。常见的寒证有:。常见的寒证有:1、寒实证、寒实证 由阴盛引起。多见于外感风寒由阴盛引起。多见于外感风寒(表寒证表寒证)或寒伤脾或寒伤脾 胃胃(里寒证里寒证)。2、虚寒证、虚寒证 由阳虚引起。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由阳虚引起。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5页(二)热证(二)热证 是感受热邪或阴虚所表现的证候。所谓是感受热邪或阴虚所表现的证候。所谓“阳盛则热阳盛则热”、“阴虚阴虚则内热则内热”。常见的热证有:。常见的热证有:1、实热证、实热证 由阳盛引起。多见于外感风热由阳盛引起。多见于外感风热(表热证表热证)、暑热、燥热、暑热、燥热、疫疠
7、等。疫疠等。2、虚热证、虚热证 由阴虚引起。多见于老弱家畜长期患病,或疫病、虫病后由阴虚引起。多见于老弱家畜长期患病,或疫病、虫病后期,消耗了畜体的阴液。期,消耗了畜体的阴液。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5页(三)寒证与热证的关系(三)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寒热转化、寒热转化 (1)寒证转化为热证。)寒证转化为热证。(2)热证转化为寒证。)热证转化为寒证。2、寒热错杂、寒热错杂 指在同一患畜身上,寒证和热证同时指在同一患畜身上,寒证和热证同时 存在。如表热里寒、上热下寒等。存在。如表热里寒、上热下寒等。3、寒热真假、寒热真假 指患畜在危重阶段,常出现外部症状指患畜在危重阶段,常出现外部症状 和疾
8、病本质不一致的假象。有真热假和疾病本质不一致的假象。有真热假 寒和真寒假热两种类型。寒和真寒假热两种类型。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5页(四)寒热辩证要点(四)寒热辩证要点1、辨寒热一般应综合病畜口渴与二便情况,四肢、耳鼻冷热,舌质、辨寒热一般应综合病畜口渴与二便情况,四肢、耳鼻冷热,舌质、舌苔,脉象等表现来判别。舌苔,脉象等表现来判别。2、辨寒热,需分别部位。、辨寒热,需分别部位。3、应注意寒热错杂和虚实的不同表现。、应注意寒热错杂和虚实的不同表现。4、应注意寒热真假。、应注意寒热真假。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5页三、虚、实三、虚、实 是辨别畜体正邪盛衰的两个纲领。是辨别畜体正邪盛衰的两个
9、纲领。(一)虚证(一)虚证 是正气虚弱不足的证候。多由于过劳、饮喂不足、久病体虚是正气虚弱不足的证候。多由于过劳、饮喂不足、久病体虚引起,或先天体质虚弱。引起,或先天体质虚弱。1、表虚证、表虚证 2、里虚证、里虚证 多由于过劳、饮喂不足、久病体虚、或先天体质虚弱多由于过劳、饮喂不足、久病体虚、或先天体质虚弱引起。里虚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引起。里虚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5页(二)实证(二)实证 是邪气亢盛有余的证候。是邪气亢盛有余的证候。引起实证的原因:引起实证的原因:感受外邪;内脏机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感受外邪;内脏机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瘀血
10、等病理产物停留所致。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留所致。实证的一般症状是:实证的一般症状是:1、有实邪存在。如痰饮、水湿、瘀血、食积、虫积等、有实邪存在。如痰饮、水湿、瘀血、食积、虫积等2、功能亢奋。如高热、兴奋、腹胀疼痛、便秘等。、功能亢奋。如高热、兴奋、腹胀疼痛、便秘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5页(三)虚证与实证的关系(三)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1、虚实转化、虚实转化 (1)虚证转化为实证。)虚证转化为实证。(2)实证转化为虚证。)实证转化为虚证。2、虚实错杂、虚实错杂 指虚证和实证在同一患畜身上同时指虚证和实证在同一患畜身上同时 存在。如表虚里实、虚中挟实等。存在。如表虚里实、虚中挟实等。3、虚实真
11、假、虚实真假 指患畜在危重阶段,过虚过实都会出现假指患畜在危重阶段,过虚过实都会出现假象,症状和本质不一致。有象,症状和本质不一致。有真实假虚真实假虚和和真虚假实真虚假实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5页(四)虚实辩证要点四)虚实辩证要点1、一般说,外感初病,多属实证;内伤久病,多属虚证。、一般说,外感初病,多属实证;内伤久病,多属虚证。2、注意虚实真假。、注意虚实真假。3、注意虚实错杂。、注意虚实错杂。4、辨虚实还应注意是否有寒热、表里掺杂互见。、辨虚实还应注意是否有寒热、表里掺杂互见。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5页四、阴、阳四、阴、阳 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两个纲领。是概括病证类
12、别的两个纲领。(一)阴证(一)阴证 里、虚、寒证均属阴证。临床多见于里证的虚寒里、虚、寒证均属阴证。临床多见于里证的虚寒证。证。(二)阳证(二)阳证 表、实、热证均属阳证。临床多见于里证的实表、实、热证均属阳证。临床多见于里证的实热证。热证。(三)亡阴与亡阳(三)亡阴与亡阳 1、亡阴、亡阴 是阴液衰竭后出现的一系列证候。是阴液衰竭后出现的一系列证候。2、亡阳、亡阳 是阳气将脱所出现的一系列证候。是阳气将脱所出现的一系列证候。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5页五、八纲辩证与八证论五、八纲辩证与八证论1、八纲辩证、八纲辩证 是中医学的辨证方法。是中医学的辨证方法。2、八证论、八证论 是中兽医学的辨证方
13、法,来源于是中兽医学的辨证方法,来源于元亨疗马元亨疗马 集集。八证:正、邪、表、里、寒、热、虚、。八证:正、邪、表、里、寒、热、虚、实。实。正证:正证:是指动物健康无病的状态。是指动物健康无病的状态。邪证:邪证:是与正证相对而言,泛指动物体的疾病状态。是与正证相对而言,泛指动物体的疾病状态。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5页第二节第二节 脏腑辩证脏腑辩证一、心与小肠病证一、心与小肠病证 1、心气虚、心气虚 2、心阳虚、心阳虚 3、心血虚、心血虚 4、心阴虚、心阴虚 5、心热内盛、心热内盛 6、痰火扰心、痰火扰心 7、痰迷心窍、痰迷心窍 8、心火上炎、心火上炎 9、小肠湿热、小肠湿热 10、小肠中寒
14、、小肠中寒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5页二、肝与胆病证二、肝与胆病证1、肝火上炎、肝火上炎2、肝血虚、肝血虚3、肝风内动、肝风内动 又分: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生风、血虚生风又分: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生风、血虚生风4、寒滞肝脉、寒滞肝脉5、肝胆湿热、肝胆湿热6、肝胆寒湿、肝胆寒湿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25页三、脾与胃病证三、脾与胃病证1、脾气虚、脾气虚 又分:脾虚不运、脾气下陷、脾不统血又分:脾虚不运、脾气下陷、脾不统血2、脾阳虚、脾阳虚3、寒湿困脾、寒湿困脾4、胃阴虚、胃阴虚5、胃寒、胃寒6、胃热、胃热7、胃食滞、胃食滞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25页四、肺与大肠病证四、肺与大肠病证
15、1、肺气虚、肺气虚 2、肺阴虚、肺阴虚 3、痰饮阻肺、痰饮阻肺 4、风寒束肺、风寒束肺 5、风热犯肺、风热犯肺 6、燥热伤肺、燥热伤肺 7、肺热咳嗽、肺热咳嗽 8、大肠液亏、大肠液亏 9、食滞大肠、食滞大肠 10、大肠湿热、大肠湿热 11、大肠冷泻、大肠冷泻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25页五、肾与膀胱病证五、肾与膀胱病证 1、肾阳虚、肾阳虚 又分:又分:肾阳虚衰、肾阳虚衰、肾气不固、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肾不纳气、肾虚水泛肾虚水泛 2、肾阴虚、肾阴虚 3、膀胱湿热、膀胱湿热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25页六、脏腑兼病辩证六、脏腑兼病辩证1、心脾两虚、心脾两虚2、肺脾气虚、肺脾气虚3、心肾不交、心肾不交4、肺肾阴虚、肺肾阴虚5、肝脾不调、肝脾不调 又分:肝木乘土、土壅侮木又分:肝木乘土、土壅侮木6、脾肾阳虚、脾肾阳虚7、肝肾阴虚、肝肾阴虚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