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热心****k 文档编号:65030380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202 大小:7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2页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20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录高等数学A(一)课程教学大纲3高等数学A(二)课程教学大纲7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1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14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大纲17普通物理课程教学大纲20普通物理课程教学大纲24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8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33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8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47固体物理课程教学大纲55量子物理课程教学大纲58工程光学课程教学大纲60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64物理光学课程教学大纲68光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大纲70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72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77光纤通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79光电功能材料

2、及器件课程教学大纲85光电传感器课程教学大纲89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91简易电子制作入门课程教学大纲97近代物理实验B课程教学大纲102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06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112半导体物理课程教学大纲115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119汇编语言及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25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130现代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35微电子封装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39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创新实践课程教学大纲143电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145光电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148DSP系统设计与创新实践课程教学大纲150物理学史课程教学大纲152科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161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3、163半导体器件物理课程教学大纲165现代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69LED制备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72量子光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77微电子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80专业前沿系列课程课程教学大纲184电子设计入门课程教学大纲186电子实习课程教学大纲188电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90光电信息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94LED封装实训课程教学大纲195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196毕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198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99高等数学A(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12501课程总学时/学分:90/5(其中理论90学时)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一、教学目的和任务高等数学是物

4、理及工科各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它对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深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常微分方程等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深刻理解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正确理解并掌握基本定理的条件、结论和证明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基本计

5、算方法;能够对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会求解。该课程不但是学习复变函数、概率统计、积分变换等课程的必修课,而且为学生学习物理、电工、电子等理工科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辅以课堂练习与讨论,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作业,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教材的选取,要注重微积分与初等数学内容的衔接,适当增加函数等相关内容的复习与补充。选用的教材要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数学思想的传授,并且注重微积分的应用,有较多的应用实例。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18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

6、握函数的表示方法。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5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式。6理解极限概念,理解函数左、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7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8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去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9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10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右连续),会判断函数间断点的类型。11了解函数连续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

7、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教学重点:反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和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的应用; 函数的连续性讨论。教学难点:函数极限的概念,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和两个重要极限,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及应用。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12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和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初等函数的微分

8、,了解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阶导数。4会求分段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5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一、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教学重点: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和微分的运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导数和微分的应用。教学难点: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复合函数求导法,求高阶导数的方法。第三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6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并会用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泰勒定理。2了解并会用柯西中值定理。3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简单应用。4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和拐点,会求函数图

9、形的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5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6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7了解求方程近似解的二分法和切线法。教学重点: 微分中值定理,罗彼塔(LHospital)法则求极限,函数特性的讨论,函数图形的描绘,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教学难点:微分中值定理、罗彼塔(LHospital)法则求极限,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求法。第四章 不定积分 (12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原函数概念,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及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3了解简单有理函数、简单三角函数有理式及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求法。教学重点:

10、不定积分的概念、基本性质和基本积分公式、不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教学难点:不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第五章 定积分 (12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了解积分中值定理。2理解变上限定积分是其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掌握牛顿莱布尼兹公式。3掌握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4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并会计算简单的反常积分。5了解定积分的近似计算。6掌握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教学重点:定积分的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关系。第六章 定积分的应用 (8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定积分微元法的基本思想。2会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

11、何量与物理量(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变力沿直线作功、引力、压力及函数的平均值等)。教学重点:利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变力作功及水压力。教学难点:定积分微元法的基本思想。第七章 微分方程 (12学时)教学要求: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解、阶、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方程及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3会解齐次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全微分方程,会用简单的变量代换解某些微分方程。4会用降阶法解下列形式的方程:5理解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6掌握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法。7会求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正

12、弦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积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方程的特解和通解。8了解微分方程的幂级数解法,了解欧拉方程。9会用微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教学重点:变量可分离的方程及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七版,上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 吴赣昌主编. 高等数学,上册(理工类,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第六版,上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同济大学应用

13、数学系.高等数学(第四版,上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李心灿. 高等数学应用205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6 陈兰祥. 高等数学典型题精解,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7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 高等数学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8 复旦大学数学系. 数学分析(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高等数学A(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12502课程总学时/学分:90/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一、教学目的和任务高等数学是物理及工科各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它对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深

14、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主要包括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无穷级数等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深刻理解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正确理解并掌握基本定理的条件、结论和证明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基本计算方法;能够对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会求解。该课程不但是学习复变函数、概率统计、积分变换等课程的必修课,而且为学生

15、学习物理、电工、电子等理工科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辅以课堂练习与讨论,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作业,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教材的选取,要注重微积分与初等数学内容的衔接,适当增加函数等相关内容的复习与补充。选用的教材要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数学思想的传授,并且注重微积分的应用,有较多的应用实例。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八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14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2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了解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3掌握向量

16、的坐标表达式,会用坐标表达式表示向量的模和方向余弦,并会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的运算。4掌握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解决有关问题。5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了解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会求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6了解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7了解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并会求其方程。教学重点: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点乘法、叉乘法),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以及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方法,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曲面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向量的叉乘法

17、,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解决有关问题,曲线、曲面的投影。第九章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20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3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全微分,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了解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了解全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4理解方向导数与梯度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5掌握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的求法。6会求隐函数(包括由方程组确定的隐函数)的偏导数。7了解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的概念,会求它们的方程。8理解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

18、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和最小值,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教学重点:多元函数的概念,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复合函数-阶偏导数的求法,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教学难点:复合函数的高阶偏导数,隐函数的偏导数,求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求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第十章 重积分 (16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概念,了解重积分的性质,了解二重积分的中值定理。2掌握二重积分(直角坐标、极坐标)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三重积分(直角坐标、柱面坐标、球面坐标)。3

19、会用重积分计算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平面图形的面积、空间图形的体积、曲面面积、重心、转动惯量等)。教学重点: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概念,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三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系、柱面坐标系、球面坐标系)。教学难点:极坐标系下二重积分计算的定限、三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的定限。第十一章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20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了解两类曲线积分的性质以及两类曲线积分的关系。2掌握计算两类曲线积分的方法。3掌握格林公式并会运用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会求全微分的原函数。4了解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性质及两类曲面积分的关系,掌握计算两类曲面积分的方法,

20、了解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会用高斯公式计算曲面积分。5了解散度与旋度的概念,并会计算。6会用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求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平面图形的面积、空间立体的体积、曲面的面积、曲线的弧长、质量、重心、流量等)。教学重点:两类曲线积分的计算、两类曲面积分的计算、格林公式、高斯公式及斯托克斯公式。教学难点:曲面的侧、格林公式、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及其联系。第十二章 无穷级数 (20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常数项级数收敛、发散以及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掌握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2掌握几何级数与P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条件。3掌握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和比值审敛法,会用根值审敛法。4掌握交错级数的莱

21、布尼兹判别法。5了解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以及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关系。6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7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的求法。8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函数的连续性、逐项微分和逐项积分),会求一些幂级数在收敛区间内的和函数,并会由此求出某些数项级数的和。9了解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的充分必要条件。10掌握的麦克劳林展开式,会用它们将一些简单函数间接展开为幂级数。11了解幂级数在近似计算上的简单应用。12了解傅里叶级数的概念和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的狄里克雷定理,会将定义在上的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会将定义在上的函数展开为正弦级数与余弦级数,了

22、解上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展开。教学重点:无穷级数收敛、发散以及和的概念,几何级数和P-级数的收敛性,正项级数的比值审敛法,比较简单的幂级数收敛区间的求法。教学难点: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交错级数的莱布尼兹定理,幂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七版,下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 吴赣昌主编. 高等数学,下册(理工类,第四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第六版,下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第四版,下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23、社,1996.5 李心灿. 高等数学应用205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6 陈兰祥. 高等数学典型题精解.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7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 高等数学习题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8 复旦大学数学系. 数学分析(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12506课程总学时/学分:36/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一、教学目的和任务线性代数课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线性代数是数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物理、经济及其它领域。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在于提高

24、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线性代数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为相关后继课程做好准备。二、教学基本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要较系统的介绍研究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讨论线性代数的基本理论,结合实际问题介绍线性代数的基本方法和实际应用,使学生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继课程打好基础。本课程所讲授的主要内容有:行列式的计算,矩阵的基本运算及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理论、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矩阵的可对角化、二次型的标准形和正定二次型。本课程可以在中学数学的基础上教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

25、基本概念及其概念之间联系的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对该门课程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材的选取,要注重线性代数与初等数学内容的衔接,适当增加方程组等相关内容的复习与补充。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行列式(8学时)教学要求:1. 了解全排列及其逆序数,奇偶排列、排列的对换及对换的性质。2. 了解行列式及相关定义,掌握几种特殊行列式的计算。3会用行列式的性质计算行列式。4理解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的定义,会用展开定理将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5了解克莱姆法则的条件、结论。教学重点: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的计算。教学难点:行列式的定义、行列式的展开定理。第二章 矩阵与矩阵的初等变换(8学时)教

26、学要求:1理解矩阵的概念,掌握矩阵的加减运算、数乘运算、矩阵与矩阵相乘、矩阵的转置、方阵的行列式与伴随矩阵、共轭矩阵,掌握一些特殊类型的矩阵。2掌握逆矩阵的概念、性质及可逆的充要条件。3了解分块矩阵及分块矩阵的加法、数乘、乘积转置,准对角矩阵的逆与行列式,掌握分块矩阵的运算。4了解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的消元法的关系,会用线性方程组的消元法、矩阵的初等变换及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法解线性方程组。5理解初等矩阵的概念,掌握其性质,会用初等变换法求逆矩阵。教学重点:矩阵的等价、矩阵逆的概念及求法。教学难点:矩阵乘法,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的关系。第三章 线性相关性与矩阵的秩(8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n维

27、向量概念及其线性运算。2理解线性组合、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及关系,掌握线性相关性与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关系。3掌握线性相关性的基本判定定理。4理解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及矩阵的秩的概念,掌握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的性质及求法。教学重点:线性相关性的有关概念及判定。教学难点:矩阵的秩的概念及求法。第四章 线性方程组(6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性质、基础解系的定义,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2掌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判定定理、解的性质及解的求法。教学重点: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定定理,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教学难点:带参数的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第五章 相似矩阵与二次型(6学时)教学要求:1掌

28、握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及求法。2掌握相似矩阵的概念与性质,了解方阵对角化的条件。3理解向量的内积的定义,掌握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的方法。4理解二次型及其标准形的概念,会用配方法及正交变换法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形。5了解正定二次型及惯性指数与符号差的概念及其判定定理。教学重点: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方阵的相似与对角化;化二次型为标准形。教学难点: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定理;惯性定理和正定矩阵的判定。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线性代数(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线性代数(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居余马等.线性代数.清华大学出版社,2

29、0014王萼芳.线性代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5任开隆.新编线性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12507课程总学时/学分:36/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客观规律性的重要数学分支,是物理及工科各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本课程主要包括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性质,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和贝努利概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其分布函数,概率分布和概率密度,二维离散型、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函数,联合分布,条件分布。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的概念,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数学期望

30、与方差,协方差及相关系数。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数理统计简介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事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基本要求系统讲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力求把理论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前沿学科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对随机现象进行演绎和归纳。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和边缘分布、随机变量的独立性等,数理统计部分只对基本概念和思想作简单介绍

31、。本课程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的后续教学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教材选择上应注重基本概念和数学思想的传授,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有较多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8学时) 教学要求: 1理解随机试验与随机事件的概念,会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表示随机事件。2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与频率的概念及关系。3掌握古典概率、几何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4理解条件概率、事件的独立性的概念。5熟练应用条件概率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随机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事件的独立性的概念。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计算方法。条件概率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的应用。

32、教学难点:条件概率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的应用。第二章 随机变量(8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会用随机变量表示事件。2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的概念与性质。3理解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4掌握几种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5掌握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的一般求法。教学重点: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的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的一般求法。第三章 二维随机变量(8学时)教学要求:1理

33、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二维连续性随机变量的定义。2理解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边缘分布、条件分布的概念及其关系。3理解并掌握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4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的概念。5掌握利用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规律求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方法,会求一些简单的二维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教学重点: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边缘分布、条件分布的概念及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教学难点: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边缘分布、条件分布的求法。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8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的定义及性质。2熟练掌握随机变量及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与方差的计算方法。3了解二项分布、泊松分布、

34、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的数学期望与方差。4掌握随机变量的协方差及相关系数的定义、性质及其计算。5了解矩和协方差矩阵的概念与求法。教学重点: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的定义、性质及计算方法。正态分布的期望与方差。教学难点: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及其性质,矩和协方差矩阵的概念与求法。第五章 极限定理(2学时)教学要求:1了解大数定律的条件与结论。理解大数定律的实际意义。2了解中心极限定理的条件与结论。理解中心极限定理的实际意义,并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教学难点:用极限定理解决有关概率计算的实际问题。第六章 数理统计

35、简介(2学时)教学要求:1了解总体、样本、统计量、样本矩的概念。2了解 分布、 分布、 分布的应用。3了解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4了解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方差分析。教学重点:总体、样本、统计量、样本矩等概念,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教学难点:三大重要分布及常用统计量的分布。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方法。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方差分析。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王松桂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科学出版社. 20122王福保等.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第三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13中山大学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4王梓坤.概率论基础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 199

36、65范大茵 陈永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6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12508课程总学时/学分:36/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工科电子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继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之后的一门后续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最基本的理论和基本应用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有关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深刻理解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正确理解并掌握基本定理的条件、结论;掌握解析函数、积分变换的最基本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的重点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使学生打下

37、扎实的基础,以便于将来需要时能够自学提高。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辅以课堂练习与讨论,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作业,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教材的选取,要注重复变函数与高等数学内容的衔接,适当增加函数、级数与积分等相关内容的复习与补充。选用的教材要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数学思想的传授,并且注重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应用,有较多的应用实例。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6学时)教学要求:1了解复数在平面上的几何表示,会进行复数的运算;2了解区域和曲线的概念;3了解复球面与无穷远点;4理解复变函数的概念;5了解复变函

38、数的极限和连续性。教学重点:1复数的运算;2区域和曲线的概念;3复球面;4复变函数的概念;5复变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教学难点:1复数在平面上的几何表示;2复变函数的概念;3复变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第二章 解析函数(6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复变函数的导数、解析函数的概念;2掌握函数解析的充要条件,会判断函数的解析性;3掌握初等函数及解析性。教学重点:1复变函数的导数、解析函数的概念;2函数解析的充要条件;3初等函数。教学难点:1复变函数的导数、解析函数的概念;2判断函数的解析性;3初等函数及解析性。第三章 复变函数的积分(10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复变函数的积分的概念,会计算复变函数的积分,掌握

39、积分的性质;2掌握柯西积分定理,复合闭路定理,原函数;3. 掌握柯西积分公式;4掌握解析函数的高阶导数及其应用;5. 掌握解析函数和调和函数的关系。教学重点:1复变函数的积分的概念和计算;2柯西积分定理;3. 柯西积分公式;4解析函数的高阶导数;5. 解析函数和调和函数的关系。教学难点:1复变函数的积分的计算;2柯西积分定理,复合闭路定理,原函数;3. 柯西积分公式;4解析函数和调和函数的关系。第四章 级数(8学时)教学要求:1了解收敛序列及收敛级数的概念,掌握幂级数及其收敛的概念;2会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及其收敛圆;3掌握泰勒定理、罗朗定理,会将解析函数展开成泰勒级数、罗朗级数。教学重点:1幂

40、级数;2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及其收敛圆;3泰勒定理、罗朗定理,会将解析函数展开成泰勒级数、罗朗级数。教学难点: 1幂级数;2泰勒定理、罗朗定理,会将解析函数展开成泰勒级数、罗朗级数。第五章 留数(6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孤立奇点的分类及其性质;2掌握零点与极点的关系;3理解留数的定义及留数定理;4会计算留数,并会用留数定理计算定积分。教学重点:1孤立奇点的分类及其性质;2留数的定义及留数定理;3留数定理计算定积分。教学难点:1留数的定义及留数定理;2留数定理计算定积分。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 王忠仁,张静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22 苏变萍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化(第二版)

41、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43 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学教研室工程数学:复变函数(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74 钟玉泉 复变函数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4普通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12511课程总学时/学分:64/3.5(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0学时)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一、教学目的和任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以及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和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它包括经典物理、近代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开

42、设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些对学生开阔思维、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素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普通物理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8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位置矢量、位移、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及运动变化的物理量。理解这些物理量的矢量性、瞬时性和相对性。(2)理解运动方程的物理意义及作用。掌握运用运动方程确定质点的位置、位

43、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以及已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和初始条件求速度、运动方程的方法 。(3)能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及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4)理解伽利略速度变换式,并会用它求简单的质点相对运动问题。教学重点: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加速度和质点运动的方程。教学难点: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加速度的矢量性、瞬时性和相对性。第二章 牛顿定律(6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牛顿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适用条件 。(2)熟练掌握用隔离体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能用微积分方法求解变力作用下的简单质点动力学问题。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

44、及其运用。教学难点:用微积分方法求解变力作用下的简单质点动力学问题。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10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动量、冲量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2)掌握功的概念,能计算变力的功,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万有引力、重力和弹性力的势能。(3)掌握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4)了解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5)理解质心概念和质心运动定律。教学重点:动量、功、能及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教学难点:动量、功、能及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质心概念和质心运动定律。第四章 刚体的转动(8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描写刚体定轴转动的物理量,并掌握角量与线量的关系。(2)理解力矩和转动惯量概念,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理。(3)理解角动量概念,掌握质点在平面内运动及刚体绕定轴转动情况下的角动量守恒问题。(4)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动能概念,能在有刚体绕定轴转动的问题中正确地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能运用以上规律分析和解决包括质点和刚体的简单系统的力学问题。教学重点:力矩、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理。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教学难点:力矩和转动惯量概念,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理。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第五章 静电场(10学时)教学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