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6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600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600字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600字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600字1 近日,刚参与完统一考试完毕,不知结果如何,心中着实悬念。虽然说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但也是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所以说无挂怀属于虚无之谈也。假如一味沉醉再次补习功课或者是攻读高级,觉得也有不妥之处这样仅以此职业书本为自己所读,感觉有点书呆子气了。于是,十年后再读此书确另一番感受。 首先,曾氏在信中表示对九弟回家之一路上的牵挂,
2、表达兄弟之情,我想我们生活中兄弟姐妹(所谓同胞者)何尝不应当这样呢?近年来,特殊是改革开放之后,同胞者各自成家立业后彼此的关切少了。或者关切依旧存在,可是一旦牵涉经济、政治利益时,兄弟反目成仇者大有人在,我们以前所在的集团公司便是如此。看看曾氏一家兄弟的和谐,也给我们重新感受兄弟伦常中的一些同胞之爱啊! 然后,予身体较九弟在京时一样,总以耳鸣为苦。问之吴竹如,云只有静养一法,非药物所能为力。而应酬日繁,予又素性浮躁,何能着实养静?拟搬进内城住,可省一半无谓之往还,现在尚未找得。予时时自悔,终未能洗涤自新。可见曾公一生成就,始终将静字看得特别之重。另一位湖南前辈唐鉴向曾氏指静字功夫最是要紧。若不
3、静,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这一点,我也着实须要学学,如今三十多岁,依旧不以静。更无从如曾公所言时时自悔,洗涤自新了。 这封信在谈到为学时有一点值得我们留意是猛火煮漫火温法。这是子思、朱熹等人从熬肉中得到的启发:肉必需经过这样的熬,味道才会全部出来。读书亦是如此:先在短期内集中精力阅读,驾驭所读之书的概貌;然后再对其中的章章节节乃至字字句句作渐渐细细的咀嚼,读熟读透,以求探到书中的精义之处。对于必读的经典书籍,这种猛火煮漫火温的方法值得借鉴。这种学习的方法,我们何尝不须要借鉴呢? 这封信的另一处主要谈到德讲诚正、术求专攻。其在信中提到艺多不养家,其实并非艺多的过错,而是我们人,学艺
4、多了便受到时间等限制而不能,不能专。想想,我这一生学艺倒是不少,到头来三十出头还是一事无成啊! 这封信其实还有二处细微环节之处,一处为曾公讲到自已与家人以后往来信件都以固定的纸张来书写,以便保存,说明连信纸的规格均有了恒字,以至有了我们如今阅读的家书。我们的一生中,家信、情书又何其多?可要整理起来,确属不易。信中另一处是常写日志或作日记的方法,可以使人进步。当然,这两处均得持之以恒。其实关于持之以恒一词应当是我父亲在我从小能记事起先用得最多个成语,可是我至今仍旧没有作到这个恒字或者说到今日还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恒字。而我父亲就做到了而且随着他老人家年岁的增长作得更好,比如一本正经、不说脏话、不轻浮
5、、举止稳重。 以上这些说明,不仅曾公警世之言值得学习,其实我们所应学习之处在我父亲已经言传身教了我三十多年(我如今的岁数里),我何时能真正体会、运用呢?深思深思。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600字2 有句话说:“若觉中年无作为,劝君重识曾国藩。”要我说学学问不问年少,想知事故也不必等到中年。 尤记得第一次翻开曾国藩家书时,还是17年的一个盛夏,最近实在书荒,不由得再翻起这本收录了半个圣人的书信故事,更得来了不一般的感受,再随记一下在书中得来的感悟。 曾国藩说:“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其所述意思是不要因为别人所显现出来的一些小缺点,而忽视了他身上其他更大的优点,也不要因为与他人有了一
6、些小过节就忽视了别人曾经帮助过你的大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 这两句话都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小错误,一点道德或人事上的小瑕疵,与你产生了一点小恩怨以后,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遗忘别人带给你的恩惠。 礼记:“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看重一个人于是发觉了他身上更多的缺点,因为厌恶一个人最终反而发觉了他身上不少的优点。 所以说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肯定不要凭第一感官去定义一个人。而是要深化了解以后客观、公正地看待他的缺点和不足。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从古至今,没有什么成就的人唯一“懒”
7、字罢,不管你学识多高,家境如何,懒散的人,终成不了大事。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有大才大识的人,最终失败无非是因为一个“傲”字,这种人自认高人一筹,不懂虚心,最终昙花一现,消逝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 刘邦有一次问韩信:“你说我最多能带多少兵?”“主带兵无非十万尔。”刘邦又问那你带兵能带多少?“多多益善。” 不久后,韩信被杀。 不能否认韩信是有大才之人,后世也尊称他为兵家四圣其一,但是落的个不能善终的下场,也并非就不是我上面所述之因。 许多名家评论说中国有四个半圣人。 孔孟朱王四大圣,唯曾国潘只占了半个,因为他没有创立自己的理论,他所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以前面四个圣人为标
8、杆,自身奋进。 依我拙见,曾国潘一生勤,仁,义,知世故,懂进退,已是我们后生学习之典范,称圣与不称圣又如何。 圣人多半是被神话出来的,但是圣人能被称圣,自然是他们的思想,言论,行为值得被后人所习,他们的精神,故事,形象能够被立为标杆。 再次拜读过曾国潘家书之后,更感慨还有太多修身立德的真理,为人处世的事故值得我们学习,此书在中华五千年凝合文化下面也只是冰山一角,古代人讲究修身,立业,现代人都是立业,修身,更何况太多人立业后不修身。 只是如今社会又有几人能舍弃手中之物安静下来与这些白皮黑字作伴呢? 假如你尚且年少,不如多花点时间读点书吧,修好身再立业,事半功倍!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600字3 曾
9、国藩家书从18_年起先,最终18_年,记述了从他29岁到60岁这一段人生最重要阶段的心路历程。从那一封封详尽到近乎啰嗦的家书里,你能真实的感受到他对自己、对兄弟、子侄的严格要求。 18_年10月19日在给父母的信中他说:“近因体气日强,每天发奋用功,早起温经,早饭后读二十三史,下半日阅诗、古文。每日可看书八十页,皆过笔圈点”。当时的他,已是京官,身边又有家小,还要时时交游。按常理,没必要有这份对己的苛刻。按事业,已然起步;按家庭,妻娇子弱;按社会,他当时挚友不少。假如稍有放松,怎么能完成这份作业!假如是当下的我们,每日要边看边思索、做读书批注,单就完成80页书的阅读量,已属不易。由此可以想见他
10、当时的自律程度。 18_年10月26日给诸弟书说“余一直有无恒之弊,自此次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当时31岁的他,写下此话,应当是对他自己身上所存毛病的反思,以此立下对自己的规则。同年12月20日寄诸弟书中,又具体列举自己每日功课13项: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日知其所亡、月勿忘所能、谨言、养气、保身、作字、夜不出门。尤其是在写日登记注写: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日记也是十三套学问之一。这种有反思、有目标的自律,现在读来,仍旧叫人惊醒。 对自己的类似自律表述,在家书里到处可见。对兄弟、子侄后辈的自律要求
11、,在家书中更是比比皆是。从18_年起先到1871年他接近生命终点,隔三差五,他都要在书信中对兄弟子侄后辈提出要求。这要求,应当就是成就曾氏家族近代以来家族兴盛不衰的主要缘由。 对克服身上恶习、努力向学的自律,最终使一个笨笨的人,成长为了近代以来备受人推崇的胜利者。 曾国藩的自律不仅仅在此,他对自身人性欲望的自律,成为他保全自身和家族的关键。 据说他的日记中,有他自律克服好色的记述过程。在读他的书信中,偶有流露。好色之心,男人中许多人都有,那也应当是人性中极难克服的问题之一。他却能自爆恶习,下决心,克服它,足见其自律的严格。人性的贪欲,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的弱点,应当也是极难克服的弱点之一。曾国
12、藩面对着功高震主、满门兄弟皆居高位、又手握重兵之时。在书信中,时时提示告诫兄弟、子侄,不行骄横、不行奢侈。在兄弟亲友、部下不能理解的状况下,主动解散湘军,对朝廷不能兑现咸丰帝谁能荡平太平天国就给谁封王爵的诺言的状况,在书信中都没有流露出片言只语的怨愤,这从一个侧面,证明白他的自律之强。 没有这份严格的自律,你无法想象,这么一个年少愚笨到连去他家的小偷都笑话他的人,怎么可能成长为人人仰慕的胜利者。没有这份严格的自律,他怎么能在功高不赏的境地,得以善终,并使家族长葆昌盛。 人说“自律的人是距离胜利最近的人”,这句话在曾国藩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600字4 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有
13、一句话我始终很喜爱,他说:“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 在“跪!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的喊声中,曾国藩就这样开启了自己政治的一生,困难且冲突。 百川有容乃大,苍穹无争自高,世人皆笑不过风里飞沙,天地合何曾应留言而寂灭。亭亭街前竹,心不动于微,此目不眩于五色,这是曾氏传家授业之道。对中国近代史的评价,对曾国藩先生的评价,有人为此而争辩不休,实则必要不大。记忆盖棺定论,只由后人评说,但只求评论的人,心如一泓古井,深湛澄静。 曾国藩先生一生中不论如何繁忙,京城里读书修身治学为官,还是督军行船带兵打仗,总不忘撰笔,讲求立志修身,探究学问做人
14、,娓娓道来,总把金针度于人,以自己的精神成长历程,为官做人阅历做例证,服人感人激励人。 他的书信不仅体现出齐身,治国,平天下,也透出那个时代中国人的思想。时代恒久是进行的,它裹挟着人们向前,又沾染着每个身处其中的人的温度。它的温度为书信保留,为后人整理成书。 初读曾国藩家书尚是及笄之年,因是文言文总感到晦涩难懂,囵囤而过;今年寒假有机会再读这本书,才得以对曾国藩先生的处人治事之明有几分浅薄了解。 铅刀有干将之志,萤竹希日月之光,先生的修养,让人感到哪怕身处泥沼,也能揣一轮明月,养一池凉爽。“盖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昊,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月之阴晴圆缺显出的是月的改变,人看
15、到月的改变,表达得出的是自己的情感,伏案深思,方觉其中深理。太阳至正午便会偏斜,月亮至满月后起先减淡它的光辉,这是自然的规律。于人自身而言,人格与发展亦是如此,满则招损、亢则有悔。 傲不行长,欲不行纵,志不行满,乐不行极,万事必需有度。物无美恶,过则成灾,开花成灾的玫瑰不是绚丽,而是荒芜。万事万物,唯有适度可谓之美,曾国藩先生出此语,便是深谙其道。红楼梦中王熙凤掌家,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暗地犯下诸多罪行,最终纸里包不住火,东窗事发只能“哭向金陵事更哀”,其凄惨在于贪与狠过度。可见,无度带来的终究是恶果。正如儒家极力推崇中庸之道,讲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先生又言:“危行言孙,蝶屈存身
16、”告诫人们行为政治,说话谦逊像只虫一样弯身爱护自己,躬身取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寂寂无人雪地里的冰霜,阳光所容者是它的形态,所不能容者是它的高洁,无论是在华亭还是陋室,君子端方当如曾氏一方以修养之心,吹拂他人,净化己心,重在践行,贵在坚持。 在曾国藩全集家书所留下的1520封家信中,除了给祖父母、父母的几十封,绝大部分都是写给兄弟子侄辈的,在这些家书中我们读到的是一个家族崛起的精神密码,一种绵延不断的独特文化传统。 作为曾家的长子承重孙,曾国藩自觉地担负起教化子弟的责任。在家书中曾国藩把自己修身、治学、读书、交友、为官、治军等各个方面的体会心得,毫不保留地教给他们,他总能够站得高远。 他注
17、意修身立德,不放松日常德行方面的修养,更不忽视从日常小事上对家人道德的教育。他教育家人要保留寒素门风,不行助长官宦子弟的习气,就要求他们出门不宜坐轿,行事要人情厚用钱薄,不行轻易鄙薄他人;教育子侄勤奋有恒,就要求他们从不晚起床做起。如此将抽象的道理详细化,远大目标同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连在了一起,特别简单为人领悟和践行。这是曾国藩家书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也让家书读来平易亲切,毫无教训说教的嫌疑,人生的教训与道理也就简单为别人所接受。 如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夜写给曾国荃的信中说:“凡人做一事,便需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行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
18、患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它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 屡屡在写给子弟的书中出现,“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摹往哲隆盛之轨,而日即高超。贤否智愚,所由区矣。”这些话告诫青年人不行在读书的时候没有一个高远的目标和人生锤炼的厚重期许,否则是很难做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 曾氏家训培育了中国第一位驻英国公使曾氏长子曾纪泽、中国第一位留学国外取得学位的女性曾氏的曾孙女曾宝荪、第一任驻韩国公使曾氏孙子曾广钧等一门
19、数代才子。曾国藩家书中包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世道理,关于立德、读书与立志方面的训诫有着深远影响,芝兰幽芬,其嗅远播,我们应从中吸取先人才智,开拓自己的视野。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600字5 参悟哲学的人生境界 从家书中不难看出,曾国藩涉书颇广。“道通为一”、“中庸守成”等中国哲学思想,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中国哲学的道论中,道是世界的本原,具有“一体用殊”的特点。也就是说,道作为“一”,可以通过详细的“多”呈现出来,但无法给予其精确的定义。但又因“道”融贯在万事万物中,因此万事万物也具有了内在的统一性。 曾国藩家书中多次体现出这种思想特质。以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书回四位弟兄为例,其在信中以
20、“书”论道,将书法之道与乾坤二卦、礼乐二法结合起来。认为心神流转谓乾卦,本于乐,在书法中指其意境神韵;规则法度谓坤卦,本于礼,在书法中指其间架结构,实现了天道、人道与物理的统一。上至天地六合,下至人伦物理,曾国藩皆蕴于胸,有其独到的见解。包括后期指导兄弟诗赋文章时,有一封信也写到,只需读一家、通一种,其余皆可融会贯穿,也有这个意思。 功成易,守成难。“中庸守成”背后则是曾国藩富于辩证的为人处世之道。“满招损,谦受益”、“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等语便体现出了其深厚的忧患意识。而正所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曾国藩以此警
21、醒自己与弟兄,要戒骄戒傲,恭谦勤俭,方得善终。 家国天下的士人担当 曾国藩家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文人士大夫独有的家国情怀。青壮年时,走笔间建功立业的志向与兼济天下的情怀汹涌而来;随着年岁渐长,其言辞日趋温厚,“修齐治平”的目标掩在治军行伍中,为国为民的心愿藏在对土地、麦苗的关切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气量在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廿六日的家信中呈现得淋漓尽致。其言“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便是不仅将亲友百姓纳入考量,更将“仁爱”推及了自然万物;不仅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要“人与天地自然相往来”。 而接下来的“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
22、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人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泽忧之”,更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情结贯彻到极致。而其所关注,也未必仅是那一时代的问题。如今,网络暴力中网络暴民固执己见群体泄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西方国家虎视眈眈意图打压;教化改革下人才选拔机制革新的同时暴露出新的问题;东西城乡差距仍大共同富有仍在路上。换个角度讲此四句,信任没有一位有志者不能为之动容。 后期攒钱置办义田,指责青苗法坑害百姓,看到麦苗长势可人而感到欣喜,也无不是这位大儒家国天下的体现。 静思内省的道德功夫 道必下贯于心性,心性需求助于工夫,工夫到位后则提升境界。曾国藩家书中字里行间都是对工夫论
23、的重视。而其工夫,概括起来便是五字:“廉”、“谦”、“劳”、“专”、“恒”。其境界,便是“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廉谓清正廉洁,不贪图、不妄取; 谦谓脸色、言语、书文温柔有礼、低调谦逊,对仆从属员亦以礼相待; 劳谓做事尽心竭力; 专谓精于一道、通于一事、熟于一书; 恒谓持之以恒,具有定性。 前三者属一类,谓修身;后两者属一类,谓修业,德进学成,便算圆满。在此基础上,人得以独立自强,有通达心胸,多见人之长,可容人之短,可谓君子。 其实所谓真理,往往便是像这样人人皆懂但未必人人做到的事情,由此人才有了分别。曾国藩不满意于自己的现状,功成名就时仍在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致九弟书中感慨自己是
24、“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静思内省。 一代大儒尚且如此,或许我们也能在其日常生活中窥见一丝自己的影子,产生些许共鸣。譬如可站在同学挚友的立场思索否;如今专业已读专业书几何;将来的发展方向明确否;曾经定下的安排落实否。一一想来,确是须要些克己与自律来做工夫的。 篇八: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和个人心得 在正式起先读曾国藩家书之前,我先翻阅了一遍曾国藩传,了解完他的人生之后再品读他的家书,其中一些事务与道理也更加清楚明白。 曾国藩,虽然出身平常,智商平常,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高校士,在困难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最大,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且最终全身而退。 曾老的人生经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
25、在都给人以特殊的启示。 47岁那年,曾国藩被皇帝弃用,陷入人生最低谷。兵权被解除后,他自咸丰七年二月二十九日奔丧至家,家居一年半时间,至八年六月初七日再度出山。这段时间,名曰“乡居”,是曾国藩一生思想、为人处世巨大转折的时期。 被解除兵权后,他的那些宿敌一个个笑逐言开,大骂曾国藩是假道学、假忠义。蛰居老家的曾国藩有口难辩,卧病在床。更让曾国藩苦痛的是,此际正值太平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曾国藩要眼睁睁地看着建立功勋的良机溜走了。所以他回家后,心情苦闷,举动异样,整日怨天尤人。在极端苦痛中,他曾想遁入佛门,于是仔细阅读了老庄著述。这些书虽为出世之学,但却为他立身处世指引了迷津。他静下心来反思过往的为
26、人处世,最终大悔大悟,洗心革面,完成了自己的“中年变法”。 这样的转变于曾老而言,既是苦痛的,又是得意的。苦在被迫放弃了自己前半生的信仰与行为;得意在发觉了做人处世的“真正”秘诀“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曾老曾说:“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行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因此,处世也必需刚柔并用,以圆融为做人的基本原则。”圆融是一种做人的才智,它告知我们必需要依据客观状况审时度势,凡事留有余地,把握好度,敏捷处理意外状况,让自己在任何状况下都能游刃有余。 曾国藩最终相识到,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好像是强者,事实上却是弱者。中国社会的潜规则是不行能一下子被扫荡的。那些他以前看不起的虚伪、麻木、圆滑、机
27、诈,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需手段。只有必要时和光同尘,圆滑松软,才能顺当通过一个个困难的隘口。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气,达到成功的彼岸。 在咸丰七年正月二十六日至浣弟的家书中,曾老写道:“见一善者则痛誉之,见一不善者则浑藏而不露一字。久久善者劝,而不善者亦潜移而默转矣。”我信任,在任何的人际关系中,这句话应当都是受用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观赏。”换言之,我们对夸奖有多么渴望,对指责就有多么厌恶。曾老在反思自我后得出的道理之一就是要更多的揄扬别人,表扬他人的特长。当然,前提是“真诚”,没有人会拒绝真诚的赞美。这一点,我在大多数时候已经做到了! 曾老的悔悟不仅是这样,在咸丰七年十二月初六至浣弟的家书中,曾老写道:“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能做到这点,实在是须要极大的心胸。我们经常是“以德报德,以怨报怨”,“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在一段感情里,最好的致歉方式就是体会和受害方一样的苦痛”有些道理我们既可以理解也情愿接受,但是要把那些道理刻进骨子里,实在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啊! 但即便如此,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曾说过一句话:“读名人传记应事接物之才智增长不少”虽然有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我短暂难以做到,但我已经学到了不是吗?于我的人生而言,这已经弥足宝贵了。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