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通识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文化通识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社会文化通识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摘要:以日本社会文化通识课程为例,分析了该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从调整教学目标、整合教学素材选择合适载体、改革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的角度,提出高校文化类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并以“大化改新一课为案例,基于SPOC平台对该课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工作进行了探究。通过SPOC平台的建设,深掘课程蕴藏的思政元素,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关键词:SPOC平台;文化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和中心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明确了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有效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各门课都要守
2、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逐步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以期形成“三全育人的大思政育人体系。1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课程,对学生的德育要求不尽相同,“思政课重引领、更要触及灵魂;通识课植信念,还需润物无声;专业课有情怀,勿忘播撒信仰。2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面向全部大学生的教育,也是最基础的高等教育。为响应国家外向型进展战略,适应新形势下外国文化类课程的教学需求,培育学生多元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学校自2022年起尝试在学校班级中开设了“日本社会文化通识课程。与专业教育不同,通识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问、
3、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更需侧重于价值引领。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关注大学生最基本的素养、修养的塑造;思想、情感的培育;认识、能力的提升。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等教育中的广泛使用,为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2022年起我们开始筹建日本社会文化SPOC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编排,细化思政元素在SPOC课程各模块中的导入,构建了基于SPOC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一、日本社会文化课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一)课程受众的广泛性作为一门文化类通识课程,其不受基础学问的限制,有着导入易、受众面宽、传播范围广的优势。以笔者学校为例,日本社会文化课自2022年开设以来,近四年共计有90个行政班级,3241名学生选修了
4、该课程(见表1)。(二)课程内容的文化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华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宏大复兴。属文化大类的日本社会文化通识课担负着传递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全球化日趋明显,信息传递的速度与频率逐日加强,不同文明体系与多样化的文化传统,互相之间沟通、摩擦、冲突、融合。3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的多元化的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选取文化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也是高校建立大思政教育要求的主动、有效的尝试。学习异域文化的同时也适时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母体文化,辨析母体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区分,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异文化甄别能力。
5、以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逐步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三)思政素材的丰富性胡礼忠、汪伟民在东亚文化圈:传承,裂变与重构一文中对以中华文明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变迁与复兴进行了具体的论述。4其中也多次提及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本与中华文明密不行分的文化关联。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与中国有着2000多年交往的历史,日本文化的进展史是一段中华文化在异域生根、发芽、开花并与异域文化有机融合共生的中华文化异域分化史。5从日本人日常使用的文字,到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深受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日本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不胜枚举。因此,该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政教育资源。二、日本
6、社会文化课课程思政的改革策略(一)调整教学目标将日本社会文化课的教学目标调整为以丰富日本国情学问为基础,以培育人文精神和综合素养为目标,让学生学会以东亚文化圈的视角看待日本,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为有效达成思政教学要求,除按课程标准文件规定设立学问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外,着重细化情感目标中的思政元素。通过SPOC课程的建设,编排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并明确了各模块的思政要领,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二)整合教学素材日本社会文化课教学素材纷繁冗杂,特殊是随着现阶段自媒体的日益进展,网络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并存,因此,素材的甄别和遴选尤为重要。以课程思政为标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与时俱进地整合与凝练
7、该课程中的育人资源,筛选合适的思政教育资源,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确保能力培育与道德塑造相得益彰。通过SPOC课程中学生问卷调查、商量等模块,开展了数据收集与调研,分模块实施了定向教学素材的收集、甄别并合理导入课程中。如:中日关系及跨文化交际模块中,精选徐福东渡的传奇、汉倭奴国皇帝印、遣隋使与遣唐使典型人物案例、鉴真东渡、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等重要节点的思政素材进行合理导入,强化中华文化圈和谐、平等、创新等理念。(三)选择合适载体在多年的课程实际教学中,课程任课教师注重思政元素与课程的融合,积累了丰富的影音、动画、多媒体课件等素材,并制作了肯定数量的微课。只有将其快速、有效、合理地推送
8、给学生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对象的“00后是技术的一代、阅图的一代、创新的一代,他们更青睐指尖上的学习方式,习惯于用手机观看视频、在论坛进行评论、在网络学习群进行探讨等学习方式。基于此,将日本社会文化SPOC课程网站作为载体,2022年开始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面向本校学生运行,经过1年多的试运行,2022年起又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进行了改版开课。SPOC课程面向学生推送教学资源,满足了新一代学生碎片化的学习需求,也便于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独特化的服务。(四)改革教学方法基于SPOC课程,将课堂教学延长至课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将课程思政元素以碎片化的方式渗透到
9、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最大限度地接收、思索和感悟教师定向推送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充分结合SPOC课程的特点,开展分组竞赛、课题发表、研讨答疑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效构建课上课下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的多维度综合教学模式,拓展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将日本社会文化学问与思政内容有机串联起来,让学问的传授更有温度。(五)完善评价体系主动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不再简洁地以传统的学生到课率、作业完成状况或考试成果作为评价标准,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时表现出的个人素养。基于SPOC课程我们可以有效进行数据采集,全过程监管学生学习状况,并准时进行纠正。通过SPOC
10、课程数据对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母语文化自信、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作出客观评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模块综合测定学生成果,具体评价标准按下表格进行。三、基于SPOC平台的日本社会文化课程教学设计案例(一)选取某教学案例的基本状况选取日本社会文化SPOC平台的项目模块二“日本历史概观中的“大化改新这一学问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工作。该模块对应日本概况教材的第三单元(古代日本)“律令制国家大化改新。6本章节的初级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对日本的影响。认识到正是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认识到日本是一个擅长学习与仿照的国家;擅长学习与仿照他人是
11、提高自身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高级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大化改新后大和国的唐风文化元素,引导学生理解当时“中华文化对周边民族、国家的影响,分析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的缘由。在该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易导入“改革、创新、进展的理念。通过分析大化改新与中国唐朝的亲密关联,探寻大化改新中的中国元素,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大国情怀。(二)教学过程设计本教学设计以一个完好教学单元(项目模块)的内容为教学内容,一次课两课时进行教学设计,导入差异教学理念,7通过课前SPOC课程布置预学任务,在课中导入环节设问摸底学生预学状况,通过初学适异环节适时微调教学内容的详略。在正课教学过程中,
12、教师先通过多媒体视频、PPT、图片等进行预学学问固化教学,再布置课堂教学研讨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商量探究性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采纳研学导异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表,并展开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关心学生全面把握学问。最终预留课后拓展任务,拓学展异,为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同学后期学习给予支持,关心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1预学查异在线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SPOC课程发布预学任务:(1)留言商量日本天皇“即位礼正殿之仪中的中国元素;(2)观看“大化改新微课视频;(3)提示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该环节思政设计意图:(1)以中国元素为切入点,预学工作可增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提高学
13、生异文化甄别能力,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2)引导学生关注热点新闻开展预学,培育学生独立思索的能力和探究意识。2初学适异在课程导入环节进行设问摸底,对教学内容进行微调。教师对SPOC课程预学环节商量题进行回顾,检查预学状况,查找学习差异,适度调整授课内容。从商量题切入,导入正课从“大化到“令和。预留SPOC课程商量作业:找出任意年号的中国典籍的出处,理解其治世理念。该环节思政设计意图:(1)导入中国传统典籍,以熟识的事物激发学生兴趣,增添文化自信;(2)通过作业的布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研学导异布置学习任务,通过分组商量的方式开展探究学习。基于SPOC教学素材,归纳讲解大化改新前的日本、大和国
14、的形成及其与中华文化圈的关系。边讲边问,在讲授的过程中,准时对学生预学任务把握状况进行抽查。通过师问生答、生生合作、生错师纠的方式,归纳并固化学问点记忆。通过对日本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改革运动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讲解,揭示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再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进展规律,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该环节思政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查询中国古代文化,加深对中华文明了解,树立文化自信;(2)通过合作学习,培育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提炼、总结学问的能力,关注职业素养的养成。4拓学展异发布拓展任务,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课后通过SPOC课程网站共享课程相关延长资料,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
15、习、商量。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四、结语教育就是传播学问与交互信息的过程,互联网是信息传递与交换媒介,在高等教育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进行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强化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构建起“互联网+价值引领(思政)+学问传授的高教改革新模式。参考文献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1209(01)2邓晖,颜维琦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上海探究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221212(08)3黎霞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通识课课程思政教育浅谈J文教资料,202
16、2(6):1731744胡礼忠,汪伟民东亚文化圈:传承,裂变与重构J国际观看,2004(2):74805刘卫红,曹阳日本概况课程思政的策略讨论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5):54576盛勤日本概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27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孙阔 单位:扬州职业大学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