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宫课堂第3课读后感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天宫课堂第3课读后感12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天宫课堂第3课读后感12篇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华夏儿女们从未停止奔赴星辰的步伐,让我们观看“天宫课堂”第三课,学习更多的学问吧!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天宫课堂第3课读后感(12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天宫课堂第3课读后感篇1 最近学校组织了一项别开生面的观影活动,直播直播天宫课堂。 “54321!”最激烈的时刻就要到了,我们的眼睛都不眨一下。欢迎我们的亚平老师为我们共享她正处在太空飞船上的活动,”伴随着主持人的声音,授课起先了。亚平老师为我们共享了许很多多的好玩事务。课程一起先,一位航天员老师为我们表演了一个高难度动作,只见他在天宫一号中站稳,然后两脚向上一收做出了一个打
2、坐的动作,但他并没有摔在地上,而是稳稳的漂移起来了,王亚平老师只是轻轻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飘到太空舱的最终面了。真是太奇妙了!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个人都身轻如燕,真让人艳羡!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水球的试验,王老师拿出了一个宇航员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个金属圈,伸进水袋中,轻轻拉出来一个水膜,让它来回摇摆,只是飘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水珠,这时,王老师将金属圈当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向里面加水,渐渐地形成一个水球,她将里面的气泡抽出,挤进去两个更大的气泡,惊奇的是气泡并没有合成一个,而是整整齐齐地挨在一起,她又将气泡抽出,向水球里面灌进蓝色液体,立马形成一个美丽的蓝色水球。亚平老师拿出与自己的女儿所做得
3、折纸小花,这就结合了所学的物理学问,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从地球带到太空质量是不变的,将它放在水模上转动奇妙又漂亮,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美妙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亚平老师为我们的讲解结束了。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奇妙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化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吸取更多的养分,就必需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化事业。而我们也期盼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天宫课堂第3课读后感篇2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学史上有着
4、不行度量的成就。在古代,我们的祖先或许从未想过来到天上,来到月球,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后代竟有如此厉害的科技。如今,世界上唯一拥有自己空间站的中国,迎来了一次生动好玩的“天宫课堂”。 始终对太空感爱好的我,这次课堂,怎么会少的了我?步入太空,很多不同的试验让我目瞪口呆!太空细胞学试验,在与地球条件相差极远的时候,依旧可以养活种种生命。太空转身,当你扭动身体时会扭在一起。像这样好玩的事要有许多许多,都是人们一步一步踏出来的,就像鲁迅说的一样:其实地上本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看着浩瀚无际的宇宙,是什么让我们能学到如此学问呢?是那些勇于为国家做奉献的宇航员。古往今来,中国人的“飞天梦”从
5、未断绝。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于2_年6月25日从中国文昌航天放射场首次胜利放射,这也是文昌航天放射场的首次放射任务。预料到2023年火箭各项技术趋于成熟稳定时,将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担当中国80%左右的放射任务。在202_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放射升空,起先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幻想变为现实,中国再一次踏上了探究太空的征程。一次次不停的探究,一次次突破性的创新,一次次星辰大海的征程,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拼搏、不畏艰难,都离不开祖国背后的强大支持,我深刻体会到生在新中国,长在五星红旗下的华蜜与傲慢。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见证幻想
6、成真! 我的祖国!旺盛昌盛!我的中国,地大物博! 天宫课堂第3课读后感篇3 几代航天人,一个强国梦。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建国初期中国航天从零起步,从身在大洋彼岸的钱学森冲破百般阻挠回国筑梦,到以孙家栋为代表的中国其次代航天人,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放射升空,用无线电传播出的歌曲东方红,再到第五代航天人逐步完全自主研发出载人航天技术,“嫦娥”“天问”“祝融”咆哮而来,“中国印迹”如今已闪烁苍穹,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国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和生命换回来的,无论是“两弹一星精神”,还是“载人航天精
7、神”,都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天高地迥,始觉宇宙之无穷。归航不是终点,对于宇宙的探究,我们一刻未曾停留。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即将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即将启航,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不断接续的载人航天精神,必将让中国人探究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宏大幻想。 天宫课堂第3课读后感篇4 八年前,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在聂海胜、张晓光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首次太空授课,在多数孩子心里种下了航天和科学的种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日为我们带来了难忘的“天宫课堂”第一课。 在“天宫课堂”里,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老师在空间站为我们展示了太空转身、浮力消逝、水膜张力、水球光学、泡腾
8、片等试验,让人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与奇妙。在这么多好玩的试验中,我最喜爱的是水球光学试验,当王亚平老师站在水球面前时,我们望见她的模样是反过来的,这是因为水球相当于凸透镜,王亚平老师通过水球呈现的是倒立。接着,当王亚平老师在水球中注入一个大气泡时,她再次站在水球前,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她呈现出一正一反的样子。这一现象真是太奇妙了,在班级观看的同学们不断发出赞美声,用热情的掌声表达对科学的憧憬之情。还有好多奇妙的试验,我就不一一说明白,每个试验都很奇异,让人感到不行思议。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少年强则国强,我也要好好学习,争取长大后有机会上太空旅行。“天宫课堂”向世界彰显了我们的自信,祝福祖国
9、愈加旺盛富强! 天宫课堂第3课读后感篇5 今日下午,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看完之后,我对此深有感悟。 还记得以前吗,地球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在宇宙中安家,而在今日,我们实现了这个愿望。 在节目起先前,我的心中就始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宇宙中,存不存在其他文明?他们的等级如何?于是,我带着这些问题观看了这场直播。 直播起先不一会儿,各地区的人开启了提问问题的环节,每个人都问出一个不同的问题,宇航员们一一为他们解答,我感叹道:我们中国人的实力如此的强大,假如在以前,中国人可能不知道外太空原委是怎样的,但回到现在,我们的宇航员可以对答如流,可以看出,几十年的时间,我们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飞速,已经
10、超越了很多国家,我为我生在中国 感到傲慢! 最让我感受的还是宇航员在薄膜里注入水时的场景,当一切完成之后,她说了一句:你看,这不就是我们的地球吗。我突然心一震,想起,宇航员们去外太空是没有肯定的平安保障的,他们或许是活着回来,也有可能殉职在外太空,我感叹他们的'志气,他们是为了国家,他们是宏大的人民! 最终,我的问题也没有被解决,但是我信任,在将来的某一天,总会有一名向他们这样宏大的人,来揭露这些未知的真想! 天宫课堂第3课读后感篇6 中国梦这个词已经被我们大家熟知了,我始终在想中国梦应当是怎么样的梦呢?今日我最终知道了,因为今日我看了神舟十三号太空授课,我看到了我们强大的祖国,看到了
11、我们中国人的强大。 此时我想说,我们的中国梦就是太空科学梦。太空是一个和我们生活的环境完全不一样的地方,而我们人类的脚步已经起先大步前进了。对于太空的探究,一个国家的强大,科学技术肯定要强大,而我已经看到了我们的祖国科学的强大,我信任我们中国会越来越强大。我将来也要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因为这是我的中国梦,这也是我们全部中国人的太空科学梦。 在这堂课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奇妙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在地球上是在水面上浮起来的,无论你把它用筷子按到水底,也会飞速的浮现水面。而在太空中,乒乓球先是浮在水面上,用筷子按下去,它就在水里沉下去,无论如何都浮不上水面。还有很多东西也让我们大跌眼镜,都是一
12、些我们在生活中根本无法看到的现象。对于太空的步伐还在接着,我希望将来我能成为一名宇航员,能够去探究浩瀚的宇宙,探究奇妙的外太空。 我要更加努力的学习科学学问,将来能够探究宇宙。 天宫课堂第3课读后感篇7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天宫课堂”第一课于12月9日下午起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阔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本次天宫课堂实行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试验、浮力消逝试验、泡腾片试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一个个试验,让
13、大家直观地感受到空间站太空环境和地面环境的不同。这堂太空课堂我看得兴致勃勃,在看的过程中,我始终在惊羡,真是太奇异了! 其中,我最感爱好的就是泡腾片试验了!王亚平老师随着蓝色颜料注入水球,将泡腾片放入水球里,慢慢地小水球变成了充溢气泡的气泡球,像一颗蔚蓝的地球,真是绚烂多彩!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信任,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沟通,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天宫课堂第3课读后感篇8 太空授课刷新了科普教化及物理教学的固有模式,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启发性。这种基于太空探究实践
14、之上的远程教学,是一种宝贵的教化资源。通过卫星直播、教化部网站回放,或是以课件形式供反复教学,优质的教化资源让举国学生共享,亦是民生改善的一种形式。 事实上,探究太空赐予人类的回报已经深化我们的生活。我们用的GPS定位系统、太阳能屋顶,吃的便利面、蔬菜包,穿的运动鞋等,都是在人类探究太空的实践中独创或研制出来的。因为孜孜不倦的太空探究,我们研发出救灾和气象监测卫星技术,获得了更加优质的作物品种,独创燃料电池获得了清洁高效的能源,通过卫星传输进行移动通话告辞了“通讯更重要的是,随着太空探究的深化和创新实力的提高,太空资源、航空技术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社会民生的高度会得到有效的拓展:每一次航天放射
15、的胜利、每一次太空探究的实现,都会拓宽、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拓展人类的思维与活动半径,为改善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供应更多可能。 天宫课堂第3课读后感篇9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正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飞天梦,但,航天事业,须要后继有人。太空授课,就是要让孩子酷爱航天,首先要让他们走近航天、了解航天。进一步激发广阔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憧憬、对学习科技学问的热忱。通过天地对话这种授课方式,也把神奇的航天科技渐渐渗透到全民科普教化之中,让民众对航天与生活等各方面的关系及作用,有更深化的认知,进而更加理解和支持航天事业。 太空授课还将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状况,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
16、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微重力环境在地球上难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试验现象将更加更干脆更加直观,无须运用推论等方法。现场直播这样的科学探究值得期盼。 王亚平身处太空,面对地球,面对地球人授课,是中国太空老师的第一人,彰显了一个航天大国的风度和气派。 王亚平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也是学生,我很期盼着能够与广阔青少年挚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究奇妙而奇妙的太空,获得学问和欢乐。”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奇妙的困难多变的,宇宙中很多奇妙值得探究,这就是科学的看法。 天宫课堂第3课读后感篇10 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爱好,向学生普及航天学问、弘扬航天文化、感受宇宙奇妙,12月9日1
17、5:40时,新右旗各中小学组织全体师生收看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化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心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天宫课堂”第一课。参加观看的师生及家长达3500余人。 此次“天宫课堂”第一课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体现了空间站为国民教化服务的理念,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力,同时也表露了我国教化的温情。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试验、浮力消逝试验、泡腾片试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他们讲解了试验背后的物理原理,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沟通,传播载人航天学问。同学
18、们对种种物体在太空中表现出的现象惊羡不已,每一项科普试验都引起学生极大的爱好,吸引了更多孩子仰视星空,使宏大的航天精神、科学精神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同学们将观后感同家人沟通,与小伙伴共享,写进日记,画在纸上,流露出了他们崇尚科学、酷爱航天、探究未知的热忱与幻想。 天宫课堂第3课读后感篇11 今日我观看了由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三位“太空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知道了在太空上,我们空间站的构造,原来太空也可以探讨细胞,在太空中不一样的转身。太空上水的浮力消逝了,在太空上水还可以再生,在一个水球上可以看到三张不一样的脸。这是看我们中国航天的进步。自1999年神舟一号放射升空,到2
19、023年6月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批航天员进入太空,中国人在太空“安家”的愿望正一步步实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奔向宇宙,中国人已经从太空的“访客”变成“房客”。“身份”的改变,代表着国力的增加。中国航天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是对无垠星空的憧憬。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肯定会努力学习,坚持熬炼,做到“文明精神,野蛮体魄”,长大后让中国人的声音响彻太空。 天宫课堂第3课读后感篇12 今日我和同学们在教室里通过转播观看了天空课堂。王亚平老师在神舟十三号里进行授课。从视频中我们看到王亚平老师的脸看起来胖胖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微重力使她的血液集中在头部,是一种充血反应,是很危急的一件事情。同时王亚平老师
20、还给我们做了浮力相斥,陀螺运动,水膜张力等试验,这些试验使同学们发出一声声的赞美。太空是多么奇异啊!长大后我也要走向太空,走向神奇,走向与地球不同的星球。为祖国贡献一份力气! 电视机里,一朵粉色的纸花在一颗“水晶球”上绽放。“水晶球”晶莹透亮,除了下面有根铁丝,四周没有任何支撑物,它全部是由再生水组成,上面没有一点水纹。在常人看来,这种景象只在科幻片里出现,不过这不行思议的景象就在现实中的天和核心舱里呈现在我的眼前。王亚平在一旁隔着400多公里给我们讲解。这朵精致的纸花是她和她的女儿做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将来由我们肩负着。为了让我国的航天事业能到达一个新高度,我们新时代好少年应当奋勉图强,勇于挑战,在将来共创辉煌。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将来肯定会在太空中插上更多的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