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思乡诗读后感.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4720886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思乡诗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杜甫思乡诗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思乡诗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思乡诗读后感.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杜甫思乡诗读后感你说杜甫思乡诗有些难懂,来几篇杜甫思乡诗读后感,或许你就会懂了。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细心为你整理杜甫思乡诗读后感,希望你喜爱。 杜甫思乡诗读后感篇一 这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样沉重的心情。开首二句点明时间。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际,指夔州,又有沦落天际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五更二句,

2、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格外洪亮,值五更欲曙之时,愁人不寐,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革未息、斗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特别清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观赏,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概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厚的

3、情怀。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马上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时常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数处言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宏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哀痛。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一

4、世之雄,而今安在?他们不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吗!人事音书,词意平列。漫,任便。这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孤独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心情。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阔人民每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这话看似自遣之词,事实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冲突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卢世?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

5、颇有见地的。此诗一直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宠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胡应麟赞扬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陶道恕) 杜甫思乡诗读后感篇二 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作品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情真语挚,沉郁顿挫,扣人心弦。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

6、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验,国家的艰难遭受,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诗人于乾元二年(759)春别了家乡洛阳,返华州司功参军任所,不久弃官客秦州,寓同谷,至成都,辗转四千里。诗人写此诗时,距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已五六个年头。在这几年中,叛军铁蹄蹂躏中原各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是诗人深为忧虑的事。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状况。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示意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自己的漂零憔悴。诗人到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记忆犹新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

7、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老江边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杜少陵集详注)的生活细微环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颖、观、丰、占,其中颖、观、丰散在各地,只有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沈德潜评论此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唐诗别裁集)这就是说,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详细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

8、会形象中所蕴含的悲伤之情。手法含蓄奇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尾联回应次句,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迫心情。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这就是诗中乘胜的史实。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杜甫盼望国家复兴,自己亦可还乡,天下可喜可乐之事,孰有逾于此者乎?作品以充溢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诗人胸怀的开阔。这首七律用简朴美丽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反复吟味。(傅思均) 杜甫思乡诗读后感篇

9、三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排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镇静蕴藉,真挚自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缺,虽然山河照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

10、于景,为全诗创建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比照剧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化,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说明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说明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

11、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动。在景与情的改变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深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绵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赛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全部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惦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苍老,则更增一层悲伤。这首诗反映了诗人酷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妙情操,意脉贯穿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剧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始终喜闻乐见,历久不衰。(徐应佩 周溶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