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章节归纳版(共3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章节归纳版(共35页).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卫生事业第二节:卫生事业管理学第三节:中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第四节:卫生事业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节:卫生事业一、 名词解释l 事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的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并且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经常性活动。l 卫生事业:是国家为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权利,保障经济发展,履行其社会事务管理职能,通过政府组织、政府投入及社会筹资等手段,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建立起来的包括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卫生服务政策等多方面内容在内的一项综合性的社会保障工作。l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指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2、国家、社会、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投入低、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l 人口老龄化: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二、 基本概念l 卫生事业本质:一项政府职能 基本特征:(由政府投入和社会筹资而形成的)社会福利性 基本要素:包括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福利性的卫生经济政策。 对比项目卫生事业医疗卫生服务概念政府范畴自然科学范畴基本目标保证公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终极目标人类整体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的实现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人类个体的身心健康内容对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组织和提供,各项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贯彻和实施,以及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发展手段主要是政府和社会投入及政策
3、支持。依靠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科学的应用和发展主体政府和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三、中国卫生事业的性质和特点l 性质:政府实行的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l 特点:以增进国民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 卫生政策体现社会和政府的责任。 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垄断性。四、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l 社会制度l 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卫生事业发展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卫生事业的发展能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l 文化背景:健康教育 卫生保健接受性 卫生人力资源l 人口状况【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和构成】l 科技发展水平l 管理水平五、发展卫
4、生事业的重要意义卫生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直接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卫生事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发展卫生事业具有以下意义:a) 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出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b) 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c) 发展卫生事业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d) 保证群众健康权益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六、卫生事业发展中政府的主导作用l 政府主导卫生事业的必要性: 卫生事业的福利性和公益性以及卫生事业中
5、的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必须承担卫生事业主要责任。原因是: 健康是公民的一项重要人权,保护公民的健康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 消除贫困,维护医疗服务的公平性是政府的社会职责。l 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主导的目标1) 保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平衡。2) 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出发,合理安排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使卫生事业发展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3) 保持医疗服务价格的基本稳定,尤其是基本卫生服务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使之与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能力相适应,是政府主导的基本目标之一。4) 通过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和区域性的卫生规划,运用规范的财政转移
6、支付等宏观调控手段,逐步实现卫生资源在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促使地域间的基本为沙僧服务利用的均等化。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手段:1) 经济手段:是指政府通过经济机制对卫生机构的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手段。2) 计划手段:计划具有方向性、指令性和指导性。3) 法律手段: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来调整各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4) 行政手段:主要表现是政策和行政命令5) 项目手段 政府主导的实现机制 第二节 卫生事业管理学一、 基本概念:l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l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
7、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l 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地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 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和促进人民的健康,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生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保持社会各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的公平性。l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宏观卫生发展规划,寻求最佳卫生服务,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卫生资源,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医疗预防保健需求的一门学科。(二)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卫生事业管
8、理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和促进人民的健康,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生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保持社会各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的公平性。在政府与企业之外,以各种非盈利组织为主要形式的卫生服务组织成为重要部分 卫生事业管理的客体:1、 卫生组织体系:卫生机构及其相关机构;卫生人员及其相关人员2、 卫生系统活动:医疗服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基层卫生服务管理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3、 社会卫生措施:卫生筹资、卫生支付、卫生组织、卫生规制、卫生行为(三)卫生事业管理的过程计划、组织、控制二、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1) 优化卫生政策2)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3) 科学
9、地编制和实施卫生计划4) 提升卫生系统功能(二)卫生事业的方法1) 编制卫生发展计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的方法2) 卫生政策分析方法3) 卫生事业管理中的调查研究方法4)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方法5) 卫生项目管理的方法6) 服务管理与工作方法(三)卫生事业管理的方式1) 计划方式2) 法律方式3) 经济方式4) 行政方式5) 项目方式 第三节 中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一】 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1) 20世纪50年代的四大原则“: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2) 20世纪80-90年代初的卫生工作方针:预防为主、城乡兼顾、中西药结合3) 新时期
10、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 我国卫生事业的成就1) 城乡居民整体健康水平持续改善2) 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政府卫生财政投入逐年递增3) 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不断完善,卫生服务可及性增加4) 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总量持续增加5) 基本建立了职工医保制度和新农合医疗制度6) 重大疾病防治取得明显进展7) 卫生法制化建设逐步投入,健康权益得到保障8) 中医药工作得到重视和发展,传统医药惠及更多民众9) 卫生信息化得到快速推进【三】 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标:1. 人均期望寿命2. 婴儿死亡
11、率3. 孕产妇死亡率【四】中国卫生事业面临的挑战1) 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2) 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3) 总体医疗费用上涨过快,但是医院医疗费用上涨速度下降4) 分级诊疗机制和服务体系尚未形成5) 我国各省、区域及城乡间存在公共卫生服务的非均等化6) 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7)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需进一步完善8) 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问题与困境【五】中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1) 奋斗目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 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必须立足中国国情 必须坚持政府指导 必须坚持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
12、路的主要内容: 方向: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本质: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方针: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 体制: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 保障: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 目标: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重点: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4) 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是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
13、生服务体系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体系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 建设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建设卫生监督执法体系 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责任5) 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第一步到2010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第二步到2015年,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第三步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第二章 公共管理基础第一节 管理概念与管理理论第二节 公共管理概述第三节 公共组织概述第一节 管理概念与管理理论一、管理的含义l 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动员和运
14、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的社会活动l 明确管理内涵的六个方面:1)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2) 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3) 管理必须有明确的目标4) 管理是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和创新等职能对组织进行管理5) 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的人、财、物和信息等各种各样的资源6) 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必需的活动二、管理的性质l 管理的二重性1) 自然属性:管理是通过管理人员来执行的一种职能,是由生产力引起的,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故称为管理的自然属性。2) 社会属性:在管理过程中,为了维护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需要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分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
15、种调整生产关系的管理工作,它反映的是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故称为管理的社会属性。l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三、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1. 决策是指组织或者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1) 决策的特点:目标性、预测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2) 决策的过程:提出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拟订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出最优方案、执行方案、评价决策效果2.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制定和执行决策,对组织内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行动方案与规划。1) 特点: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创造性2) 过程:寻找机会
16、、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的前提条件、确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订派生计划、通过预算量化计划3. 组织l 主要是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和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有效地协调工作。l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直线型结构、职能型结构、直线职能型结构、事业部制结构、矩阵结构、多维立体组织结构4. 领导是指组织内每个成员和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1) 构成要素:权力、能力、魅力2) 职能内容:权力和影响力的形成和运用、激励、沟通、营造组织文化5. 控制1) 类型: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2) 控制过程:确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绩效、分析偏差原因、采取行动,纠正偏差
17、 第二节 公共管理概述一、公共管理的定义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者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或者更简洁地说,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目标: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物品和公共服务二、公共管理的特征:1.公共性:公共管理的首要特点和最基本特性2.服务性:是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及态度体现了服务性】3.协调性4.法制性5.整体性6.动态性三、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私人管理权威来源公民的“授权”企业与员工或其他组织签订的协议【影响源于市场机制而非法律】管理领域与对象公共部门的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为围绕营利性强
18、的私人部门资源基础公共财政【主要是政府资助】在市场竞争中所获得的利润提供的物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并提供特殊产品或服务追求的价值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的目标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营利或再营利】法的效力凡事法律未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凡是法律未禁止的,都是允许的运行的环境受内外部相关法律的制约,接受政治环境的左右只受外部相关法律的制约;与政治联系较为松散四、公共管理与卫生事业管理的关系 第三节 公共组织概述一、 公共组织含义l 组织的含义:组织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协调合作的方式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有机整体。l 组织的共性:
19、a) 组织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一定行为关系的集合 b) 组织有着某种特定的目标 c) 组织有一定的结构和行为方式 d) 组织有其内在的精神意识,这种精神意识并非自发形成的,而是有意养成的,最终系统化为组织文化e) 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而有机发展l 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特定地域社会中,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取向,拥有法定的或者授予的公共权力,承担相应公共责任的所有组织实体。理解如下:a) 公共组织以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b) 公共组织在组织活动和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不以营利为目的【成本来源:公共财政开支有偿服务收
20、入/按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取的费用通过社会的赞助、资助、捐赠、彩票收入】c) 公共组织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并承担相关的公共责任d) 公共组织具有特定的地域性二、 公共组织特征1) 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2) 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强制性3) 公共组织收到高度的公共监督4) 公共组织具有明显的政治性5) 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6) 公共组织具有独占三、 公共组织职能a) 政治职能【由国家的阶级性决定】b) 经济职能【是政府行政组织的基本职能】,具体体现在: 决策和计划职能:经济决策是对未来的经济发展目标所作的选择和决定,计划是实现决策的行动方案或战略部署 组织和指挥
21、职能【组织职能的实施往往受人的行为因素的影响,干扰最大】 监督和协调职能 评估和控制职能c) 文化职能d) 社会职能:内容具体如下: 指导社会生活 保障社会福利 提供社会服务 维护社会秩序四、公共组织的类型1) 强制型公共组织2) 半强制型公共组织3) 非强制型公共组织:分为国家行政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独立行政、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 第四章 卫生政策研究本 章 要 求 掌握公共政策的概念、特征和功能;卫生政策的概念;中国的卫生方针政策。 熟悉卫生政策的主体与客体;卫生政策过程 了解卫生政策分析方法。第一节 概述一、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一)公共政策的涵义l 政策:党和国
22、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辞海 l 公共政策包含三个要点:欲达到的目标或目的、为达成目标而做的宣示或拟采取的行动以及由政策声明所引发的权威者的实际的政策行动。l 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1政治性 2目标性 3价值选择性 4强制性 5普遍性 6相对稳定性 (三)公共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 :政府依据特定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2调控功能:指政府运用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各种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3分
23、配功能:必须解决分配给谁?如何分配?分配应兼顾公平与效率,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调动积极性。(四)公共政策的类型 1从政策层次的角度 a) 元政策:也叫总政策,是制定政策的政策,对其他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l 价值性元政策,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l 方向性元政策,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l 程序性元政策,如民主集中制b) 基本政策:是党和政府为维护和协调事关国家和整体利益,而对社会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发展所规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行动准则,通常是政府涉及各个部门的政策,如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基本政策是连接元政策和具体政策的中间环节。c) 具体政策:是在基本政策的指导下制定出来的,
24、它是基本政策的具体化,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规定的行动目标、任务和准则。如我国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等。2从社会生活领域的角度 l 政治政策是政府在政治领域中为处理政治问题、协调政治关系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如政治体制政策、政党政策等l 经济政策是政府在经济领域中为处理经济问题、协调经济利益关系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l 社会政策是政府在社会领域中为处理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关系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如卫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l 文化政策是政府在文化领域中为处理各种文化问题、发展文化事业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如科技政策、教育政策、体育政策等。 二、卫生政策 (一)卫生政
25、策的涵义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和行为依据,其目的是研究社会如何以合理的方法,在能承担的成本下(一定资源条件)达到高质量和高数量的满意服务所需的各种方法。 (二)卫生政策的研究对象1研究卫生政策制定者的决策行为。2研究卫生政策制定者与社会公共卫生权威相互关系的发生与运行机制。 (三)卫生政策的研究范畴 1卫生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经济资源环境,政治法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2 卫生政策系统的主体与客体关系:l 主体:决策者,参议者和参与者等l 客体:卫生政策所作用的对象。 3卫生政策的运行机制:运行体系和运行规律。 4卫生政策的方法学研究 三、卫生政策的主体
26、与客体 (一)卫生政策主体 是指卫生政策运行过程的决策者、参议者与参与者的统称,三者共同构成政策活动的组织结构,形成政策运行的主体系统。它主要解决谁来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政策的问题。1. 立法机关 2. 行政机关 3. 政党 4. 利益集团5. 公民 (二)卫生政策客体是卫生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或者说,卫生政策主体就哪些问题制定政策。从事和人的角度将政策客体的划分为:1. 社会问题(事):社会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它是由社会内部矛盾所引发的人与环境或者人与人的关系的失调,对社会造成了广泛的不良影响,由此产生了现实与期望的状态的差异。2. 目标群体(人):受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
27、的社会成员 。第二节 卫生政策过程一、卫生政策问题的提出a) 问题界定 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政府行为希望实现或者解决的问题。b) 特征:A、相关性B、主观性:思想作用于环境的产物,是由于将经验凭借人的判断力转变而成的智力活动的结果。C、历史性:D、动态性二、卫生政策的制定a) 确定目标 政策目标是政策规划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政策目标与政策问题密切相关。l 政策目标具体明确:语言表达明确清晰无歧义,内涵和外延界定清楚,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和量化指标。l 政策目标有效协调 l 政策目标与手段要统一 b) 制定方案是制定公共政策的关键步骤。政策制定的过程
28、,就是方案的比较、选择的过程。c) 方案的验证l 政策方案总是面向未来的,方案后果往往要经过一段时期之后才能出现。因此,有必要进行实际验证,以判断备选方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l 所谓方案验证是指按照若干最有希望的政策候选方案,选择一两个点,进行模拟试验。d) 方案的合法采纳对政策方案作出抉择之后,未必立即付诸实施。它需要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予以审定,即合法化,它才成为真正具有权威性的政策,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三、卫生政策的实施 卫生政策实施,指的是政策被采纳后将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的过程,政策的执行决定了政策目标是否实现和实现的程度及范围,是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卫生政策实施的过程主要
29、包括政策宣传、制定实施计划、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再决策、协调与监控等环节。 四、卫生政策的评估 五、卫生政策的调整与终止 第三节 中国卫生方针政策u 中国卫生基本政策:即中国的卫生工作方针,是国家为维护居民健康而制定的卫生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和行动准则。一、 卫生工作方针的沿革与发展l 1949年9月, “预防为主,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保证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方面,面向农村、工矿,依靠群众,开展卫生保健工作”。l 1950年8月, “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l 1952年12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二、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l
30、 1991年3月, “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l 1996年3月, “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进步,为人民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 。l 1996年12月,“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u 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新方针在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提出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新方针:“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u
31、以基层为重点:基层卫生工作是深化医改和卫生工作的重点,历来受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u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新时代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u 预防为主:党和国家一直坚持的内容。u 中西医并重: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的独特之处。u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大健康理念纳入所有政策之中。u 人民共建共享: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方针的发展和完善。三、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政策1) 第一阶段:1978年-1984年这一阶段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的管理,同时对医疗卫生体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战
32、略决策。2) 第二阶段:1984年-1992年l 这一阶段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l 这一时期医改的基本思路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放开搞活,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效益”,l 基本做法则是“只给政策不给钱”。3) 第三阶段:1992年-2000年这一阶段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改革的内容主要涉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医药卫生体制、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等方面。4) 第四阶段:2000年-2005年l 这一阶段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市场化改革深入时期。l 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医院分类管理和“三医联动”改革。5) 第五阶段:2005年至今在总结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医改进入了一个新
33、的发展阶段。第八章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第一节 概述一、绩 效(Performance)(一)绩效的概念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绩效指的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包括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和组织绩效等多个方面。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绩效是某一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源投入与产出情况的衡量。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绩效是每个社会成员按照社会分工应该承担并履行社会职责(义务)的能力与效果等。(二)绩效的特点1.绩效概念来源于组织目标2.绩效兼具质和量的规定性3.绩效评价具有可度量性4.绩效形成过程具有周期性5.绩效结果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员工技能、外部环境、内部条件、
34、激励因素。】二、绩效管理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曾指出:公立医院出现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患者不满、人才流失等问题,原因往往是由于公立医院不能根据其组织目标进行绩效管理,医院缺乏改善绩效的制度环境,运行动力不足、有效措施缺乏导致的。(一)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和组织的员工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二)绩效管理的特点以组织目标为核心保证目标内在一致性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三)绩效管理发挥作用的机制个人绩效目标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期望结果的出现。绩效管理发
35、挥作用的首要环节是建立组织目标,将组织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部门目标和个人工作指标,通过实施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个人和部门工作向着组织期望的方向努力,从而最终实现个人成长和组织绩效的同时提升。(四)绩效管理的关键步骤和原则1.绩效管理的关键步骤:目标管理 绩效考核 激励与控制 2.实施绩效管理的原则(1)清晰的发展目标 (2)量化的考核标准(3)一定的组织文化和员工职业素养(4)绩效考核体系要“三重一轻” :重过程、重结果、重效率,轻便快捷、便于实施三、绩效评价(一)绩效评价的概念绩效评价是以组织目标的实际实现效果为价值取向,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标准,按照一定的
36、程序,通过定量和定性对比,对组织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效益和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对被评价对象做出合理、量化的综合评判。(二)绩效评价的分类根据评价的对象:成本业绩评价、财务业绩评价、综合业绩评价根据评价的层次:组织绩效评价、部门绩效评价、项目绩效评价和个人绩效的评价根据评价的范围:全方位绩效评价、局部性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的阶段: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三)绩效评价要素1.评价者 2.被评价对象3.评价的维度和指标4.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5.选取单一指标或者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四)绩效评价的逻辑框架投入(inputs)主要是指各种资源输入,如设施、人力、资金、政策等;过程(proc
37、ess)是指有组织、有步骤的工作或行动,如开展培训、实施干预措施等;产出(outputs)是指产品输出或卫生服务等;结果(outcome)指产生的直接结果;影响(impact)是指产生的长期效应。(五)绩效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在具体选择和应用绩效评价方法时,还需要注意评价的精确性问题。(六)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1.评价目的2.评价者 (1)单一主体评价(2)多元主体评价第二节 卫生系统绩效一、卫生系统卫生系统(Health System)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范围内,提供以促进、恢复和维护健康为基本目的的活动总体。二、卫生系统绩效(一)卫生系统绩效卫生系统绩效(The Performance
38、 of Health System)与卫生系统目标、资源配置和系统职能发挥有关,反映了绩效概念的行动范畴和结果范畴。卫生系统目标、资源配置和职能发挥为卫生系统绩效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二)卫生系统的目标1.促进健康 2.增强反应性3.筹资的公平性 (二)卫生系统目标促进健康 (二)卫生系统目标增强卫生系统反应性 (二)卫生系统目标确保筹资公平性 (二)卫生系统目标目标分解:(三)卫生系统的职能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提出,卫生系统的职能可分为以下四种:规制(stewardship)筹资(financing)筹集经费、建立统筹基金、资金分配 服务提供(provision)个人、公共卫生服务 资源
39、筹措(resource generation)卫生系统绩效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卫生系统职能的发挥情况。 (四)卫生系统职能与卫生系统目标之间的关系 卫生系统资源配置与其目标的关系图三、卫生系统绩效评价卫生系统绩效评价就是对于卫生系统的关键产出结果和效率进行检测和评价的过程,并据此选用衡量指标和方法,分析影响绩效的因素,提出改进绩效的政策建议,提供卫生系统发展的可靠信息,增强决策者的监督管理能力。第三节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理论第四节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步骤与方法(自学)第五节 WHO提出的卫生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000年的WHO-8个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WHO
40、关于卫生系统成就业绩目标:对健康状况(health status)的改进程度对人群普遍、合理期望的反应性(responsiveness)筹资公平性(fairness of financial)一、健康状况二、卫生系统反应性(一)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概念卫生系统的反应性是指卫生系统对公众普遍合理需求与期望的认知和适当的反应。反应性包括:基本人权(对人的尊重、治疗时的自主性和保密性);病人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治疗的及时关注、社会支持网络、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设施以及对卫生服务提供者的选择性)。目前WHO对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测量有两种方式,一是知情人访谈(key informant interview)二是
41、家庭调查。(二)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构成(三)测量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意义1.重视人们的合理需求是卫生系统的功能核心2.反应性涉及到基本人权问题,3.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改善无需过多的投入,4.反应性的改善可实现于其它内在目标改善之前三、公平性 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是指无论收入水平高低或支付能力的大小,居民对卫生服务应该具有相同的可及性,卫生服务的分配不应该取决于社会地位的高低与收入的多少,而应该取决于其需要水平(健康水平),即卫生服务的按需分配与按能力支付。 (一)筹资公平性的概念和测量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第三个指标是筹资的公平(fairness of financing)和抗风险能力,即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卫
42、生投入,个人或家庭对卫生的投入应当按照其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而定,而不是根据其所获得的服务成本来确定。(二)健康公平性“享有最大可能的健康水准是一项基本人权”。有两种测量健康不公平的方法:第一种是根据收入、受教育程度、民族等对人群进行分组,计算各组的婴儿死亡率、期望寿命和一些重要原因的患病率,并在各组之间进行比较;另一种是直接用一些健康指标连续测量人群健康状况的差异,如儿童死亡率变化幅度为40倍,从最贫穷国家的200到发达国家的5。四、卫生服务可及性、质量和效率(一)可及性 卫生服务可及性反映了居民获得卫生服务的方便程度,是卫生服务公平性的重要体现。1.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指通过个人实际发生的卫生
43、服务利用来研究潜在的促进和阻碍服务利用的各种因素。2.可及性公平 指不同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健康问题时具有同样的可能来获得同样质量的卫生服务。3.可及性测量指标(1)地理可及性评价指标 有社区卫生服务的布局、服务半径和居民到达最近医疗点的距离等。(2)经济可及性的评价指标 医保的覆盖率、个人支付比例及起付线、家庭经济状况、次均就诊费用占人均年收入的百分比、次均住院费用占人均年收入的百分比、人年均医疗费用占人均年收入的百分比、因经济困难应住院而未住院的百分比等。(3)服务可及性 测量居民得到特定卫生服务覆盖的状况,分为医疗服务可及性及预防服务可及性。(二)质量1.卫生服务的质量 卫生服务质量是医疗卫
44、生机构利用一定的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卫生服务以满足居民明确或隐含需要的特征的总和。构成卫生服务质量的要素:由卫生服务质量的定义可知,卫生服务的质量应包括功能性质量和技术性质量。从质量要素上讲,卫生服务质量应包含以下质量要素:安全性、有效、以患者为中心、及时性、效益、公平性、可及性等。卫生服务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病人安全,避免诊疗护理过程对病人造成伤害。适宜性,所使用的诊疗手段与患者所需要的医疗服务相适应,不存在过度提供服务或服务提供不足的现象。连续性,短期内不能完全康复的患者应该能够得到持续的关注,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有效性,基于医学科学知识提供医疗服务,使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可接受性,在提供医疗服务时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偏好、需求与价值观,使得患者乐于接受。2.卫生服务的质量评价指标 (1)公平性 (2)卫生服务及时性 (3)卫生服务安全性(4)卫生服务的效率 (5)卫生服务的效果(三)效率效率指的是使所使用的资源发挥尽可能高的价格(或者使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某种特定的结果)。配置效率:病床利用率、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等。技术效率(生产效率):平均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