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卷】2021-2022学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卷】2021-2022学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吕梁市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关于启继位问题的文献记载: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 之子启史记益干(冲犯)启位,启杀之竹书纪年(春秋时期晋国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史书)由此可以看出()A.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记载C.最完整的历史文献记录的历史最真实D.历史事实需要通过考古发现来验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关于启的继位,史记和竹书纪年有不
2、同记载,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 有不同的历史记载,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可靠的历史叙述可确认历史事实,排除A 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有些历史事实是无法通过考古验证,排除D项。故选 B项。2.殷墟卜辞反映,商王凡事都要进行占卜,大到征伐出猎,小到上学看病,都要卜问神意。 周武王克商后,举行祭天大典,申明纣王的种种罪状,以确认周王朝统治的合法性。据此可 知神权有利于()A.维系血缘政治B.缓解阶级矛盾C加强君主集权D.巩固统治权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是商王占卜,还是周武王举行祭天大典,这些做法都是具有神权色彩, 借助神权来维系统治,D项正确;宗法制维系血缘政治,排除A项;材
3、料没有涉及阶级矛 盾,排除B项;秦朝以前尚未实现权力集中,不是加强君主集权,排除C项。故选D项。 3.春秋时期各国赐爵限于若干大臣和高级贵族。而战国时期各国赐爵范围不断扩大、“非 战无所得爵”。这种变化()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一在博整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眼中“西”这一概念的演变历程。(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以前西欧社会转型的背景。(4)阅读材料四、材料工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提出的时
4、代 背,并谈谈你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和理解。【答案】(1)明清之前,中国人认为的“西最初指西部化外之域,后来扩展到南亚、西亚和 北非;明清时期,中国人认为的“西”是欧洲西部,形成早期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后,“西方” 成为欧美先进文明的代名词,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扩大到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2)暴力冲突;和平交往(3)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原始积累;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雏形; 政治上: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发展(4)背景:世界全球化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 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国
5、家利益的要求,也是世界各国 人民的共同诉求。认识和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理念集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 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解析】(1)根据材料一 “最早的西域仅指帕米尔高原东西两侧的中亚地区,后来逐渐包括了南亚 次大陆、西亚的波斯、地中海的东罗马帝国以及西南亚的阿拉伯,郑和时代又涵括了非洲东 海岸。”得出明清之前,中国人认为的“西”最初指西部化外之域,后来扩展到南亚、西亚 利北非;根据材料一 “明清时期接触到欧洲人,知其所处地域比历业上所接触之地更靠西, 则西的概念又扩展为欧西,并呼以泰西远西”得出明清时期,中国人认为的“西”是欧洲西部,形成早
6、期西学东渐;根据材料一 “近代以来西的地理概念淡出,政 治文化内涵加重并且比较明显地定格为欧美文化。”得出鸦片战争后,“西方”成为欧美先 进文明的代名词,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扩大到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2)根据材料二“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 道。”“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从 暴力冲突、和平交往方面回答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3)关于分析17世纪以前西欧社会转型的背景,根据材料三“手工工厂出现,使用雇佣工 人的租地农场形成”“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可从经济方面分析;根据材料三“文艺复 兴”
7、“宗教改革”等信息可从思想方面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政治上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科技上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方面分析。(4)根据材料四“趋同的现象更起着主流的作用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信息时代已迅速 减缩,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趋同正在明显地加强”“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 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等信息可从世 界全球化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 力迅速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国家利益的要求,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诉求 等方面回答“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提出的时代背。关于认识和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
8、 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理念集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成为引 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26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移民浪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由于中原地区长期都是政治中心所在,经常沦为大规模的战场,陷于长期混乱。 一旦出现这种局面,就会有大量人口迁往江淮之间、四川盆地、长江以南以至珠江流域,也 有一些迁往北方其他较安定的边疆地区。这类移民不仅数量大,迁移时间和地点集中,而且 包括大批贵族、官吏、地主、文人,甚至皇室成员,以及为这些人服务的艺人、工匠、商人、 武士等。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特殊技艺、行政治理经验和经营管
9、理能力, 因而对南方及其他迁入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都产生很大的影响,最终导致了 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整理材料二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移。移民浪潮对土地开发的引发、扩展与催化作 用主要表现在:增加大量的劳动力,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创造比过去有效的社会生产组织 形式,为发挥三个方面军(北方移民、南方汉族土著人民与少数民族人民)的作用提供了必 要的条件,从而大大加快了开发速度,拓展了开发的规模。一摘编自童超东晋南朝时期的移民浪潮与土地开发(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原地区移民浪潮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移民浪潮”对东晋南朝
10、时期南方社会发展所 作的贡献。【答案】(1)特点:受政局影响;向南方和边疆地区迁移;移民数量大;迁移时间和地点集 中;有大批官僚贵族及相关人员组成;对迁入地的社会发展影响巨大。原因:中原地区战略 地位重要,战乱频繁;中原移民的文化水平、各种能力较高。(2)贡献:“移民浪潮”为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发展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先进技术和更高 效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促进了南方开发,推动了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一旦出现这种(长期混乱)局面,就会有大量人口迁往江淮之 间、四川盆地、长江以南以至珠江流域,也有一些迁往北方其他较安定的边疆地区”可知, 受政局影响,向南方和边疆地区
11、迁移;根据“这类移民不仅数量大,迁移时间和地点集中, 而且包括大批贵族、官吏、地主、文人,甚至皇室成员,以及为这些人服务的艺人、工匠、 商人、武士等”可知,移民数量大,迁移时间和地点集中,有大批官僚贵族及相关人员组成; 根据“对南方及其他迁入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都产生很大的影响,最终导致 了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可知,对迁入地的社会发展影响巨大。原因:根据材料一中“中 原地区长期都是政治中心所在,经常沦为大规模的战场,陷于长期混乱”可知,中原地区战 略地位重要,战乱频繁;根据“相当一部分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特殊技艺、行政治理经 验和经营管理能力”可知,中原移民的文化水平、各种能力
12、较高。(2)贡献:根据材料二中“增加大量的劳动力,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创造比过去有效的 社会生产组织形式”,联系材料一中“对南方及其他迁入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 面都产生很大的影响,最终导致了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移民浪 潮”为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发展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先进技术和更高效的社会生产组织形 式,促进了南方开发,推动了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窦娥冤故事的开篇,窦娥就已经遭受许多苦难:她受家境贫寒与高利贷制度的 折磨,被卖作童养媳;她受童养媳恶俗的折磨,在蔡婆婆家作了十多年的苦工;她受封建礼 教的折磨,恪守妇女“从一而终”
13、的泯灭人性的规条,年纪轻轻而守寡三年。被张驴儿父子 在野外威逼,要与婆媳两人同时结婚,窦娥的第一反应就是强烈反对。促使窦娥坚决反对的 原动力,是封建的“贞节”观念。与贞节观相关的是窦娥的孝道,关汉卿在剧情的展开过程 中也是处处渲染,刻意突出。窦娥的屈打成招是因为怕蔡婆婆受刑,临刑前还要求绕道是怕 蔡婆婆见了难受,化作鬼魂还嘱托父亲要收养蔡婆婆,如此等等,其孝顺也可谓感天动地。元朝的统治,贯穿各种压迫的政策,又废止科举制度多年,恢复科举制度以后也没有形 成常规,蒙古族以外的知识分子,因此很难融入这个统治集团。元人感叹:“儒人颠倒不如 人”。知识分子被排挤出统治集团,沦落到社会底层,便以不平的眼光
14、来看待这个社会,以 愤激的语气来抨击这个社会,成为现实社会激烈的批判者,窦姚冤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社 会伦理道德方面的批判,其中潜藏着的是一种强烈的民族情绪。摘编自诸葛忆兵论窦娥形象的内涵及窦娥冤的创作意图 根据材料所给内容,提取两项有关窦娥形象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解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信息,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答案】示例:信息一:窦娥出身于社会下层,受封建伦理束缚,生活悲惨;信息二:窦娥善良、刚强、坚 守孝义。说明:元代社会政治黑暗,民族和阶级剥削沉重,封建伦理观念浓厚,关汉卿为代表的知识 分子通过戏剧,用窦娥的悲剧,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善良、刚强和孝义等良好品
15、质,既是对现实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批判,也潜藏着作者一种强烈的民族情绪。【解析】信息与解释: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提取两项有关窦娥形象的信息,如根据“她 受家境贫寒与高利贷制度的折磨,被卖作童养媳;她受童养媳恶俗的折磨,在蔡婆婆家作了 十多年的苦工;她受封建礼教的折磨,恪守妇女从一而终的泯灭人性的规条,年纪轻轻 而守寡三年”,可得出窦娥出身于社会下层,受封建伦理束缚,生活悲惨;根据“窦娥的屈 打成招是因为怕蔡婆婆受刑,临刑前还要求绕道是怕蔡婆婆见了难受,化作鬼魂还嘱托父亲 要收养蔡婆婆,如此等等,其孝顺也可谓感天动地”可知,窦娥善良、刚强、坚守孝义;总 结出相关信息后,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
16、知识,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予以 解释,如指出元代社会政治黑暗、民族和阶级剥削沉重、封建伦理观念浓厚、知识分子通过 戏剧,用窦娥的悲剧,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善良、刚强和孝义等良好品质,既是对现实社 会伦理道德方面的批判,也潜藏着作者一种强烈的民族情绪;整个解题过程注意,明确信息, 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B.完善了分封制度D.破坏了等级制度A.巩固了贵族世袭特权C.适应了兼并战争需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各国赐爵范围不断扩大、“非战无所得爵”,一定程度破坏贵族世袭 特权和等级制度,适应了兼并战争需要,赐爵成为统治者稳固统治的利器和重要手段,c项 正确,排除
17、AD项;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排除B项。故选C项。4 .墨子认为“一人则一义(议)共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主张“一同天下之议”; 荀子认为“诸侯异政,百家异说”造成了社会的动乱。据此可知百家争鸣() A.推动了思想解放B.奠定了后世思想文化基础C.孕育了思想统一D.得到了统治集团积极支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墨子主张“一同天下之议”,荀子认为“诸侯异政,百家异说”造成了社会的动 乱,故可知,百家争鸣孕育了思想统一,C项正确;AB项是百家争鸣的影响,但与材料无 关,排除AB项;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赏识的学派是法家,排除D项。故选C项。5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七科谪
18、”,将各种逃犯、商人、赘婿等7类人共50万人,谪 发岭南成边。此措施()A.弱化了民族认同B.抑制了商业发展C.巩固了国家统一D.缓和了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七科谪是秦时颁行的旨在实现抑商和加强边防双重目的的法令, 主要目的是巩固了国家统一,C项正确,排除B项;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多民 族国家,强化了民族认同,排除A项;“七科谪”一定程度上激化社会矛盾,排除D项。故 选C项。6 .汉初以来,币制混乱、钱币做假的问题十分突出。于是汉武帝专铸五铢钱,禁民私造、 专令“上林三官”铸造。此措施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推动商品经济发展C.完善专卖制度D.削弱诸侯王
19、的势力【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币制混乱、钱币做假的问题,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回中央,专令“上 林三官”铸造,旨在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汉武帝统一铸币并非为了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排除B项;完善专卖制度与统一铸币权无关,排除C项;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是具体表现,不 是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7 .帝后礼佛图是洛阳龙门石宜宾阳中洞的浮雕、表现了鲜卑皇室和贵族礼佛的盛大场 面、其中人物全都穿肴宽松网逸的汉族服饰,长袖垂地、鞋展笏头高耸。这一现象主要反映 了当时()A.佛道思想的盛行B.文化的交融C.社会矛盾的级和D.政权的分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鲜卑皇室和贵族礼佛的盛大场面、
20、其中人物全都穿肴宽松网逸的汉族服饰,长袖 垂地、鞋展笏头高耸”可知,鲜卑族穿着汉服礼佛,反映了文化的交融,B项正确;材料没 有涉及道家思想,排除A项;社会矛盾包括阶级矛盾,材料无涉及,排除C项;北魏实现北 方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8 .据统计、从唐高祖至昭宗、公主212名,其中初婚者104名,二嫁者25名,三嫁者2名。 一般贵族官宦女性离婚或夫死后改嫁亦为常事。这主要反映的是当时()A.礼教观念影响加深B.婚姻制度受到冲击C.社会阶层流动增强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女性改嫁现象较为普遍,反映出儒家节烈思想影响有限,社会风气比较 开放,D项正确;材料反映社会风
21、气比较开放,而不是礼教观念影响加深,也不是婚姻制度 受到冲击,排除AB项;科举制度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增强,排除C项。故选D项。9 .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后。杨炎推行两税法,规定: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一年分夏、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C.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遏制了土地“买卖”之风【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财政收入困难,杨炎推行两税法,政 府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按田亩征收地税,扩大了税源,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项正 确;两税法并未增加商品经
22、济发展的困难,排除A项;两税法改革征税标准,削弱而非加强 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排除B项;两税法按土地和户数征税,并未遏制土地兼并,排除D 项。故选C项。10 .北宋时期浙东金华,“民以织作为生、县称衣被天下”;四川井研产盐、数万工人聚集 于此。由此可知宋代()A.互市贸易兴盛B.都市人口激增C.草市形成体系D.工商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宋浙江金华纺织业、四川产盐业发达,这些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品经济 发展,D项正确;互市贸易是兴边、富民、睦邻的重要举措,排除A项;材料与人口增加、 草市发展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11 .南宋学者叶适说:“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小
23、民之无田者,假田于富 人而又上当官输(政府要求的货物),杂出无数,吏常取具于富人”。出现这种现 象的原因是宋朝()A.社会矛盾的尖锐B. 土族阶层的衰落C.社会经济的发展D.抑商政策的松弛【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富人为国家提供货物、税收,买田置地出租给农民耕种等现象,是宋朝 抑商政策松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富人阶层带给社会活力并非社会矛盾尖锐 的产物,排除A项;土族阶层的衰落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B项;仅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导 致富民阶层的活跃,排除C项。故选D项。12 .下表为宋代一些学者的言论或典故,其共同反映的儒学主题是()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学者言论或典故程
24、颐颜子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字当玩味,自有深意张载“民胞物与(其意是百姓都是我的同胞)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0: “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日:“世舌L,此无主。”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C.培养理想人格D.为政以德【答案】C【解析】通过阅读表格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学者推崇安贫乐道、关怀民生和理性生活等, 反映出的儒学主题是培养理想人格,c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与“民胞物与”等无关,排除 A项;格物致知是修养方法,不是材料反映的儒学主题,排除B项;为政以德在材料中没有 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3 .明朝学者章潢
25、认为“邹鲁多儒,古所同也。至于宋朝,则移在闽浙之间,而洙泗(山东) 应欠。”这说明了宋朝()A.文化重心的南移B.实行崇文抑武C.海上丝路的兴盛D.放松社会控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邹鲁多儒至于宋朝,则移在闽浙之间”,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儒 家文化在南方的影响力逐渐超过北方,这主要是文化重心的南移所致。安史之乱后,我国经 济重心开始南移,跟随经济重心南移的还有文化中心的南移,至北宋时期,文化中心南移的 态势已十分明显,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宋朝实行崇文抑武,排除B项;材料与海上丝路 的兴盛无关,排除C项;“放松社会控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 .“妙应寺白塔是国务院
26、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是由尼泊尔建筑 大师阿尼哥(Araniko)受元世祖之命建造。这一现象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A.辅射周边国家B.领域广泛C.引领时代潮流D.博采众长【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泊尔建筑大师受元世祖之命建造妙应寺白塔,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流 博采众长,D项正确;尼泊尔建筑大师主持修建妙应寺白塔不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辅射周边 国家,排除A项;仅妙应寺白塔不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广泛,排除B项;引领时代潮在 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5 .巨型建筑是古代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象征。下图分别是玛雅金字塔、埃及金字塔、秦始 皇陵,据此可知古代文明发展
27、的()A.相对独立B.连续性C.交流互鉴D.相似性【答案】D【解析】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玛雅金字塔、埃及金字塔、秦始皇陵等巨型建筑在外观 和功能上的相似之处,说明古代文明发展具有相似性,D项正确;相对独立与材料主旨不符, 排除A项;三个巨型建筑之间不存在连续性,排除B项;仅从玛雅金字塔、埃及金字塔、秦 始皇陵等的外形和功用,不能得出古代文明发展具有交流互鉴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 项。16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叙述了希波战争的全过程,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 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等内容。作者赞扬雅典人,也承认东方民族的文明比希腊更古老。 其写作的时代背景是()A.古希腊城
28、邦政治和文化的发展B.颁布成文法限制贵族滥用权力C.蒙古军西征推动东西文化交流D.农耕经济发展推动古希腊繁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希罗多德的历史成书于公元前443年,全书以希波战争为主 线,但也是了解早期西亚、北非、希腊历史的重要文献,其写作的时代背景是古希腊城邦政 治和文化的发展,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以成文法限制贵族滥用权力,排除B 项;蒙古军西征是13世纪,排除C项;希腊是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7 .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展了一场翻译古希腊和东方文化典籍的“百年翻译运动”。据此可 知这场运动推动了 ()A.东西方文化的交流B.欧洲的启蒙运动C.伊斯兰教
29、文化扩张D.耶稣会教士来华【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组织人力、物力,大量翻译古希腊和东方文化典籍,通过“百 年翻译运动”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阿拉伯帝国的翻译运动与数百年后的启 蒙运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百年翻译运动丰富了伊斯兰教文化,并非伊斯兰文化扩张 的动力,排除C项;推动耶稣会教士来华的是宗教改革,而非阿拉伯帝国的百年翻译运动, 排除D项。故选A项。18 .下图为公元200-600年间欧亚各帝国的边疆和诸游牧民族的迁徙图。这场大迁徙推动了 ()A.拜占庭帝国强盛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C.丝绸之路的开通D.中国北方民族的大交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
30、“公元200-600年间欧亚各帝国的边疆和诸游牧民族的迁徙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此 时期中国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北民南迁,推动了中国北方民族的大交融,D项正 确;拜占庭帝国最强盛的时期是911世纪,排除A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1299年1923 年,排除B项;张骞通西域,沟通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19 . 18世纪欧洲开始烧制瓷器,其图案最初是以华瓷为范本,德国梅森瓷器的“蓝洋葱”图 案是对中国“福寿双全的桃子和代代绵延的石榴花纹”的误解。据此可知()A.对外交流促使西方近代工业发展B.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西方思解放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西方用本上文化对外
31、来文化加以解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洲瓷器受中国瓷器风格影响,德国梅森瓷器的“蓝洋葱”图案是对中国“福 寿双全的桃子和代代绵延的石榴花纹的误解,说明西方用本上文化对外来文化加以解读, D项正确;材料中瓷器生产不属于近代工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解放的内容, 排除B项;材料没有特指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20 .清代学者赵翼(1727年 1814年)写道“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 鸣,表则有针随唇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 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这体现了作者()A.反思中国传统文化B.肯定西方先进技术C倡导加强中外
32、交流D.警惕西方殖民扩张【答案】B【解析】根据“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可知,作者肯定了西方文化的先进性, B项正确;西洋钟表技术领先中国只是材料内容的表象,并非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排除A 项;材料没有体现作者提倡中西方应加强交流合作,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作者警惕西 方殖民扩张,排除D项。故选B项。21 . 一战期间,英法将其殖民地士兵大量投入战场。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 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由此殖民地人民() A.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B.复兴民族传统文化C.建立了新兴民族国家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答案】A【解析】结合所
33、学知识可知,受一战影响,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促使广大殖民地人民掀起了民族独 立运动,A项正确;复兴民族传统文化与种族平等观念产生无关,排除B项;英法殖民地纷 纷独立和建立新兴民族国家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殖民地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因是 受到十月革命影响,并非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必然产物,排除D项。故选A项。22 .以汉语为母语的新加坡华人在其使用英语过程,衍变出了带有浓厚中国特点的表达方 式。新加坡英语中有“Lar” “Mah” “Leh” “lor”的等语气词,他们可以表达强调、不耐 烦、不快、赞同和反对等涵义。例如:A.NoLah (不啦);B.Ifyoudondothework, th
34、enyoudie(你不干活,就死定喽!)。这种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新加坡()A.政府推崇文化多元B.殖民文化的遗留C.移民文化交流碰撞D.工商业经济发展【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华人移民新加坡,创造出带有浓厚中国特点的英语表达方式,反映 出新加坡特色英语的形成,是移民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果,C项正确;新加坡政府推崇文化多 元并非特色语言形成的原因,排除A项;殖民文化的遗留与“带有浓厚中国特点”不符,排 除B项;工商业经济发展并非新加坡英语带浓厚中国特点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23. 1988年加拿大通过立法,以确保“加拿大内容”在国家文化活动中的主导地位。2016年 颁布的中
35、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电影院安排由境内法人所摄制电影的放映 时长,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长总和的三分之二。由此可知这些政策旨在() A.保护本国文化安全B.适应经济全球化浪潮C.推动文化市场扩大D.坚守多元文化的传统【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为确保本国文化产品在本国文化活动和电影市 场中的主导地位,世界各国纷纷立法,规范国内文化市场,捍卫本国文化主权,目的是保护 本国文化安全,A项正确;适应经济全球化浪潮与“确保,加拿大内容,在国家文化活动中的 主导地位”等不符,排除B项;推动文化市场扩大并非各国规范文化市场的宗旨,排除C项; 坚守多元文化的传统与材料内
36、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4 .京剧脸谱有各种勾法,像红的象征忠武,黑的象征刚正,白的比较奸诈,黄的比较残暴。 观众便能够透过脸谱大概知晓人物的忠佞正邪。由此可知,京剧脸谱()A.真实再现历史场景B.渗透传统道德教化C.客观评价历史人物D.体现人物复杂性格【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各种勾法,给剧中人物贴上忠奸正邪的标签,便于观众了解,说明 京剧脸谱渗透传统道德教化,B项正确;京剧脸谱并不能真实再现历史场景,排除A项;京 剧脸谱不是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排除C项;京剧脸谱体现的是人物性格的突出特色,而 非复杂性,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题20分,26题2
37、0分,27题1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人对“西”的认识是渐进式的、最早的西域仅指帕米尔高原东西两侧的中亚 地区,后来逐渐包括了南亚次大陆、西亚的波斯、地中海的东罗马帝国以及西南亚的阿拉伯, 郑和时代又涵括了非洲东海岸。明清时期接触到欧洲人,知其所处地域比历业上所接触之地 更靠西,则“西”的概念又扩展为欧西,并呼以“泰西” “远西”,以示与早年之“西”的 区别。近代以来“西”的地理概念淡出,政治文化内涵加重并且比较明显地定格为欧美文化。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材料二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 多民族文明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
38、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到达中国。 与此同时,东西方文化也加快了交流的进程。庞贝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 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一个罗马商站遗址,出土了大量 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 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 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一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材料三近代化又称现代化,反映了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巨变。时间社会发展概况14世纪手工工厂出现,使用雇佣工人的租地农场形成;文艺复兴
39、;16世纪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宗教改革;18世纪英国权利法案;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联邦宪法颁布;法国 人权宣言;19世纪拿破仑法典;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 志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材料四历史上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冲突确实比比皆是,然而文化差异却并非一定要以 冲突为指归的。与文化的差异相并立的文化现象,还有一种是趋同,与差异相比,趋同的现 象更起着主流的作用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信息时代已迅速减缩,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 趋同正在明显地加强,尽管目前世界上还有约6000种语言,但是人类一定会找到他们共同 的语言:和平、进步与繁荣。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五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 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