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杜甫人物传记读后感.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4605742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物杜甫人物传记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历史人物杜甫人物传记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人物杜甫人物传记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物杜甫人物传记读后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史人物杜甫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 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 帮大家整理的历史人物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 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人物杜甫人物传记读后感1在泱泱中华光辉灿烂的文化晴空中,杜甫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光芒四射, 你不得发出赞叹;在泱泱中华根深叶茂的文化沃土中,杜甫是一株高大的绿树,高耸入云, 你不得不需要仰视;在古往今来异彩纷呈的文化史节中,杜甫是一部精深的诗集,感人至深, 你不得不虔诚拜读!带一份崇敬,怀一丝心酸,品读杜甫,就如品读一部诗集

2、,一部写满悲 愤,同时也蓬勃着英雄豪情的诗集。举世不第,壮志难酬的杜甫,也效仿了,云似地飘来飘去,将自己融入高 山,融入大川,融入人民。高山的巍峨,赋予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斜的豪情;大川的壮 阔,赋予了杜甫“白鸥没浩荡,千里谁能训”的气魄;人民的疾苦,赋予了杜 甫“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愤!杜甫虽有“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的远大抱负,但大唐的土地上却没 有留给杜甫施展抱负的那一片空间。于是,杜甫就成了那一片漂泊不定的云, 一片写满了诗的云。仰视这片云,它偶尔也能与别的云相遇,使他暂时丢掉了孤独寂寞,但这 短暂相遇之后呢?当然几片志同道合的云消散了,永远离他而去之后呢?此 时,充

3、斥着杜甫的内心,映入了我的眼帘的却又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 鸥”的孤独和悲凉。你想做一只鸟,却没有高天任你来飞;你想做一条鱼,却没有阔海凭你来跃。你只能做一片云,飘在满是忧愁,满是痛苦的天空中,默默地看着战火纷 飞的大唐土地,看着浮华衰败的大唐朝廷,看着痛苦不堪的大唐百姓。然后默 默地掉着眼泪,慢慢地消散。可是你的灵魂却化成了一部诗集,记录了你的所见、所闻、所感。这部诗集落在了人间,被无数人看到,又被无数人传播;让无数人落泪, 又让无数人崇敬。我也有幸拜读了它。历史人物杜甫人物传记读后感2前些时候读冯至先生写的杜甫传一书。书写得平实可信,叙述诚恳而 质朴,没有一般传记作品常见的毛病,比如过多

4、的抒情和哲人式的评价,以至 淹没了传主本身的生命历程和品格风貌,读者看到的只是传记作者用自己的思 想和情绪对传主的阐释和渲染,正所谓“喧宾夺主”,传主本人的生平、情 怀、遭际、作为,反而被叙述之外过多的虚饰之词遮蔽了。我读杜甫传之 前,也有一点担心,作者会不会对一位伟大诗人投注过多的赞美,而忽略了对 他平生经历包括性格弱点的翔实叙述?杜甫作为诗人的伟大是人所共知的,我 想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杜甫的平凡实在的一面。读罢全书,我觉得这是一本朴素诚恳可信的书,我读到了一个伟大诗人的 平凡之处,也从这平凡之处更感到了他的不容易,他的伟大,在那遍地烽火、 国破家亡的苦难岁月,一个人能活下去已属不易,而他一边

5、受苦、逃亡,一边 忧患天下,还要苦苦锻造,像收养孤儿一样收养和安顿每一个文字,一个强盛 的王朝终于无可挽回地衰落了,而他,骨瘦如柴的他,无家可归的他,却以一 行行凝着血泪的文字,打造了一个不朽的诗的王朝。这是一颗诗心对另一颗诗 心的深挚观照,这是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遥思和凭吊。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写杜甫在生活艰辛、衣食无着的逃难日子里,他曾 沿途采药、替人治病,收点微薄的钱以接济贫苦的生活。看来杜甫是懂医的。 采药、制药、看病,他一个人为患者提供的是“一条龙”服务。伟大诗人曾经 做过小小的郎中。我又想到,在古代,文、史、哲、医并不截然分家,文人们 大多数也许都是懂医道的,中医从哲学得到直接启

6、发,阴阳、虚实、表里等既 是古典哲学的范畴,也是中医的基本概念,医书大都写得文采华赡,诗味浓 郁,医书,简直是用语言写成的哲学。所以在古代,文人懂医道也许是基本素 养,不足为奇,而确确实实亲自上山采药,亲自制药卖药,亲自行医的,并不 多见。当我读到杜甫在成都、在甘肃同谷等地卖药行医的叙述,我的确有点感 动。诗或许也是一种药,尤其是,似乎都像古老的中草药。不仅指诗的功能, 其对人生创痛的抚摸,对生命孤独的体贴,对受难灵魂的安妥,这大约都是诗 的“药效”吧。而且,你打开一直读到唐宋元明清,你不仅嗅到了几千年诗的 苦香,也会同时嗅到几千年药的苦香,诗里面所写的那些数不清的植物,有多 少本来就是药草啊

7、。诗经里的车前子、木瓜、艾,以及后来诗中出现频率越来 越高的菊、芍药、莲子、灵芝等等,都是清凉平和,消火解毒的良药。有时读 到一首咏物抒怀的古诗,其中所写的植物大都是药。这首诗就可以当做药方 了。我发现诗人在情怀比较平和、冲淡、宁静时写的诗里,其所写的植物也就 是平和、冲淡、苦中带甘的那类,近似于“温补”的那种药。而在孤寂、荒寒 的心境下写的诗,其中就多了些古藤、老树、古柏、落叶、残枝,透出一派寒 凉、孤弱的苦况,令人感到诗人病得不轻,需要好好“温补” 一下。而那些激 愤、悲烈的诗,让人感到无论是诗人或者是当时的众生与社会,均已被病苦折 磨得太久,寒火已深入血脉,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表里俱实,

8、阴阳不调,急 需去寒解火,综合调理,这就需要良医良药,当然也要病人自己善于自我调 养。诗或许也是一种药,在多数情况下,诗人和他的诗并不能改变社会的命 运,甚至诗也并不能改变诗人的命运,或许是诗不如药的地方,但诗是另一种 药。至少,诗人在写诗的时候,诗抚慰了他孤寂的灵魂,他笼罩在诗的情绪 里,如同病人笼罩在药的气息和烟雾里,在这一刻他得到了天地之灵和万物之 气的灌注和补充,随诗降临的精神支持了一个为某种精神活着的人。诗不像药 那么及时和有效,但伟大的诗可以穿越时空,进入很多人的灵魂,使之感动并 获得滋养。1998年夏天,我到甘肃成县(即古代同谷县),拜谒了城郊的杜甫祠堂, 祠堂依山临河,山仍是当

9、年的山,是杜甫采过药的那座山,只是山上树木已显 得稀疏,望着山上的小径,我想象着杜甫当年拖着老迈之躯冒雨上山挖药的情 景,他一定是憔悴瘦弱、脸上泛着菜色的,据说当时的同谷县令对杜甫一家逃 难流落此地,非但没有给予同情和帮助,相反,这个庸俗浅薄的芝麻小官以地 方土皇帝的傲慢,居高临下地冷落和羞辱杜甫,连间小房子也不愿提供,杜甫 一家只好栖身于临时搭起的草棚里。杜甫在同谷居住三四个月,就靠每日采 药、为当地百姓治病,艰难地维持一家老小清苦的生活。一个食不裹腹、骨瘦 如柴的诗人在近于乞讨的艰难日子里,依然孜孜不倦、一字一句地推敲锻打着 诗歌的不朽王朝,他在同谷逗留了不长的时间,却写了一百多首咏同谷的

10、诗。 我和同行的友人向杜甫雕像深深地鞠躬,并将一杯杯酒祭洒于诗人面前。然 后,我在祠堂外的山上,沿着一条小径走到柏树林中,小径上长满了车前草、 灯心草、野薄荷、柴胡、前胡等草药,我想,这些药或许都被杜甫当年采过, 它们的种子一代代延续下来,我闻到了苦涩芳香的气息,正是杜甫当年闻到过 的那种气息。是的,一千多年了,或者再过几千年几万年,药的气息不会改变,它缭绕 人世的疾病和痛苦,它使短暂的人生与无穷的自然久远的历史发生深刻的联 系。我采了一枝薄荷夹进随身携带的杜甫诗选里,杜甫采过的药和杜甫写下的 诗又在一起了,诗与药见面了,它们彼此呼吸着对方的苦香。历史人物杜甫人物传记读后感3以前读人物传记,总

11、觉得书写得单调,不能引发读者深刻的兴趣。但我得 否认读完杜甫传有这样的感受,他是一个诗人,出生于大唐开元盛世,而 自中晚唐开始,唐由安史之乱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中的原因 即是他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读杜甫的一生,是读一个伟人的传记,是读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亦是一 场文化之旅。杜甫一生漂泊不定,开元时,他几乎游遍祖国大好山河,在泰山 之巅发出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年壮时也同盛唐文人一 般应试求取功名。后来,他困守长安达十年之久,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堪回首的 岁月。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开始,长安沦陷。不幸的是,忧国忧民的杜甫被 叛军所俘,

12、因他不肯为叛军卖命,受尽了非人的折磨。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 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从牢中逃了出来,他几乎是历尽艰辛,才逃到凤翔。然而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五月拜左拾遗,因上书营救好朋友房瑁,而触怒了 肃宗,被贬于四川。他前往四川依附节度使严武,寄居在成都西郊的一个破旧 的草堂里,曾经一度在严武的幕下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所以后来人 们称他为杜工部。他长期沉沦于下层,有普通人的忠厚善良,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 负。他亲身体验了安史之乱之时百姓的民不聊生,官吏的凶残,以及亲人的悲 欢离合,他把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诗中,杜甫最为著名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品, 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三吏”、“三别”,他对

13、自己贫困潦倒的哀叹和对国家的 深刻思考结合在一起。暂且不说杜诗之精粹,我认为杜甫能够深深打动我的就 是他具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善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雨不动安如山。”道出了多少人的希冀,更能令人震动的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为了天下人的安定幸福,他甘愿以一己之身担起所有的苦难。他这样博 大的胸怀以及宁苦己身而利国利民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不值得我们学 习么?杜甫并不完全是严肃的,他也有风趣的一面。绝句漫兴九首中对于惜春之 情,反用恼春、怨春的口气道来,别有特色。更难的可贵的是,杜甫善于发现 贤才,我想其若是知晓自己仍能为国效力,也当是会“白发生黑丝”的吧!杜甫,如此的古圣人之心,无愧于独立天地之间的诗圣之称。读完杜甫 传,深深地感动,在因雨而显得略微清冷的天气里,心依旧有一股暖流涌 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