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贞观政要-致安之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贞观政要-致安之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贞观政要致安之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日:“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 员。假设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使官员得各当所任,那么 无为而治矣J玄龄等由是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 倘有乐工杂类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 而立,同坐而食,令诸衣冠以为耻J 贞观二年,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 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对曰:“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 ZW/XZZZZSZZZZZZVZZVZZVZ
2、ZSZZZXZZZVZZZkZZXZZZXZZ1/ZZZZZZXZZZXZ/Z/X/ZZ/Z/ZZZZZZZZZZZZZZZ/SZ/S/XZSZXZZZAX/y*XZ,,未见有奇才异能。太宗日:“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 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德彝惭 赧而退。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 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 ” 如晦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 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
3、已。铃简之理, 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J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 封事,遂止。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次太宗文章为集。太宗谓曰:“朕假设制事 出令,有益于人者,史那么书之,足为不朽。假设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词藻, 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 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 ”竟不许。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太平后必有大乱,大乱后必有太平。大 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也。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公等既不知贤,朕又不 可遍识,日复一日,无得人之理。今欲令人自举,于事何如? ”魏征对曰:“知
4、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 恐长浇竞之风,不可令其自举。”(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 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B.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 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C.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 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D.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
5、/贤未尝有所推 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11.以下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君主时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 由汉武帝首创。B.衣冠,衣和冠。古代土以上戴冠,因此用“衣冠”指士以上的服装,文 中指士大夫。C.吏部,为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 吏部尚书。D.辟召,亦称“辟”,“辟”是指由皇帝下诏征聘或由公府、州郡长官等向 朝廷推荐。12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唐太宗认为如果官员们能“各当所任”,国家可以实现“无为而治”;在 音乐杂艺方面才华突出
6、者,不可越级授予他们官职爵位。B.唐太宗批评封德彝关于未发现特别优秀人才的推脱,认为古代明君都是 取当世之才而治天下,没有到其他朝代借用人才的道理。C.唐太宗准备采纳杜如晦的意见,在当朝推行汉代州郡推荐官员的方法, 但因为正逢功臣上书反对这种做法,这件事就停止了。D.唐太宗不愿把自己的文章结集。他认为君主“不朽”要靠益于百姓的政 事,梁武帝陈后主等人虽有文集传世却多为不法而亡国。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译文:(2)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恐长浇竞之风,不可令其自举。译文:【答案】10. B11. D12. C13. (1)使国家得
7、到治理的根本在于审慎。衡量人的才能高低授给相应的官 职,务必减少职官的定员。(2)况且愚昧糊涂的人,都夸耀自己的功劳和长处,恐怕会助长追名逐利 的浮薄风气,不能够让他们自我推荐。【解析】10.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唐太宗对右仆射封德彝说:“天下太平的根本,在于得到合适的人才。 近来我让你向我推荐人才,却不见你有所行动。天下的事情如此繁重,你应当为 我分担忧虑,你不向我推荐贤才,那我又能向谁询问呢? ”“贤”此处是指贤才、人才,作“举”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朕”作“寄”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C。应选B。11 .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辟是指由
8、皇帝下诏征聘”错误,皇帝下诏征聘称为“征”,各级高官 选拔的人才叫“辟应选D。12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但因为正逢功臣上书反对这种做法“错误,原文是“会功臣等将行世封 事,遂止”,是因为功臣等人将实行世袭封官授爵制,这件事就停止了。应选C。1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致,使动用法,使得到;“审”,审慎,慎重;“量才”,衡量才 能;“省”,减少。(2) “愚暗”,愚昧糊涂;“矜”“伐”,自我夸耀;“浇竞之风”,追名逐利的 浮薄风气;“不可令其自举二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可令其举自”。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使国家得到治理
9、的根本在于审慎。衡 量人的才能高低授给相应的官职,务必减少职官的定员。如果任用了好官,尽管 人数不多也可以让天下得到治理;用了不好的官,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让官 员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 J房玄龄等人于是拟定 出文武官员共六百四十人,唐太宗接受了这个数额,并对房玄龄说:“从今以后, 如果谁有音乐、杂艺等一技之长,超过一般人的,只可以赏赐给他们钱财丝帛, 一定不可奖赏过度,授予他们官职,让他们和朝廷的栋梁之才并肩而站,同桌而 食,让土大夫引以为耻。”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右仆射封德彝说:“天下太平的根本,在于得到合适的 人才。近来我让你向我推荐人才,却不见你有所行动。天下的
10、事情如此繁重,你 应当为我分担忧虑,你不向我推荐贤才,那我又能向谁询问呢? ”封德彝回答说: “下臣虽然不才,怎么敢不尽心尽力呢?只是现在我还没有发现出类拔萃的俊 杰J唐太宗说:“过去圣明的君主很善于使用人才,从众多的人才中选拔杰出者 加以重用,不一味地依靠前朝的遗老遗少。哪里像商代的国君武丁在梦中见到了 他以后的丞相傅说,周文王占卜找到了将要辅佐他的姜太公,然后才开始治理国 家呢?况且哪一个朝代没有贤才,恐怕是被遗漏不被发现罢了封德彝听后, 惭愧地退了下去。贞观三年,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我近来发现吏部选择官员,只看 中他言辞文章,而不去了解他高尚的德行。几年之后,这些人的劣迹渐渐败露
11、, 虽然对他们进行了处分,但是对老百姓已经造成了伤害。那么,如何才能够选拔 到优秀的官员呢? ”杜如晦说:“西汉和东汉选择的官员,他们的美德闻名乡里, 州郡推荐他们,这样以后他们才被任用,所以两汉以选拔人才出众而著称。现在 每年所选的人才,多达数千人,这些人外表谨慎忠厚、言语巧加掩饰,不可能很 全面地了解他们。吏部只能做到授予他们品级和职位而已。选补官员的规章制度, 实在不够完善,所以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J太宗于是打算依照两汉时的法令, 改由各州郡推荐人才,但因为功臣等人将实行世袭封官授爵制,这件事就停止了。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上书请求把唐太宗的文章编成文集。唐太宗说: “我的诏书和命令,如
12、果有益于百姓的,史书都已经记载了,足以流传千古了。 如果我的命令不遵循古训,扰乱了政务,即使辞藻华丽,也终将贻笑后人,这不 是我所需要的。像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他们都有文集传世,可是他们 的行为大都不可取,最后,社稷江山统统断送在他们手中。君主圣明与否,关键 在于他的品性和行为,何必一定要有文章流传后世呢? ”太宗最终不许编文集。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太平之后必然天下大乱,大乱之 后,必然又复归太平。大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要想使国泰民安,只有任用贤 才。你们既然不知道贤才,我又不可能一一加以考察,这样下去是永远得不到贤 才的。现在我下令让人才自我推荐,你们看怎么样呢? ”魏征回答说:“了解别 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明智。了解别人很不容易,了解自己就更为艰难。况 且愚昧糊涂的人,都夸耀自己的功劳和长处,恐怕会助长追名逐利的浮薄风气, 不能够让他们自我推荐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