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题-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题-附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鼠翅杷K-M邹浦胡 中以物如 M裁 (啷凶)栏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题附解析考前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总分值为150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那么不予评分。得分评卷入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面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A.新生入学时的摸底测验B.随堂小测验C.高考D.期末考试2、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 局限在于()。A程序不清晰B过分强调预设性目标C缺乏逻辑性、系统性D不重视
2、课程评价环节3、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 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H能借吗? ”这种导入方法是()0A.故事导入B.情境导入C.悬念导入C.直接导入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表达了儿童身心开展 ()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5、个体的身心开展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开展任务, 这就是身心开展的()。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6、小学生轮流值日负责班级卫生扫除,这属于().A志
3、愿服务劳动B社会公益劳动C勤工俭学劳动D自我服务劳动7、启发式教学表达的教学规律()。A.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B.掌握知识与开展智力相统一C.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8、某寄宿制小学一位学生唾觉时突然小腿抽筋,生活老师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让学生下床,站直抽筋的腿B.让学生平躺,按摩抽筋部位C.让学生下床,用冷水冲洗抽筋的腿D.让学生平躺,在其抽筋部位贴上止痛膏9、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催促并检查孩子完成作业,其承当的角色是()。A.决策者B.支持者C.志愿者D.学习者10、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
4、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B.演示法C.读书指导法D.实习作业法11、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低于()。A. 20%B. 40%C. 60%D. 80%1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表达的教学原那么是()。A.直观性原那么B.启发性原那么C.科学性原那么D.思想性原那么13、发挥教行合力必须注意三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三种教育形态是家庭教行,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自我教育()。A. 124B. 134C. 123D. 23414、以美国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5、开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开展的工作方 针包括()。优先开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均衡开展A.B.C. D. 16、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 一封信表示感谢。这 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A.复杂性B.延续性C.创造性D.示范性17、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是()。A、杜威B、卢梭C、康德D、洛克18、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 松树,松树会被烧死。这一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表达的教学原那么是()。A.直观性原那么B.因材施教原那么C.启发诱导原那么
6、D.循序渐进原那么19、周老师在教生字的时候,把容易写错的笔画,用彩笔标出来,这是利用()。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20、在一项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天气炎热,同学们都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小丽会因自己还剩 半杯水而高兴,而小悦那么因只有半杯水而担忧,这说明情绪具有()。A.主观性B.感染性C.客观性D.两极性得分评卷入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2、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3、简述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得分评卷入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1、南京市二十四中的班主任史老师,承诺在带班的三年
7、期间,满足每个同学的一个愿望(只要 是合理的)。有个同学的愿望是在植树节这一天亲自植一棵树。植树节这一天,史老师帮助这个 同学实现了愿望,而且使全班同学度过了愉快的一天。(1)选择一个纪念日,设计一个有特色的班级活动方案。(2)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o2、一(2)班的林老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1)请你回家后把小白兔碰 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他动物的表现吗?可以跟家里人 交流下。第二天,林老师刚走进教室,学生就纷纷围住他,迫不及待的汇报作业的完成情况, 还抢着说:“我好喜欢这个作业哦!”问题:(1)结合材料,评析林老师的作业设计。(2)谈
8、谈教师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得分评卷入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题40分,共40分)1、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表达着大家对卡罗纳真挚的爱。下面的课文讲述了另 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认真读一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保罗体会到r 给予是令人 快乐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从写作特点和编者意图对本篇课文进行简要解读:第3页共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B2、B 3、【解析】C。题中老师不断通过提问的方式,借生日能“借”吗?进行设疑,制造悬念, 以引起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4、D5、D6、D7、A8、A9、B10、D 11答案:C
9、解析: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低于60册 12、B13、C14、F)15、B 16、【解析】B, 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 学生毕业以后。17、B18、【解析】B.陶行知的比喻用在教学中,是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表达的 是因材施教原那么。19、答案B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局部)作为知觉的 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拟模 糊的知觉映象。王老师在教生字词的时候会用红笔标注出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故正 确答案为B。20、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
10、题10分,共30分)1、答案如下:知觉的一般特性包括:(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 叫知觉的选择性。(2)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局部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 为个别孤立的局部,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4)恒常性: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 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 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的这种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2、答案如下
1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通过图文对照,引导学生想象用神话图画培养学生想象力3、答案如下:(D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指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 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展学生的智力。具体实施形式:讲解教 学方法;谈话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讲演教学方法。(2)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主要指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 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拟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具体实 施形式:问题教学法;探究教
12、学法;发现教学法。(3)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是指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 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 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媒体根据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不同,可以分为视 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等。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按照班级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进行设计,班级活动一般包括:活动标题;活动目标;活动时间、地点、人员;活动内容、形式;活动步骤;活动 准备;活动总结与反思七局部内容。班级活动要基本
13、涵盖以上七局部内容。(2)在新课改观念卜;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平等的关系;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2、答案如下:1 .林老师的作业无疑是成功的,既实现了教学目的,又受到学生一致好评,效果显著。首先,作业的内容具有代表性,作业形式不拘泥于传统,既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又容 易让学生接受,积极参与。林老师让学生将课文关键内容,课后以讲趣事的方式转述给他人, 形式简单,参与度高,无形之中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 .作业具有一定得开放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林老师以一道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 生课下积极探索,与家人一起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遵守以下基本要求:作业
14、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 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学校应通过班主任来调打学生各科作业的总量,防止学生 负担过重。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就不应当布置到课外去做。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比照拟复杂的作业,教师也可以 适当地提示,但这种提示应是启发性的,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应经常检存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杳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 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题4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 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 凑,故事性强。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表达,使故事 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凭借 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 想感情天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