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试卷A(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试卷A(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A(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生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生号、姓名是否一致。2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n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卷(选择题3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
2、每小题2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题。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战争年代全国持续时间最长的老根据她之一。从1938年到1949年,在十余年艰苦卓绝的沂蒙革命斗争实践中,各级党组织和人民军队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浴血、生死与共,共同筑就了伟大的沂蒙奋战,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舍生忘死、奋勇支前,党政军民精神。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的英雄儿女精神。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沂蒙精神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 )o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回望沂蒙精神,可以感受到其超越时空的强大力量和永恒价值。1.下列与文中加点字“卓”读音
3、不同的一项是(2分)A.B.灼C.酌D.拙2.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艰苦B.铸就C.事迹D.永恒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A.A.水乳交融擢发难数荡气回肠 B.水乳交融不胜枚举感人肺腑C.珠联璧合擢发难数感人肺腑D.珠联璧合不胜枚举荡气回肠98.A.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进一步升华,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这与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街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6)纤云弄巧,飞星传恨,o鹊桥仙(7)元嘉草草,, o(8) ,憔悴损,o【答案】(1)艰难苦恨繁霜鬓(2)橘橹灰飞烟灭 (3)青青子衿 (4)守拙归园田 (
4、5)迷花倚石忽B (6)银汉迢迢暗度 (7)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8)满地黄花堆积 如今有谁堪摘六、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7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 一句,运用 手法,表达出作者 的心情。(2分).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3分)【答案】.拟人 思家念亲17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虚写、想象的手法来表现“思家”的。诗的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解析】.本题考查简析诗歌
5、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抱膝灯前影伴身”纪实,侧面写“思家二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 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该句,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膝” 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二一个“伴”字,把“身” 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拟人手法亲切感人。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 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抱膝”既是神态又有动作行为,属于细节描写,化动 为静动静结合,表现孤寂落寞思念家乡的情绪。17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首先浅层
6、理解诗句意思: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 伴。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其次进行深入分析运用的手法和表达效果:诗人运用想象,虚实结合的方法。眼前的孤寂之情是实,家人 围坐之景是虚,是作者推己及人后头脑中想象的景象。“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运用想象,正 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 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其感人 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
7、。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 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 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具体“说” 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 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作 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语 言风格明白如话,是白居易的典型风格。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 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 体
8、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 “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 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七、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父亲梁晓声(1)小时候,父亲在我心中,是严厉的一家之主。这个三级抹灰工,靠出卖体力供我吃穿,是我的恩 人,令我惧怕的人。(2)父亲从不抱怨,也不叹气,板着脸任我们“吃”他。我常常希望父亲也抱怨点什么,也唉声叹气。 照我天真的想法,父亲如果唉声叹气,会少发脾气。(3)母亲属羊,像羊那么驯服,完全被父亲“统治”。她是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颇识一点文字,期 望孩子长大后有出息,是她本能的憧憬。(4)关
9、于“出息”,父亲有他独到的理解。一天吃饭时,我喝光了一碗苞谷粥,又想去盛,瞥见父亲 在瞪我,我胆怯了,犹犹豫豫地站在粥盆旁。父亲却鼓励我:“盛呀!再吃一碗!”见我只盛了半碗,又 说:“盛满! ”,接着,用筷子指着哥哥和两个弟弟,异常严肃地说:“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 你们眼下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5)我十岁那年,父亲随建筑公司支援大西北去了。每月寄回的钱,根本不够维持家中的开销。父亲 第一次探家,攒的三百多元钱,还了母亲借的债,只剩下一百多元。(6)为了节省,父亲始终三年才探一次家。父亲是很能攒钱的,母亲是很能借债的。我们家的生活, 恰恰特别需要这样一
10、位父亲,也特别需要这样一位母亲。(7)父亲第三次探家那年,哥哥正要考大学。父亲以说一不二的威严反对。“我供不起你上大学!” 父亲的话,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他让哥哥去市场卖菜挣钱。卖十斤菜可挣五分钱,哥哥每天回家交给父 亲五角钱。那五角钱,是母亲偷偷给哥哥的,哥哥实则是到江边温习功课了。父亲发现后大发雷霆,用水 杯砸碎了镜子。他气得当天就回大西北,我和哥哥去送父亲。列车开动前,父亲从车窗探出身说:“老大, 听爸的话,别考大学!咱们全家七口,只我一人挣钱,我已经五十出头,身板一天不如一天了,你应该为 我分担一点家庭担子啊!“语调中流露出无限的苦衷和哀哀的恳求。列车开动时,父亲流泪了。(8)哥哥还是
11、参加了高考,母亲和哥哥又一次欺骗了父亲,我“知情不举”,也欺骗了父亲,内疚极 了。哥哥接到大学录取通知时,母亲欣慰地笑了,哥哥却哭了。我去送哥哥,他没让我进站。他说:“省 下买站台票的五分钱吧。”又说:“二弟,家中今后全靠你了!先别告诉爸爸,我上了大学”(9)哥哥随人流走入火车站,左手拎着行李卷,右手拎着网兜,一步三回头。我缓慢地往回走,攥着 省下的那五分钢币,心中暗想,为我们家祖祖辈辈的第一个大学生,全家一定要更加省吃俭用,节约每一 分钱(10)哥哥在第一个假期被学校送回来了,再也没能返校,他进了精神病院我从哥哥的日记本中, 翻出了父亲写给哥哥的一封错字和白字占半数的信:老大!你太自私了!你
12、心中根本没有父母!根本没有 弟弟妹妹!你只想到你自己!就算我白养大你!就算我没你这个儿子!我再也不会认你!所有这些“! ” 号,似乎也无法表达父亲对哥哥的憎怒。(11)这封信,使我想起父亲的教导:“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 ”大概倘一个人明 明可以靠力气吃饭而又并不想靠力气吃饭,也许竟是真有点大逆不道的吧?父亲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却并 不因此自卑自贱。相反,还盲目自尊,崇尚力气,对凡是不靠力气吃饭的人,都一言以蔽之曰:“吃轻巧 饭的! ”心里隐含着一种藐视。(12)父亲第四次探家前,我去了北大荒,一直再没见过父亲。第七年,连队第二次推荐我上大学。 我并不怎么后悔地放弃了第一次上大学的
13、机会,然而这是最后一次。我不会再获得第三次被推荐的机会, 那一年我25岁了。(13)几经彻夜失眠,我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告知父亲我已被推荐上大学,请求父亲汇给我二百元钱。(14)信一投进邮筒,我便追悔莫及。没想到父亲很快就汇来了钱。二百元整,电汇。附言条上,歪 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不勾(够),久(就)来电”。(有改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5分)18 .小说题为“父亲”,父亲是主人公,却用整个第三段写母亲,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19 .从不支持哥哥上大学,到支持“我”上大学,父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小说以“我”的
14、视角展开叙述,“我”是叙述者,这使得故事显得更加真实,通过“我”的经历, 把故事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村托父亲严厉、有担当、慈爱的形象通过“我”的叙 述,突出了父爱如山的主题。19 .这段文字写了母亲“驯服”的性格和被父亲统治的地位,反衬了父亲严厉、强硬的性格。交代了 母亲是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她希望孩子有出息,为后文写她偷偷支持哥哥考大学埋下了伏笔。20 .父亲不支持哥哥上大学,是因为家庭困难,本质上并不反对。父亲愿意为家庭付出一切,有父爱, 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能力谋生,所以会实现“我”的愿望。先前反对哥哥上大学,毁了哥哥的一生, 父亲愧疚自责,转变思想。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
15、体力渐渐下降,感到“体力养活自己”的困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通览全文可知,作者文章题目是父亲,写作的主要对象也是父亲,但是父亲的言行举止都是由“我”的 视角来描述,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通过“我”的经历,“我”全家一起吃饭、哥哥上大学、我去北大荒被推荐上大学,都是通过“我”的所见 所感所做,把故事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我”作为侧面人物,“我喝光了一碗苞谷粥,又想去盛,瞥见父亲在瞪我,我胆怯了,犹犹豫豫地站在粥 盆旁”“我知情不举,也欺骗了父亲,内疚极了”“信一投进邮筒,我便追悔莫及。没想到父亲很快就汇 来了钱。二百元整,电汇。附言条上,
16、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不勾(够),久(就)来电”等内容衬托 了父亲严厉、有担当、慈爱的形象,进而凸显了父爱如山的主题。1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母亲属羊,像羊那么驯服,完全被父亲统治“,写母亲“驯服”的性格和被父亲统治的地位,反衬父 亲严厉、强硬的性格;“她是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颇识一点文字,期望孩子长大后有出息,是她本能的憧憬”交代了母亲出身, 她希望孩子有出息、,为后文写她偷偷支持哥哥考大学埋下了伏笔。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要求探究父亲从不支持哥哥上大学,到支持“我”上大学的态度转变的原因。父亲不支持哥哥
17、上大学,是因为家庭困难,“咱们全家七口,只我一人挣钱,我已经五十出头,身板一天不 如一天了,你应该为我分担一点家庭担子啊! ”一家七口人全靠他卖力气过活,兄弟姊妹尚幼,所以父亲希 望哥哥不上学,少一些费用开支,早一点挣钱贴补家用。然而,瞒着父亲考上大学的哥哥,“在第一个假期被学校送回来了,再也没能返校,他进了精神病院”,“老 大!你太自私了!你心中根本没有父母!根本没有弟弟妹妹!你只想到你自己!就算我白养大你!就算我 没你这个儿子!我再也不会认你!所有这些号,似乎也无法表达父亲对哥哥的憎怒”,因为父亲的这 封信,精神失常了,父亲愧疚自责,开始转变思想。“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你们眼下靠
18、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 从中可见,父亲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能力谋生,只是当时固执地“崇尚体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体 力渐渐下降,感到单纯靠“体力养活自己”很困难,所以他对连队推荐我上大学表示支持。总之,他态度转变的原因可从如山的父爱;客观上是哥哥的遭遇,深深地刺激了他;主观上是随着时间的 推移,他对单纯“靠体力吃饭”这句话的反思等角度加以阐释即可。八、写作(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90后”曾经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曾以“90后”为关键词,分析631条网络 新闻后发现:舆论对“90后”的负评超过一半。可是在2020年新冠病毒肆
19、虐武汉,蔓延全国时,在抗疫战 争吹响号角时,90后们争先恐后奔赴一线,成为了抗疫主力军。“00后”新世纪的宠儿,更具自由精神和开放思想,更加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同时让社会担 忧的是:他们中出现了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熊孩子”,叛逆,爱闯祸。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或记叙你“青年成长”的经历与感受,或谈谈你对“青年 成长”问题的态度与思考,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参考例文】以奋斗书写青春成长的华章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 望
20、。作为00后,我们正在苗壮成长。我们稚嫩的肩膀开始变得强壮,因为我们肩上渐渐有了时代的责任与 担当。人生路漫长,我们怎样才能书写青春成长的华章?青年健康成长,需要坚定理想信念。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 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 会,回到家乡,选择了去当一名民办教师。由于学校地处偏僻,路没有修好,张玉滚靠一根扁担把学生的 课本、文具挑进大山。常年的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却点燃了无数山区孩子通过知 识改变命运的希望,成为全国青年的楷模。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对我们这些新时代的“
21、00”后来说,种 下理想的种子,人生才有根基,生命之花才能开得绚丽多彩。因此,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让理想信念在 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青年苗壮成长,需要有责任担当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 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2018年3月,黄文秀 主动请缨到广西乐业县百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黄文秀服务百娓村的1年多时间里,她帮助百泥村发 展电商,将当地的砂糖桔等土特产远销全国各地;她为百泥村申请通屯的路灯项目,让村民走夜路不用再 打手电筒;她挨家挨户走访全村建档立卡户,清晰地记录每一户致贫原因,帮助百
22、见村脱贫致富。在她身 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的尽责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她是我们“00后”学习的榜样。因此,青年要 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 放。青年迅速成长,需要练就过硬本领。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 衔悲亦何及J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 我们这些“00后”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我们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济南 小伙王进,作为一线工人,在其自知理论水平不能满足电网发展需要的情况下,他在工作之余不断注重加 强学习,
23、练就过硬本领,凭借着高架线路带电检修练出的本领,登上了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台,成就了事 业的成功。他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过硬本领能够促进青年很好的成长。因此,青年要在工作中增长才干、 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我是00后,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让我们积极拥抱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责任,练就过硬本 领,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第一段中首先用“垮掉的一代”来形容90后,说明当今社会对他们的一些歧视性看法。但同时,也以 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时,众多90后身先士卒奔赴一线的壮举,反驳人们对90
24、后过于片面的负面评价。而 在材料第二段,作者首先指出当今00后更为自由、开放、全面发展,也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 叛逆等缺陷。这说明,对于90后、00后这些青年,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担忧,而是应该看到他们随着时 代进步在不断地成长,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这些小年轻已经逐渐长大,担负起了建设国家的重任。同时, 他们也是“正在成长中”的一代,他们并非十全十美,有缺陷有不足,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试题要求围绕“青年成长”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作时,若写议论文,无论选择哪一角度,都应以辩 证的态度,发展的眼光思考“青年成长”问题,相信青年、肯定“90后”“00后”在精神和综合素质方面 的发展,
25、同时在支持青年的基础上发现、分析、解决成长中的类似“熊孩子”的问题,为青年的发展出谋 划策,描绘蓝图。若写记叙文,则可围绕“成长”这一过程谋篇布局,首先,可通过外貌、言行等描写适 当展现自己这个青年或身边的青年从一开始的“垮掉”“自我”“叛逆”等状态,叙述主人公在经历过某一 变故中,因行动受到肯定赞扬,或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描写出人物的成长变化过程。最后,则可通过心理 描写或抒情总结,对文章进行升华,表达出“青年成长”这一主题。【参考立意】(1)青年成长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国家民族发展。(2)奋斗是自我成长的助推器。(3)责任、使命让青春开放出别样的光彩。延安精神是一样的B.与延安精神一样,改革
26、开放以来得到进一步升华,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 件发扬光大C.与延安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已得到进一步升华,但还要不断结合 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D.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进一步升华,与延安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 件发扬光大【答案】1. D 2. B 3. B 4. 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能力。加点字的读音为“zhu6” ABC三项和加点字的读音相同,D项的读音为zhuo故选D。1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B项,应为“铸就”。故选B。2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水乳交融。
27、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珠联璧合”,珍珠 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块儿,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语境说的是党政军民关系紧密,故选用“水 乳交融”。第二空:“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语境强调的是诞生的英雄儿女数量多,故选用“不胜枚举二第三空:“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感人肺腑”,使人内心深受感动。语境说的是“事 迹”,故选用“感人肺腑二故选B。3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根据括号前的“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可知紧接着应说“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进一步
28、升华”,这样前后语句 街接更连贯,排除BC;对比A、D两项,A项强调的是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是一样的,D项强调的是沂蒙精精神与延安精神一样要 不断发扬光大,更贴合语段的语境,排除A。故选Do.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有报告指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不会减少一国的贸易赤字,相反会增加逆差。B.音乐家们用多样的音乐形式,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创作了优秀的大量作品。C.力争到2022年,我国冰雪运动总体发展更加均衡,参与人数大幅提高。D. “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街心公园举行的,王主任给获奖家庭颁发了证书。【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 “优秀的大量作品”语序不当,
29、应改为“大量的优秀作品”。C. “参与人数提高”搭配不当,应为“参与人数大幅增加”。D.“设在街心公园举行的”句式杂糅,可改为“颁奖典礼是在街心公园举行的”或“颁奖典礼是设在街心 公园”。故选Ao6.中学生小华给爱语文杂志投稿并给编辑写一封信,下列各句放在信中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A.今向你刊投稿,寄去作品一篇,敬请指正。B.今向你刊投稿,奉上新作一篇,敬请拜读。C.今向贵刊投稿,寄去佳作一篇,敬请拜读。D.今向贵刊投稿,奉上拙作一篇,敬请指正。【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 “你刊”用语不礼貌,不是敬辞,可改为“贵刊”;“作品”可用谦辞“拙作”。B. “你刊”用语
30、不礼貌,不是敬辞,可改为“贵刊”;“新作”可用谦辞“拙作”;“拜读”是读对方的 作品,不能用于请别人读自己的作品,可改为“指正”。C. “佳作”用语不谦虚,应用谦辞“拙作”;“拜读”是读对方的作品,不能用于请别人读自己的作品, 可改为“指正”。D. “贵刊”是敬辞,称呼对方的刊物;“拙作”是谦辞,称呼自己的作品;“指正”是请对方改正。表述 最得体。故选Do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不断向自然界索取的历史,人类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人类必须通过技术发展来 实现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气候变化,越早应用科学技术手段“控碳”,
31、其成本越低。2020年,中国 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事 实上,欧美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5070年过渡期,而中国只有30年,2030年后中国年减排率将远超发达 国家减排的速度和力度。这就必然要多方施措,加速技术生态化创新发展,实现科学的碳中和路径。技术一生态悖论指出,技术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生态问题都会找到其技术根源。 但它只看到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忽视了技术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目前我国的技术研发还是以末端治 理为主,难以适应技术生态化创新的新要求。构建绿色创新体系就是把生态理念融入技术研发与应用之中,
32、实现技术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可以说,技术生态化创新将是中国技术创新的必然方向。碳中和新目标需要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基于数字技术革命的能源产业数字化、智 能化、网络化发展保障,这是充分条件;二是基于生态化理念的技术创新体系保障,这是必要条件。党的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为了推进绿色发展,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碳中和的新目标必 将推动并强化技术生态化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技术生态化创新从源头控制到终端控制的全过程,促使我国 经济增长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当前,绿色技术革命与低碳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影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重塑各国竞 争格局。我国在风电和光伏领
33、域的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氢能这类新兴绿色能源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窗 口期。从减排端看,碳中和必须通过对生态环境产生负排放的项目进行抵消,如碳汇、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等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项目将迎来发展利好,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层出不穷,将 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市场和新的就业机会。围绕碳中和战略新目标,中国的排放规模、行业结构、资源结构、科技创新方向都亟待重新规划和调 整。“十四五”及中长期规划中应确立积极的节能降碳指标,以促进低碳、零碳和负碳产业快速发展畅通 内循环,同时积极参与和引领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国际合作畅通外循环。迄今为止,低碳技术的国际转 让仍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
34、通过市场进行。在发达国家拥有科技优势和发展中国家具有广阔市场的情况下, 只有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才能真正让科技成果实际转化,实现缓解气候变化的危机压力,创建全球 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新模式。(摘编自胡志坚等中国“碳中和”承诺下技术生态化发展战略思考)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国要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较,需要承受更大的减排压力。B.我国要构建绿色创新体系,需改变技术研发注重末端治理、没有融入生态理念的现状。C.包括碳汇、碳捕集与封存等技术在内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将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D.我国要实现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必须
35、做到长短期目标、国内外双循环相结合。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从人类文明历史角度谈起,内容涉及现在、未来,为论述设置了广阔的背景。8 .文章引用技术一生态悖论,从而引出技术生态化创新话题,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C.第四段谈到我国绿色技术开发现状,以分析严峻形势,论述开发绿色技术的必要性。D.文章对技术进行剖析,指出技术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使论述自然,水到渠成。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中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应把关注点放在行业结构调整上,实现生态化发展。B.我国现有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弊大于利,亟须解决技术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
36、C.绿色技术革命和低碳产业变革重塑各国竞争格局,低碳和零碳产业将迎来发展良机。D.只有低碳技术完成成果实际转化,才能实现国家之间的合作,畅通环保合作外循环。【答案】7. B 8. C 9.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7 . “需改变技术研发注重末端治理、没有融入生态理念的现状”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目前我国的技术研发 还是以末端治理为主,难以适应技术生态化创新的新要求。构建绿色创新体系就是把生态理念融入技术研 发与应用之中,实现技术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以末端治理为主”不等于“注重末端治理”,同时“构 建绿色创新体系就是把生态理念融入技术研发与应用之中”也不等于现状是
37、“没有融入生态理念”。故选Bo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8 . “以分析严峻形势,论述开发绿色技术的必要性”错误,谈到我国绿色技术开发现状是为了证明“当前, 绿色技术革命与低碳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影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重塑各国竞争格局工 故选C。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A. “应把关注点放在行业结构调整上,实现生态化发展”以偏概全,原文的表述是“围绕碳中和战略新目 标,中国的排放规模、行业结构、资源结构、科技创新方向都亟待重新规划和调整”。B. “弊大于利”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但它只看到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忽视了技术对生态环
38、境的改善” “目前我国的技术研发还是以末端治理为主,难以适应技术生态化创新的新要求可以说,技术生态化 创新将是中国技术创新的必然方向”,“弊大于利”无中生有。D.原文的表述是“在发达国家拥有科技优势和发展中国家具有广阔市场的情况下,只有加强科技创新的国 际合作,才能真正让科技成果实际转化,实现缓解气候变化的危机压力,创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 国际合作新模式”,可见应是只有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畅通环保合作外循环,才能完成低碳技术成果转化。选项说反了。故选C。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T2题。地球上生活着许多肉眼看不见、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
39、生物。其中有的生物就叫做细菌。细菌存 在的范围极广,说各处都有细菌也不算过分。泥土、水、都市的空气里都有细菌存在;肮脏地方更不用说 了。生物的身上也有,人的口腔内的细菌,据说有50种以上!细菌呈各种不同的形状。一般地说,大致不外乎三类:球形,杆形,螺旋形。有的生着细毛,毛长 与短多少不定。生毛的细菌会游泳。虽然概括地说,形状只有球形、杆形、螺旋形这几种,但细分起来, 形状还是很不少。有些细菌是有益的,它们在泥土里,使死掉的动植物腐烂,把有机物的含氮物质变为矿物质的含氮 物,使植物能吸收。许多植物的根内或根外有细菌把氮气变成化合物,供植物吸收。有些细菌在工业上有 用,例如醋酸细菌生活在含酒精的液
40、体内,把酒精变为醋酸,这液体就变成了醋。从人们的生活上说,有些细菌有益,有些有轻微的害处,有些有严重的害处。叫做病源细菌的细菌 (即病菌)能分泌毒质,如果寄生在体内,因病菌种类的不同,人就会生不同的疾病。人们对付病菌的危害,可用治疗或预防的方法:如果已经被它们侵入身体,疾病发作时,须用治疗 的方法;否则用预防的方法。科学家想出许多种防腐的及消毒的药品,可用以防止有害细菌的繁衍和传染, 此外也用热或光等来消毒。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讲到“病人衣”这一条时说,把它蒸过,穿了就不 会传染疾病。那时虽然没有显微镜,看不到细菌,但根据实际情况,已经发现用热消毒的方法了。19世纪 的科学家用特别的培养法
41、,即给予高热度,或氧气特别丰富,或培养液里加入防腐药,炭疽菌的毒力便减 弱。把这种经过人工培养的细菌注射进动物体内,动物只会发热,不致死亡。以后就能抵抗那种疾病,不 会被传染了。人的预防注射可以防传染病,道理是相同的。卫生部门所以大力推行各种疾病的预防注射, 就是这个道理。(节选自周建人谈谈细菌,有改动).下列关于“细菌”的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2分)A.细菌是一种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肉眼无法看见。B.细菌散布极广,泥土、水和城市的空气里都有。C.细菌的形状概括地说,只有球形、杆形及螺旋形三种。D.细菌种类繁多,大小不一,且长有细毛,还会游泳。A.那些对人们的生活没有任何益处的细菌,就是病
42、菌。B.分泌出毒质的细菌如果寄生在体内,就会使人生病。C.人体一旦被病菌侵入,疾病发作,须用治疗的方法。D.预防注射能防传染病,因此卫生部门力推这种方法。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细菌这种生物,是只有在显微镜下才看得见的。B.有的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有的细菌则危害极大。C.穿了蒸过的病人衣服不会被传染,表明用热可以消毒。D.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人类终有一天会彻底消灭病菌。【答案】10.D 11. A 12. 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D. “细菌且长有细毛,还会游泳”错误,并非所有细菌都长有细毛,会游泳,文章第二段说的是“有 的生着细毛,
43、毛长与短多少不定。生毛的细菌会游泳”。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 “那些对人们的生活没有任何益处的细菌,就是病菌”错误,说法过于绝对,第四段说的是“叫做病源 细菌的细菌(即病菌)”,病源细菌才是病菌。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 “人类终有一天会彻底消灭病菌”错误,文章最后一段只是说“科学家想出许多种防腐的及消毒的药品, 可用以防止有害细菌的繁衍和传染”“人的预防注射可以防传染病”,只能说是预防,并不能彻底消灭病 菌。故选Do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
44、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 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 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 东也驰胪千里旌旗蔽空酿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螃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
45、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躲得,托遗响于悲风。”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胪/千里旌旗/蔽空骊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胪千里/旌旗蔽空/酉丽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胪千里/旌旗蔽空/醐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的千里旌旗/蔽空酗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世之雄也.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壬戌:指壬戌年,是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59年。B.既望:农历
46、每月十四日,也就是满月前一天,“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C.斗牛:斗宿和牛宿,星宿是天文学术语,寓指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D.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是葫芦的一种,“樽”是古代盛酒器具。14 .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A.何况你我和渔人樵夫同处江边,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B.何况你我和渔人樵夫同处江边,就像那鱼虾相伴,麋鹿共友。C.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就像那鱼虾相伴,麋鹿共友。D.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答案】13.C 14. B 15.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初他攻陷荆州
47、,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 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破荆州”“下江陵”作句子的谓语,其后断开,“顺流而东”中的“而”表修饰,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B; “驰胪千里”“旌旗蔽空”分别是两个主谓短语,各自独立,分别断开,排除D。故选c。13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二故选B。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句子中:“渔樵”,作动词,捕鱼砍柴;“侣”、“友”,名词移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句子可以翻译为: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
48、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故选D。参考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 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缓步徐行。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 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客人回答:“月明 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 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