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分宜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江西省分宜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平台举办现场会,部长姜大明宣布,我国进行的首次可燃冰 试采实现连续稳定产气,取得历史性突破。这是中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可燃冰 试采,创造了连续产气
2、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这次试采,整合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内的两家海洋地质调查单位,并联合系统内勘探技术所、油气调查中心、 水环中心,探矿工程所和测试中心等直属单位优势专业力量,构建起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核心层,以中石油、北京大 学为紧密层,以其他科研院所和第三方服务商为协作层的体系,创新制定了科学的技术路线和详细的试采工程实施方 案,优化形成了四种防砂方案和两种人工举升方式,选定全球最先进的第七代半潜式钻井平台,连续奋战18个月,终 于实现我国海域可燃冰试开采成功。(摘编自于德福、陈惠玲南海深处的冰与火)材料二: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目前公认最佳的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主要存在于冻土地区
3、和海洋环境。就其储量 而言,约是剩余天然气储量的128倍,其有机碳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碳含量的2倍,仅海底探 查到的分布量,就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难度巨大:一是其赋存于尚未石化的海底砂层中,赋存 空间犹如用砂构筑的蜂巢,开采时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为天然气和水后,“蜂巢壁”极可能坍塌并被带走,进而堵塞采 气管道;二是只要温度、压力条件一变,天然气水合物即挥发成气体进入大气,瞬间变成环境杀手。因此,至今鲜有 国家尝试。结合各国开采领域专利的申请情况,形成下图:城中选择一个英雄人物,谈谈他(她)的“唤醒”功能。要求:符合原著,表达清晰。垃圾分类是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
4、方式,有助于改善生活环境,节约使用资源。继上海之后,北京将于2020年5月1 日大力推行垃圾分类。为助力此项措施的推行,请提出你的合理性建议。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逆行者”是指那些灾难来临之际逆着逃生的方向朝着灾难点儿进发的人们。不管是在扑灭四川凉山森林火灾时不 幸殉职的多名消防战士,还是在疫情蔓延时临危受命的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和那些不惧生死的白衣天使, 他们都是和平年代的“最美逆行者”。请你为他们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诗歌。要求:感情真挚,语言流畅。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读麦肯光明广告公司创意公益广告筷子篇有关内容,根据文意补充设计,或描述生
5、活或陈述见解。要求:句 式大致相同,语意相关。筷子,是一个含蓄的中国人表达情感与爱很重要的工具。它所传达的,是启迪,是传承,是明礼,是守望,是关 爱,是感恩,是睦邻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启迪;幼儿时,,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一双筷子,承载中国数千年的情感。有滋,有味,幸福中国味。参考答案1、4. A. D5 .实施国家计划,统筹各方力量集中研究和解决可燃冰的开发;利用长期研究和技术的积累,攻克关键技术和难 点;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精神,自主研发开发技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
6、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 结合语境。A项,”它虽能解决人类能源短缺问题”错误,材料二“就其储量而言,约是剩余天然气储量的458倍,其有机碳总 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碳含量的5倍,仅海底探查到的分布量,就可供人类使用4000年。但天然 气水合物开采难度巨大”,可知储存量丰富,但是开采难度巨大,解决人类能源短缺问题未知。故选A。6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
7、的事件或所 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D项,“中国可燃冰研究已经领先于世界”错误,原文相关信息“这是中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开发难度最 大的泥质粉砂型可燃冰试采,创造了连续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 四个通过国家计划在海底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的国家”,但是并没有证明“中国可燃冰研究已经领先于世界”。故选D。7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 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中国对可燃冰的研究相对较晚, 从4985年国内第一
8、次出现可燃冰的概念,都是在进行早期科研信息搜集和研究。直到4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 后,我国的研究才进入到加速发展阶段。5005年正式启动为期40年的专项研究,在我国海域开展可燃冰综合调查与 评价工作,并用国家科技计划等给予支持,持续开展探测关键技术等研究。5007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下,广 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国内外先进调查勘探力量,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实施了我国首次可燃冰钻探,成功获取实物样 品”,即实施国家计划,统筹各方力量集中研究和解决可燃冰的开发;“5044年,可燃冰勘查与试采专项工作启动。 5046、5045年先后6次组织实施钻探,发现两个超千亿方级矿藏,并精准锁定了试采
9、目标。5046年成述可然冰工程技 术中心,创新研发了试采关键技术和装备体系。5047年首次可燃冰试采作业成功,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试采未对周边 大气和海洋环境造成影响”,即利用长期研究和技术的积累,攻克关键技术和难点;“在5047年首次试采中,有大量 国产化装备成功投入应用”,即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精神,自主研发开发技术。【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4 .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 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5 .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
10、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 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6 .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 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 主构建文本的意义。2、1.散文研究者基于独特/创新的立场重建散文定义。2 .语言传达;精神内涵.散文定义差异显著已到了形同陌路的程度,学科要求只是一方面原因,指出散文定义的难度之大。该句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作者列举童庆炳、刘敏涛、陈剑晖等人的散文定义,引出下文作者对散文定义差异显著原因的探
11、究:通约性 的丧失和理论积累的匮乏。3 . A. C4 .作者认为:搁置散文定义问题,先厘清散文的文体特性和审美品格等是散文理论建构的重点。文章先指出“散文理 论的贫困”是普遍难题并指出散文贫困的一大原因是散文定义差异显著且互不搭界,接着举童庆炳、刘敏涛、陈剑晖 三人的散文定义并加以对比分析,得出通约性的丧失和理论积累的匮乏是散文理论难以建构的重要原因,而后提出散 文理论建构可先绕开给散文下定义的方法,重点理清八个重要问题,达成共识;最后总结“厘清散文的文体特性和审 美品格等是散文理论建构的重点”这一结论。【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
12、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 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 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 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 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此题中的“自立门户”本义指“单独成立家庭”,用在此处的语境意“学 术上不依赖前人而另立一派”,也就是文中研究散文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散文重新下定义。1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13、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 语的概括要抓住本质,继而学会审题,此题要求“联系上下文,在第段加框处填入合适的词语。”,方框处在段尾 中间处,这就暗示考生,既要关注方框前面的内容,又要关注它后面的内容,方框要填的内容和陈剑晖给散文下的定 义有关,答案在第五段中“以广阔的取材、多样的形式、自由自在的散文文句,以及优美和富于形象性、情感性、想 象性和趣味性的表述,诗性地表现了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状态,它是人类精神的一种实现方式。”筛选和概括,此段 文字的内容可概括为:散文的取材,表现形式,语言形式,人的精神内涵等。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
14、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 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 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 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此题要求考生答出第段划 线句子的作用,划线句子在第段的段首,“不过,即使是考虑到学科要求,决定了不同定义间的差异性”承接上文 作者列举童庆炳、刘敏涛、陈剑晖等人的散文定义,“但相互之间形同陌路的状态,还是令人感到诧异。”引出下文 作者探究何以散文很难下定义的原因,故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5、;在内容是,此句的意思是散文定义差异显著, 让人吃惊,学科要求是其中原因之所在,从而指出散文定义的难度之大。3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 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 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此题第一个衔接的句子要关注原文“基于这些情况,散文何 以为散文的问题,并非散文理论建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即使无法绕过,也应该充分考虑前人的论述,面对的对象同 一的情况下,不必自立门户”这个句子,根据语意衔接自然的原则,句衔接最紧密
16、,故应放于句首,句的代词“他 们”指的是句中“英国文学理论家伊格尔顿和美国学者卡勒”,故紧随后,据此可排除剩下的三项。故选A。4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 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 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A项,”在学科建设中,散文创作比散文理论更重要。”,推断不准确,依据原文“不妨先搁置散文是什么的问题, 在几个重要的问题上发力,以理清脉络,联系实际,并对散文创作形成指导性意义。”,故散文创造比理论更重要表 述有误,曲解原文
17、;B项,“根本原因”表述有误,绝对化,原文“通约性的丧失以及理论积累的匮乏,恰是散文理论难以建构,趋于贫 乏的重要原因。,原文表述“重要原因”,而非根本原因;C项,依据原文“总的来说,对于散文何以是散文的问题,应该把重点放在厘清散文的文体特性、散文的审美品格上。”, 故此项表述正确;D项,”阐述立场的不同、学科思路的差异,造成了散文定义差异性显著。”表述有误,依据原文“如果说因为学科 建设的思路不同,导致了散文定义的相互独立尚能够理解的话,那么,在散文研究、散文理论内部,散文定义的不相 切性依然突出,这一点尤其能够充分说明问题。”,原文是假设论证,故表述有误。故选C。5 .此题考查梳理文章思路
18、的能力。做此题,考生要有文本意识,学会梳理文章的思路,本文是一篇论述类文本阅读, 谈论的对象是散文如何下定义,文章总体结构是一篇议论文,开篇点出散文下定义的林林总总,得出散文贫困的一大 原因是散文定义差异显著且互不搭界,此段属于提出问题部分,接着,文段分别列举童庆炳、刘敏涛、陈剑晖 等人的散文定义,引出下文作者对散文定义差异显著原因的探究:通约性的丧失和理论积累的匮乏。,属于分析问题的 部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后提出散文理论建构可先绕开给散文下定义的方法,重点理清八个重要问题, 达成共识;段得出结论:总的来说,对于散文何以是散文的问题,应该把重点放在厘清散文的文体特性、散文的审 美品格上
19、。3、1. D.不怕牺牲,坚强勇敢。为了救阿四,雷家俊不顾惜自己的性命,受伤后强忍着不让大伙看出来。富有智慧,责 任心强。他两次利用号子声鼓起人们的信心,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是智慧和责任的结晶。忍辱负重,倔强 不屈。面对人们的批斗,面对自己的冤情,面对拳打脚踢,他选择了隐忍,不向恶势力低头。2 .第一次,放排号子,通过震天动地的号子声,放排人重新鼓起了信心,顺利完成了秘密为江南新四军运送粮食、 盐巴和药品的任务。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第二次,修水库动员会上的口号,通过像当年放排号子一样的口号呼喊, 让修水库的人团结一心,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了让人难以想象的任务。丰富了人物形象。第三次,批斗场
20、上农民喊 的号子,让雷家俊想到了当年放排时勇敢的激情岁月,更有信心度过屈辱的日子,等待平反昭雪。凸显了小说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 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 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 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选项,结尾虽然是从雷家俊孙辈的视角叙事,但对主人公的描写并非第二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结合。故选D。1 .本题
21、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 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 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 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雷家俊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主要通过这个人物的塑造,成功实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要答出这个人物形象的 性格特点,就要领会作家的创作主旨。小说开头部分,叙述雷家俊救人一事,由此得出第点。小说前面两个时段(1944和1951)叙述雷家俊完成两个艰难的任务
22、,由此得出第点。小说第三个时段1957),叙述了雷家俊遭遇挫折时的表现,由此得出第点。2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 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 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 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 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
23、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类,答题注意观点+原文例 证的方式。小说描写两次号子一次口号,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性。第一次写的是号子,任务碰到困难时,雷家俊想做点什么鼓励 众人。重点在情感。第二次写的是口号,雷家俊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出色完成任务。重点在形象。第三次写的是号子,雷家俊陷入困境时,人们支持雷家俊。重点在主题。4、1. BD2. A(1)治理天下十四年,虽然没有达到最好的治理,不过看今日天下太平也是少见的呀!(2)皇帝刚刚临朝听政,李珏多次称扬无逸篇来勉励。【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 句、虚词断句等。
24、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 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帝王的举动,都是天下人学习的榜样,不可不慎重。再说李光颜、李想是忠诚有功的大臣, 正值深秋戍守边疆,如果向他们询问计策,托付边疆大事,召他们回朝是可以的,怎么能把吃喝之乐看作是对他们的 优待呢? ”“夫王者之举”“为天下法” “法”在语境中属于动词,“学习”的意思,作“举”的谓语,故应在“法”与“不”之间断开,排除A、D两项;“可也”是对“召之”的评价,二者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故选B。1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
25、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 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D项,”是居东宫的太子延请的一批陪同自己从事游赏、宴饮、作诗活动的客人”错误,太子宾客,官名,唐代 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调护侍从规谏等。故选D。2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 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 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A项,“尚未成年”错误,“甫冠”是“刚成年”的意思。
26、故选Ao.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 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 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 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 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 “临”,治理;“至治”,最好的治理;“承平”,天下太平;“希”, 少。 “新”,刚刚;“听政”,临政;“称道”,称扬;“劝”,勉励
27、。【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 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参考译文:李珏,字待价,幼年成为孤儿,因为孝顺母亲而闻名。刚成年,参加明经科考试。李绛任华州刺史,见到李珏, 说:“你额角宽阔,天庭饱满,不是一般人的相貌。参加明经科考试不会有什么作为,不是你该做的事情。”于是李珏 改考进士科目,最后高中。河阳乌重胤上表将李珏安排在自己幕府。李珏因才能出众补任渭南尉,又升任右拾遗。唐 穆宗即位,耽于酒色,景陵唐宪宗的陵墓刚刚建好,就将在邠宁的李光颜和在徐州的李想召回朝
28、中,约定九月九日大 宴群臣。李珏与宇文鼎等一同进谏道:“人们都说陛下召李光颜等回朝.将同百官宴集。况且还没有改年号,先皇刚刚入 葬,服丧三年的制度,是天下普遍的丧制。如今前来送葬的各方镇节帅刚走,外国来吊唁的使者还没有离开,放宽了 皇帝死后停止举乐的规定,本来是为了方便百姓,鸣钟击鼓大宴宾客,不应该在宫内举行。帝王的举动,都是天下人 学习的榜样,不可不慎重。再说李光颜、李想是忠诚有功的大臣,正值深秋戍守边疆,如果向他们询问计策,托付边 疆大事,召他们回朝是可以的,怎么能把吃喝之乐看作是对他们的优待呢?”皇帝虽然没有听从他的话,但大加慰劳。 开成年间,杨嗣复得到君主的信任,引荐李珏担任同中书门下
29、平章事,他俩与李固言关系都友好。三个人居官朝中执 掌大权,于是与郑覃、陈夷行等人相互争执议论。三个人统一好恶,互相应和,结党的气氛更盛了。李珏多次辞职, 没有得到批准。皇帝曾经自称:“治理天下十四年,虽然没有达到最好的治理,不过看今日天下太平也是少见的呀!” 李珏说:“治国如同治身,当身体健康的时候,也应当自己调养,如果仗恃健康而有所忽视,那么病就会乘虚而入。当 天下无事时,想想有没有缺失,祸患能来吗?”当初,庄恪太子逝世时,皇帝倾向于立陈王为太子。不久,皇帝逝世, 宦官召来宰相商议册立谁为皇帝,李珏说:“皇帝已经遗命立陈王了!“不久武宗即位,人们都为他捏一把汗。李珏 说:“臣下只知道奉行皇帝
30、的遗言,怎能知道宫中的事?”皇帝刚刚临朝听政,李珏多次称扬无逸篇来勉励。宣宗 即位,内移郴、舒二州刺史,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在东都任职。升任河阳节度使,停止征收额外的和拖欠的赋税一百多 万口召回朝任吏部尚书,李珏离开军镇时,府库里的积蓄比当初增加了十倍。不久任淮南节度使。江淮发生旱灾,李 珏打开粮仓赈济逃荒的百姓,将仓库中多余的储备粮折半价卖给百姓。去世,终年六十九岁,追赠司空,谥号贞穆。5、1. B2.诗的颈联表达了诗人忧时忧国之思(家国之思)。诗人一想到时势的艰难,连那无穷的乡愁和病身的凄寒都不顾, 毅然坐起,情不白禁地慷慨悲歌;起身下床,仰望窗外的天地,但映入眼帘的也仅是一片凄凉的景色而已。
31、此句将浓 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实是融贯家国之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 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 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从对句“归梦不知山水长。”可以看出:“梦”所寄寓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故选B。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评价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
32、歌描写的内容;在此 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 注意审题,题干规定答题区是颈联。颈联的句意是:披衣而坐,纷扰的时事乱人心胸,禁不住慷慨高歌;起床徘徊, 俯仰天地,只见到一片孤寂凄凉。由此可见,诗人为时事而伤怀,也就是忧国之情。上文“归梦”可见诗人思乡之情。 综合而看,是表达了一种家国之思。6、子无良媒鸳马十驾扪参历井仰胁息(4)四弦一声如裂帛奈何取之尽锚铢望帝春心托杜鹃(7)风霜高洁山河表里潼关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7、激励学生不一定非要靠排名,因为“排名”往往会挫伤一大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激励学生可以有多种方法:如可 以让成绩好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表扬学习态度好的同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并不吝赞扬;评价机 制也要彻底改变,客观评价一个学生,应涉及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篇阐述自己观点的微写作。做这道题,分两步,一是表达观点;二是阐述理由。 表达观点及理由的微写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篇小议论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阐述理由应该有理有据, 理论分析和事实论证双管齐下,更为饱满。理论上,可以使用假设论证,因果论证等。首先明确亮出自己的观点,阐 述原因,然后摆明正确做法。8、孙少安从饥饿到企业家的挣扎,他所承受的痛苦和
34、考验不仅仅存在于肉体之上,更多的还在于心灵上。平凡世界 里的英雄,他们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过好自己的一生,他们真实又有些卑微,但他们却像天空中最闪耀的那颗 星星一样照亮了整个天空。伟大诞生于平凡,抑或伟大本来就深埋在平凡中。他让我们回到善良、回归质朴、回归自 强不息。他唤醒了中国千千万万平凡的人内心的火种,这是英雄之火,它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平凡的中国人。第一,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加入普及垃圾分类和可循环利用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归类知 识的宣传教育。第二,以街道和社区为单位,培训宣传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可以专门为市民发 放说明手册。第三,在中小学教育中,增
35、加专门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这些学生回到家是很 好的普及宣传员和监督员,将对家庭及周围人员进行教育,使得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你,逆行的背影,牵动着多少颗心。伸出你那温暖的手,托起无数的生命。一纸请战书,满满的红手印,生死线上 方显你的深情。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还有一群背影,我看不到他们真实的面目,只知道他们是新闻报道的 书写者,他们是图片影像的记录者。他们为民生福祉急急奔走,为城市建设悉心戮力,为国家发展鼓劲呐喊。义无反 顾冲在第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们,你们用一颗颗热忱的医者之心诠释了人性最无价的一面一一担当、大爱。虽然你 我素昧平生,但你已成为我心
36、中的民族英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写给谁或写 给谁看,即写作对象;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 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要求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边城中选择一个英雄人物,谈谈他(她)的“唤醒”功能。“唤醒”功能, 就是能够激起人们的某种情感,起到激励和推动作用。考生要选择一个最容易得到人们认可的“英雄”人物,简述他 (她)的事迹,重点说说他(她)给人的启发或激励。比如,可以选择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他是农村改革的 先觉者,为此付出了很多,在他的带领下,农
37、村改革如火如荼。这样的人物,敢想敢干,务实上进,无论在什么时代, 都需要这样的英雄。要求为即将到来的“垃圾分类”提出合理建议。这是考查考生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考查考生有条理的表达 的能力。考生可按照一定思路思考,不如分类实施之前要先宣传,该如何宣传;实际操作可能遇到哪些问题,比如有 人不懂分类的知识,那么该如何让人人都懂得这些知识;该如何引导、监督等。或者按照政府、社区、居民各自该做 什么来思考。表达要有条理,可以用数字表述。为“逆行者”写赞歌,这要求语言要抒情、深情,可以用排比、比喻等修辞增加感染力,可以罗列“逆行者”的事 迹。当然最主要的是,要把他们的精神品质揭示出来,把他们的牺牲精
38、神、奉献精神之美写出来。9、例文一双小筷子,千年古文明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她璀璨的文明光辉耀眼夺目。四大发明,长城故宫名扬世界,但在这些 文明之花下还盛开着一朵奇葩,筷子文化。这两根看似简单的小棍子,巧妙地应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灵活地在餐桌上大显身手,生动地诠释着中华民 族的传统文化,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筷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代表。筷子多七寸六分长,代表着人有“七情六欲”,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情感动物。 因此,吃饭时也时时提醒人们要节制不当欲望。筷子圆的一头象征天,方的一头象征地,表示着“天圆地方”,这是 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此外,手持筷子时,拇指在上
39、,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 之象征,这是中国人对世界的关系的朴素理解。筷子成双出现,与太极阴阳理念相符,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有两个对立 面组成。一双双筷子凝结了多少先祖的智慧,也是对后人的教育。是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筷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映射。在小时候,长辈用筷子喂我们吃饭,那是启迪;小时候,长辈教我们使用筷子时 说“我们是中国人,必须会用筷子”时,那是传承;在外拼搏回家,一桌家常饭,挟起的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身在 异国,每逢节日对先祖的祭拜,那是对国家,家人的思念;”多个人多双筷子”。一双双筷子挟起的是温暖人心的人 间烟火。是逢年过节,吃团圆饭的中国心。一双筷子,蕴含了
40、 “启迪、传承、明礼、关爱、思念、睦邻,团结”。 承载的是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华。筷子昭示着“中国梦”。“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声呀声 震天。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号子嘛一喊浪靠边,百舸 嘛争流千帆进,波涛在后,岸在前”放在祖国大海里,一个人就是一根筷子,力量微小得可以忽略不计。筷子文化发展至今,经过岁月的磨练和时间的洗礼,使它散发出了更浓郁的历史气息,并慢慢演化成以一种实用 与文化相结合的形式而存在。这少不了中华儿女对筷子文化的坚持,对祖国的热爱。中国文化是民族的瑰宝,是古代贤人智慧的体现,是一颗巨
41、大的古树,而筷子文化只是其普通的一支根须,剩下 的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挖掘,去感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 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道暗含哲理的说理类材料 作文,材料围绕“筷子”阐述一定的哲理,考生需围绕材料发散引申,然后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对于说理类的材料,要善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句子,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从不同角度立意。比如材料的第一段是 写作立意的关键所在。“筷子,是一个含蓄的中国人表达情感与爱很重要的工具”这是总说“筷子”的象征作用,是 “中国
42、人表达情感与爱的重要工具”,考生可以从这个角度,重点阐述“筷子”是如何表达情感与爱的。第二句“是 启迪,是传承,是明礼,是守望,是关爱,是感恩,是睦邻”这是具体的阐述“筷子”所包含的情感、哲理、精神、一一材料三:中国对可燃冰的研究相对较晚,从1985年国内第一次出现可燃冰的概念,都是在进行早期科研信息搜集和研究。 直到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后,我国的研究才进入到加速发展阶段。2002年正式启动为期10年的专项研究, 在我国海域开展可燃冰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并用国家科技计划等给予支持,持续开展探测关键技术等研究。2007年,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国内外先进调查
43、勘探力量,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实施了我国首 次可燃冰钻探,成功获取实物样品,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通过国家计划在海底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的 国家。2011年,可燃冰勘查与试采专项工作启动。2013、2015年先后3次组织实施钻探,发现两个超千亿方级矿藏, 并精准锁定了试采目标。2016年成述可然冰工程技术中心,创新研发了试采关键技术和装备体系。2017年首次可燃冰 试采作业成功,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试采未对周边大气和海洋环境造成影响。在2017年首次试采中,有大量国产化装备成功投入应用。首先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双井架半潜式钻并平台一 “蓝 鲸一号”,其次是大量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工具,如完井防
44、砂工艺,完井与测试系统集成装备。但是,试采中采用的 装备都是通用海工装备,要想实现商业化开采还必须要有专业化可燃冰开采装备。(摘编自新华社直击我国海城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成功试采)L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清洁能源,又名可燃冰,它虽能解决人类能源短缺问题,但开采技术不稳定时,会造成环境 污染。B.就申请国分布来看,可燃冰开采专利的主要申请量集中在中国、美国和日本,而在申请量上,中国具备绝对的优 势。C.从申请趋势来看,可燃冰开采专利申请量在2013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以后,除2017年之外,总体增长趋势平 稳。D.结合专利逐年申请量中的全球申请量
45、和中国申请量的对比,可知中国的申请量并非来源于历史的累积,而是后来 居上。品质等,考生由此还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如还可以象征“团结”“合作”“共赢” “凝聚 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念”等。材料下面所给的几个画面提示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构思作文,如幼儿时, 可从“妈妈”“传承”的角度构思作文;长大后,“摆满了筷子”“团圆”提示可从“你”“感恩”的角度作文。 参考立意:(1)筷子传承美德;(2) 一双筷子寄乡愁;(3)筷子乃智慧的结晶;(4)用双筷夹起中华文明;(5)以竹为筷,人亦 君子;(6)以箸夹起中国的温暖;(7)小筷子承载大文化;(8) 一双筷子亦是一份传承。结构示
46、例:这篇作文没有明确写作文体,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如写成记叙文可采用画面组合的方式来展现“筷 子”的寓意。开头可直接点出筷子的含义:简单的筷子,它的文化传承发展却足以窥见到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 展。然后可截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画面来展现筷子所蕴含的文化,如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 辣,是一种启迪;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总是忘不了幼 时筷子尖上“母亲的味道”,这是一种思念。最后总结,再次点明中心: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明白“一双筷子的 含义”。素材积累:1、在过去,当我们拿起筷子时或许会想起父亲的告诫:“做人
47、要像一双筷子,拿得起,也放得下。”在中国,筷 子的形状多为近似的长方体或圆柱体,意为“天圆地方”。中国人常说:“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子”。2、当我们有了认知,父辈们便会把我们拉到一旁,并用“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的故事让我们明白 团结的力量。而“筷子”就像是两个同心协力的兄弟,它们相互支撑,同心协力。“筷子”也像是一对和睦的夫妻, 它们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父辈人常说,做人,就要像“筷子” 一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3、筷子,是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产物。筷子,是中国独特的进食工具。秦汉时期称为“箸”与“住”同音, 人们怕行船搁浅,变改“箸”为“快儿”,希望船行的快,一帆风顺,以图
48、个吉利。汉代筷子又称为“挟提”,意为 挟住再提起之意,这就十分形象地道出了筷子的实用功能。再后来,由于筷子制作的材料多是竹子,因此在“快”字 头上加上“竹”字头。这就成了今天的“筷”字了。4、筷子浸透了乡思。远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位华人,在吃年夜饭时,特为亡故的父母摆上碗筷。“血浓于水,根寄 于筷”,彼时彼地,这绝非一双普通的筷子,它是对父母的感恩与怀念,是对故土的眷恋与牵挂,是绿叶对根的情思 的绝好表白。无论漂泊得再远,只要怀揣一副筷子,梦里便总能找到归乡的路,忆起故乡那柳,那桥,那人。正如“你 怀揣着筷子上路,筷子装点了你的梦”。【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 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 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 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 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 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