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455875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8.古诗二首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古诗二首蕴含了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 取的精神和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由此,本导学案重点 在于在朗读中,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学前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 .预习二首古诗,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登鹳雀楼。2 .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3 .在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4 .学习诗人奋发向上

2、、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习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学前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 .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古诗;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学生)教学环节8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课安排的是两首古诗,分别是唐朝诗人王之涣与的登鹳雀楼和唐朝诗人李白与的望 庐山瀑布。两首古诗都用凝炼精妙的语言描写了祖国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两首古诗意境深远, 极具画面感。望庐山瀑布更是富有神奇的想象力。基于教材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图文对照, 想象画面,充分利用插图来展现美,发挥想象充实美,联系生活发现美,进而动情地表达美。 两首古诗文字优美,充满韵

3、味。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心 情,问时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让识字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 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3 .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及蕴含的哲理。(难点)课前准备L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谈话 导入,引 出古诗 (用

4、时:5 分钟)1 .引导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古 诗。2 .教师板书登鹳雀楼,教学 生识记“楼”字。3 .结合学生质疑介绍“鹳雀楼”。 出示图片。4 .介绍诗人王之涣。5 .范读全诗,指导朗读。1 .学生背诵自己学过的古诗。2 .学生认读“楼。再想一想怎 样记住这个字。(1)学生跟着老师范写进行书空 “楼(2)说说注意点,并临写一个。3 .学生读题质疑。欣赏图片,了 解“鹳雀楼”。4 . 了解诗人王之涣。5 .跟着老师朗读古诗,读出节奏。1 .学生交流自己学过的 古诗不必过多,它的作用 是创设一个诗歌的氛围。2 .鹳雀楼、诗人的资料 只需老师简单介绍即可, 而了解鹳雀楼的雄伟壮 丽是为学习诗歌做准

5、备 的,所以应该用图片介 绍。二、图文 结合,细 读品味 (用时:25 分钟)L教师朗读古诗,引导学生图文 对照,想象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 象。交流过程中相机地说出一些 词语帮助学生积累。如:山穷水 尽、层林叠翠、烟消云散、名山 大川等。2 .指导学生读诗句,师生合作 画简笔画,理解“白日”“依山 尽3 .指导学生说说第一、二两句 诗中描绘的画面c4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 小朋友,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 吗?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会情 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5 .指导朗读,读出诗中描绘的 意境。6 .指导想象:如果再往上走, 还能看到哪些景象呢?1 .学生听读,思考:诗人看到了 哪些景物?哪几句诗

6、写出了这些 景物?(1)用笔在诗句中圈画出 来。(2)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并 用“看至”了()的”的句式 说说这些景物。(3)认真读词语。2 .自由读第一、二两句诗,和老 师一起画简笔画,理解“白日” 就是指太阳。“依山尽”就是指太 阳靠着青山,慢慢往下落,直到 最后消失在天边0在理解词义中 识记“依”“尽北3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 的话描述一下第一、二两句诗中 描绘的画面。4 .想象:假如自己看到了这样的 景色,会说些什么?5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两句诗。6 .想象:再往上登,还会看到哪1 .这首诗是五言绝句,学 生要想领会这二十个字 中描绘的意境以及蕴含 的道理是不易的,需要老

7、师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 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 的方法进行想象画面。2 .古诗很凝炼,在指导 学生理解字词的时候,要 避免简单告知,可以通过 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理 解,如根据诗句合作绘画 等。7 .教师小结:是呀,要想看到 更多的美景,还得继续向上攀 登。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8 .指导学生找到诗中描写这个 意思的诗句。9 .指导朗读,理解“欲穷”“千 里目”“一层”。些景物?(如:船只、飞鸟) 7.听老师小结,再从诗句中找到 后两句,理解诗歌蕴含的道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8 .理解“欲穷千里目”的意思, 了解“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 而是指很远。9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理解“一

8、层”指很多层。3.古诗的意境深远,无 需学生多讲,要在学生想 象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运 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 朗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作者的情感。三、出示 生字,指 导书写 (用时:8 分钟)1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依、尽、 层”,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2 .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 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 指导临写。3 .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尽” 的书写要领。4 .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 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1 .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 谁组得多。2 .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 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3 .观察老师范写,一边观察一边 做书空练习。4 .同桌、全班互

9、相交流,指出书 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进。1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 观察生字的特点。2 .重点指导“尽”,引导 学生抓住汉字书写规律。四、课堂 小结,布 置作业 (用时:2 分钟)1 .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 结,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 字。2 .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古 诗,背诵古诗,将诗句中描绘的 画面讲给家长听。1 .学生从老师的总结中知道:要 多动脑筋想多种方法学习生字。2 .学生完成作业,并请家长对自 己的作业做出评价。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从字 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 通顺、是否能读出不同句 子的不同语气等方面进 行评价。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复习 回顾,导 入新课

10、 (用时:3 分钟)L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登鹳 雀楼。2.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诗中描绘的画面。1 .学生背诵古诗。2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画 面。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说出 完整的句子,鼓励学生采 用不同形式说诗中描绘 的画面,进而丰富学生的 语言表达形式。二、理解 诗题,知 晓诗人 (用时:5 分钟)1 .介绍诗人李白。出示ppt资料。2 .板书诗题,指导学生读题, 读准“瀑”“布识记这两个生字。3 .指导学生用“补白”的方法, 说说题目的意思。4 .出示图片,欣赏庐山瀑布, 感受瀑布的形态。1 .听老师介绍诗人李白,了解他 的诗歌特色。2 .朗读题目,读准字音。交流识 记方法。3 .

11、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4 .看图说说瀑布的样子,了解庐 山。教师要教学生用补白的 方法说题目的意思,从而 为下面理解诗句打下基 础。三、初读 疏通,初 知诗意 (用时:15 分钟)L出示带拼音的诗句,指导学生 朗读古诗,相机正音:读准“紫 烟”。2 .认识生字:相机区别“炉、 烟”,学写生字“照、炉、烟、 挂、川”。3 .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4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1 .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借助拼音 读准字音。2 .认识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区 别“炉、烟”。3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书写生字 “照、烟、川、挂”。把难写的字 多写几遍。4 .朗读全诗,在老师的指导下读1 .教师要不遗余

12、力地指 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 句,读出节奏。2 .在指导生字书写的时 候,要发挥示范的作用, 要能及时反馈。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 “川” “天,)5.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范读 并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美。准韵脚。5.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诗歌的节 奏。四、再读 课文,图 文对照, 想象画面 (用时:15 分钟)1 .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画 面,说说看到了什么。2 .播放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 秀美的风光。教师解说。3 .指导朗读第一、二两句诗。 理解诗意。(1)指导学生体会“生” “挂”的 精妙。是谁把瀑布挂在了山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4 .指导学生

13、细读第三、四两句 诗,理解字词,感受诗歌意境。(1)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 什么特点?(2)感受“三千尺”的夸张用法。(3)补充“银河”“九天”各指什 么。(4)“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 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5)指导学生朗读诗句。5 .小结:由瀑布到银河,这是 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 的高大、急的特点展露无余。6 .指导配乐有感情地朗读。7 .指导背诵。1 .图文结合,想象画面,说说看 到了什么。2 .欣赏庐山风光,感受大自然的 美景。3 .读第一、二两句诗,用自己的 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1)思考、交流:一个“生”字就 把香炉峰描绘成一个仙境,把云 雾写活了;是大自然把

14、瀑布挂在 了山上。体会“生”“挂”用法的 精妙。(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两句 诗。4 .默读第二、四两句诗,图文对 照思考交流:(1)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高、 笔直的特点。(2)感受“三千尺”的夸张用法, 突出瀑布长的特点。(3)通过资料了解一一银河:晴天 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 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 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九天: 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 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 极高的天空。(4)理解“疑”,了解作者的想象。 (5)感受瀑布从极高的地方倾泻 而下,体会壮丽的景象。5 .听老师总结。6 .听音乐,有感情地朗读。7 .背诵古诗。1 .理解诗句,教

15、师要指 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 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 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 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2 .对于诗中涉及的夸张 的修辞方法,教师不必过 多强调术语,让学生在想 象里、在朗读中自然体 会。五、布置 作业,拓 展延伸 (用时:2 分钟)布置作业:搜集其他描写瀑布的 诗歌读一读。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有关瀑布 的其他诗歌,并且读一读。如果孩子能力强,也可以 写一写,还可以为自己的 小诗配插图。13寒号鸟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童话,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 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旨在教育学生勤劳自勉,抓住大好时光勤奋努力,不要懒

16、惰,得过且过,荒废大好年华。 本课富有童趣,适合分角色朗读。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 中的道理。教学目标1 .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理解“晴朗、劝告、啰唆、冰窖、哀号、得过且过” 等词语。(重点)2 .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现在懒惰,将来难过”“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和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美 好生活的道理。(难点)课前准备1 .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新词卡片、关于寒号鸟的资料。(教师)2 .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 .师:小朋

17、友,老师想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故事里寒号鸟住在一堵石崖的一道缝里,如果你在冬天的夜晚从山 脚下经过,你会听到它哀号的声音:哆啰啰,哆啰啰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问的吗?2 .学生质疑。预设:生1:它为什么在冬天的时候哭呢?生2:它会哭些什么?3 .板书课题。4 .指导学生认识多音字“号、当”,并组词。5 .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老师有趣的讲述,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通过设置悬念,引导 学生质疑,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读要求。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 .检查自读情

18、况。(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教师相机正音:“缝、当、朗、将、狂”是后鼻音;“面、衔、劝、趁、阵、纷”是前鼻音;注音区分“却” “劝” “且”的读音;“吼”不读king, “复”不读ft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如:加一加良+月=朗木+古=枯换一换 “芬”的草字头换成绞丝旁就是“纷二学习多音字“号、当”。用不同的读音组词。(4)巩固识字:老师读生字,学生快速找生字。(5)课件出示词组,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呼呼地刮着冻得直打哆嗦温暖的窝里冷得像冰窖3 .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教师相机正音。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

19、年段教学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里,采用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并且通过小组合 作来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生字。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1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这个故事里有几个动物?它们发生了什么事?2 .学生自由交流。预设:生1:故事里有两个动物寒号鸟和喜鹊。生2: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喜鹊让寒号鸟垒窝,寒号鸟一拖再拖,最后冻死了。3 .指导学生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4 .指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三个时间里发生的事。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为以后抓住时间变化来分段打下基础

20、。四、指导书写1 .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说说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预设:生1: “纷、阵、枯、将”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生2: “却”字左右大致一样宽。生3: “夜”和“衣”的字形相近。生4: “面”是独体字,里面是两个小横。2 .师着重指导书写“阵、去人纷三个生字。3 .师范写,学生书空。提醒学生注意“却”的最后一笔是竖。“纷”字右上部是“八。不是“人”;第五笔捺要 写得舒展。4 .学生描红、临写。5 .投影反馈,进行评议。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学段学习的重点,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扎实的写字指导。本课的生字较多,因此挑选 比较典型的重点字,以点带面,让学生写好字。

21、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1 .课件出示寒号鸟和喜鹊各自的窝。师范读第1自然段。2 .听了朗读,再观察插图,你知道了什么?预设:生1:我知道了寒号鸟住在哪里。它住在山脚下的一堵石崖的一道缝里。生2:我知道了喜鹊的窝在河边的大杨树上。生3:我知道了寒号鸟和喜鹊住得很近。设计意图:通过引读导入课文学习,为学生创设了故事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图文对照,让学生对寒 号鸟和喜鹊的住处有了一定的了解。二、朗读品味,感受特点1 .自由读课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天气越来越冷?2 .交流。“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尽”字写出了冬天快要到了。3 2) “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呼呼地

22、,写出了风很大,寒风就是北风,吹到身上非常冷。4 3)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J联系实际说一说大雪纷飞的天气是怎样的。听音频,理解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感受天气的寒冷。有多冷呢?(冷得像冰窖)看图,老师介绍冰窖,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寒冷。模仿“冷得像冰窖”,说说冷得怎样?(冷得像在冰窟窿)3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天气的寒冷。4 .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喜鹊的做法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寒号鸟的做法的句子。5 .交流一下。说说你对喜鹊和寒号鸟的看法。预设:生1:喜鹊很勤劳,看得远。冬天快要到的时候,它就已经给自己做窝了。我是从“一早、忙着”看出来的。生2:寒号鸟很

23、懒惰。它“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生3:寒号鸟很懒,还不听别人的劝告。喜鹊让它做窝,它说喜鹊傻,而且还说太阳高照,正好睡觉。生4:寒号鸟不吸取教训,很懒。已经挨了一次冻,嘴里也说要做窝,但第二天天气一好,又去玩了。理解“得过且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寒号鸟说喜鹊傻,你怎么认为呢?(喜鹊不傻,因为天一冷,喜鹊就住进了自己搭好的温暖的窝里。)6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想想喜鹊会怎么说。喜鹊热心帮助寒号鸟,语气诚恳。喜鹊第二次劝寒号鸟,讲出了再不做窝的后果,语气加重。换用句式:“今天,J“从小,指导学生读寒号鸟说的话。寒号鸟有没有接受喜鹊

24、劝告?为什么不做窝?在冬天来到的夜晚,冻得受不了,说第二天就做窝,到了第二天为 什么又不做窝?课件出示:只看,不看;只顾,不顾 O小结:寒号鸟不仅懒惰,还非常糊涂。“得过且过”的人往往是目光短浅,鼠目寸光。读寒号鸟的话把它的 糊涂、懒惰读出来。7 .小组分角色读,其他同学评议。预设:生1:我觉得XX把寒号鸟的话读得很好,读出了寒号鸟的懒惰,还带有一点儿不耐烦。生2:我觉得如果他们在朗读的时候加上动作、表情,就会更生动。设计意图: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很生动,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呈现各自的特点。细致的朗读指导,能让学生 在朗读中体会到人物形象的特点。三、课外拓展,总结回顾1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

25、寒号鸟说些什么?2 .补充明日歌。3 .把这个故事演一演,讲给别人听。设计意图:通过对课外明日歌的补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万事不能拖,要及时去做。要懂得把眼光放 长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本课是一个含有深意的童话故事,通过写寒号鸟和喜鹊对待做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告诉我们人要眼光 放远,做事要早。在指导学生领悟故事的深刻道理时,我用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2 .课文中喜鹊和寒号鸟的话很形象地写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分角色朗读时,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人物, 进入故事,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充分地感悟人物的特点,从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表演的乐趣。3

26、 .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评价的能力。欣赏、评价的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在本课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 赏析了他人。学生们静心欣赏着同学们精彩的朗读,并作出相应的评价。通过赏析,也加深了自己对课文中人物 形象的理解。一、图片 话题,导 入新课。(用时:5 分钟)1 .提问:我国古 代四大名楼有:鹳雀 楼、黄鹤楼、岳阳楼 和滕王阁。同学们会 背关于它们的古诗 吗?2 .播放幻灯片, 展示鹳雀楼的图片, 简介鹳雀楼。1 .思考问题,回忆 学过的古诗内容,回答 提问。2 .听老师讲解,了 解鹳雀楼。1.填空。(1)王之涣是代诗人。(2)鹳雀楼旧址在 省。二、初读 古诗,整 体感知。 (用时:15分钟)1

27、 .借助工具书, 读准生字字音。2 .自由朗读古 诗,注意断句,并结 合课文插图,从字面 上初步理解诗句的 意思。3 .启发和鼓励 学生用查字典和联 系上下文的方法,解 释字的意义。有不懂 的字词可以提问,老 师在幻灯片中标出。4 .小组讨论,让 学生在理解字义的 基础上,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诗句的意思,1 .认读生字词。2 .自由读古诗,自 主尝试解释诗句意思。3 .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达成共识。全 班交流、展示结果。2.给下列生字选择正 确的读音,打“ J”。楼(lou nou)依(yi yi)尽(jin jing)欲(yti yu)并与大家交流讨论结果。三、精读 诗句,悟 意明理。 (用时

28、:10分钟)1 .再次自由读 古诗,读后思考:诗 人登上鹳雀楼看到 了什么?看到眼前 的景象,诗人想到了 什么?2 .质疑、解疑, 理解重要字词的含 义。3 .说说“欲穷千 里目,更上一层楼” 蕴含了什么道理。1 .自由读古诗,小 组讨论问题。2 .在老师的指导 下,准确理解诗句意 思。3 .思考诗句蕴含 的道理。3.字词意思我知道。白日:依:欲:千里目:四、仔细 品读,尝 试背诵。(用时:5 分钟)1 .启发学生思 考:诗人的观察点在 哪里?鹳雀楼、夕 阳、山峰、黄河分别 应在什么方位?2 .看图想象诗 人看到的景象。3 .讨论:诗人登 高观景时的心情、神 情、动作会是什么样 子?1 .根据

29、诗文内 容,思考诗人所处的位 置,想象诗人看到的内 容,揣摩诗人当时的心 情。2 .朗读、背诵古 诗。4.默写古诗。登鹳雀楼9O9O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五、总结 全文,升 华情感。(用时:5 分钟)1 .请同学说说 这首诗表达的思想 感情。2 .小结:这首诗 写的是诗人登上鹳 雀楼看到的景物和 产生的想法,描绘了 祖国雄伟壮丽的山 河。1 .思考诗人想通 过这首诗表达的思想 感情。2 .产生对祖国壮 丽河山的热爱之情。5.根据诗意说出诗 句。(1)滔滔的黄河水向 大海流去。(2)要想看到很远很 远的地方。教学反思我在教学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 他们运用已有的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

30、诗,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 的自学能力和在学习中互相合作的精神。在检 查自读情况时,我先检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 对于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我进行重点指导、 纠正。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望庐山瀑布。2 .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3 .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壮丽河山、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 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剖析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 文的意境。学前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 .预习望庐山瀑布,查阅相关资料。(学生)教学环节一、音像 点播,情 境

31、导入。(用时:5 分钟)1 .播放各种瀑 布的景象。2 .交流:欣赏后 你有什么感受?3 .听古诗网络 录音范读。简介诗人 背景。1 .欣赏瀑布美景, 交流观后感。2 .听古诗范读,了 解诗人背景。二、指导 识记,书 写生字。 (用时:15分钟)1 .自由读古诗。比比谁能读得字字 准确、清楚响亮,读 出节奏。课件出示生 字词。2 .指导书写生字。1 .自由读古诗,认 读生字词。2 .观察老师范写, 注意生字书写。6.看拼音,写词语。lu shdnshanchuan( )( )三、解释 诗意,体 会意境。(用时:15分钟)1 .解释重点词 语的意思,小组讨论 整个诗句的意思,全 班交流。2 .根

32、据诗句意 思,想象当时的情1 .小组讨论诗句 意思。2 .根据诗文内容, 想象作者看到的内容, 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7.我会解释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 看瀑布挂前川。景,体会诗人的感 情。1 .请同学说一U!、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说最喜欢诗中的哪 一句。2.布置作业:画 出你想象中的壮丽 雄伟的庐山瀑布图,1 .交流自己喜欢 的诗句。2 .根据诗文内容 绘画。大家相互展示、 交流、评议。8 .我最喜欢望庐山瀑布中的一句诗是“”,因为 O选出作品展示。登鹳雀楼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望庐山瀑布所见太阳落山,黄河奔腾 所感更上一层楼所见紫烟挂前川飞流所感银河落九天本课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现

33、各类瀑布的录 像、图片、声音、文字,直观欣赏瀑布的壮美, 为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铺设了一个良好的 学习情境。介绍作者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 这首诗的意境和感情,借助想象让学生感受庐 山瀑布的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积极向上古诗二首教学片段释诗意,悟诗情(教学难点)师:我们来讨论望庐山瀑布后两句诗的意思,有小组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 你们的讨论结果吗?生:我们这组讨论的结果是:这两句诗是说“庐山瀑布从高处直流而下,我怀疑 是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师:说得很不错,基本很接近原诗的意思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长长的水流, 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三千尺”是一种夸张 的手法

34、,庐山瀑布不是真的有三千尺。那庐山瀑布是从天上流下来的吗?生:不是。师:对!庐山瀑布不可能从天上流下来,诗人这样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 来想象当时的情景。诗人李白看到瀑布湍急的水流,从山顶倾泻而下,山顶云雾缭 绕,仿佛仙境,所以李白用这两句诗来描绘他看到的壮丽景色。你们通过李白这两句诗的描绘,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好好想一想,大家再一起交流。生:朗诵这两句诗,我觉得我看到了壮观的庐山瀑布,抬头看不见瀑布尽头, 落入地下时溅起了水花,让人不得不停下来欣赏。师:我们也许没有亲眼看过庐山瀑布,但通过诗人李白形象的描写,我们可以 体会到庐山瀑布的美景,它一定很壮观,让我们赞叹和喜爱。诗人也是如此,被

35、庐 山瀑布的壮阔吸引,用诗句抒发了对它的赞美之情。赏析:教师在解释了重点词语之后,让学生讨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情感,培 养了学生的自觉性,也让学生走进古诗意境,感受诗词的力量。最后通过想象,与 诗人产生共鸣,感受庐山瀑布的美景。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我是这样 开展新课的:一、借插图初步读懂古诗课文配有插图,以图激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课始,我出示了插图, 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的内容,说说从图上看到些什么?再多遍诵读古诗,让孩子们说 说自己结合图从诗中读懂些什么?并告之从哪里读懂得。这样一个环节,不仅培养 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

36、考习惯,同时也比较清晰地了解了孩子们掌握知识的程度 与水平,方便后面的教学。一部分孩子很敏锐,他们从图和古诗中很快就明白了诗 人登高望远,看到了太阳落下,看到黄河滚滚流入大海。从孩子们的回答看出,孩 子们虽小,但不乏有思考分析的能力,当然不全面,体悟的不深刻,但是,良好的 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前面的整体把握,加之后面的细细体会,一定会有不小 的收获。我表扬了孩子们,同时,告诉他们,以后碰到古诗,可以先读读古诗,再 看看图,再读读古诗,这样就能慢慢弄懂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了。二、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分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对于古诗的真正理解,必须从字 面上去逐字把握。我出示了古诗

37、,然后从题目开始,让孩子们进行理解。我对孩子 们说:反复读读,逐字理解,允许你们猜,看谁猜得准!没有了压力,孩子们显然 很兴奋,从题目开始,在我的提示下,通过反复读,逐一 “猜”着。每一次我的肯 定,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动力。就这样,我们就在课堂上猜着,然后又将句子的意 思逐一拼装,诗意逐渐变得明朗,每一个孩子都像是打了胜仗的勇士,课堂充满了 激情。为了巩固诗意在孩子们心中的印象,我们又玩起了 “诗意大比拼”的游戏, 看谁能将意思说得更完整,可以加以自己的语言,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三、讲背景体会思想感情光理解了诗意,不继续深入,孩子们很难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人 生哲理联系起来。于是,我

38、给孩子们介绍了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然后引导孩子们 将后两句与学习等联系起来,有什么启发?孩子们逐步感悟,意识到了诗人的宽大 襟怀,也明确了今后为人、学习等应积极向上。望庐山瀑布: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 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 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 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 诗人

39、抑扬顿挫的诵诗声。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 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 大意即可。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许多: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 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 整体之美。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 间,个别读太多。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 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 头蛇尾”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