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及答案【基础知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 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 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考焦了。在毫无 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ng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 发出吼叫。(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干涸() 坍()塌 feng ()隙(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其正确写法是“”。(3)文中“任
2、由”的意思是; “生气”的意思是:o(4)这段文字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1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1)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2)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3)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 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4)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课内阅读】阅读植树的牧羊人中节选内容,回答问题。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 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
3、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 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 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 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 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 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棒,还种白桦树。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 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
4、, 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 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棒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 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 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 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 立的少年一样。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 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
5、的奇迹!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 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 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 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 响声。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 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 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
6、围的鲜 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 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 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 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 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 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 能做到的事。2 .选段是用第几人称来写的
7、?有什么好处?3 .牧羊人为什么不再放羊了?由此反映出他怎样的特点?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 铺在高原上。6 .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棒,还种白桦树。7 .牧羊人靠自己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一片荒漠变成了绿洲I。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你 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人物事迹?请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拓展阅读】胡杨无泪乘汽车从甘肃的酒泉北上,沿途尽是沙漠。愈走,人烟愈是稀少,路两旁的树木愈少, 即是有,也是一些细细的弯曲不直的柳树。当地人称做“老人树”的,意为一生下来不见朝 气蓬勃
8、的劲势,就给严酷的环境压弯了腰。这里的沙漠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平坦,而是一座沙包一座沙包相连,遮去了远方的地面 之物。沙地上尽是枯的毛草和骆驼草,骆驼草枝儿纤细,如是一团团白白黄黄毛毛茸茸的动 物蜷曲在地上。汽车驶进巴丹吉林大沙漠,忽见一侧低低的流痕,象是一条河流的故道。有的地方有 一片浅浅的水洼,水洼上长着参差不齐的芦苇。深秋,白白的芦花摇戋多姿,花穗和茎干倒 映在水中。同行的额济那旗文联的同志告诉我,那是木林河。在内蒙古大沙漠中,看见河流 如是在阴霾的关中秋晨陡见一缕阳光。我们真是惊讶和高兴极了,车内立即有了笑声。车行数百公里后,司机在一处较为平坦的沙地边停了车。司机笑着对我们说:“你们 不是
9、问胡杨树吗?快下去看看吧,这儿有许多胡杨树的树桩。”我们跳下车来,看见远处的 沙漠里,站着许多粗粗的树,如象一片被毁坏的的森林一样,树棵杂乱狼籍。啊,胡杨树! 我过去只在作家孟晓云的报告文学胡杨泪中读到它。当时,作者是把一个命运坎坷的知 识分子,比喻为胡杨树加以陈述的。我当时想,胡杨大概也跟我国北方的白杨树一样吧,皮 肤洁白,书皮上,绽裂着大大小小的眼睛。可是到这里才看见,大漠中的胡杨,一棵棵却是 扭歪了脖子或身躯的,有的树身上鼓起大大小小的包,有的则在树杈处鼓起如马蜂窝般的旋 涡,旋涡上不见枝儿,给人的感觉似是树的股枝要向上突去,可是却给什么可怖的东西欺压 了,吓傻了,吓呆了,便乱了方向,在
10、树的股枝上盘旋成一个个墨黑的旋。有的胡杨树可粗 可粗,竟达一搂多粗,可树身却去了半边;有的树心已空,树干却在风沙中屹立。胡杨树的 树皮,多像千百年的古柏那样,树皮在树身上粗砺凹凸,缠绕向上。这时,落日橘红,西天边给烧得火焰一般,我们的脸儿和身上都给映红了。忽然,同 行的摄影记者小马向我喊:“喂,你们快来看看呀,奇迹出现了! “我们几个人跑到他的旁 边,依他而坐,向前望去,果然看见一个奇迹:啊呀,落日的余晖下,前面的一棵棵胡杨树 竟变成一个个赤臂光背的老人,他们或站或蹲或半立,伸肘仰臂,象是在对西天边呼喊嘶叫, 似是失去了什么,又像是不甘屈服,要与之挣扎搏斗。一个个胡杨老人,身体是那么硬朗, 那
11、么威武不屈,那么不甘心失败,形态各异。胡杨老人在呼喊什么呢,是在跟谁搏斗呢?摄 影记者小马问我:“你看,胡杨老人是不是在呼唤生命之春? ”我说:“是呀,它好像是在 呼唤幼小生命的到来! ”有人又道:“不,老人们分明还在诅咒这里险恶的环境! ”最后, 我们都低了声儿,一致认为,老人们是在对生存呼喊,是在向仓天诉说过去人们破坏自然环 境,最终导致害人恶果的咀咒。落日的余晖,把个个老人的身上涂红了,涂得筋骨根根清晰, 把挣扎老人秃秃的头顶(树冠疙瘩)染红了,他们真是怒发冲冠啊。我们被这奇迹震撼了。 这是天意?是幻觉?是人的觉醒?我们在刃口一杀I刃口间,忽然感到自己站高了许多,走出了浑 浑噩噩,走出了
12、愚昧和无知。胡杨是一种坚强的树,它有“300年不死,300年不倒,300年倒而不朽”的历史档 案。这些在沙漠中死去却还依然独立的胡杨树,谁能猜出它在这儿与飞沙走石麋战了多少个 年头,多少个世纪呢?离开那里很多天了,我的眼前,还不断出现那里一棵棵向天嘶喊求生的胡杨树,一个 个倔强而壮怀激烈的老人!8 .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9,细读第段,说说它主要表现了胡杨树怎样的特点。10 .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11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A.这些在沙漠中死去却依然挺立的胡杨树,谁能猜出它们在这儿与飞沙走石廛战了多少个 年头、多少个世纪呢?B.这些在沙漠中死去却依然挺立的胡杨树,没
13、有人能猜出它们在这儿与飞沙走石愿屡战了 多少个年头、多少个世纪。12 .下面是一段介绍胡杨树的文字,在写法上与本文有什么不同?胡杨树是落叶中型天然乔木,直径可达1.5米,高1015米,树干通直,木质纤细柔 软,耐旱耐涝,生命力顽强,是自然界稀有的树种之一。胡杨树的树叶奇特,因生长在极早 荒漠区,为适应干旱的环境,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而生长在大树老枝上的叶 片却圆润如杨。参考答案. (1) he tan缝(2)考焦 烤焦(3)任凭,听凭 生命力,活力(4)夸张 比喻1 . (1)说明(2)记叙(3)议论(4)描写.第一人称。通过“我”的耳闻目睹,对牧羊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
14、评价;我 作为见证人,娓娓道来,使牧羊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故事显得真实可信。2 .因为羊吃树苗,所以牧羊人决定不再放羊。反映出他具有坚定的改变荒地的决心。5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灰灰的薄雾”比喻成“地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牧羊 人种的树木之多,突出了牧羊人取得的成就之大。6 .“一直”写出牧羊人依然坚持种树,赞美了牧羊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暗示了这种精神将会 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变化。7 .示例:玉珍,19岁时嫁到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无定河镇。这里位于内蒙古和甘肃交界 地带的毛乌素沙地深处,只有一望无际的明沙,地种不成,羊放不了。从1986年春天开始, 她用32年的时间治沙造林,使这片不
15、毛之地终于有了可喜的绿色。8,乘汽车北上途中见到的沙漠的情景:沙包相连,人烟稀少,草木没有朝气,河流断流。一 方面突出了沙漠的荒凉,另一方面为下文写这里的胡杨树做了铺垫。9,描写落日余晖里胡杨树的形象,突出了它们的坚强不屈,控诉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10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漠里的河流比作阴霾里的一缕阳光,说明大漠里的河 流极为少见,同时也说明了大漠里的河流给人带来欣喜、给大漠带来生机,突出了这里的河 流无比珍贵。11 .A句和B句都写出了胡杨树在这儿与飞沙走石廉战了很长时间,说明胡杨树是坚强的。 但A句是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而B句则是一般否定句,语气较为平 淡。12 .本段文字以说明为主,运用作诠释和列数字的方法介绍了胡杨树的特征,语言平实;胡 杨无泪以描写为主,综合运用叙述、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展现了大漠中胡杨树悲壮与 坚强的形象,语言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