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做研究”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455441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做研究”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做研究”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做研究”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做研究”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做研究”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摘要】培养“研究型教师”是当前我国教师队伍专业化开展的 主题和方向。在对教师的教育生活史调查中发现,教师“做研究”面 临诸多困境,表现为研究价值的失落、研究趣味的失缺以及研究过程 的失真。这样的研究状态不仅无助于教师专业成长,还会造成教师严 重的内心冲突,结果是研究与教学相脱节、研究工作与教师主动开展 的愿景相矛盾。鉴于这些问题,有必要在实践中找回教师做研究的精 神旨趣。【关键词】研究型教师;专业开展;做研究;教育生活史【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 (2022) 30-0030-06【作者简介】王雅丽,常州工学院(江苏

2、常州,213022)师范学 院教师,讲师。教师“做研究”指的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实 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促进教师专业开展为研究目的,并改进自己的 教育教学实践,是实践者与研究者的统一” lo提倡教师做研究, 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好的问题意识和专业科研能力,同时要求其 对研究具有热忱之心,认同研究对于教师专业开展的意义。然而在现 实中,教师的研究之路却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本研究尝试通过教师的 教育生活史口述展现这些困境的表征与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邀请教师表达教育生活,以教育参与者自身经历的事件与感受来 呈现教育生活的鲜活内容,是当前教育质性研究中常用的方法。笔者 2022年在南

3、京市进行了以“教师如何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为主题的 一文中指出,教师工作是一种“实践”,最需要形成超越理论与实践 二分、具有高度反思性的“实践性知识” 7。教师做研究的价值一 点不亚于专门的理论研究者,甚至没有教师实践研究所获得的“实践 性知识”作为源头之水,理论研究也很难“流长”。除了发挥教师个 人努力作用,学校也需要通过构建实践共同体来促进教师群体开展, 这是当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实践共同体指的是“所有成 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或者为了一个 主题共同投入热情” 8。实践共同体具有自愿性,以气氛和情感作 为联系共同体成员的纽带;具有同一性,共同体成员共同实践

4、,共享 信念和理解;具有开展性,成员的专业开展是最终目标。实践共同体 不仅是教师的集合体,更是教师集体的“思想王国”,教师提供共同 体的信念、情感、思想。教师在其中既能获得成长的指导,也能寻找 到心灵的归属,研究之路成为共同体成员同甘共苦、共同创造幸福的 过程。(三)回归价值理性,复“研究”之真情与魅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 出的一组概念。“价值理性”相信一定行为的无条件价值,强调动机 的纯粹和选择正确的手段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管其结果如何。“工具理性”那么强调行动只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行动借助理性 到达自己的预期目的,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漠视

5、人 的情感和精神价值。9研究假设遵循工具理性,极易表现出功利化、 工具化倾向,研究者将个人实际利益满足视作研究目的。假设遵循价值 理性,研究那么是由教师本然的教育良知所激发,是基于对教育深切的 责任感和热爱而形成的一种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研究本身具有自足 的价值,教师在研究之中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教师做研究应当遵循价值理性,而不是让一种外在的、暂时性的 利益取代对研究的精神追求。如果工具理性在教育研究中受到追捧、 价值理性遭到冷待,会导致教师专业开展的浅薄和短命。回归价值理 性,是让研究自身的精神价值得到张扬,让研究不被功利所裹挟。学 校要营造热爱研究的气氛,创设宽松、自由的研究环境,教给教师

6、适 合的研究方法,如课例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让 研究的发生根植于教师的教学生命。同时,在对教师研究的评价上, 学校要采用更人性化、更积极、更多维度的评价模式,要以契合不同 成长阶段教师开展特点的评价方式来确保研究真正滋养教师的专业 生命。【参考文献】1王艳霞,王艳娟,王绍瑞.“教师成为研究者”辨析J.中国 教育学刊,2022 (10): 60-62.2王相.教师开展:从自在走向自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2022: 23.3范敏.教师话语权的迷失与回归论研究何以成为教师的 话语工具J.中国教育学刊,2022 (5): 89-93.4秦楠,郑航.真理、权力、实践:教育学

7、话语形态的缠绕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 (1): 8-12.5JouniValijarvi,陆璟.芬兰研究型教师教育述评J.上海教 育科研,2022 (1): 21-25.6李润洲.“教师即研究者”如何再定位J.中小学管理,2022 (7): 31-32.7曹长德.从教学相长到教学研三位一体J.中国成人教育,2022 (1): 112-113.8周耀威,王伯康.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师成长J.教育开展研究,2022 (11): 69-72.9王彩云,郑超.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及其方法论意义一一基于 马克斯韦伯的理性二分法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2): 48-53.教师教

8、育生活史调查,对3位教师进行了访谈:方老师是市优秀青年 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校骨干教师,教龄21年;张老师是学校骨干教 师,教龄18年;檀老师是南京市一所乡村学校的年轻教师,教龄6年。3位教师处于不同的职业开展阶段,工作于城市或乡村、普通学校或 名校,所述内容能够形成比照,多方面展现教师对“做研究”的看法 和感受。一、教师“做研究”的现实困境(一)失根的研究:研究与教学割裂学者斯滕豪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认为没有教师不需要研究 自己的教学,教学与研究是一体两面的活动。这一观点肯定了教师教 育教学的研究性。然而,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研究仍经常被视作教学 之外的活动,研究与教学之间往往呈现割裂状态

9、。1 .研究是教学以外的事情。教学是教学,研究是研究,研究与教学被认为是两类性质不同、 目的不同的事务,是两个不可能同时进行的过程。檀老师:这边工资很高,但是会让你做很多教学以外的事情,这 个钱不好拿。我(本文作者,下同):教学以外的事情是什么?檀老师:研究呀。我:您对教师做研究怎么看?檀老师:没有研究,有什么研究啊?去年,我糊弄了 一篇,连过 程都没有,就交了。研究被看作教学工作的附加,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以外不得不接受 的规定任务;一些所谓的“研究”发生在教学之外或教学之后,甚至 有些情况下发生在教学之前,出现一种“没有研究”的研究。在访谈中,一些教师说他们学校的研究工作常常是混乱的、粗放的,

10、为了能 够出工程,要求每个教师都要申报课题,保证人手一个课题。先是在 学校立项,然后请专家把关筛选,申报上一级课题。对一些教师的研 究是否与实践相关、对改进实践有没有效果,学校并不在意;只要能 够按时结题、出成果,在学校科研成果上增加一项,就会给予极大的 肯定。这种缺少教学实践作基础的研究本身价值十分有限,是教师在 工作之中不愿意花费时间的任务。研究与教学的别离源于教育实践者 与研究者双重角色的不统一,教师既不认同自己的研究者身份,也不 会主动将研究视作教学不可缺少的一局部。2 .研究与教学本末倒置。当教师意识到教学与研究应当统一,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又会挤占教师做研究的时间和精力,致使教

11、学与研究既不能互促共生, 也得不到各自充分实施的机会。方老师:我们一个老师在微信中写了个签名:“我没有时间备课, 因为我要写论文;我没有时间去上课,因为我要去参加教研活动;我没 有时间改作业,因为我要去写个人课题。”如果在教学中给我们一些 空间,让我们边教边研,也就是边教边思,它(教师做研究)是非常 积极的。但是,当外界约束性的东西或者需要我们承载的东西太多的 话,我们会发现自己被挤压得没有空间了。在一般教师的观念中,教学为本,研究为末,教师做研究是为促 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一种自发行动。然而现实中许多学校是在制度执行 或任务考核的意义上培养研究型教师,出现一种“必须要研究、停课 去研究”的错误逻

12、辑。在这种逻辑的影响下,教学与研究之间呈现一 种乱序的、相互限制的状态,很难实现健康的循环促生。而这样的本 末倒置也使得教学与研究成为共同撕扯教师的两种力量,教师既无法 专注于教学,亦无法投入研究,增加了教师心灵的疲惫感和对自己不 能尽教师本职的焦虑感。3 .教学与研究缺少“思”作联结。在教学与研究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是教师开展为研究型教师的决 定性条件。5ft老师:学校占用我们时间太多了,我没有时间沉下心来去想想 该怎么上课,教育学生的时间太少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各种各样的 检查,最后都疲于应付。如果一个教师始终处于这样的状态,你没有 方法要求他沉下心来思考。如果他不能沉下心来思考的话,他就只

13、能 凭经验去教学,那么试图通过写论文、搞课题来提升他的理论水平、 教学水平,这其实是一种无用功。“教师做研究是让教师更加有意识地进行教学反思,有意识地进 行实践的行动改进,获得教学理性。” 2教师做研究的动因是对现 实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的愿望,缺少了 “思”作为联结,研究无疑是空 中楼阁。在斯滕豪斯“没有不研究的教师”这一观点中,强调的不是 教师从事专门研究或是写论文、做课题等这类事务,而是教师在教育 教学中要具备研究性思维,能够在实践中提炼出问题,并围绕问题进 行系统的研究,使自己的教学超越经验层面,更加具有理性色彩。这 种研究性思维可谓对联结教学与研究的“思”最合适的表达。(二)失趣的研究:

14、功利化与私己化“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代开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不确定的教 学变革和生成性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具有研究的品质。但是,教师自 身成为研究者的愿望,才是研究型教师开展的根本动力。1 . “难以让人自在的研究”。当教学与研究不能很好融合时,研究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种绑缚, 是教师为了职业开展而不得不拼命争取的开展资本。而当这一资本获 得后,研究便会被“驱逐”出教师的生活,这不是一种健康、良性的 教师专业成长方式。我:学校有没有对论文这方面的要求?张老师:有的,每个学期都要求写论文。每学期的绩效,也拿这 个来考核你,没有要扣钱的。我:在你们学校,反对写论文的老师多吗?张老师:当然,年轻老师不敢

15、反对,他反对是没用的,他还要评 职称啊,只有像我们这样对职称无所谓的人才可以过得稍微自在一点。将研究与教师职称、绩效等挂钩,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对教师开展 水平的考核与评估,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励教师更好地开展。但是在实 践中,评奖、评职称等这类更具现实性的回报常常会遮蔽研究本身的 内在价值,导致教师误认为,研究的价值不是取决于问题解决的效果, 而是以是否发表、是否立项、是否获奖来衡量。教师既抵触研究,不 情愿去开展研究,又受困于研究成果缺乏带来的职业晋升困难,双重 压力使得教师难以获得自在的生存。2 .“一个和尚挑水喝”。合作研究是针对中小学教师研究能力薄弱提出的一种有效研究 模式,包括学校范围内的

16、教师合作研究、校际合作研究以及教师和教 育理论研究者间的合作研究等形式。这种研究模式不仅可以为教师提 供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支持,也有利于形成一种充盈着情感和精神信 念的研究共同体,是一线教师开展研究素养的有效模式。然而实践中 往往很难建立合作,即使有合作,所呈现的也是另一番景象。表现一,研究是私人性的事情,教师很少在公共场合谈论研究,对他人的研究既不关心,也无意愿去了解。我:你们是怎么做研究的?檀老师:没有研究,有什么研究啊?我:其他老师做的研究,你有看到吗?檀老师:我看到什么啊,我每天三点一线,可能他们做了研究, 我也没看见。表现二,合作研究是少数人才能获取的机遇,一些不具优势或条 件的学校

17、和教师即使有强烈的合作研究意愿,也很难获得合适的合作 机会。我:你们有与大学老师之间的合作研究吗?檀老师:没有,我倒有这方面的想法,给一位我很崇拜的教授发 了一大堆材料和想法,但是他也没怎么理我。我:学校有过类似的合作研究吗?檀老师:也没有,我们是县里的学校,不太好,没有上面的学校 那样好。像那些研究想不到我们学校。表现三,合作研究中,理论专家往往主导整个研究,教师扮演了 辅助和配合的角色。当理论专家通过合作研究获得丰富的资料与结论 后便结束研究,而教师们的研究需要和研究困惑没有得到有效回应。 许多合作研究也没有建立连续性的合作关系,教师在实践中可能还需 要进一步的指导,而理论研究者们却没有进

18、一步合作的意愿。张老师:合作研究,就我所参与过的来说,我觉得还是掌握理论 的人,他想要使自己的论文更有说服力。我觉得我们是被利用的,他 利用我们来到达他所期望的实践,拿到所期望的结果后就走了,至于 我们在实践中有什么样的问题、困惑,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他 也没来找我们了,因为他的课题出成果了。研究的功利化与私己化使得研究对于教师来说是无趣的,同时功 利化的后果往往是教师为了自身利益形成恶性竞争,导致研究精神的 失落。同样,在功利化和私己化的研究气氛中,教师很难自在地教学 与生活,也无法获得来自外界的专业支持、情感支持,这样一种不够 自由、沉着、充实的研究实际上会加剧教师对研究的反感,深陷其

19、中 的教师不得不背负枷锁前行。(三)失真的研究:遵循规范与采用套路研究的“真”是研究信度效度的基本保证,也是对教师基本的学 术道德要求。除了研究资料、研究数据和研究过程的失真,教师研究 的“失真”还表现在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缺失了属于教师这一群体 的职业特质和教学生活的真实感。1 . “研究就是将简单的事情说复杂”。在当前教育研究中,“教师的实践话语长期处于缺席状态,是一 种边缘性话语,很难找到自己的话语空间” 3。一线教师的研究是 对实践问题的真切思考与表达,采用的是富含生活特质、经验特质的 实践话语,但是,受限于当前研究特有的学术语言要求与规范,教师 不得不将常用的经验语言转化为学术理论用语

20、,这对于许多教师来说 是有难度的。张老师:我觉得我没有写学术论文的能力,我只能用最通俗的生 活化语言。其实有时候可能是个很简单、很小、很细节性的东西, 但是这个感悟也许对其他老师的实际教学就是有益处,我没有这个能 力去把它扩展到四五千字。教育的实践本性决定了 “来自经验的实践话语总是伴随着社会 现实问题和文化情景而出现 4o要求教师将教育实践进行理性提 升不是作话语转变上的“造词运动”,而是强调对教学经验内核原理 的分析,找寻教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这一探索过程本身就具有极 强的实践性,应该允许教育实践者用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来进行表达, 而不能苛求实践话语对理论话语的适应。2 .“套用某个模式

21、后,中奖率就高了”。研究失真的另一个表现是缺失了教学实践生活的真实感。当研究 成果的多少与职称评级、绩效考核等挂钩后,教师为获得相应的职业 回报,会将论文量产视为研究的终极目的,期待在短时间内通过经验 总结或套用模式的方式获得成功,而忽视了论文写作背后研究的扎实 开展。方老师:这两年学校请专家来帮我们指导和修改论文。上次我们 教研室专门组织了个活动,请一个老师来现身说法,好像就是套用了 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只要套用了这个模式,论文的中奖率就高了。通过总结成功者的经验得出一些表达技巧和程序化套路,进而进 行模仿,确实能增加研究成果的“中奖率”。但是,在高“中奖率” 背后教师丧失的是什么?模式本身是

22、封闭性的,它将一切个体化的经 验以某种固定的形式来规整,使得原本富含个性的话语表达和教育实 践看上去千篇一律,使得现实经验失去真实感和鲜活性,使得研究丢 失其本真。此外,“套路化”也是投机取巧的表现,为教师总结套路 看似是为教师做研究提供了思路,实那么让教师对研究形成一种机械、 呆板和虚假的印象,彻底将研究工具化、功利化。二、教师“做研究”的意义如何寻回呼吁教师“做研究”,不是对教师工作的加负,而是让研究成为 教师的生活方式。这需要在超越工具论的价值空间里寻获研究的精神 意义,创设适合教师群体文化、发自教师内在需求的教育研究生活。(一)培育研究精神,为“研究型教师”奠基培育教师的研究精神,依赖

23、于职前教师教育和职后持续性的研究 体验。在职前师范教育阶段,有必要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建立教师对研 究的基本认识与正确态度,使教师掌握教育研究的科学方法与实际操 作,理解教育研究与专业开展的紧密联系,养成主动好奇、主动质疑 和主动探究的思维习惯,感受研究的乐趣。在此基础上,职后教育应 引导教师通谩解决现实教育问题,体验研究带来的专业性的提升和职 业价值感的增进。但是,只是解决实践问题还缺乏以造就研究型教师, 应将研究精神渗透在教师的生活中。芬兰为研究型教师成长设定了四 个层次的能力开展水平5:第一层次是理解各种研究方法;第二层次 是能够运用研究方法分析教育问题;第三层次是能批判性地阅读专业 文章,

24、知道学科最新进展;第四层次也是最高开展水平,是能够运用 哲学方法、概念分析、批判性思维理解课程。这四个层次的开展水平 既梳理了教师科研素养的基本内容,也提出了教师研究精神开展的目 标要求。一切皆可成为研究的课题,即便是对用以学习的课程,也要 有质疑和批判的意识。敢于求新和突破认知,这就是研究精神的内核。(二)教、学、研整合,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教育、学习、研究是教师开展的三个主题。教育是教师的天职, 是教师的本质属性;教中有学,学能促教,教学相长是教师职业的特 殊属性;“教”与“学”是对传统的继承,而“研”是一项创新与发 展6。教师研究的对象是教学活动中发生的具体问题,研究的目的 是改善或促进教育教学,研究的整体过程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进行, 因而教、学、研三者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开展的关系,教、学、研 的整合也是教师整体性开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整合?教师个体的努力是关键。现代教育呼吁教师要成为自 觉的教育者,一方面是指教师要有自觉的教育意识,另一方面是指教 师要有自觉的自我开展意识。陈向明在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