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454890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目标:1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2 . 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3 .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 趣。4 .对“游濠梁”引发的辩论作出评价。教学重点:1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2 . 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3 .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 趣。教学难点:对“游濠梁”引发的辩论作出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说到辩论,相信同学们对上学期年级的辩论赛还记忆犹新, 在辩论赛上,双方辩手雄辩生风的英姿让大家倾倒,而千年前的 这一场被后人誉为“史上最著名

2、辩论”更有着说不尽的魅力,现 在就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研究一下这一场辩论。(二)自主质疑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 .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辩论双方是谁?(庄子,惠子)2 .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正方(庄子):脩鱼出游沉着,是 鱼之乐;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反驳庄子的观点后,庄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子非我,安 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个句子中有哪些关键字词要提醒大家注 意?(子,第二人称代词;安知,怎么知道,疑问词)3 .那惠子如何还击?(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 不知鱼之乐全矣!)这一句有个一词多义的词,是哪个?(固, 固然、本

3、来;)这一句该如何理解.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之乐 云者,既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在问答提问中 落实重点字词,理清文意)(三)合作探究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双方的语气。小组讨论双方观点,最后 定出小组支持庄子和惠子哪一方的观点。每小组派一位代表阐述 小组观点。正反双方自由辩论。2 .总结,初步归纳庄子的思想。(庄子崇尚自然,板书:庄子乐=鱼乐=万物乐天人合一)3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 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 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

4、无言以 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 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 “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 却是“怎么(能)知道”。(要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最后一句 是庄子在回答惠 子的“安知鱼之乐”,他回答“从濠桥上知道”, 实际上是答非所问,偷换概念)板书:我知之濠上(答);子非 鱼,安知鱼之乐(问)安知:怎样知道(庄子),怎能知道(惠 子)庄子一一诡辩。(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 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 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那么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

5、者。(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 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 鱼,安知鱼之乐? ”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 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不过,我们先把这场千古争辩放一放,来关注庄子为什么非 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课后练习:庄子认为鱼乐 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因为庄子本来就是崇尚自然的,他本来就是快乐的,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4.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明确: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 度,缺乏美学意义

6、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 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 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四)训练拓展你更欣赏哪一种思想?为什么?(五)课堂小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 他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 择。庄子思想虽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 生活和精神到达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 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 的 抚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兴旺的今天读来,也犹如扑面而 来的清风一般,清爽怡人。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

7、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教具准备: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齐读课题:小蝌蚪找妈妈二

8、、观看动画,理清思路: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 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帚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

9、外形的认识。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一一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 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4、指导写“披”字5、采用分角色朗读、帚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 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 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

10、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 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 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局部的特征 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 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 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 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课堂练习: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 的,O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O

11、 O学情分析目的: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什么特点,学习 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等。设计理念包括教学方法和学 法指导,以及教学设想。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学生 潜能,因材施教,到达具体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内容:1. 教学主题:青蛙写诗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 七课。本文是一首儿童诗,共有五小节。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 描绘了雨天的池塘里青蛙在高兴地“呱呱呱”叫着作诗的情景。 以此为情节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 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活泼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 性。2.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充满好奇,而本课十 分适 合一年级孩子学习语

12、言,认识事物,对于训练孩子的想象, 朗读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空 间。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写字、识字、朗读课文;通 过学习课文,大致理解几种 标点符号的用法。难点:1.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了解三种标点符号的用法。教 学突破:将标点符号与相关事物相结合,指导学生感受标点符 号的“形”,再结合具体的语句指导学生了解其意思,并通过对 逗号、句号、省略号不同语气的感悟来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学 情分析方法和工具:学情分析的主要内涵包括学生的起点水平、 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进行学情分析时应把握好个性与共性 的 结合,动态与静态的统一。我确定学情方法如下:1.谈话法: 通过和学生的直接交谈,可以对学生有一个了解,还可以进行 不同角度下的比照分析。2.观察法:通过学生的课上表现以及 提问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好的掌握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 水平。我准备利用多媒体和板书等手段辅助教学,从而让学生 更好的、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