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声声慢》教案汇编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声声慢》教案汇编7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声声慢教案汇编7篇声声慢教案篇1一、说教材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把握词人前后词风的差异。2、品味叠词的妙用。3、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由于这首词里包含了大量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词人除了直接抒情之外,更妙的是借意象来抒发愁情,但是我们的学生对这些意象的把握是不准确的,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
2、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本节课内容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如果像平常一样一支粉笔,那一节课的时间根本不够。所以,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快速演示的特点,能节约很多的课堂时间。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采用讲授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回忆、合作一起来鉴赏这首词,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1、导入新课。学生们学过李清照的醉花阴,课前我就播放醉花阴的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
3、进入本课教学。同时通过听觉让学生体会醉花阴和声声慢抒发的感情的差别,这样很自然引入李清照的作品风格。2、如何入愁让学生听配乐朗读,体会词人的情感并留心哪些句子直接表明词人的感情,哪一句定下了感情基调。由此引出对前三句的分析:词人通过动作、环境、感受入愁。接着分析这三句“叠字”的妙处。3、缘愁选景学生们明确了词人“如何入愁”,便引导学生分析词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愁情。学生们通过交流很容易能找出“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意象。下面我引导学生回忆这些意象在以前哪些诗词中出现,让他们背出这些诗句,我再来补充。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在学过的诗句里,这些意象大体上都表达什么感情,这样学
4、生很自然的就能从“特殊”推出“一般”,得出这些意象在本词中表现的感情。例如“酒”这个意象,学生们能背出“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都门帐饮无绪”(柳永)、“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等诗句,所有诗词句里,“酒”都表现了“愁”。很自然的,学生得出结论:在这首词里,李清照通过“酒”这个意象来表达愁情。像梧桐这个意象,学生们学过的诗词中很少出现,我在列举一些例句时比较详细的解释诗句内涵,否则学生们可能不能理解。当所有的意象分析结束,每一个意象都指向“愁”字,学生们很自然得出“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的结论。4.、分析“为何生愁”这一点一定要结合李清照的经历来
5、谈,所以我排了一个“李清照大事年表”,将她从“结婚”到“离世”的经历一一列举,学生很直观的就得出了“愁”的源头-“亡国之痛”“丧夫之哀”“沦落之苦”“乡土之思”。5、结语我用郭沫若先生的一首诗“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输千古是著书。”和梁衡李清照传记乱世中的美神来总结评价李清照。课后,学生们集体朗诵这首词,播放声声慢歌曲,在乐曲声中向这位乱世中的美神致敬!四、说板书设计多媒体课虽然不用动多少粉笔,但很多演示的部分其实也就是板书。在板书设计上,我充分利用了课件的优势,让板书出现有时间的先后、空间的层次,既有绘画美又有形式美,既扣住了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把
6、握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解决重难点。声声慢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学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设置法、四、教学手段PPT展示五、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新课导入导入语:大文豪苏轼的词风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
7、尽,千古风流人物”,便把词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来,苏轼可以说是豪放派词人的集大成者。今天,我们要接触到的是另外一种词风,与豪放词的特点截然相反。没错,就是有些同学已经说出来的婉约词。介绍: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以及婉约词的主要特点。(二)朗读词作,初步感知1 .作家作品简介: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2 .学生朗读,疏通词意,初步感知词作的感情基调;(1)提问: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引导学生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蕴,和铺垫的感情基调:PPT展示: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环境寂寞
8、冷清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3)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范例引导)师总结:韵律美;增强情感。(4)结合诗作背景,说一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愁之一:山河沦陷悲故园荒废难回;愁之二:夫妻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愁之三:形影相吊悲漫漫余生难度)(5)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过渡语:同学们找的都很对。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是结合过我
9、们之前学习诗词的方法,通过寻找词句当中的关键词或者是意象,品读出词人的愁绪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结合词句,联系过去所学诗文,再次解读一下这些典型的意象,感受词人是如何借助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三)结合意象,体味情感1 .随同学口述,PPT展示“酒风雁黄花梧桐雨”师总结,补充并板书:酒风雁黄花梧桐雨)2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诗句体会词中意象所蕴含的情感(1) “酒”ppt出示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师总结:酒是“愁”的象征。延伸:为何说是“淡酒”?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2) “风”ppt出示诗句诗句:“八
10、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师总结:以秋风渲染愁情。“雁”ppt出示诗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师总结:过雁象征离愁。延伸: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引导:“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在,而收信的丈夫却离别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4) “黄花”引导: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
11、仃的晚境。延伸: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儿”?引导: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5) “梧桐、细雨”的象征意义?引导: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四)再读全词,把握情思小结:体会“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集聚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与泪写下的千古绝唱(五)作业1 .依据赏析声声慢的步骤,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 .(拓展延伸)举例比较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词的不同特点。声声慢教案篇3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词在遣词用字、韵律运用与布局谋篇上的独特之处。2 .掌握物境与心境相融的表现手法。3 .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及李清照
12、前后词风的不同。4 .初步体会性别因素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二、教学要点1 .叠字运用的妙处。2 .用韵的特点。3 .细腻而又步步深入的感情蕴涵。4 .国家变动与个人创作之间的关联。三、文本详析这首词一名秋情,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代表作之一。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汉族政权南迁,始为南宋。这一重大变故给当时社会各阶层带来影响,李清照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巨变。千古名篇声声慢即写于这样的背景下。词的开头落笔见奇,以七组十四个叠字描绘出一个凄然寡欢的愁妇形象。第一句“寻寻觅觅”不是写实,而是表现一种无可寄托、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词人所寻觅的是什么呢?词中没有明说,但联系作者的生活经
13、历却不难体味。南渡前,李清照与丈夫感情融洽,志同道合,有着文雅而富于诗意的生活情趣。然而,靖康之难葬送了昔日的一切,丈夫赵明诚离开人世,心爱的文物古籍毁于兵乱,失于窃贼,更令人痛心的是北方国土的沦亡。词人在多难的岁月里备尝艰辛,故而坐立不安,情不自禁地希求寻到一点慰藉。作者并没有直接描绘这种心理,而是赋无形于有形,通过“寻寻觅觅”这一虚化的行动来形象地加以表现。第二句借环境的凄清、肃杀来表现心情,“冷冷清清”既写出深秋气象,也刻画出词人的暮年心境,饱含着只身飘零、孑然独处的寂寞之感。第三句则直抒愁怀。这句中的六个叠字是近义词,相互间有细微区别:“凄凄”言其悲凉;“惨惨”写其抑郁;“戚戚”则绘其
14、忧惧。词人由浅入深,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国破家亡为自己造成的极深的精神创伤。接下去四句,通过眼前生活叙写愁情。“最难将息”表面上是就清晨气候而言,实际又与上文“寻寻觅觅”相呼应,表明女主人公从一清早便心神不宁,沉痛的家国身世之感蕴于其中,却又无处遣愁。“雁过也”三句,进一步刻画了主人公的悲愁心境。征雁“却是旧时相识”,这之中饱含复杂的情味:一则古时有鸿雁传书之说,词人早年生活中丈夫远游在外时,曾热切幻想大雁为自己带来亲人的消息,为丈夫捎去自己的书信,一剪梅词中便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可如今丈夫亡故,只能目送征鸿,独咽悲伤。二则南渡之后,词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被金人占领的家乡。
15、她曾在词中沉痛地写道:“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而今望见大雁,想到这雁正是从北方沦陷区飞来,不禁生出浓重的思旧怀乡之情。此处“旧时相识”并非实指,是词人借特定景观将种种情愫凝聚为一体,以突现天涯沦落的悲伤。词的上片,字里行间处处含愁。下片紧承上文,依然就主人公之愁铺叙开去。“憔悴损”即是写花,又是自喻,比兴之中,倾注着一腔悲情。“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更写出了词人度日如年的心理感觉,又暗示了即使熬到天黑,那漫漫长夜亦不知怎样捱过的忧愁。这两句用语平易,但作为韵脚的“黑”字属于极难押的险韵,故诗家罕用。而李清照功力深厚,押得既稳妥又自然,赢得评论家赞赏。“梧桐”二句与上片“晓
16、来风急”相呼应,写黄昏时分秋雨梧桐引起的哀愁,同时点出这首词描述的是一整天的情状。自汉代枚乘七发中写过“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后,人们常用“梧桐半死”比喻丧偶。而今,梧桐已使词人忧伤,再加上连绵秋雨,使人越加烦闷难耐。“更兼”二字,点出不堪听闻之意,“到”字诉说时间之长,“点点滴滴”则既写声音、状态,也写主人公感受。作品结尾,词人在以上晓寒、淡酒、风急、雁过、黄花堆积、梧桐细雨、残秋黄昏等一系列镜头组成一幅天然的悲凄画面之后,将难以名状、无法解脱的苦闷汇为沉痛之极的两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处的“愁”,实为全篇总旨,从而将人物的情感推向高峰。而反诘的语式,既收束全词,又辟出新境,给读
17、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就艺术性来看,这首词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首先,叠字的运用,突现了这首词的语言特点。叠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可以加重语气,增强情感,突现事物特征,同时造成一种急促、跳动、铿锵的音乐效果,使作品更富于感染力。不过,在李清照之前,诗词中叠字的运用多以四字、六字、八字为限,而李词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且质朴清新,自然流畅,准确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后来有些作家曾着意仿效,如元代乔吉连用二十八叠字作成的天净沙(见课本“平行阅读”),但雕琢之痕十分明显,无法与之媲美。在韵律方面,词作也显示了作者独特的造诣。声声慢的词牌历来多平韵格,李清照却选择了入声韵。入声短促
18、幽咽,创造出一种饮咽吞声的艺术效果。与此同时,词中又配以众多的齐齿音字和舌音字。九十七个字中,这类字竟占五十七个,如寻、觅、凄、息、积等齐齿音字,点、滴、得、第等舌音字,交相重叠,造成一种啮齿切语的音调,仿佛女主人公在哀哀自诉。在章法上,声声慢不是一般融情于景,而是把握女主人公内在心绪和外界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采用一情一景的手法,愈写愈深。同时,词作在结构上打破前后片界限,层层铺开,一气贯注,在心境与物境相互作用和相互矛盾的不断扩大过程中,将愁绪聚结到难以遏止的地步,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四、思考题思路提示1 .分析这首词如何使物境与心境相互契合,从而使悲愁描写步步深入。如作者抬眼空中
19、“雁过也,”内心感触悲凉,“却是旧时相识”;又如眼前“满地黄花堆积”,愈加触动情怀,“如今有谁堪摘”,景随步移,情触景生。2 .你所读过的古典诗词中,还有哪些也是借助声调韵律来抒情写意?如李颀的送陈章甫,李贺的送沈亚之歌、浩歌及罗浮山人与葛篇。3 .你从本词能体会到李清照作为女性作家的特有气质吗?伤感和惆怅,是一种最富有诗意的情感,它不是强烈的生活失意的直觉体验,而是一种莫名的孤寂感。通常它总是发生在气质敏感、感情细腻、学养天分较高的诗人词人身上,李清照即是如此。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李清照(1084?),号易安居士,济南(在今山东省)人,出生于一个注重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从小受到熏陶。她的丈
20、夫赵明诚历任知州一类的地方官。他们两人都喜欢收藏和研究金石书画,著有金石录。在她的金石录后序里,记述了她的婚后生活和她大半生的重要经历。李清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女作家,诗和散文都有较高成就,而主要的成就是词。她的创作生活,以1127年金统治者占领汴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作品多是写她在赵明诚离家外出时所感受的离愁别恨,以及一些描写闺中生活和咏物之作,一般都是局限在个人生活的狭小天地里。她在后期避难到南方,经历了社会的大变乱,国破家亡,许多痛苦涌上心头,写了一些反映那个时代的作品。如“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悲痛祖国的大好河山沦于敌手。“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21、”,指斥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萎靡不振,屈膝言和。词中如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永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蝶恋花上巳召亲族、声声慢(“寻寻觅觅”),都是抒写她所经历的乱离生活的痛苦和寄托她的故国之思。和她的诗比起来,词显得委婉细腻。李清照词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语言艺术方面。她的词用典故不多,不追求词藻的秾丽,而是用朴素清新的语言表现她对周围事物的感触和刻画比较细腻的心情,常常写得鲜明生动,感情色彩很浓。有时还采用口语入词,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过去有人称赞她的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清邹祗谟:远志斋词衷),或者说“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宋张端义:贵耳集),这都说出了
22、李清照词语言的特色。李清照写有一篇词论,从词的兴起谈到词的写作问题,其中对北宋一些重要的词家都有所评论,谈了他们词作的优点和缺点。她提出写词要“协音律”,认为“词别是一家”,不能和诗一样。这些主张对于词的创作影响深远。有李清照集、漱玉词辑本,存词四十七首。2.李清照的艺术成就李清照是中华诗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尤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王的碧鸡漫志称:“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杨慎词品谓:“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王士禛花草蒙拾云:“婉约以易
23、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清照在词史上成就卓异,屹然为一大宗。诗文的创作也斐然有声,卓有独诣。李清照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当代学界对“易安体”也有所研讨。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一是倾掳真挚情。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
24、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纸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怀;日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无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二是熔炼家常语。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
25、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
26、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三是善用白描法。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
27、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系以口语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联想起人间风云变幻、爱河如许风波,其深层意蕴是领略不尽的。四是讲求韵律美。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夏承秦曾举其声声慢为例。刘勰论作家和艺文风调之大别,曾谈到作家体性不同,“气有刚柔”、“文之任势,势有刚柔”。李清照诗文词赋,韵致多样,刚柔兼具,其审美风姿,也卓有独诣。李清照历来被推为“词采第一”、“婉约之宗”。其词作以柔美见胜。清思细腻执著,意象轻
28、灵疏淡,意境密丽婉曲,风致委婉清雅,构成了漱玉词特有的阴柔美。李清照以女性本位,运用精于抒情的词体,表现少女之天真、少妇之缠绵、嫠妇之凄苦,使其词作带有独特的柔婉美和悲剧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漱玉词继承婉约派的创作风情和手法,又有所开拓创新。其表现是笔力俊爽疏宕,意境展延开阔,风韵柔中带刚,时露崛强之气。漱玉词的这些特色确与苏、辛有一脉相通之处。沈曾植菌阁琐谈谓“易安调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自明以来,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这不是偶然的。李清照词以婉约称胜,但它是柔中有刚,婉中含豪,刚柔融通的。李清照流传不多,但无论书序、札启、辞赋都有佳构,且长于四六骄俪,博于用史
29、使事,运笔曲伸自如,行文声情并茂,并大都贯穿着关注现实国运的时代精神、爱国情愫。绝不拘囿于闺帏闲情,诚如古人所评,显见出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据此,我们可以说:李清照诗、词、文、赋悉有独诣,在艺术风调上阴柔美臻于极致,而阳刚气一脉贯通。声声慢教案篇4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体会词人的愁情,不是闲愁,那又来自何处?(了解作者了解历史)能力目标:如何营造的这种愁情,也就是说我们是如何感知到词人的忧愁的。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感情传达出去。(意象的运用,意境的表现)情感目标:品读作品,品味别人的情感,愁的丰富内涵(感受词的意境)教学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
30、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教学方法:赏析诵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哀婉凄,美打动了无数后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二、李清照的生平简介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知书达理、温婉贤惠。18岁嫁与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美满和谐。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句清新别致;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31、,人比黄花瘦)则通过对相思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后期:金兵入侵,宋朝南迁,李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病身亡。她四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声声慢是作者后期作品。三、分析释疑1、齐读全诗,思考,这首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一种深深的愁思2、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出这种感情的?明确:采用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3、能不能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明确: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雁过也,正
32、伤心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探讨研究这些句子(1)朗读第一句词,回答,凄凄惨惨戚戚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词人早起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东张西望,想要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的空虚,找的也许是丈夫,也许是以前美好生活的点滴,可是四周却是冷冷清清,只有她自己孤单的身影。补充: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如今沦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其凄惨之景象,令人目不忍睹,其悲伤之心情,在叠词的回环往复中传到读者心中。让我们再齐读这句来感受一下吧。(语速缓慢低沉)(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该如何理解?表面埋怨天气冷暖不定,令人身体不适,实际上实在说生活的变故际遇令人沉沉浮浮,忧喜不定。想想
33、夫唱妇随、共赏拓片的欢乐时光犹在眼前,顷刻之间却剩自己一个承受生活的风风雨雨。(3)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又为什么会勾起词人的伤心之情?一剪梅有句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雁,也许就是当年为他们传信的使者。甜言蜜语犹在耳边,斯人却已逝,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天人相隔,睹物思人,情何以堪?大雁冬天南飞,春暖北归,词人自北方逃难至南方,早已国破家亡,有家不能回,新愁又添旧恨。旧时相识异乡相逢,更增添词人天涯沦落之感。大雁是古诗中常用来表现离愁别恨的意象。(板书意象雁)(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愁之重之多,让人想起李清照武陵春中一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
34、愁。5、分析意象刚才讲到,“雁”是作者用来表情达意的一个意象,在此词中,你还能找到类似的意象吗?这些意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淡酒: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词人本想借酒御寒,殊料,非但不能抵御刺骨寒风,却又想起以前把酒言欢的情景,此刻只能自斟自饮,两相对照,愁情更重了。黄花:指菊花,黄花堆积指菊花繁盛,千朵万朵压枝低,大好景象,本该夫妇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妻子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此刻的作者却已是形容枯槁,无心赏花,也无人再会怜惜她。这种感情与刘夷希代悲白头翁中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所抒发的感情是多么地相似啊!梧桐:梧桐这个意象在古诗中有什么特
35、别的含义呢?来看这句诗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它传递出的是一种离愁别绪,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再看这一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写出了杨贵妃去世之后唐玄宗心中的悲凉以及对佳人的苦苦思念。再看词中,作者也正是借梧桐表达内心的哀怨和凄凉,更何况,外面淅淅沥沥的缠绵细雨不时敲打这她的耳膜,扰乱她的心扉,梧桐加上细雨的点染,使词人的愁情浓得怎么也化不开。小结:词人是词坛才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你看,她选择的是惨淡的黄昏,堆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点滴的细雨,这样一些饱含愁情的事物,将它们别具匠心地组合在一起,反复地渲染,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如
36、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意境。四、用诗化的语言,再现诗歌的意境就让我们闭上双眼,随着音乐把自己化身为李清照,走进她为我们营造的凄美画境,身临其境地感受一番。然后,请你用诗化的语言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我们。学生发言,教师评价总结。要点:抓住词的语言,可作适当联想。确实,李清照在情景交融方面取得一愁未了一愁添,一愁却比一愁深的效果,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也能深切感受到“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的词人内心深处的痛。五、分析完了这首词,体会了词人的情感,让我们带着感情再读此词。生读范读六、拓展练习。南乡子唐李王旬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
37、旨是。(2分)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2分)“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2分)答案: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2分)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2分,“景”1分,“作用”1分)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2分,含义与作用各1分)七、布置作业。完成课下练习题。板书设计:声声慢国愁家愁情愁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教学反思:声声慢教案篇5一、教材分析李清照的声声慢属于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模块。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
38、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体会运用叠字所达到的抒情效果。2、理解这首词巧妙的铺叙手法,借助意象抒发思想感情。(二)能力目标:1、理清思路,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熟读成诵。2、在诵读、品味得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三)情感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
39、化自己的心灵,培养丰富的情感。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2、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四、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对宋词有了一定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诗词鉴赏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宋词也有一定的兴趣,愿意学习诗词。2、学生对学习诗词缺少自信心,一般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岂不知诗歌鉴赏有非大的个性差异,需要学习者认真品味、欣赏。五、教学方法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2、反复吟诵3、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文本,争取熟读成诵;搜集材料进一步了解李清照。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
40、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听我国的著名民乐二泉映月,创设诗歌学习的氛围。(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介绍作者:教师:其实对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她的词,能回忆一下吗?学生:自由背诵如梦令和醉花阴。教师: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李清照呢?(点一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早期生活优越,婚姻美满。父亲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他们夫妻流域南方,不久赵明诚病死,接
41、着书画、金石尽失,李清照境遇孤苦。她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始终无安身之所,过者动荡无定的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2、朗诵:(1)自由朗读要求:找出全词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一“愁”(板书:愁)(2)齐读。要求读出愁苦感。(3)教师配乐朗读。教师:我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味儿?语调和语速怎样?学生:语调很低沉,语速也很慢。(4)再请一名同学起来配乐朗读。(教师评价)3、赏析课文:(1)、教师:请同学们划出整首词直接抒情的句子。学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带领全班学生反复读这一句话。)(2)、教师:除了这一句难道就没有了吗?学生:第一句。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进行赏析这三
42、句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一凄凉、悲愁。这三句十四个字被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你赞同吗?、连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这三句享有如此高的赞誉,只是因为叠词吗?声声慢教案篇6【教学重难点】学习目标2、3。【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课时安排】1课时【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年),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属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
43、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苦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丈夫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身一人,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短语来概括她的一生:少年繁华中经丧乱晚年凄凉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一清丽婉转。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一沉
44、郁凄凉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写作背景】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家破国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者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情)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4、抓
45、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听读思考】1 .请用一个字概括的内容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声声慢教案篇7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婉约派2、朗读3、理解该词,体验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词体验情感品味语言教学过程预设:导入:人字是一个象形字,演变到今天,你们猜想为什么会上尖下大?(学生言说)其实对人的认识,古人达到很深的高度,老子有过“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认识;易经把“三才”作为其结构的框架,而“三才”就是指天地人。人处于天地之间,与天地息息相关。现在我们要从课文读一个活在北宋南宋之间的李清照,该如何解读?(学生言说)(教师总结)我们就围绕“
46、天、地、人”三个字学习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慢词声声慢。感受思悟体验:一、读“天”1、朗读词2、寻找与“天”有关的内容。乍暖还寒时候黄昏秋天(黄花)晚|风细雨3、学生活动,交流4、教师指导,共同明确二、读“地”风急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雁|窗儿三、读“人”1、人的活动寻寻觅觅三杯两盏淡酒有谁堪摘守着窗儿2、人的所感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最难将息怎敌正伤心独怎一个愁字了得3、人的性别、身份、经历?联系背景资料四:想象体验情境五、把握主旨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六、品味语言: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触景生情)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移情入景)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寓情于景)参考:用酒消愁是不顶事的,只能更增愁苦。“雁过也三句,是说南来秋雁飞过的时候,正好托它带信,可是丈夫已死,这信寄给谁?想想只有伤心”。再一看,这只雁原来是曾经替她给丈夫带过信的旧时相识,这就叫她更难过了。“憔悴损”是指黄花而言,还是指人而言?正确的解释是指人。“黄花堆积”即菊花盛开,自己由于忧伤愁苦而憔悴瘦损,无心摘花。从“守着窗儿”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