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活动教案集锦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科学活动教案集锦10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t is not difficult to make a decision, but the hard part is to put it into action and stick to it to the end.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关于科学活动教案集锦10篇科学活动教案篇1动机:在“我最喜欢吃的”谈话活动中,发现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味道非常感兴趣,为此生成了这一活动。目标:1、通过品尝,感受酸、甜、苦、辣等各种各样的味道,并知道相应的名称,大胆表达。2、根据喜好调制一份蔬果,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工具材料:糖、醋、辣酱等调料,青瓜、西红柿等切片,小碗等。过程实录:师:你们喜欢吃怎样
2、的味道?幼1:我喜欢吃甜甜的东西!幼2:我喜欢吃蛋糕!幼3:我最喜欢吃用酱油烧的东西了!师:这些味道在哪里能找到呢?幼1:在家里!幼2:可以到饭店里去吃!幼3:厨房里也有!师:在我们的幼儿园里也有。教师即时带领幼儿去幼儿园的厨房寻找各种各样的味道。一、了解酸、甜、苦、辣1、自由品尝分别放在红、黄、蓝、绿盘子里的食物:师:一样的青瓜,你尝到的味道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表达。2、再次验证。师:尝一尝红色盘子里的。(幼儿品尝)师:很酸,因为放了很多醋。(出示醋)用同样的方法了解苦、辣、甜以及相应的苦瓜汁、辣椒酱、糖幼1:糖甜甜的,很好吃。幼2:酸酸的也很好吃。幼3:真苦,真辣,舌头要掉了!师:每样东西
3、放少一点、放多一点,或者放在一起,味道都会不一样。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试试?幼:想!二、调制蔬果幼儿自助式地在切片的蔬果里添加调料,品尝味道,并把尝到的味道和老师、小朋友交流。科学活动教案篇2一、活动名称:神奇的魔术师二、活动目标:初步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活动准备:魔术师的衣服、帽子各一件、三种图形卡片各一张、14个图形卡通挂饰、三种图形宝宝的家。四、活动过程:(一)、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1、老师打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边说边转一圈,从帽子里拿出三角形)。提问:(1)我变出了什么?你们认识吗?幼儿自由回答
4、(2)那请你们说说它的特征。幼儿自由回答(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幼儿自由回答2、用同样方法,从帽子里变出正方形,提问相似问题。3请小朋友到魔术帽里变出图形,提问相似问题。(二)、进行游戏:图形娃娃找家1、以魔术师的身份变出图形娃娃,送给孩子们。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把你们变成图形娃娃,看我变变变(从隐蔽的地方拿出卡通图形娃娃挂饰,让幼儿辨认形状),你喜欢哪一个,就自己取一个挂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么形状的娃娃?2、图形宝宝累了,我们带宝宝回家吧!介绍游戏规则,先来看看咱们的家在哪呢?(带幼儿找和自己形状相同的标志牌)介绍规则:孩子们听音乐跳舞,自己随意表现,音乐一停,就去
5、找自己的家,看哪个宝宝找得又快又准。3、进行游戏,游戏时可随意变换标志牌的位置,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兴趣,随时结束。(三)、课堂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并且还把图形宝宝送回了家,大家高不高兴?好啦!下次老师再带你们认识更多的图形宝宝。五、教学反思: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科学活动教案篇3活动内容:面粉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食物,但这只是孩子与它的间接的接触。我们的幼儿对它到底了解多少呢?于是我把面粉深入到了教学活动中,和我的孩子们一起来分享面粉带来的快乐。活动重点:为
6、幼儿创设宽松自由活动环境,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活动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用方法辨别出真正的面粉并做出记录。活动目标:1、在“真假面粉”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心与热爱,并从中体验到探索的快乐。2、在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时,让幼儿形成较强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对比分析能力。3、通过探索实践,让幼儿在四种白色粉状物中辨别出面粉。活动准备:百宝箱、面粉、淀粉、糯米粉、水、盐、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电饭锅、记录表、笔活动建议:一、导入:通过游戏“百宝箱”出示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引起幼儿对活动兴趣。并提问幼儿:馒头、花卷、水饺皮都是用什么做成的?幼儿:“面粉”教师依次出示
7、面粉、淀粉、糯米粉、盐供幼儿猜想四种白色粉状物品哪一种是真正的面粉。二、展开:幼儿的操作记录分两部分:1)猜想记录:要求幼儿只用眼观察凭借以往的知识经验判断谁是真面粉并做猜想记录(四样猜想物品分别用数字作为各自标志。1、面粉、2、淀粉、3、糯米粉、4、盐)如:2)验证真假并做记录(在这里我挑选面粉、淀粉、糯米粉、盐四样食物是因为它们1、在外观上比较接近可供幼儿探索2、即使幼儿用品尝的方法来验证真正的面粉也是很安全的。3)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交流)验证后的记录:三、师幼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做出真面粉统计记录总人数36人)科学活动教案篇4活动一目的:1 .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
8、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2 .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准备:1 .知道植物生长的三要素:水、空气、阳光。2 .每位幼儿到种植园取一小盒泥土。3 .实验用的酒精灯、杯子,连根的干枯的青菜、花、树标本。4 .四盒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5 .可以种植的小菜秧、树苗、花苗若干。6 .录像机及录像带、电视机。过程: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1 .出示连根的干枯的青菜,请幼儿观察:青菜怎么样了?(干枯了。)为什么会干枯?(因为菜根离开泥土了。)2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干枯的花、树,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它们为什么会干枯?(因为它们都离开了泥土。)3 .小结:一般来说,植物在泥土里
9、才能生长,离开土壤就会干枯。二、土中有什么1 .请幼儿捏一捏从种植园取来的泥土是干的还是湿的。(湿漉漉的。)这说明泥土中有什么?(水分。)2 .请幼儿把一块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观察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气泡上升。)这说明泥土中有什么?(空气。)3 .把泥土撒在石棉上,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引导幼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会冒烟。)为什么?(泥土中有树叶、草等各种腐烂物,能燃烧。)4 .小结:植物能在土壤中生长,是因为土壤中有水、空气和肥料。三、土是什么颜色的1 .从种植园取来的土是什么颜色的?(黑色。)2 .除了黑色的土,你还看见过什么颜色的土?(逐一出示红土、黄土、白土标本给幼儿观察。)四
10、、土有什么用1 .录像画面一:广阔的田野。引导幼儿讨论:田野里有了土能生长什么?(水稻、小麦、油菜、棉花、各种蔬菜等。)2 .录像画面二:高山、丘陵。引导幼儿讨论:山上有了土能生长什么?(树、竹、花、草、蘑菇等。)3 .录像画面三:砖瓦厂。引导幼儿讨论:造房子需要什么材料?砖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4 .录像画面四:各种陶瓷器皿。引导幼儿讨论:陶器、瓷器是用什么材料做的?5 .小结: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是植物的家园,我们应珍惜每一寸土地。五、与“土”交朋友按幼儿意愿将幼儿分成三组,其中一组幼儿把小菜秧种到种植园里,一组幼儿把小树苗种到幼儿园的空地里,一组幼儿把花苗种在小花盆里。活动延伸:引导幼
11、儿每天观察自己种植的小菜秧、小树苗、花苗的生长情况。活动二目的:1 .引导幼儿感知并区分粘土、沙土、壤土,初步懂得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2 .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准备:“种子宝宝”图一幅,沙土、粘土、壤土各一大盆,每人三个易拉罐(底部穿孔),每桌一小盆水,豆种若干。过程:一、产生兴趣1 .出示图片。“种子宝宝”想找个合适的地方安家,成长为健壮的苗苗。它们找呀找,发现了三种不同的土壤。2 .出示三盆泥土。这样“种子宝宝”不知道到哪种土壤安家最好,请小朋友来帮助它。二、感知并区分粘土、沙土、壤土1 .请幼儿分别用小罐装三罐土,引导幼儿看一看、捏一捏,比较这三种土的不同。2 .小结:粘手的土叫粘土
12、,沙粒很多的土叫沙土,既不粘手沙粒也不多的土叫壤土。3 .请幼儿分别向三罐土浇少量水,说说看到了什么现象。(水积在粘土上长时间渗不下去,壤土中的水慢慢被吸收,只有少部分水从罐底流出,沙土中的水大部分较快地从罐底流出。)4 .小结:粘土能保留水但不通气,沙土不能保留水但通气性较好,壤土能渗水且比较通气。三、帮助“种子宝宝”安家1 .“种子宝宝”应挑选哪种土壤安家才合适?为什么?2 .小结:“种子宝宝”在粘土中不易呼吸到空气,在沙土中不易喝到水。只有在壤土中安家才最合适,因为壤土又透气又渗水。3.请幼儿把豆种撒在壤土罐中。活动延伸:分别在沙土、粘土、壤土中撒入种子,引导幼儿每天观察“种子宝宝”的生
13、长情况。科学活动教案篇5活动目标:1、观察几种植物的新芽,了解每种植物的芽都不一样。2、学习用语言完整地表述自己观察的植物新芽的外形特征。3、愿意积极寻找资料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分享。活动重点:观察几种植物的新芽,了解每种植物的芽都不一样。活动难点:学习用语言完整地表述自己观察的植物新芽的外形特征。活动准备:收集关于植物新芽的图片幼儿用书活动过程:一、活动开始。老师:小朋友们,请你们说说春天到了,植物会怎么样呢?你们看过植物的新芽吗?你们看过的植物的新芽是怎么样的?(幼儿回答)老师:哦,刚刚有些小朋友跟我们分享了他看过的植物新芽,它们的形状都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些嫩嫩的新芽吧!二、看幼
14、儿用书上的图片,观察几种植物的新芽,发现植物的新芽是各种各样的。1、这里有四张植物的图片,请你们看看这些植物都是什么样的?它们的芽一样吗?都是什么样的呢?2、老师逐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植物新芽。老师:这个新芽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这个植物新芽的外形特征。并用动作将它的外形特征表现出来。老师小结:小白菜的新芽像一对小翅膀呢,看起来真可爱。蕨类的新芽是绿色的卷卷的,像个小拳头,真好看。树枝上也冒出了嫩芽哦。还有最特别的红楠的新芽是红色的呢!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其他植物的新芽。(播放收集的图片)老师: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植物的新芽,它们又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说一
15、说。豆子发芽的图片老师小结:绿豆发芽了会长出两片尖尖的小叶子、黄豆和花生发芽了会长出两片心形的叶子。四、结束活动。老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植物的新芽,它们在春天都会慢慢的发芽然后长大,小朋友回家之后也可以继续跟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看看还有哪些植物发芽的照片哦!科学活动教案篇6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弹性”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2、通过探索有弹性的物体,初步认识物体的.弹性,并了解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尝试改变物体的弹性,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活动准备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1)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搜集若干有弹性的物体,如弹簧及带弹簧的物品(弹簧秤、拉力器等)、松紧带
16、、橡皮球、海绵等,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自由活动时操作。(2)搜集有关物体弹性的图画或文字资料。2、记录纸、笔、展示板等。活动过程1、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1)认识材料。“小朋友,桌子上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许多东西,快看看都有些什么?”(引导幼儿一一说出桌子上的材料)(2)自由探索弹性物体,并进行记录。“请小朋友们都来玩玩这些东西,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发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下来,可以画,也可以用文字表示。”(3)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纸张贴在展示板上。2、分享交流,了解物体的弹性特征。(1)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与记录。“谁来介绍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有针对性地请记录具有代表性的幼儿
17、到前面来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汇总记录,将幼儿的发现及时记在大记录表中。(2)讨论幼儿的发现,了解物体有弹性。“小朋友们的发现我们都记了下来。大家仔细看看,从结果里你发现了什么?”请幼儿充分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3)小结弹性经验,提升所有幼儿经验。3、扩展幼儿经验,了解弹性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用来干什么?它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联系实际,回忆生活中弹性的作用,给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的方便等。4、发散幼儿思维,将幼儿弹性经验提升。“弹性有这么多好处,如果让你来当设计师,你想用弹性的东西做些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更舒服更方便?”5、尝试将
18、铁丝变成弹性物体,引发新经验。(1)观察铁丝,提出挑战。“铁丝有没有弹性?我们能不能把它变得有弹性?大家一起来试试。”幼儿自由探索。(2)小结:铁丝弯了几圈后就有弹性了。弹簧就是这么做成的。活动延伸组织幼儿用弹簧、松紧带、海绵等进行一些小制作。科学活动教案篇7【活动前评析】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运用生活中常见的萝卜等农产品作为实验材料,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积累探索的方法。当我问到幼儿“你们想设计什么样的陀螺”时,发现很多幼儿的回答是“圆形”,的确,在幼儿的印象中,不管是电视里看到的、还是平时自己买过的陀螺,形状基本都是圆形的。所以我
19、继续追问幼儿“为什么你们看到的都是圆形的陀螺呢?”“可不可以设计成其他的形状呢?其他形状的会转动吗?”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的操作欲望被大大的激发起来。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发现转动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起幼儿对转动这一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玩陀螺的愿望。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操作和交流,调动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激活幼儿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第三个环节是活动延伸,因为影响陀螺转动的因素有许多,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只可能发现其
20、中的几个因素。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愿望,拓展幼儿的思维。【活动目标】1 .体验陀螺转动的乐趣。2 .用符号等方法记录探索过程和自己的发现。3 .感知陀螺转动的不同现象,掌握自主制作陀螺的方法。【重难点分析】重点:自主尝试用材料做陀螺。难点:探索发现怎样让制作的陀螺转的快且时间长。【活动过程设计】一、导入直接出示陀螺范例,启发幼儿对“转动现象”的联想师:说到“转动”两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一个动作表示出来么?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这些转动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1 .出示陀螺,引出话题。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转动现象,这些转动有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比如电风扇、洗衣机、微波炉
21、;有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带、游乐园大转盘等。2 .你们看这是什么?“陀螺”“它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至今已有4千年的历史了呢!我们的祖先真聪明、真棒啊!你们知道陀螺怎样玩吗?是不是要转动?你见过的陀螺是什么样子的?二、展开:自主探索,制作会转动的陀螺。1 .提供幼儿制作陀螺的材料,鼓励幼儿尝试制作。指导语: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特殊材料,请你尝试做一个陀螺(制作过程中注意使用工具材料的安全),并想办法让它转动起来,怎样做才能让你做的陀螺转起来?注意观察陀螺的轴应该在什么位置?并把它记录下来。2 .幼儿自主尝试制作陀螺,教师巡视,引导幼儿做好记录。3 .幼儿转动自己制作的陀
22、螺。4 .提问:你是怎样做的,你发现了什么?(重点引导幼儿发现棉签应插在圆形萝卜切片的中心点,陀螺才转的稳)三、动手试验,自主探索。再次制作不同形状的陀螺,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不同的现象并记录、交流。怎样做才能让你的陀螺转的更稳?陀螺的轴应该在什么位置?你们动手试验吧!一定要做好观察记录!5 .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把棉签插在中心位置的陀螺比较容易转。6 .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牙签在陀螺上的位置一样。师:辅助性问题:(1)圆形萝卜陀螺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三角形陀螺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2)牙签插在萝卜片的中心和插在萝卜片的旁边做出来的两个陀螺在转动时有什么不一样?7 .教师总
23、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牙签插在萝卜片上的位置有关系。3.玩陀螺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玩陀螺,玩陀螺前老师要提几个问题。(1)陀螺转动时,从上方看是什么样子的?(2)陀螺快速旋转后表面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3)陀螺快速旋转后它的外形发生了什么变化?(4)在玻璃板、木板、毛巾上面,哪一种转的更快,时间更长一些?我们可以猜测一下,马上得到验证。我们大家一齐带着问题去玩陀螺,老师还在桌子上准备了毛巾、玻璃板、木板,你再上面转一转陀螺,观察一下在什么上面转的时间更长,速度更快。准备!玩陀螺的时候要注意观察。8 .教师总结要素,帮助幼儿梳理搜集到的信息。(1)接触面不同,旋转速度不同。在玻璃板上转的时间
24、更长,更快,更稳。陀螺接触的材料不同,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所以转动速度也不同。(2)陀螺快速旋转后表面颜色发生了变化。(3)陀螺旋转后,原本棱角分明的外形看上去呈圆形。9 .承上启下,引出任务。师:我们玩过了会转动的陀螺,也知道了关于陀螺的一些知识。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好的)。你想用什么材料制作陀螺?(纸板、塑料片、木头、铁片、橡皮泥、瓶盖、)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制作一支简易的陀螺,并让它转动起来。(二)转动比赛,发现问题问题:怎样转的快,并且转的时间长。用水彩笔在萝卜片边缘上画一个红色圆点,作为记号。1 .师:大家都选择了形状一样的陀螺来参加比赛,现在请你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做的陀螺转得
25、稳。2 .幼儿找同伴进行比赛,教师观察指导,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转得稳(或不稳)?3 .师:现在你们陀螺上的棉签都插在萝卜片的中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稳,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不稳呢?(帮助幼儿发现有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的上方,有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的下方,大家在转动陀螺时用力方法也不一样。)辅助性问题:看看比赛的两个小朋友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中间,塑料片离桌面远: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下方,离桌面近。)(2)为什么同样一个陀螺有时转得稳,有时转得不稳呢?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萝卜片在牙签上的位置有
26、关系,也和转动的方法有关系。活动延伸:师:今天我们在做陀螺、玩陀螺时发现了这么多关于陀螺转动的秘密。这里还有水彩笔和彩色纸片,我们给陀螺画上彩色之后,转动起来有什么变化吗?有什么办法让这些陀螺转得更稳呢?我们可以到活动区去探索,相信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活动反思: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大家一起玩陀螺这一大班科学活动,孩子们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中是因为整个活动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它激发了幼儿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一直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活动教案篇8活动
27、目标1、了解什么是祖国之最,哪些是祖国之最,为什么说是祖国之最。2、围绕话题谈论,能用连贯的语句谈论自己所知道的“祖国之最”。3、有做中国人的自豪感。重点、难点:了解什么是祖国之最,为什么说是祖国之最活动准备:中国地图,祖国之最的小图片,如:天安门、长城、喜马拉雅山、长江、黄河、东方塔、珠穆朗玛峰。活动过程:一、讲述“我喜欢祖国什么”。教师:“我们祖国有河流、高山、建筑物、名胜古迹等,你最喜欢祖国的什么?为什么?”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祖国之最。1、教师:“我国有两条著名的河流你知道是什么吗?(黄河和长江)“看看黄河的水是什么颜色的?长江的水是什么颜色的?”2、教师小结:
28、“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有名的两条河流,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的水是黄色的,长江是我们中国最长的江,它跨越我国好几个省。”3、教师:“中国最长的城墙是什么?(中国最长的城墙是万里长城)4、教师:“中国最大的城市中央花园是什么地方?(北京天安门广场)5、教师:“中国最高的山是什么?最高的山峰又是什么呢?”(我国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上最美的景色是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也是我国最高的山峰)6、教师:“我国最古老的建筑群宫殿是什么地方?(我国最古老的建筑群宫殿是故宫,也就是古时候皇帝居住的地方)7、教师:“我国最高的宫殿在什么地方?(我国最高的宫殿是西藏的布达拉宫,它坐落在山上)8、小结:这些都
29、是我们中国的祖国之最,为什么是祖国之最呢?因为它们在中国是数第一的,没人能比的,所以是祖国之最。三、比比谁知道的祖国之最多活动要求:将幼儿分成三组,开展竞赛活动,老师出题幼儿抢答,答对的得一多朵小花,活动完后来比哪组得的花多为赢。延伸:你还知道哪些祖国之最?讲给同伴听。科学活动教案篇9活动目标:1 .感知几种秋天常见的花,知道其名称和外形特征,了解花的基本结构。2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加深对菊花、一串红和鸡冠花的认识。3 .知道花好看不能摘的道理。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活动准备:1 .请幼儿从家中带一盆花,菊花若干盆。2 .创设我们的小花园小园地。3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活动过程:幼儿介绍自带的
30、花。组织幼儿参观我们的小花园园地,让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花卉,并与同伴自由交流。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地介绍。组织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一秋天的花。教师:看一看这些花的花朵、花的叶子、花茎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轻轻抚摸观察物,并与幼儿进行自由交流。集中围坐,由幼儿叙述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描述它们的形态、特点等。对幼儿中发出的疑问即使组织讨论或针对性观察,教师和幼儿一起梳理植物的概念。(根、茎、叶、花、果)。全面针对性观察一菊花。每桌一盆菊花,要求幼儿根据植物的结构对花、叶、茎进行有序观察、议论和介绍。教师:这是什么花?花是什么颜色的?花瓣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31、?鼓励幼儿用简洁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告诉幼儿菊花是中国名花之一,深受大家喜欢。观看幼儿用书,进一步感知认识菊花、一串红和鸡冠花。教师: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花?菊花是什么颜色?花瓣是什么样子的?看上去像什么?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感知菊花、一串红和鸡冠花图片,感知衙门,她它们的特点。教师带领幼儿边指图文边感知阅读花卉名称汉字,并学习朗诵诗歌鸡冠花教师简单小结:菊花的品种很多,且大小不一,有黄色、红色、白色等,有的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像烟花;有的花瓣像卷曲的头发;一串红的花是红色的,一朵一朵排在花茎上,像爆竹;鸡冠花的花朵有红色的、黄色的很像公鸡的鸡冠。它们都是秋天的花卉,都在秋天开放。开始部
32、分调整为组织幼儿到小区内感知认识秋天的花卉。科学活动教案篇10活动目标:1、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同样的纸加重或改变形状后下落的速度不一样。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会合作,体验探索的乐趣。活动准备:白纸若干,积木、石头、橡皮泥、沙包等,记录单。活动过程:1、通过游戏纸片落下来,引发兴趣。幼儿两人一组游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纸片下落形态。教师:你们发现两张纸是怎样落下来的?2、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讨论。教师:你能让其中一张纸飞快地落下来吗?有什么办法?幼儿进行预测并提出自己的想法。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幼儿分组实验,教师观察幼儿使用的方法并询问幼儿。教师引导幼儿集中交流。教师: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些方法李有没有相似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