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模板汇编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教案模板汇编8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孙权劝学教案模板汇编8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2掌握词语3、疏通文意一、导入: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的内容,试问是哪个成语?二、了解作者、作品: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三了解主要人物: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孙权的大将。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孙权的谋士。四,弄清下列字读音。五朗读要求。朗读可分为三步: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句读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第三步结合内容,自由朗读,力争表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注意:断句读音语气读1、权谓吕蒙曰2、卿今当涂掌事3、蒙辞以军中多务4、自以为大有所益5、蒙乃始就学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六齐读课文,在疑难字词上做记号七关键词语:当涂:当道,当权岂:难道邪:相当于“耶”表反问语气“吗”但:只见:知道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或谋略成语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比喻才识尚浅。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八关键语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蒙以军中多务辞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3、“士别三日,
3、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九考考你:1、初,权谓吕蒙日今当涂掌事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孰若孤自以为大有所益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博士:古义今义b、但当涉猎但:古义今义c、见往事耳见:古义今义d、既更刮目相待更:古义今义3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十结合注释,分组讨论把课文译成白话文孙权劝学教案篇2【教学设想】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
4、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重点字词,理解内容。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2、能力目标朗读课文,
5、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3、德育目标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要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4、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教学方法】1、朗读法。根据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
6、表自己的看法习惯,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4、竞赛法。进行快速背诵竞赛,激发学生的赶超意识。【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伤仲永一文,写方仲永从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_,它就是孙权劝学。二、题目、作家作品简介1、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2、这篇选自资治通鉴,由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7、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三、初读课文,正音正字1、范读。孙权劝学究竟怎样劝吕蒙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_,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2、齐读课文,熟悉内容。四、译读课文,积累词句,疏通文义,理清结构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_,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当途:当道,当权辞:推辞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往事:了解历史。2、理解下列成语并学会运用。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
8、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张已荣升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例句)经过刻苦学习,小海的成绩突飞猛进,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3、理解下列重点句子的含义。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4、疏通文义,理清结构、口译课文,标出问题,小组探讨,理清结构。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一一吕蒙就学(略写)一一鲁肃赞
9、学(侧面描写)。五、情景再现,表演课文内容,评价表演1、表演故事。按自己的理解表演课文,尽量使用原文的语言进行对话,可进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分小组表演,再抽一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准备评价表演。2、评价表演。从表演有没有把握好人物语言情味、人物形象等方面来评价。评价演员孙权涉及到的语言情味有以下几项。I “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II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该怎样表达?“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III “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10、以为大有所益。”应该怎样表达?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人物形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孙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点拨:孙权的这番劝言,先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再说学习的目的、方法,然后揭示学习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评,最后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表现出他的善劝。)评价演员吕蒙涉及到的语言情味的有:“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得、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人物形象虚心受教,善于学习。评价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
11、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六、背读课文,体验反思,总结全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七、延伸迁移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八、布置作业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蒙辞以军中多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即更刮目相待()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卿今者才略,非夏吴下阿蒙!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语言运用“年年
12、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经过学习,吕蒙感叹道“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在你的周围,你的朋友、同学、兄弟姐妹等等,他(她)们中有人发生变化吗?请将这一变化写出来。【教学反思】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很强,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孙权劝学教案篇3孙权助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
13、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子停顿。(2)、利用课文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3)、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中心。(4)、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乐知者”。重点与难点(1)、理解、运用文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理解主旨。(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4)、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自读质疑、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利用多媒体)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2
14、、播放动画故事司马光砸缸3、显示春秋时代的一个故事: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根据以上三则资料,提问:(多媒体显示)(1)、由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首歌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我们能想到有关三国的一些人物和故事。(2)、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谁知道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名同学介绍)(3)、请哪位同学用现代汉语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
15、什么道理?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是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活到老,学到老。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同时也说明,开卷有益的道理。导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
16、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孙权劝学,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多媒体显示课题)孙权劝学孙权劝学教案篇4【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揣摩人物形象3、理解所揭示的道理。【重点难点】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2、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语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关于劝学的_:(板书)孙权劝学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2、孙权(1822
17、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三、读课文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2、重点强调下列字的读音与写法卿qing岂qi涉猎she孰sh止3、找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
18、句子的语气。4、理解课文大意结合文下注释,具体说说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指导进行)。提示: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孰若孤(谁、比得上)5、出自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四、精读课文1、整体感知课文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议论,结友而别。2、同学们自导自演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3、文中侧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阅读全文,了解对比的写法变吴下阿蒙才略吕蒙乃始就学5、此文对我们21世纪中学生有何启发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变环境*天才持学五、
19、小结新一代的中学生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想建设出一个发达富强的国家,必须坚持努力长期刻苦学习,用才略去完成之。【板书】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又劝一一就学(关心)刮目相看议论结友(惊赞)孙权劝学教案篇5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过程与方法: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2)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2、教学重点:品味人物语言的语气特点,并说出其中
20、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3、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4、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5、教学工具:PPT、录音、图片6、课时安排:一课时7、教学过程I导入:“吴下阿蒙”的故事理解II作者、作品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III检查生字词卿 qing 岂 qi 牙R ye 孰 sh止遂 sui 更gengW听课文录音,注意朗读节奏。V学生齐读课文朗读指导:注意中出现了三
21、个人物,他们说话的语气也不尽相同,在朗读时要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读出责备的语气(3) “卿言多务,孰若孤?”语重心长。要重读强调。(4)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读出自豪的语气。W疏通文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当初对说当权推辞用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事务难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通“耶”,语气词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只应当了解历史罢了谁比得上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
22、寻阳,与蒙论议,以(之)为,认为这样是于是、就从事到了时候讨论议事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重新为什么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认清事物迟于是拜见表顺接,然后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过去的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很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
23、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加。合作探究1、孙权如何以自身说法,劝吕蒙学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阿蒙由不学到就学,经过自身的努力使当初的吴下阿蒙变得有勇有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让人刮目相待。反映出在现实生活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体验反思1 .你觉得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谦虚、听从劝告,好学、2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给你怎样的启示?A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可
24、以改变人生,非学无以成才。B: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C;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开卷有益”是良言。IX。延伸拓展: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板书:劝学就学赞学孙权吕蒙鲁肃孙权劝学教案篇6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3、理解的内容和主旨,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复习: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
25、家、史学家。2、翻译下列句子:、蒙辞以军中多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二、试一试用自己的话表演,用课文的话表演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朗读要求:a、由全组讨论出朗读处理方案。能充分体现出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b、朗读者按照小组意见朗读。表演要求:a、根据的情节结构安排幕次、场次b、注意详略的分配c、情节可以课文为蓝本作适当的想象可按图发挥想象表演: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表反问,隐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
26、(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三、理清思路:(一)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议论4、鲁肃与吕蒙交谈以后有何举动?结友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吴下阿蒙一刮目相待提问: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劝坚定有力不急不恼推心置腹现身说法循循善诱提问: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鲁肃大惊吕蒙自信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四、分小组
27、讨论问题1 ._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2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4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讨论后明确1 ._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2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3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4 .(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3) 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
28、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4)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5)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简单分析一下人物形象: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吕蒙:勤奋好学,自信鲁肃:慧眼识人五、寻找知识点一、语气词的运用二、成语集锦三、古今异义四、情节处理上的特点?孙权劝学教案篇7教学目标:1 .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课文。2 .熟练的朗读课文,最好达到背诵。3 .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4 .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1 .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 .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3 .理解的内容和主旨。4 .体会
29、人物语言的情味。教学方法:朗读法,教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不学习或不做作业时,你家人都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你们家里人都会苦口婆心的劝你们“还不赶紧做作业啊”,“作业不做,学习不学将来就没有好工作”。而在三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大将,他曾经追随周瑜打破曹操于赤壁,曾经为孙权立下赫赫战功,他就是吕蒙。孙权十分的信任他,可他有一坏毛病,就是不爱学习。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学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劝说的,劝成功了没有。二、整体感知1 .大声朗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故事情节: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终于学有所成,得到鲁肃的赏识。2 .简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发展。孙权(劝)学一吕
30、蒙(就)学一鲁肃(赞)学三、研读课文1 .孙权劝学。要求学生找出来文中的句子。孙权一劝一“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二劝一一“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请同学朗读,对照注解翻译重点字词与整个句子。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传授经学的学官;涉猎:粗略的阅读;往事:历史。揣摩孙权劝说的语气。一劝:语重心长的,威严的。二劝:语重心长,但又有点生气,却还是
31、委婉。劝学的结果。蒙辞以军中多务一一蒙乃始就学2 .鲁肃赞学。吕蒙学成了吗?你是从哪知道的?鲁肃一“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干谋略,不再是过去吴县的阿蒙了!)吕蒙一一“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你怎么理解鲁肃“遂拜蒙母”的行为?一是侧面烘托吕蒙学有所成,二也表现了鲁肃惜才、爱才。学习成语。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3 .分角色朗读。全
32、班试分角色朗读。模仿表演。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旁白。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师生点评。以四个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四、拓展延伸1 .吕蒙从不学到学的这个过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结合课文内容多角度理解)从孙权:当你劝说别人的时候要有耐心从吕蒙:读书的重要性,要虚心的接受别人的好意见,懂得不断改变自己进步从鲁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要有礼貌重视朋友。2 .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
33、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而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五、作业1 .结合页下注释,巩固背诵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2 .背诵全文。六、板书设计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孙权一劝又劝吕蒙辞学就学鲁肃大惊结友孙权劝学教案篇8教学目的1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2 .学习课文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 .学习课文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4 .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课文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课文运用“吴下阿蒙”“
34、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的内容和主旨。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教学时间:一课时一、课文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课文。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二、简介作者作品。1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2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三、学生齐读课文。1 .掌握下列
35、加点词的意思。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1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2 .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十就学。3 .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课文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4 .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5 .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6 .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
36、带过。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1 .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思考讨论:“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
37、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2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思考讨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3 .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七、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八、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一、二。